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西民俗“翻刺床”、“爬刀梯”及“穿令”文化探析*

2013-12-06王建文

体育教育学刊 2013年4期
关键词:粤西巫术民俗

王建文

(五邑大学体育部,广东江门529000)

粤西民俗“翻刺床”、“爬刀梯”及“穿令”文化探析*

王建文

(五邑大学体育部,广东江门529000)

对粤西地缘文化、年例民俗进行简单概述;叙述了元宵年例仪式中“翻刺床”、“穿令”、“爬刀梯”三种“游神”、“娱神”民俗活动,分析其“场域”心理的巫文化特征;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翻刺床”、“穿令”以及爬刀梯承载着粤西民俗体育的传承功能,也是粤西先民勇猛与挑战自然精神发扬、教育的载体。

粤西;翻刺床;爬刀梯;穿令;巫文化;民俗体育

1 粤西年例概述

1.1 粤西地缘文化沿革

粤西是广东西部的简称,包括阳江、湛江、云浮、茂名4个地级市,总面积63916.4km2,人口2498.54万,占广东全省人口总数的21.29%,面积的17.99%。秦统一中国后,于百越设桂林、象、南海三郡,粤西位于南海郡西南及桂林郡东南部;汉代粤西属于交州南海、苍梧、合浦三郡;三国时设苍梧、合浦、高梁三郡。到了晋、南朝、隋朝沿袭三国时期设制;唐朝粤西设制较多,共设泷州、新州、春州、铜州、高州、窦州、勤州、潘州、辩州、雷州10州,分别为广州与容州都护府管辖;到了宋朝以县设制,设泷水、新兴、阳江、阳春、电白、高州、信宜、茂名、化州、海康、遂溪、徐闻12县;元代沿袭宋的设制;到了明、清两朝粤西设罗定直棣州、东安县、西宁县、新兴、阳江、阳春、电白、高州、信宜、茂名、化州、吴川、廉江、海康县、遂溪县、徐闻县。千百年至今,粤西不仅是一个行政区域,更是一个文化性区域,粤西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共性,这一文化是维护、稳定、连结粤西人的桥梁。

1.2 粤西年例中的“游神”活动

年例是粤西地区一种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民间习俗。年例以一系列的仪式活动来体现当地村民信仰与宗族认同,而且这种信仰与认同已经逐渐社会化。粤西年例传统的主题有:敬神、娱神、祭祀,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驱鬼除疫等。据资料记载,明代时粤西年例就已经记入到地方志中,“游神游灯锣鼓喧天”,到了清代年例活动已十分流行;民国时期,粤西地区村民做年例已经十分规范、规模宏大,而且日期一般固定在元宵节,持续时间较长(元宵节前后两周),年例的活动形式也十分丰富多样,有舞狮、演木偶戏、燃社火、游庙神上刀山、过火海、鸣铣炮等。“纸船明烛照天烧”这是粤西年例尾声的生动写照,村民认为“烧纸船”让一切凶灾恶毒都将尽付流水而去,从而得到心理的安慰。在年例仪式的游神活动中,各种民间艺人竭尽所能在神像前表演,还有被村民认为神灵附体之人进行神奇的“翻刺床”、“穿令”、爬刀梯的表演,这些“游神”活动表演充满了巫术文化特色。

2 “翻刺床”、“爬刀梯”、“穿令”游神活动及其巫文化特点

2.1 “翻刺床”、“爬刀梯”、“穿令”活动

2.1.1 “翻刺床”活动

“翻刺床”是粤西元宵期间年例仪式中的“游神”活动之一。“翻刺床”中的刺床是由一张用葡萄牙刺扎成的布满锋利荆刺的“床”,年例游神当天被村民们抬到村子广场的正中央,一两个经过巫术祭司仪式之后,而自称有“神灵附体”的村民(青年男子)从“神轿”上跳下,脱掉上衣赤裸上身,扑到刺床上,来回翻滚,戴着各式面具的傩队则在坛前跳傩舞呐喊助威。在青年男子翻过刺床的过程中,牙刺深深扎进男子的身体,但男子却表现的异常兴奋、面无痛苦,直至翻滚完一整张床,男子才骄傲地站起来向围观的村民挥手、振臂致以问候,此时鞭炮轰鸣声响起,用以庆祝胜利重生。“翻刺床”游神活动中,巫师祭司、划水的仪式,加上节奏鲜明、气氛热烈的乐器敲击,以及狰狞的傩舞面具增添了翻刺床活动的神秘色彩。在翻刺床游神以后,村民会就把这些葡萄牙刺条(有些带血)拿回家,悬挂在家门口,据说这种沾有重生勇士的血的刺条可以辟邪。现代人对于粤西翻刺床活动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能锻炼人的意志,也有人认为有点愚昧。我们认为对于传统文化,无论是精华也好、糟粕也罢,流传下来的,都有其存在的历史意义。

