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东客家传统武术流失原因与对策

2013-12-06焦峪平

体育教育学刊 2013年4期
关键词:粤东传统武术武术

焦峪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体育部,广东广州510420)

粤东客家传统武术流失原因与对策

焦峪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体育部,广东广州510420)

客家是在历史迁移中形成的独特的汉族民系,粤东地区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客家武术作为客家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和发展中出现了流失迹象。探析粤东客家体育文化流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使客家武术文化得到保护,使其能更好的普及和发展。

粤东;客家武术;传统武术;流失原因

客家是因为种种历史原因,经过几百年的碾转迁徙而形成的独特的颇有影响力的一支汉族民系,粤东地区及其相邻地区(闽粤赣三角地)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其中纯客家县有33个,非纯客家县有144个。客家人在国外的分布就更为广泛,所谓“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侨,有华侨的地方就有客家人”,位处粤东腹地的梅州,更是被人们誉为客都。客家人经过祖祖辈辈的生存发展,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风格独特的客家文化,客家武术就是客家文化中重要的瑰宝之一。客家传统武术文化内涵丰富,动作套路多样,器械拳种丰富,门派流派繁多,再加上客家人国内外分布广泛等原因,其传统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表达形式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是独树一帜、别具特色的。我们在为客家武术的源远流长而惊叹时,还应该看到客家传统武术出现了流失的尴尬局面,流失已成为传统武术发展的最大弊病,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1 粤东客家传统武术的特点

据相关县志记载,粤东客家武术主要流派众多,代表性的主要有李家教、刁家教、朱家教、钟家教、岳家教、刘凤山派、流民拳、昆仑拳等。这些流派在粤东地区,尤其是在梅州地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我们分析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客家武术流派名称很容易发现,除了流民拳和昆仑拳等少数拳种流派以外,大部分武术流派的命名都是以首位引入者或创始人的姓氏为名。粤东客家武术和其他武术流派拳种一样,均有自己的套路或拳种名称,但是因为客家武术的传承主要是靠家族式的口传身授、代代相传为主,而很少有正规的拳械图谱。粤东客家民系是由南迁汉民与畲、瑶、疍等本地土著少数民族经过不断地文化融合而形成的特征鲜明的民系,移民文化与本地土著文化相互渗透,交融和沉淀,慢慢形成了善良慷慨、勤俭节约、安分守己、谦逊礼让的文化传统观念,这些文化特质逐步渗透到客家武术的传播与发展之中,形成了以守为主、守中带攻、稳打稳扎的独特风格。另外客家居住地的形成与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有关,所以当初客家人选择的居住地以环境优雅但是比较偏僻的山区为主,在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影响下,客家武术也在不断适应和改变,秉承就地取材、速战速决的原则,逐渐形成了动作短小实用、灵活多变、发力快速敏捷,同时擅长含胸蓄气、发短劲、讲究手脚配合、实用性强等特点。攻防中跌打滚翻动作多,步法多为跟步、垫步,步型以半马步、小弓步、小马步为主。

2 粤东客家传统武术流失的原因

2.1 传统武术传承人的流失

家族式的代代相传、口传身授是粤东客家传统武术的主要传承特点,传统武术能不能更好地传播与发展,传承人起到传帮带的主要职责,“传承人在传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中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粤东客家传统武术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传承人的选择。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多客家年轻人都向往外面的世界,外出读书或打工赚钱,这样喜欢继续学习客家武术的人越来越少,技艺近乎失传,虽然各门派中的传人依然有对客家武术矢志不渝、愿意继承技艺、把祖传绝技流传下去的决心和意愿,但是这样的人逐年减少。现在学习客家武术的多为业余者,仅仅从兴趣出发,希望练习一点拳脚功夫以健身自卫、锻炼身体,而对武术的传承显得漠不关心。另外因为传承人大多都是靠上辈的口传身教,只学习自己门派的功夫,甚至有“传男不传女”的古训,几乎学习不到其他门派的武术,极大影响了门派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因为很多老拳师年事已高,文化水平又不高,造成很多功法没有文字记录,练习者侧重于技击套路,而忽视了客家武术核心部分的功力训练及技击训练方法等,使得真正的功力训练方法面临失传的状态。

2.2 市场经济下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西方体育文化等新生事物大量涌入中国,并以其独特的风貌吸引着中国的群众。西风东渐,奥林匹克强势文化横扫全球,无疑给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带来冲击和挑战,这主要表现在西方现代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互相汇融,其变化量之大和速度之快令人惊叹。在这些变化中,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逐步被异化,变得不伦不类,甚至于面目全非,不少东西慢慢被淡化甚至于失传或消失,令人惋惜不已。作为具有浓厚民族与地域特色的粤东客家武术文化,必定沿着特定的轨迹进行着流变。在当代经济文化呈“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客家传统武术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客家武术如何在当代新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得到有效的生存与发展成为一个既严肃又现实的问题。客家传统武术文化现在面临世界各民族体育文化的相互交融渗透带来的严峻挑战,传统武术相对于当下流行的西方体育项目例如瑜伽、体育舞蹈、蹦极等无法吸引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关注,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从表面看,只是一种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现象,但是从深层次来讲是一个民族文化问题,西方体育的审美和价值判断标准慢慢被人们所接受,而逐步淡化了传统体育文化,所以我们应该考虑如何才能既学习西方体育文化的优点,又很好地发扬传统体育文化。客家武术在西方体育为主导的体育全球化时代,如何采取积极的措施使其不被边缘化则显得尤为迫切。

