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体育中“体育精神”的价值回归*
2013-12-06李海燕
李海燕
(南京工程学院体育部,江苏南京211167)
论高校体育中“体育精神”的价值回归*
李海燕
(南京工程学院体育部,江苏南京211167)
体育精神以其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在引导大学生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发展中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诠释了体育精神在精神资本中的地位,对体育精神在大学生精神资本培育中的作用做出了解读,最后阐述了高校体育精神价值回归的有效途径。
体育精神;精神资本;高校体育;价值回归
无论是从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还是从个体意志品质的角度,体育精神作为人类社会赖以健全和发展的基本精神得到了许多社会学家不同程度的关注。以体育精神为动力,不但能够激发个人身心潜能,使人格得以升华,而且能够激励“迷茫的一代”彻底改变生活面貌,获得精神上的救赎。激励与教育人本是奥林匹克精神最本源的价值,这种精神的力量通过奥运会或各种体育活动的形式得以传播,并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与内化,有愈来愈多的人接受它的教育并效法它,体育精神逐步升华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成为人类所共有的“精神资本”。将体育精神上升到资本的高度,无论是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从个体的角度,体育教育应该以更宏大的视角来阐述体育在精神培育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然而,在资本培育的过程中,体育教育面临着精神价值的回归,高校体育在精神资本培育中能够做些什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1 体育精神在精神资本中的地位
无论从社会或个体的角度,体育精神不仅包括以社会准则为内容的公平、公正,光明磊落、竞争与合作、规范与沟通、相互尊重和理解等极其重要的社会道德行为,还包括以个人意志品质为内容的超越自卑、敢于接受、战胜自我、积极挑战、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等内容。社会学学者费孝通认为,前一种体育精神其实是人类社会赖以健全和发展的基本精神,体育运动的目的就是通过实践来培养和锻炼这种基本精神的。而李力研则认为后一种体育精神就是人类个性品格中的那种典型的“强力意志”(尼采语),它有唯我独尊、傲恃群雄和蔑视天下等精神特质,是构成人的个体行为的调色板。没有后一种个体行为品格的充分发育便不可能有那种能使社会健全和发展的社会行为。体育既是一种物质力量又是一种精神力量,体育精神的价值就在于它体现了人类意志力的能量。从精神资本的特征来看,体育精神正是具备了积极的、正向的“精神凝聚力”,成为人类精神力量中最核心的精神资本。体育精神力量的集中表现,最核心的部分包含了积极参与的热情、坚持不懈的意志和超越自我的信念三个层次的内涵,它集中体现了人类精神力量中最积极、正向的品质,具备了一切主观能动的特征。这是人类精神力量中最基本、最核心的资本,“参与、坚持、超越”所表现出的精神凝聚力使得人类在创造价值和财富的过程中,能够使弱者在逆境中发挥强大的能量而获得成功。
2 体育精神在大学生精神资本培育中的作用与现状
2.1 大学生精神资本培育的必要性
人的精神世界发展最基础的内容离不开“精神凝聚力”,它是人们从事其他一切活动的内驱力。在提升精神信念的过程中,实现的是精神的跨越,这种跨越带来了人的精神发展水准和精神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一个成功者最大的价值就表现在健康、智力、精神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如果说健康是人力资本的基础,智力是人力资本的桥梁,精神要素则是撑起基础与桥梁的钢筋铁骨,缺少了这个钢筋铁骨,基础与桥梁无疑是一堆泥沙,无法承受压力。对于大学生而言,年轻是健康的资本,高学历是智力的资本,而唯有精神是最稀缺的,一旦发生挫折与失败,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公告再次引发热议,虽然结果显示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但是大学生身体素质呈现缓慢下降的问题仍旧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很显然,在温室中长大的孩子,身体素质的逐年下降带来的不仅仅是体质差这一个表面结果,而隐藏在背后的则是怕苦、怕累,不能持之以恒的意志力的缺乏,而耐挫能力、抗压能力、创新能力的弱化又导致了精神上的危机。当前在高校中因迷恋网络没有精神追求而造成成绩下降的学生不在少数,在被降级、留级濒临退学边缘或退学、休学的大学生中,体育成绩不及格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大学生因不能承受压力而导致心理疾患乃至自杀也已成为大学校园难以释怀的伤痛。从表面上看似贪玩、怕苦、经不起挫折,缺乏自控能力,而实质上缺乏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凝聚力”。多年来应试教育重视了“智商”、轻视了“动商”,而根本忽略的是“魂商”即精神资本的培育,经济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改善也从现实意义上减少了积累精神资本的经历。精神资本缺乏的危害导致一些大学生的心理不健康,道德水准下降,精神空虚没有追求,人格抑郁情绪低落、缺乏信念,与智力、体力发展的不相称而终将成为“迷茫和颓废的一代”。大学生精神资本的缺乏阻碍了整体能力的提升,使各个方面的潜能难以得到发挥,使人的可持续发展染上一种负面的效应。