2.1.2 “穿令”活动

“穿令”又名穿腮、穿面颊,是粤西元宵节期间年例游神活动内容之一。“穿令”所用令箭是用金属特制而成,多为铜、铁、银、不锈钢等材质。令箭呈实心状,上粗下细,尾部尖锐,一般长约1m左右。游神所用令箭平时需放在庙宇内封存,出游表演之前,必须香烛拜祭,取令后要用茶水清洗并打磨后再用。在年例游神时,表演者在神轿中用令箭从一边脸颊穿进口腔,再从另一边脸颊穿出,然后用手拿着外露一端。“穿令”动作的结束并不代表整个穿令仪式的结束,它只是游神活动的一项基本程序的完成。在神轿之上,“神僮”还要接受狮子和游龙的跪拜,然后在村民们的欢呼声中站立于神轿之上,让村民将他同神像一起抬着,走村串户,接受不同村落民众的顶礼膜拜,行程2~3小时数公里远,而表演者自始至终神态自然、面无痛苦。在生产力落后的远古时代,粤西先民为了祈求神灵的庇护,并获得超越自然、改造自然的力量,通过类似“穿令”仪式而对自身实施自残行为进行媚神,以求得到神灵的保佑和庇护。另外,在穿令仪式结束,当令箭拔出后,表演者的脸颊却看不到洞口与流血的痕迹,令人惊叹,也增添了这一仪式的神秘性。

2.1.3 “爬刀梯”活动

“爬刀梯”又名上刀山,原属道士法术,后为粤西元宵年例游神活动之一。“爬刀梯”与古代居住在粤西的先民有很深的渊源关系。爬刀梯源于粤西200多年前一个与人除暴安良相关的传说。传说百越期间,罗汉城邪神野鬼祸害当地百姓,有位名叫张兴武的大将军,为为民除害,到淮南山拜师修炼,业成后,率兵攻打罗汉城鬼门关,但是城墙高厚而不得入,张便令36名中将筑成人梯,由108名小将手持钢刀踏着人梯越入城内,斩除妖魔,百姓从此得以安宁。随着时间的更迭,人梯36个人演变成刀梯36把刀,爬刀梯也成了粤西年例闹元宵的纪念活动。爬刀梯活动分祭梯、立梯、爬梯、收梯4个部分,刀的摆放有平放与交叉两种。刀梯的顶端用4条粗缆索拉紧捆扎在木桩或树干上,刀梯直立与广场中央。爬梯前,每户派人组成游行队伍,绕村大巡游。游行结束,三声震天炮铳响后,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于是爬刀梯活动便正式开始。

2.2 粤西年例游神活动“场域”心理的巫文化特点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的原始初民,都有其自然、图腾、祖先崇拜的历史,在那些“娱神驱鬼”祭仪中,本民族的“巫”便产生了。我国传统的宗教信仰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对待神灵的态度和对待“巫”态度呈现高度的一致性,并且把宗教理解成为可以谋得福利的手段,用巫术来解释宗教,通过巫术实现实利。“巫术”概念是相对于巫术技艺而言,应该属于人类的基本行为方式之一,巫术行为的基础是人的思维方式;而“巫术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综合表现,巫术文化是在现实社会生活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巫术一旦演变称为一种巫术文化,便不再仅仅是人类的行为方式,而成为一种习俗,它就不再完全是由科学与人的思维方式来决定。例如,除夕大扫除、端午包粽子、清明扫墓等活动,巫术是与悠久的传统习俗同在。

