APP下载

朱光潜论形象思维观点述评

2013-12-12郑君山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朱光潜形象思维文学

郑君山

形象思维是文艺美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问题。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出现了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讨论。国内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几乎都对这个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使得形象思维问题成为中国20世纪下半叶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美学家朱光潜的论述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朱光潜对形象思维问题的论述与贡献,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对哲学认识论的突破;(2)对文学的形象思维何以可能的问题的一种解释;(3)如何培养形象思维能力;(4)对艺术生理学的初步探讨。本文针对其主要观点,作一简要评述。

一、对哲学认识论的突破

在“文革”后的形象思维讨论中,朱光潜先生虽然也参与了,但并不深入;“文革”后,众多的讨论形象思维的文章中,真正有学术价值的论文不多。朱光潜先生的那篇附在《西方美学史》下卷里的那篇文章《形象思维:从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来看》就显得唯能可贵了。这[1]676是《西方美学史》附录的一篇文章,单从标题来看,作者坚持从认识和实践两个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如果从认识角度来看形象思维,自然没什么新意,但从实践角度来谈形象思维,却是对哲学认识论的一大突破,朱光潜先生在文章中引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提出“形象思维不只是一种认识活动而是一种既改造客观世界从而也改造主体的实践活动,意识之外还涉及意志,涉及作者对自由运用身体的精神的力量这种活动的欣赏”,[1]689把形象思维扩展到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层面,应该说这是对哲学认识论的一大突破。形象思维的实践性,在西方美学史中谈得较早的要算黑格尔了,黑格尔在《美学》中写道:“艺术家的这种构造形象的能力不仅是一种认识性的想象力、幻想力和感觉力,而且还是一种实践性的感觉力,即实际完成作品的能力。”[2]黑格尔的这种观点,相信对《美学》的译者朱光潜来说,不会显得太陌生。但很明显,朱光潜是试图按照经典马克思理论来讨论这个问题的。明确提出形象思维的实践性的问题,是朱光潜先生对当代文艺理论的一大贡献。

二、对文学的形象思维何以可能的探究

朱光潜在《诗论》的第四章《论表现——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一文中,他着重批评了流行的认为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看法,说:“我们根本否认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各有它的实质与形式,但都是像身体(实质)之于状貌(形式),分不开来的。无体不成形,无形不成体,把形体分开来说,是解剖尸骸,而艺术是有生命的东西。”[3]93朱光潜认为情感、思想、语言文字这三者是互相连贯的,是人应对外界刺激的完整反应。心理学家为了说明的方便,才把它们拆分开来的。而实质上,“心感于物(刺激)而动(反应)。情感思想和语言都是这‘动’的片面。‘动’蔓延于脑及神经系统而生意识,意识流动便是通常所谓‘思想’。‘动’蔓延于喉,舌,齿诸发音器官,于是有‘语言’”。[3]90朱光潜先生从心理学出发解释文艺现象,这是应该值得注意的。朱先生早年留学欧洲,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都有深厚的底子,所以他的行文往往让人感觉明白如话,却又不失深刻。在情感思想语言问题上,他从心理学的角度加以阐释,很有说服力。既然这三者是相互连贯的,内容与形式不可分,文学的思维过程不可能是通过某种既定的文字表达某种既定的思想情感了,而是在咀嚼文字的过程中本身也是在咀嚼思想情感。

虽然情感、思想、语言三者是互相连贯的,但朱光潜先生特别强调情感、思想与语言是全体与部分的关系。形象思维的一般原则是主张从个别的特殊出发,而且不离开个别特殊,去达到一般。朱先生的观点无疑是试图解决了“这何以可能的问题”,他认为“全体大于部分,所以情感思想与语言虽平行一致,而范围大小却不能完全叠合。凡语言都必伴有情感或思想(我们说‘或’因为诗的语言和哲学科学的语言多各有侧重),但是情感思想之一部分有不伴着语言的可能”。[3]93从这点出发,朱先生绝妙地把它与艺术的特点联系起来加以解释:“诗的特殊功能就在以部分暗示全体,以片断情景唤起整个情景的意象和情趣。”[3]94“严格地说,凡是艺术的表现都是‘象征’(symbolism)凡是艺术的象征都不是代替或翻译而是‘暗示’(suggestion),凡是艺术的暗示都是以有限寓无限。”[3]94既然语言不能完全表现思想情感,情感思想之一部分有不伴语言的可能,因此,文学才能实现,形象思维才能从形象达到思维的高度——与哲学同样的高度。

