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韵生态水乡三河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新探
2013-12-12洪二丽
洪二丽
(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9)
2012年合肥市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合肥将依托全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构建 “环巢湖旅游观光带”、“滨湖新城片区”、“中庙观光区”、“半汤养生度假区”、“汤池休闲度假区”和“三河古镇观光区”的“一带五区”新格局。合肥市肥西县三河古镇,作为安徽典型的徽韵生态水乡,深度发掘景点文化内涵,进一步做好特色建筑与水资源保护工作,就成为了整体规划中的一个重点。
1 三河古镇旅游资源特色
三河古镇,2500年的历史,皖中风格的建筑及贯穿古镇的流水,是它的特色,也是它称之为水乡古镇,发展旅游经济的依托。
1.1 三河水境
三河位于安徽省肥西县南端,地处肥西(属合肥市)、舒城(属六安市)、庐江(属合肥市)三县交界处。古镇河塘相连,形成江淮之间“三环水系”。大别山泉汇集的两条河流——丰乐河、杭埠河在古镇交汇流入巢湖。横贯全镇的小南河,连接着丰乐河、杭埠河。水上小桥,堤上人家,两岸杨柳,临水水阁、茶楼,“小桥、流水、人家”意境十足。
1.2 三河古韵
三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1.2.1 历史风云
三河,历史上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商贾云集之地。早在夏商时代“渔人结庐避风于此”,即有人居住。隋初设置庐州(州治合肥),三河自此到清代皆属庐州。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82年,吴楚相争,在此发生“鹊岸之战”,至今仍保留“鹊桥”、“鹊亭”等遗存。当年赵匡胤逃难于此,饮用的“黄水井”完整如初。[1]
晚清时期,太平军为抗击清军在三河筑城一座,城长方形,东西约1000米,南北约300米,城墙高约7米。城外还筑炮垒9座。城墙底宽约1.5米,顶宽约0.5米,底部条石彻成,中部小灰砖垒砌,上部青砖砌表,内填石、土。因战争和人为毁坏,现城墙尚遗留150米左右。后太平军在此取得“三河大捷”,英王府即为当年太平军将领陈玉成指挥战役的指挥部。为对抗义军,在曾国藩指示下由李鸿章招募淮勇编练了一支军队兵员及将领主要来自安徽江淮的淮军。在淮军几大主力军系的主要将领中,张树声、张树屏、刘铭传、刘盛藻、刘盛休、周盛传、周胜波、唐定奎、唐殿魁、叶志超、董凤高、董履高,以及后期名将王孝褀、聂士成、章高元、吴宏洛等,都是土生土长的合肥西、南乡人;籍属庐江的潘鼎新、刘秉璋等也是“世居三河镇”。晚清时期,肥西籍的淮军人物纷纷在三河购置房产及钱庄、粮仓。两广总督张树声的“张大房”,四川总督刘秉璋的“鹤庐”,还有广西巡抚潘鼎新的“潘大房”。湖南总督周盛波、周盛传兄弟在三河建有当铺;另有记名提督、总兵5、6人在三河建有房产;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家族在三河建有钱庄、粮仓。
1.2.2 皖风建筑
三河古镇是皖中地区反映晚清时期历史风貌,保存古徽派建筑特色最完整的水乡古镇。三河现存的一些古民居、商铺均为清朝中期及晚期所修建。三河地处皖中南北交界之地,它的文化南北相融,古建筑既有北方建筑的凝重和华丽,又有南方建筑之灵巧和考究,同时又不同南北。[2]江南是白色粉墙,北方是大砖,而三河古建筑外墙均是清水墙,砖为小砖。三河镇上连片的古民居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是皖中地区少见的晚清建筑群。白色的马头墙,小青瓦敷盖的双坡屋顶,梁檩椽柱雕花彩绘,再加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额,悬挂于门楣上的八角玲珑的挂灯,都具有十分浓郁的古风神韵。
1.2.3 民俗风情
古三河人口流动频繁,经过历史的整合,形成了多元的文化,进而形成了特有的民俗、民风。三河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剧的发源地,另外,河蚌舞、车上轿、闹花船、兰花、花担等民俗艺术也极具特色。
2 三河古镇的开发、保护历程及问题
2.1 三河古镇的开发、保护历程
三河旅游开发,仅仅十几年时间,但很快形成了徽韵生态水乡的影响力.其具体开发措施及实施成效如表1所示:
表1 三河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历程
2000年开始,三河将旅游作为经济发展主攻方向,请来了省内一流的规划设计专家及苏州科技大学国家863专家课题组,为三河编制旅游发展规划。规划突出“小桥流水人家,古镇水乡特色,三产旅游兴镇”的发展思路。2001年8月8日,被封堵24年的小南河终于死水变活水,结束了三河镇街心河20余年的污染史,开启了水乡旅游的黄金水道。2004年,上海同济大学为三河编制了《肥西县三河镇总体规划》和《三河镇总体规划》,肥西县三河镇划分成三大功能区,即古镇观光区、生态旅游区、旅游服务接待区。并且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阮仪三指出,三河的水可形成“三个绿环”,其环环相连、内通全镇、外达巢湖的“秀水”景观,是周庄等江南六镇所没有的。