2.2 高校体育是和平时期大学生精神资本培育的主要途径
精神资本的形成主要依赖于遗传、教育、培训、经历和实践等多种因素,而且主要来自于后天的环境。在特殊年代,特别是因战争或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艰苦环境,为生活经历与社会实践提供了积累精神资本的机会,也因自然环境为精神教育提供了条件,这是自然状态下的积累。然而在和平年代,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自然状态下的培育环境已经不能满足精神成长的需求。因此,现代管理对人的精神素质的培训,一切都是围绕着培育和训练人的精神资本来展开,精神资本的培育开始依赖于人工创建环境下的教育。作为大学生而言,精神资本的培育依赖于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双重作用,而在大学校园兼有教育与实践作用的莫过于体育运动。由体育运动而产生的意识形态,体育精神的价值远远高于体育运动本身,且具体内涵因时而变,至今已形成十分丰富的内容体系。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各种挫折、失败、麻烦、辛苦和劳累,是和平、幸福年代磨砺和锻造精神资本最好的激励条件。体育运动不仅可以达到强健体魄的目的,而且更有利于培养人们积极进取、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直面挫折等优秀品质,具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双重价值,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而言,体育运动的核心价值更在于“苦其心志”塑造人的精神力量。
2.3 高校体育中精神教育的缺憾
大学生有能力接受新生事物,也不乏参与的热情,但是当挫折来临时,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和超越的信念才是失败的根本原因。高校体育改革为大学生提供了多种锻炼的机会,满足了大学生参与的热情,但为什么仍然难以阻挡体质健康水平年年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还在于当前的高校体育对精神资本的培育没有足够的认识,体育课程丧失了精神元素。在新中国成立后的8次体育课程改革中,有关运动价值阈理论、运动技能掌握规律、体育课程结构、体育课程模式、体育课密度、运动负荷、运动参与等理论研究对我国体育课程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都没有对精神教育问题进行学理层面的专门研究。在“健康第一”的理念下,体育课程目标对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问题只进行了局部研究,而忽略了坚持不懈、超越自我等精神上的教化。从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到考试评价标准的制定来看,“健康第一”的理念被“安全第一”替代,那些富于精神价值的、具有拓展性和挑战性的运动项目被无情的抛弃,有着一定难度或强度的运动项目被分解成具有“弹性”标准的身体练习,快乐体育、满足兴趣成为取消这些项目最好的理由,自由选课也给一些大学生找到了放弃挑战的理由,从制度上助长了逃避挫折的行为,“苦”、“劳”、“难”成为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中难以逾越的障碍。一味降低评分标准也使大学生在认知上产生了偏失,对自身体质下降不以为然,对懦弱、没有毅力、不能坚持等精神逃避不以为然。过低的评价标准还让大学生无需付出努力就收获了成果,导致了体育价值的贬低,以及懒惰的加剧。数据显示,从上个世纪50年代的劳卫制到现今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凡是需要刻苦努力、坚持不懈才有可能突破的项目,在及格标准的设置上呈逐年下滑的势态。从上个世纪50年代的劳卫制到现如今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男生的1500m从1975年起改为1000m,其及格标准也从3'55"下降为如今的4'33",女生800m的及格标准从3'50"下降到4'23"。由于评价项目可选性的加大,那些需要艰苦训练、有难度的项目常常被有意忽略不选而成为摆设,如引体向上被握力替代,800/1000m被台阶试验替代,仰卧起坐又被体前屈替代,50m被立定跳远替代。总之,哪个项目更简单、更安全,需要更少的体力,那个项目就会得到更多的选择,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完成全部测试项目所需要的体力越来越少。从根本上来说,学生体质下降、运动缺乏毅力,怕苦、怕难,与我们高校体育教育缺乏精神教化的导向有关,现如今的高校体育在目标设置上温柔有余而刚性不足。
3 高校体育精神价值回归的有效途径
3.1 由“动商”带动“魂商”水平的提升
