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外血比例对三河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2022-10-16柴河吴宏军姜立鑫
柴河,吴宏军,姜立鑫
(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谢尔塔拉农牧场有限公司,呼伦贝尔 021012)
三河牛是我国自主培育的经过多品种杂交、横交固定和选育提高后形成的乳肉兼用牛品种。毛色为红(黄)白花为主,具有耐粗饲、耐高寒、抗病力强、遗传性能稳定、乳脂率和干物质比例高等特性[1]。此外,安炳星等[2]研究表明三河牛具有优良的高价值牛肉产率。然而,同时三河牛也存在前胸窄、尻尖、产奶量和产肉量偏低等缺点。相比三河牛品种,德系西门塔尔牛具有体型较大、骨骼粗壮、后躯发达、四肢粗壮等优点,杂交后可以改善我国地方牛品种的肉用性能[3~5],作为肉用品系培育;同时,德系西门塔尔牛产奶量也较高,杂交牛乳用性能也有明显改进[6,7],可以作为乳用品系培育。
为了改进三河牛品种存在的问题,以及持续提高乳肉性能,海拉尔农牧场管理局家畜繁育指导站于2006年制订了引入德系西门塔尔品种牛冻精通过杂交改良培育三河牛新品系的目标。经过多年持续的选种和选配,目前杂交群体已经形成规模。本研究利用2006-2020年杂交群体以及纯三河牛群体的性能测定数据,研究了含不同外血比例的三河牛与纯三河牛的体重、体尺、屠宰和产奶性能,期望为三河牛的杂交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动物
本研究所有牛只均来自内蒙古谢尔塔拉农牧场,共涉及2006-2020年999头牛,包括:纯三河牛318头,外血1/2(三河牛和西门塔尔牛血缘各50%)275头、外血1/4(三河牛血缘75%,西门塔尔牛血缘25%)230头,外血1/8(三河牛血缘12.5%,西门塔尔牛血缘87.5%)176头。其中纯三河牛来自于三河牛本品种选育群,不同外血比例的三河牛来自于三河牛杂交选育群,自2005年开始陆续引入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进行改良和选育,根据系谱计算外血比例。
1.2 性能测定
2006年开始,在犊牛初生时、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时测定体重、体尺性状,测定方法参考付瑶等报道的方法[8]。24月龄时每年随机选择10~50头公牛屠宰,屠宰率和产肉率性能测定参考《畜禽屠宰操作规程 牛GB/T19477-2018》[9]。母牛产奶后,记录每天产奶量,计算305d产奶量。
1.3 数据分析
使用Excel软件整理和计算所有个体的性能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发育
对纯三河牛、外血1/2、外血1/4的公牛进行分组,对比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共5个时间点的生长发育性状,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知,除了初生时,外血1/4的公牛平均体重略低于三河牛外,其他四个生长阶段,外血1/2和外血1/4公牛的体重均高于纯三河牛。此外,可以看出随着外血比例的降低,体重增加的幅度有所降低。初生时,外血1/2公牛的体重相比纯三河牛犊牛体重多了2.6kg,增长率达到了6.4%(2.6/40.5)。24月龄时,外血1/2的公牛体重比纯三河牛平均多了11.3kg,平均高了1.6%(11.3/684.5);而外血1/4公牛体重比纯三河牛平均多了5.2kg,提高幅度仅0.7%(5.2/684.5)。
表1 纯三河牛与含不同外血公牛各阶段生长发育性状对比
纯三河牛初生时平均体高74.3cm,外血1/2和外血1/4三河牛初生时体高分别比纯三河牛高了0.5cm和0.2cm,增高幅度分别为0.7%和0.3%。24月龄时,外血1/2和外血1/4三河牛的体斜长相比纯三河牛增加比例分别为1.9%(3.2/169.5)和1.1%(1.8/169.5)。外血1/2三河牛相比纯三河牛,体高增加幅度平均1%左右;外血1/4三河牛体高增加幅度平均0.7%左右,相比外血1/2有所降低。初生时,外血1/2和外血1/4三河牛的体斜长比纯三河牛分别高了3.2%(2.3/71.2)和2.2%(1.6/71.2)。后期体斜长的增加幅度有所下降。24月龄时,外血1/2和外血1/4三河牛的体斜长相比纯三河牛增加比例分别为1.9%(3.2/169.5)和1.1%(1.8/169.5)。利用西门塔尔牛改良三河牛,公牛各阶段的胸围都有提升,外血1/2公牛平均提升比例为1.3%~3.5%,外血1/4公牛平均提升比例为0.5%~1.8%。但是管围的改良不明显,不同的测定阶段存在差异。