2003-2004年三河旅游发展达到 “兴盛时期”,每年游客多达六七十万人。2007年5月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合肥市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一个4A景区。2008年,三河镇启动“三水循环”工程,改变现状,保护三河之水。
2009年,三河古镇为创建“5A”景区,进一步展开规划建设,实施护城河综合整治工程,将小南河及护城河两岸打造成为完整的旅游循环通道;进一步打造精品景点,充分利用清平十里葡萄长廊、万亩荷塘和广阔的巢湖水面的天然资源、生态资源,积极发展三河的古镇文化游、乡村游、生态游,打造三汊河生态湿地景观带;延伸三河旅游链条,积极和黄山、九华山及合肥的地接社紧密合作,开辟合肥——三河——黄山、九华山的旅游线路,紧抓环巢湖旅游区域合作的契机,打造精品旅游经济合作圈,并充分利用巢湖的绮丽风光,开通合肥——巢湖——三河水上游项目。
2011年1月1日,《合肥市三河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条例》实施,这是安徽省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出台后首例乡镇立法。《条例》规定,保护范围内已经建成的有污染企业,有关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治理或者搬迁。不得破坏自然水系;不得侵占、围填、覆盖、堵截河道或者坝塘;不得拆除、损毁历史建筑。在核心保护区内,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改建活动,但是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恢复原有历史建筑除外。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肥西县、三河镇政府应当及时进行抢救性保护。
2.2 三河古镇旅游开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2.2.1 收支倒挂
2005年“十一”门票风波后,旅游人气锐减,每年的游客一下子降到二三十万人。另一方面,三河镇政府不断增加旅游投入:在2006年投资4000万元旅游基础建设,2007年又投资4800多万元进行了景点建设和改造,(为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积极准备)2008年投资6500万元进行景区的路面改造建设和新景点建设。结果是支出收入极不均衡,支出大于收入。每年只有几十万元门票收入,加上各项税收等不过百万。相对应的,每年仅聘用管理人员所要支付的工资就耗费几十万元,引发2008年三河“全球招租”风波。
2.2.2 三河水污染
三河的水污染和破坏越来越严重。三河得名于水,也兴盛于水。其中,环绕古街的小南河又称‘内河’,长2900米,是水乡古镇的‘心脏’。从古至今,都是三河最为繁华的地方。三河古街区纵横交错,民居与商铺展示了水乡的“古韵”。可是,在古韵徽风的背后却是污染日益严峻的事实。古镇上住有3万余居民,他们每天所产生的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一起都流到了古镇的河里。“在皖中平原上看到这么美的古镇水乡,非常惊喜,有点遗憾的是古河里的水太脏了。”游客说。小南河水系的生态环境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必须要彻底改善水生态了。
2.2.3 仿古与真古
一些商业开发的仿古建筑,比如望月阁、万年台,由于施工方绕开文化部门和文物部门,违背了设计者的原意,最后因为无法融入三河的大氛围而成为败笔。
两眼圆瞪的钟馗、八仙过海中的张果老、神气活现的蛟龙……这些都是肥西三河古镇传统徽派建筑马头墙上常有的彩绘画(大户人家的房子,马头墙上都有吉祥图案),也是与安徽皖南地区的徽派建筑不同的地方。但是,现在除了二龙街和古兰街上的徽派建筑,近年来新建的房子,马头墙清一色白墙。一二十年前,古镇里新建的房子,马头墙也有画。这些画作都是68岁老人胡益厚创作。从2000年开始,古镇开发旅游需要,镇上所有的居民在古镇盖新房,都要建成徽派风格,目前已扩大到古镇主景区的附近。但是新盖的徽派建筑基本找不到年轻人会画马头墙的画 (屋顶上作画又危险又辛苦,又赚不到多少钱。没市场需求,也没人学),政府又不能规定哪个必须去学。估计以后再盖的建筑,很难再有马头墙画了。
3 未来三河古镇开发与保护新思路
三河古镇旅游的长久发展既有助于当地的经济建设,也关系着千年古镇的资源保护,因此,针对三河旅游新发展,要了解旅游新时代两大热点旅游类型——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抓住地方特色文化,吸取自身旅游发展经验和教训,找准定位,确定开发主题与主线;拓展发展思路,深入发掘地方特色文化;加强保护三河水源和文化的措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1 开发
