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嘲与自傲:英式冷幽默的背后

2013-12-12赵琼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葬礼英国人英国

赵琼

一、引言

幽默作家乔治·麦克尔斯曾经说过,英国人是世界上唯一为其幽默感自豪的民族。相对于美国自我吹嘘式的热幽默,英国人的幽默是一种冷幽默,其喜剧效果不在于插科打诨,而是借语言的文雅机智,以浑然超脱的态度进行自我嘲讽。英国人这种呼之即来的自嘲能力成就了英国独特的文化。在文学著作中、影视媒体上、日常生活里,都会见到英国人机智风趣的描写、轻松调侃的表演。自嘲看似自我贬低,却是英国人深层自信心的体现,因为这种自我嘲讽的背后,蕴藏着生活的智慧、沉淀的修养以及豁达宽容的生活态度,这些也正是英国人为之深深自豪的地方,也就成就了他们又一个民族性格——自傲。本文摘录些许文学、电影喜剧和日常生活中的经典幽默片段来浅析英国人的冷幽默。

二、英国人幽默性格形成原因

2008年,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研究人员发现,英国人天生具有“冷幽默”的基因。研究者将幽默分成“正面幽默”和“负面幽默”两种。前者是指讲趣事、说笑话、乐观面对人生等积极的幽默方式;而后者则是揶揄、挖苦、攻击、自嘲等幽默方式,也被称为“冷幽默”。该研究负责人罗德·马丁教授说,在两地受试者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与“正面幽默”相关的基因,但“负面基因”却是英国受试者独有的。该教授指出,不同国家的人的幽默感会有区别,除了基因之外,环境影响可能是造成区别的原因。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岛国,变幻莫测的阴雨天气、密集的人口、明显的社会等级和各自为政的社会阶层都是尖锐刻薄的“负面幽默”滋长的肥沃土壤。

在2007公布的一项欧洲人幽默状况调查报告中,英国人被人们认为“最有幽默感”的民族。英国人的幽默似乎无所不在,在最不可能的地方也能生根发芽,最惨痛的经历和最严肃的事情都能被他们拿来幽默一番,他们可以把简单的事情说得生死攸关,也能把复杂的事情一笑处之。在英国,幽默的火花随时随地在撞击、在闪现,幽默的言语随处可闻,可谓普及众生,包罗万象。

三、文学作品中的幽默

英国作品的语言幽默十分丰富,有五种最为常见的分别是:反语、讽刺、荒诞、机智和涉及性的笑话。同时,在表达力相当丰富的英语中有很多的同义不同音和同音不同义的词语、一词多义、一语双关等,由此产生了许多文字杂耍的高手。由于英国的特殊性,这五种主要的幽默类型又涵盖了许多困扰英国社会的诸如民族性、口音、社会阶层以及种族等等问题。

以幽默嘲讽为特色的英国作家比比皆是,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便是当之无愧的一个,他是英国18世纪最杰出的讽刺小说家。他的讽刺以生动多趣和运思深刻而著称,而且以手法的多样性见长。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运用夸张、对比、反语和含蓄等多样手法,对当时英国统治集团的争权夺利、党派纠纷和宗教分歧等丑恶现象加以讽刺,作品中闪烁着嘲讽的智慧。如果说斯威夫特是以针砭时弊的尖锐嘲讽见长,那么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则是嘲讽英国上流社会的箇中高手。王尔德曾经说过:“对英国人而言在上流社会里,可厌;在上流社会外,可悲。”以下引自王尔德剧作,机锋和幽默也只能略窥一斑:“男人经常希望是女人的初恋对象,女人则希望成为男人最后的罗曼史”,“结婚是幻想战胜了理智,再婚是希望战胜了经验”,“我可以抗拒一切,诱惑除外”,“如今是这样的时代,看得太多而没有时间欣赏,写得太多而没有时间思想”。如今读来,仍觉得是句句箴言,意味深长。

他的剧作涉笔成趣,笔中带刺,而整体看来相当优美温良,毫无尖酸刻薄之气。他的几部著作在上世纪40代后被陆续搬上了银幕,如《道林·格雷》、《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认真的重要性》等,高雅的艺术和独特的语言玩弄技巧,深受观众喜爱,同时也在英国影坛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文学电影热潮和电影创作热潮。

四、喜剧电影中的自嘲

如果说一个国家的电影产业能够反应这个国家的民族性的话,恐怕不会有人反对:好莱坞代表美国式的商业快餐文化;欧洲电影体现这片大陆,固执地崇尚高雅艺术的精神;尤其是英国,这个一度统治了半个世界的国家,并不仅仅有疯狂的球迷、保守的绅士、甚至世界知名的恶劣天气,它还拥有个人主义精神强烈的电影产业,英国喜剧一直是最具影响力的类型之一。

曾有一位影评家说过:英国电影越英国,外国人就越喜欢。《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正是这样一个故事,电影围绕着一群性情古怪的英国人展开,他们的故事由休·格兰特扮演的查尔斯娓娓道来。这群朋友一直在婚礼和葬礼上见面,通过这些不同的场合影片向我们精确地展示了英国社会的细节。这个影片幽默主要集中在语言上,站在《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背后的人正是英国喜剧界的资深编剧里查德·柯蒂斯,他十分擅长为性格古怪的主角们制造尴尬场景,然后让这些人冷汗直流地面对困境,而且清楚地告诉了我们在面对人生危机时英国人的最佳处理方式,那就是一笑而过。影片气氛十分醉人,细腻之处笑料不断。当查理为嘉莉选购五十镑左右的礼品时,老板娘略带讽刺地建议他买侏儒战士,说“只要有人赞助,三千九百五十镑就够了”;当查理看到试婚纱的嘉莉时,他取笑她“只要配上木杖,赶羊最合适了”。这种清新隽永的例子在影片中比比皆是。