表2显示了纯三河牛、外血1/2、外血1/4母牛在不同发育阶段的体重和体尺性能结果。与公牛结果一致,杂交改良对三河牛母牛生长发育的各项性能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随着外血比例的下降而提高幅度下降。
表2 纯三河牛与含不同外血母牛各阶段生长发育性状对比
2.2 屠宰性能
表3给出了纯三河牛公牛和不同外血比例公牛24月龄时的屠宰数据。含外血1/4、1/2的三河牛公牛相比纯三河牛公牛的屠宰率分别高了2.5%、3.6%,净肉率分别高了1.2%、3.8%。同样,外血比例的增加,更有助于屠宰率和净肉率的提高。
表3 纯三河牛公牛与含不同外血公牛屠宰数据分析
2.3 产奶量
筛选2006-2020年同期同龄纯三河牛,以及含1/2、1/4、1/8不同外血比例的三河牛,对其一、三、五胎305d产奶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含外血三河牛的一、三、五胎305d平均产奶量比纯三河牛均有所提高。三个胎次平均而言,外血1/2、1/4、1/8母牛对比纯三河牛305d产奶量平均分别高125kg、118kg和105kg。
表4 纯三河牛与含不同外血母牛305d产奶量分析
外血1/2母牛三个胎次的305d产奶量比纯三河牛高了122~128kg,提高比例2.5%~3.1%。外血1/4母牛产奶量提高比例较外血1/2有所降低,三个胎次的提高比例分别为2.9%、2.6%和2.3%。外血1/8比例母牛的产奶量相比纯三河牛高了104~105kg,提高幅度低于外血1/4母牛。结果充分显示,随着含外血比例的降低,产奶量提高的幅度也相应逐级降低。
3 讨论与结论
3.1 对三河牛体重和体型的改良效果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了纯三河牛和含不同外血比例的三河牛在5个关键发育阶段的体重和体尺性能,结果证实了利用西门塔尔牛改良三河牛,有助于改善三河牛生长速度慢、体型小的缺点。西门塔尔牛对三河牛体重的改良效果,可能主要与体斜长和胸围的增加有关系。随着外血比例的降低,改良的效果有所下降。因此,如果用西门塔尔牛改良三河牛品种,外血1/2相比1/4更加有效,可以进行横交固定。但是,外血1/2的公牛和母牛初生时体重相比纯三河牛分别增加了6.4%和4.1%,也就是说,利用西门塔尔牛直接杂交三河牛时,需要关注产犊,避免产生因犊牛体重过大引起的难产。
3.2 对三河牛肉用性能的改良效果
苏德毕力格[10]的研究表明,三河牛本身品种变异较小,在呼伦贝尔市改良三河牛应从杂交入手。本研究测定的屠宰性状较少,仅测定了屠宰率和产肉率。含外血1/4的公牛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了2.5%和1.2%。当外血比例增加时,肉用性能提升效果更明显。含外血1/2的公牛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了3.6%和3.8%,高于外血1/4的公牛。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德系西门塔尔牛改良我国地方品种肉用特性是非常有效的,引入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来提高纯三河牛的产肉性能是成功的。
3.3 对三河牛乳用性能的改良效果
本研究显示利用德系西门塔尔牛杂交后,外血1/2、1/4、1/8母牛与纯三河牛相比,3个胎次的305d产奶量平均分别增加了125kg、118kg和105kg。沙志娟等[11]表示三河牛在草原牧区推广,如果每头牛单产增加100kg,那么农民每头牛每年至少增加200元,因此提高三河牛奶牛单产对当地奶业发展有重要意义。考虑到三河牛品种自身具有高的乳脂率、干物质比例的优点,在以后的研究中还将开展不同血缘三河牛乳成分的对比分析。
总之,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引进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进行三河牛群体遗传改良以及培育三河牛专门化品系,提升其肉用和乳用性能效果是成功的,无论体重、体尺、产肉、产奶等各项生产性能指标都得到普遍提升。但是,随着外血比例的下降,改良效果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