3.1.1 确定主题,打造三河名片
三河未来的发展不在于能不能创建国家5A景区,而在于能不能抓住特色,打造三河名片。三河古镇十多年来虽然陆续推出众多景点,但景点散落,不系统,没有突出的重点和主题,也没有突出的特色。虽是水乡古镇,但在全国范围内与皖南、江南古镇竞争显然缺乏有力支撑。其实三河晚清历史文化和建筑遗存突出,尤其是太平军和淮军的历史活动影响深远,是显著特色。因此,三河古镇旅游新发展应以英王府、古城墙、鹤庐、刘同兴隆庄、李府粮仓为主景,围绕晚清主题,打造三河名片——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所。
3.1.2 发掘历史,打造淮军文化旅游线
淮军文化是安徽文化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发掘与记忆。追溯那段历史,刘铭传、张树声为代表的“三山”(周公山、大潜山、紫蓬山)淮军威震大江南北,同时,淮军系统里还有一个“三河”(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淮军,也是淮军的重要组成力量,“三山”淮军以刘铭传,张树珊、张树声兄弟,周盛波、周盛传兄弟为代表,“三河”淮军则有刘秉璋、吴长庆、潘鼎新、丁汝昌、吴赞诚等人。淮军领袖李鸿章,主要将领张树声、刘秉璋、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吴长庆、丁汝昌、叶志超、卫汝贵、聂士成,均为合肥与庐江人。刘秉璋后退隐三河,置房产,建鹤庐,并作《习静园用顾幼耕韵》、《归田自述》。这些都是可以整合开发的旅游文化资源。
因此,从淮军文化着手,可以打造李鸿章故居——三河——庐江淮军遗址——紫蓬山旅游线路。通过精心打造的景点、景观,让游客能够对淮军文化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作为“淮军摇篮”,庐江的淮军文化遗存的破坏极为严重,以刘秉璋、吴长庆、潘鼎新、丁汝昌、吴赞诚等“五督抚”为首的“三河”淮军将士的故居、祠堂、遗迹,有的坍塌,有的被毁,有些甚至都无处可寻了,这都提醒着我们要抓紧着手这项工作了。
3.1.3 突显生态,打造休闲文化游
三河优美的环境,厚重的文化底蕴,是赢得游客良好观感的重点,但三河同样是一个享受吃与玩乐趣的好地方,自然、人文的多样性优势决定了三河可以打造自己休闲度假中心的优势。因此,充分营造生态水乡古镇氛围,充分发掘民俗、饮食文化魅力,借助民俗文化活动和饮食文化活动,可以搞活三河的休闲文化旅游。但必须着重说明的是,三河的休闲旅游应突出的是生态休闲,比如建设鹊渚文化广场,打造湿地景观,引导当地居民开设的民俗特色客栈和茶楼,而不是建酒吧、咖啡屋(目前三河景区管理部门正在积极筹建酒吧、咖啡屋)。
3.2 保护
古镇的保护重在三方面:首先,保护古镇的水体、空气、环境不受到破坏和污染;其次,保护古镇的历史文化氛围,即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史迹、古建筑、名人故居等名胜古迹,要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慎重修复;再次,保护古镇有代表性的景观,使古镇保持特有的空间尺度感和自然美的感染力。[3]
3.2.1 水保护
三河古镇的生态环境优美,水乡资源得天独厚,在三河古镇的可持续发展中水是最重要一点。要保持河水的清澈,对原有混杂不清的水道进行整改,使河道完整而清晰,融入三河镇的整体水系中。[4]
3.2.2 建筑保护
在多年的开发中,三河古镇为了多增加景点和看点,扩大影响,创建国家4A甚至5A景区,进行大量的新建、复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比如望月阁、忠武阁、古鹊亭、万年台、万年禅寺、国粹楼、郑善甫故居等,投入多,影响并不显著。三河古镇应立足保护,停止工程兴建。作为千年古镇,保持古镇统一的徽派建筑风格,并做好维护工作,尽可能的利用好现有景点建筑,这才是最需要做的事。比如国粹楼上,可以引导游客俯看“小桥、流水、人家”,这可能将成为游客心中最美的记忆。
4 结语
作为水乡古镇,三河是皖中的典范,它承载的是地方特色。但是再美的地方在旅游发展中一如既往,也会渐失魅力与影响,江南水乡——周庄等古镇已经开始了旅游发展新探索的步伐,三河古镇也应时刻关注旅游新时代的需求,在发掘地方特色文化基础上,打造好地方特色旅游景观及项目。
[1]打造一流生态旅游古镇——安徽三河古镇生态旅游经验发展分享[J].小城镇建设,2009,(7):46.
[2]王乃举.安徽三河古镇旅游形象与地域脉络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4):109.
[3]周彬等.可持续旅游在快速发展期旅游地的实现途径探讨——以周庄古镇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30.
[4]张博.肥西三河古镇的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