从现代心理科学层面分析,巫术具有一定的心理治疗与心理暗示作用,简单、单纯地认为巫术是迷信行为,是装神弄鬼,而确认为伪科学,并全面否定的观点具有片面性,巫术与心理治疗的“场域”结构可以称为“仪式性场域”。在粤西年例“翻刺床”、“穿令”、“爬刀梯”的游神仪式上,表演巫术的村民,往往都认为自己怀有“神圣使命”或“神灵护体”,表演前自身就极度的亢奋,再加上现场村民的喊声、锣鼓击打的喧嚣气氛,他们就像喝醉酒一样神志恍惚,而且心里确信是有神灵保佑,所以表演时就不会觉得痛。表演者这种无畏无痛的表现,又加深了村民对“巫”的崇拜与信仰。

3 “翻刺床”、“爬刀梯”、“穿令”活动民俗体育价值思考

3.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民俗体育的传承载体

粤西年例仪式中的穿令、翻刺床、爬刀梯习俗是傩俗、巫俗、崇雷俗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一种媚神仪式,具有惊险、神秘的巫文化色彩与自残的特征,具有历史性、民俗性和观赏性。2009年经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穿令、翻刺床、爬刀梯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粤西年例仪式承载着悠久的粤西人文历史与厚重的岭南文化内涵,兼容族群凝聚力与亲和力,激烈后人承继先辈正义除恶、不畏艰险的传统。粤西年例游神仪式活动原有的原始宗教功能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其民俗体育价值也将逐渐突显出来。通过参与粤西年例各项活动不仅有益身体健康,更为重要的是村民能够获得心理上的调适,社会学价值明显,而体育元素比重在粤西地区年例仪式的社会变迁过程中逐渐增加。粤西年例的游神习俗不仅仅是一项民俗活动,它也是粤西民族体育传承的载体之一。

3.2 粤西先民勇猛与挑战自然精神传承的载体

粤西古称南蛮之地,人烟稀少,荆棘丛生,山深林密,生存环境恶劣。在原始社会,粤西先民对凶禽猛兽怀有极度的畏惧之心,产生对其威猛之力的崇拜,于是产生了崇尚勇武的精神。也有很多古籍或传说从不同的侧面记述了粤西始祖披荆斩棘、刀耕火种的历史。为了缅怀祖先艰苦创业的历史恩德,为了激励族人勇于挑战极端环境,拼博发展,粤西先民便选择了这种带有“自残”特征的翻刺床、穿令仪式,怀念祖先,教育后人。粤西地区独特的年例敬拜神灵祭祀活动(翻刺床、穿令、爬刀梯)的傩技仪式,反映原始农业披荆斩棘、刀耕火种的特点,它源自对始祖的大无畏精神的崇拜与怀念,也体现出一种人定胜天的精神,又与他们所崇敬的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周大鸣,潘争艳.年例仪式与社会功能——以粤西电白县潭村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61-70.

[2]刘勤.公共生活中的自我认同与社会整合:粤西“年例”解读[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1(2):26-30.

[3]李亚莉.原始巫术与导引养生[J].体育文化导刊,2008(3):105-106.

[4]向轼.近三十年我国巫术研究综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66-70.

[5]詹鄞鑫.巫术起源论评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03-112,118.

Culture of Rolling on Thorns,Climbing Knife Ladder and Face Piercing,Folk Custom in Western Part of Guangdong Province

WANG Jian-wen
(Sport Dept.,Wuyi Univ.,Jiangmen 529000,China)

The paper expatiates on the three types of folk custom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Guangdong province,i.e.,Rolling on Thorns,Climbing Knife Ladder and Face Piercing,and analyses the witch culture features of them.As the 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s,these three types of customs embody the bravery of the ancestors in the western part in Guangdong province.

western part of Guangdong province;Rolling on Thorns;Climbing Knife Ladder;Face Piercing;witch culture;folk sport

G85

A

1672-268X(2013)04-0069-02

2013-04-29)

2011年广东江门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1C41)。

猜你喜欢

粤西巫术民俗
加州鲈在粤西掀起养殖潮!看上上生物如何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以生鱼料撬动市场!湛江珊瑚在粤西淡水料市场要发力了
粤西地区非遗展示空间“活态化”设计策略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漫画民俗
真实性视阙下粤西饮食文化旅游开发及对策研究
神秘的地索拉诺“巫术市场”
西藏歌谣中的巫术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