相对于《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的智慧和尖锐,同样由查德·柯蒂斯编剧的《BJ单身日记》柔和了许多。看上去更像是一部英国剩女求爱记。其中最可笑的场景要算是他们两人在伦敦大街上的那一场非常不雅的殴斗。然而柯蒂斯把这两位宿敌的对决处理成了一种虚伪且虚幻的场景,一边打架,一边说对不起,让我们充分见识了什么叫做绅士的决斗方式。

英国类似这样的喜剧电影数不胜数,仍是查德·柯蒂斯编剧的 《诺丁山》、《憨豆特派员》、《真爱至上》及《贵在真诚》、《一脱到底》、《葬礼上的死亡》等给观众带来了惊喜和笑声,幽默与雅俗共融,智慧与搞怪并存。

英国的喜剧电影,无论是从商业上、技术上还是艺术上都逐渐走出了好莱坞的阴影,融观赏性和思考性于一身。看惯了美国简单直接的喜剧,英国的喜剧让人笑到流泪,却是醍醐灌顶的笑,耐人寻味。而最让人贪恋的便是电影当中人物轻描淡写的自嘲,含蓄克制的言语背后,深藏着浓厚的文化修养。这种自嘲的背后,是极度的自信和自傲,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种精妙的自嘲,它显示了一种豁达宽容的心态和优雅的艺术。而电影如人、人如电影,银幕上的英国式的自嘲和自傲完美结合只是英国生活当中的掠影,在英国,人人都是幽默的顶级高手。

五、英国日常生活中的自嘲

考虑到英国的习俗和制度大多比较僵化保守,拿它们开玩笑总比改变它们要容易一些,因此英国人普遍乐于讽刺和嘲笑别人以及自己,而且幽默被认为是一种作为英国人必需的本领。按照作家乔治·麦克斯的说法,在其他国家,如果人们看谁不顺眼,或者恨谁,他们会骂你愚蠢或粗鲁。在英国,则会说你没有幽默感,这是最严厉的谴责,最彻底的轻蔑。不列颠民族人人都有幽默细胞,正如上面的调查说,英国人负面幽默或许真的是因为基因。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嘲讽是英国人的家常便饭,也是他们的拿手绝活。家庭里的日常对白、事故现场的警察协调、酒吧里的寻常对话、电视中的达人秀节目、公园里的自由讲演等,处处都是幽默,英国人是自在其中,乐此不疲。

英国人是语言的高手,反应之迅速、言辞之俏皮令大部分民族自愧不如。幽默有时能使火爆的场面在一笑中化解,比如一经典例子:伦敦巷口有疯汉演说,声言要烧掉白金汉宫,绞死首相。看热闹的人很多,交通阻塞。警察过来:“诸位,赞成烧掉白金汉宫的站到这边来,赞成绞死首相的站到那边去,留出中间的路让行人通过!”全场大笑,人群一时烟消云散。

英国人天生带着幽默来,活在幽默中,临死之前也不忘带着幽默走。有媒体报道,有位农妇要把她的遗体放在牛食槽的草料里,让哞哞叫的奶牛为她合唱最美的安灵曲;有个退休警察,一生没破大案,因此嘱咐亲属,来他葬礼的吊唁者个个要戴上手铐,以安慰他的职业荣誉感。有位英国男人更绝,一辈子总想出人头地,却终没实现。于是,要求死后把骨灰装在十个烟花里,请亲朋好友到公园,半夜看他升天,在末了轰轰烈烈,光辉灿烂一回。

六、结语

幽默在英国是传统,是国粹,是民族特色,享有崇高的地位。英式幽默绝不是快餐文化,从来不以夸张的表情和粗俗的语言来赚取别人的笑,他们的幽默,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它讲究克制含蓄,运用大量的双关词、荒诞的情节、机智的反语与讽刺自嘲。面子上是冷静的温文典雅,骨子里是辛辣的讽刺,背后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修养以及高雅风趣的品位。然而,这种自嘲嘲人外衣下,自豪自信的深层,也有英国人遮不住的自傲。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以及曾经称霸世界的辉煌历史,使得英国人拥有一种内敛的优越感,他们敢于讽刺,乐于嘲讽,英国人含蓄地张扬自己的幽默文化。高雅如电影艺术,低俗至街头小贩,严肃至政治经济,轻松至餐桌话题,无不折射出幽默的影子。更难能可贵的是幽默的意义,幽默是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是宽容和理性,是面对人生困境的最大法宝。因此,英式幽默在彰显本国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影响着世界。

[1]刘宁,周琦.英国人性格浅谈[J].文化教育,2007(5).

[2]杨霓.王尔德社会风俗喜剧解析[J].红河学院学报,2008(2).

[3]罗屿.英式冷幽默,美式热幽默[J].新闻杂志,2009(4).

[4]程爽,胡静.谈《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中英国特色的体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3).

猜你喜欢

葬礼英国人英国
为冰川举行“葬礼”
这是在葬礼上听过最多的一句话
英国的环保
英国人的姓氏
英国人的性格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不可思议的太空葬礼
英国圣诞节
年销过2亿英镑!!英国人竟然都在买这种玩具……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