三、对培养形象思维能力重要性的强调

朱光潜先生的另一本小册子《谈文学》中的许多篇章,如《写作练习》、《作文与运思》、《选择与安排》、《咬文嚼字》等,也对文艺的形象思维有深入细致的阐述,在《写作练习》中,朱光潜认为文学爱好者、文艺工作者要自己尝试练习写作,这样才能提高鉴赏水平。“眼低者手未必高,手低者眼未必高。”形象思维不仅仅是想象,而更是一种实际完成作品的能力,其实想象的完成,正是在这样一种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实现的,没有形成作品的想象,还不是文学的想象。朱光潜强调写作练习的深远意义也在这里。在写作中,我们才可以真正体会到何谓文学的形象思维,体会到生活中的想象与形象思维的区别——文学的形象思维更是一种实际的文字的感觉。

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朱光潜进一步说明了情感、思想与语言的关系,有这样几句话值得注意:“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4]215“其实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4]216文学的语言,并不是工具的语言,它不指向一个特定的客体。文学的形象思维是在文字上下工夫的,咬文嚼字,就是文学形象思维的表现。因此,批评或者发现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也必须咬文嚼字。高明的批评家往往如别林斯基那样经常是通过咬文嚼字来赞扬或批评作家的。

四、艺术生理学的初步探讨

朱光潜先生在《西方美学史》下卷里有一小节《形象思维:从认识角度和实践角度来看》,文章值得注意的是第五小节:《近代心理学的一些旁证》。朱光潜在文章中列举了三种心理学的成果,第一就是心理学家关于“念动的活动”的观察与研究。如生活中,看见别人笑或者打哈欠,自己就不自觉地跟着照办。第二是心理学家关于筋肉感觉或者运动感觉的一些研究。筋肉感觉不同于五官的感觉,西方有理论家就专门探讨过艺术带给人的筋肉感觉。朱光潜先生把这与中国的古代诗文联系起来加以解释,很有见地与说服力。他说:“(艺术的节奏感)主要是一种筋肉感或运动感。”“历来在诗文上下工夫的人都讲究高声朗读,其原因也正是要加强抑扬顿挫所产生的筋肉感觉,从而加深对诗文意味的体会。”[1]692第三是关于有无意象的思想的争论。其实,就是“但是”、“如果”这些词也包含有筋肉感觉的转向。朱光潜先生的这些看法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有些研究专著也并未涉及这些观点。劳承万先生可谓慧眼独具,在其研究朱光潜的专著中以艺术生理学概括之。艺术生理学至今似乎无人涉及,但这样一个专业的文艺理论问题迟早会引起人们的注意的。

五、结语

李泽厚在青年时期曾经写文章批评朱光潜先生,朱却对其大加赞赏,称其文章写得有水平,他们美学观点不同,却能在一起喝酒聊天,朱光潜先生去世之后,李泽厚感慨万分,其实受感动的何止李泽厚呢?朱先生的学问与人品的影响,这里不多累述。仅其对形象思维的论述在文学写作和研究方面给我们的启示,必将是深远的。“眼低者手未必高,手低者眼未必高”,让我们记住朱先生的话吧!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63.

[3]朱光潜.朱光潜全集3[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4]朱光潜.朱光潜全集4[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朱光潜形象思维文学
挚友可贵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
我们需要文学
形象思维中疏与密的处理
论诗歌评价的标准:从柏拉图到朱光潜
与美同行——读朱光潜《厚积落叶听雨声》有感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创意也爱“形象”——形象思维法
形象思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