相对于情商、智商而言,“动商”与“魂商”从不同层面显示了人类的能力。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宗平认为“动商”是人们克服自身和客观事物进行运动的能力,也可以称运动智力,由体育运动而提升“动商”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精神资本的积累则来自于人们身上的“魂商”(spiritual Intelligence,SQ)水平,《魂商》一书作者认为“魂商”是处理和解决意义与价值问题的能力,魂商作为人们的精神基础,让人们对世界抱有积极的态度,不论遇到多大挫折,始终能够保持积极向上、追求和谐发展的心态。人们应用“魂商”可以充分发展自我的潜能,具备高“魂商”的人能够把一个人的体力、智力、情绪、意志、伦理、道德、社交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潜能以争取躯体和精神世界的健康。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由于反复的练习而获得了“动商”的提升,但是如果仅仅满足于参与而不能实现坚持不懈和自我超越,体育的价值就仅仅是休闲而失去了教育与激励的价值,这是当前高校体育普遍存在的遗憾。因此,在高校体育中,“魂商”的提升应作为一个目标性任务得到实施,在课程与标准设置上体现精神资本积累的方法与途径。只有不断的参与、坚持与超越,才能促进“魂商”水平的提升,而且随着“魂商”的提升,又不断激发了个体超越自我的信念,从而获得“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潜能,达到体力资本与精神资本的双重积累。
3.2 提升“魂商”,体育实践要回归“苦”、“劳”、“难”
体育之所以能够成为精神资本积累的首选,是运动过程中的“苦”、“劳”、“难”三大要素的功劳。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积极倡导在体育运动中培育人格,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中包含着丰富的体育内容。“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简短的八个字体现了体育在人格培养中的首要地位。桑新民等人在《教育哲学的对话》一书中谈及现代体育的有关问题时写道:现代教育很需要一点斯巴达教育的精神,需要设置一些粗犷的、粗鲁的、剽悍的、严格的半军事化的运动课程,要让学生吃点苦头,“苦”心智,“劳”筋骨,摸爬滚打,强壮筋骨,让学生不断体验挫折与痛苦、成功与失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信念才会得以养成,才能承担起“天降大任”。必要时的“强迫运动”,通过对“苦”、“劳”、“难”三大要素的品味,才有“艰苦其身体,淬砺其精神”的功效。
3.3 提升“魂商”,高校体育要重视“参与、坚持、超越”循环往复的过程
“参与、坚持、超越”是体育实践过程中三个层次的关键点,“参与、坚持、超越”的循环往复体现了高活力、高参与性和冒险精神,这是健康有活力的人群共同的特质,是人类“精神凝聚力”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积极参与来自于健康的人格对事物的基本认知,良好的情绪为坚持不懈提供了积极的、正向的动力,超越信念受意志力的影响,与竞争、冒险、创造力相关,只有在“参与、坚持、超越”循环往复不断体验过程中才能获得“魂商”的提升、精神资本的积累。然而,当前高校体育的自由选课制度存在一个对精神培育极为不利的因素,主动选择有难度、耗体力、室外晒太阳课程的人数最少,女生更少;许多学校实施的学期重选制度,也给一部分缺乏毅力、不能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学生提供了逃避的机会。有些学生在课程中刚刚品尝到一点难度,在是否坚持下去的挣扎中就迎来了重选的机会,每学期换一个新项目,不但不利于“动商”的提升,而且由于课程中明显缺乏“坚持与超越”的过程,无疑在精神的教化上缺少了挫折与失败的经历,更品尝不到战胜挫折与失败后带来的喜悦。因此,高校体育中要利用体育运动的特征,充分体现挫折与失败的经历,让学生体验从积极参与到坚持不懈再到不断超越自我的全部过程,能够品尝到体育运动中的高峰体验才是超越自我后而带来的最大的精神享受。高峰体验是检验体育实践中是否具备“参与、坚持、超越”全过程的重要标准,能否引发大学生获得高峰体验也是评价高校体育精神培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1]李力研.两个罗斯福与“体育精神”[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2(3):1-11.
[2]黄晓波.培育大学体育精神的现实意义及途径[J].体育学刊,2012(1):82-85.
[3]左哈尔,马歇尔.魂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1-16.
Value Regression of Sports Spirit in University Sport
LI Hai-yan
(Sport Dept.,Nanjing Engineering Inst.,Nanjing 211167,China)
The sport spirit is of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iritual strength and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its valuable ideas which can influence people’s development.The paper analyses position of sports spirit in the spirit capital and its function in university students’spiritual capital.The paper also expatiates on the effective ways of sports spirit regression in universities.
sport spirit;spirit capital;university sport;value regression
G807.4
A
1672-268X(2013)04-0077-03
2013-04-02)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CDIO理念下大学体育与身心素质培养”(项目号:D2009/0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