2.3 客家武术传播与交流的狭隘性

客家武术的技艺传承特点与传承过程的变异,限制了客家武术的竞赛和交流。客家传统武术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和原始宗教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表现出移民性、地域性、传承性、变异性、集体性的体育民俗的特征。文化学的研究表明,任一形态的文化与世间万事万物一样,在产生形成之后,其发展过程往往是不平衡的。客家武术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结构,随着时代变迁,其发展的过程中必定会形成各种错综复杂的联系,这个相互联系的封闭和半封闭系统就是客家武术生存的空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粤东客家武术受客家文化影响形成了以家庭传播、区域传播、口传身授、耳提面命等途径为主的传播方式,从而形成自己家族式的流派分支,如粤东的朱家教、李家教、刁家教、刘凤山派等,体现了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同时,随着时间的流逝,同一门派分支在传播中也存在变异,难以规范和制定统一的标准而进行交流和比赛。另外,由于受种族、门派、封建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流派都认为自家门派武功最好,传统客家武术始终没有跳出“惟我独尊、固步自封、伦理错位、功能支解、流派冲突、人文失落、门户之见”的怪圈。

3 粤东客家传统武术发展对策

3.1 激励和保护客家武术继承人

客家武术的流失,关键在于继承人的传播与发展。现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方面大多继承人年事已高,进行武术的传承往往力不从心,寻找好的继承人又很困难;另一方面,很多年轻人不再象先辈那样对武术保持充分好虔诚与尊敬,对继承发展漠不关心,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只有保护好这些客家武术传承人,客家武术才不会消失;只要激励和寻找到合适的传承人,他们就会不断进取,技艺也会越发精益求精。只要鼓励这些传承人继续招徒授业,客家武术才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绵延不绝。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方式,充分调动传统客家武术传承人的主观能动性,另外体育部门、武术协会等组织还可以经常举办各流派的交流会议,分享学习与传播心得,同时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让客家武术文化能够自然而然的传承。

3.2 正确应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

在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之下,客家传统武术需要保持其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应该作为民族文化传播的核心力量去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精髓与魅力,去感染和熏陶世人。在客家武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过程中,要学习西方体育文化的优点,凸显奥林匹克精神,但是坚决不能仅仅为了适应经济或政治的需求而改变传统武术文化的本质,特别是客家武术的原生态性和民族性。求同存异,规范客家武术,举办例如世界武术节、博览会等活动,采取武术搭台、经济唱戏、以武养武等形式,加大客家武术的传播和宣传力度,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把具有浓厚东方文化色彩的客家武术推向世界。共生、共荣是为了世界化,力应加强宣传与推广,将具有东方文化色彩的中国传统武术早日推向世界。所以在对待西方体育文化的猛烈冲击下,我们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与世界接轨,弘扬我国武术文化,又要继承和保留其文化精髓。

3.3 保护与利用并举

客家武术不仅具有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教育价值,还具有经济价值,发掘、利用好它的经济价值,十分有利于客家武术的保护与传播。客家悠久的文化与地理人文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深入客家居住地旅游探秘,客家武术作为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项目,政府和旅游相关部门应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向游客展示其精湛技巧、娴熟套路以及悠久的文化,把客家武术作为一项文化进行宣传、保护,吸引人们的关注,这样既传承和弘扬客家武术文化,同时也更好地保护了客家武术。传统武术完全可以借用商业旅游等资本力量,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客家武术文化由遗产到资源、由资源到资本、由资本到产业的发展转变,让旅游与武术发展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轨道,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因此政府部门要从政策、资金、宣传等方面入手,加大力度保护、传承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制定出详细的保护规划。

3.4 规范化整理与数字化保护

客家武术发展与交流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客家武术门派众多,技法多样,套路复杂,要想更好地发展与传播,必须要实现规范化。其规范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本技法和基础套路的规范化;整理创编新拳械套路规范化;规范武术图谱;武德与武理规范化。这样就便于学习者进行系统学习、互相切磋,既避免了门户之见,又便于武术的传播、爱好者的学习,使得交流变得更加方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武术动作、套路的图像和录像的数字化处理显得格外容易,因此力应将各种成熟的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客家武术的保护和传承中,为客家武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播寻找新的途径和方法。

3.5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工作

客家传统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客家人民长期劳动的产物,所以要对客家传统武术制定相关法律保障制度,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对客家武术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2004年8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决定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并通过,表现了党和政府对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视,标志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走向法律保障的道路。要逐步完善和建立客家武术文化的专利权、地理标识、商标权等知识产权制度来保障客家武术的传播和发展,我国现行的法律暂无针对性保护传统武术的条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快针对性立法,规范相关传承人的传承义务和知识产权保护义务的各项法规制度,从而建立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

[1]白玉爽,于佩兰.建立民间文化传承人档案,传承祖国文化遗产[J].中国档案,2005(11):34-35.

[2]叶鹏,蔡宝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审视传统武术的保护问题[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1):51-54.

[3]张赐东,李志军.客家文化对客家民间武术传播发展的影响——以闽西客家地区为例[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5):3-5.

[4]陈永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国民间武术文化保护[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24-27.

[5]曾桓辉.粤东客家武术现状及发展对策探究[J].嘉应学院学报,2008(5):23-26.

[6]郭玉成.中国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当代价值与发展方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2):44-46.

[7]徐伟军.武术的嬗变与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6(5):684-686.

[8]谭兆风,伍天慧.近代粤东北客家武术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9(2):120-121.

Causes of Loss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of Kejia Ethnic Group in Ea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Countermeasures

JIAO Yu-ping
(Sport Dept。,Guangdong Univ.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510420,China)

Kejia ethnic group is a unique branch of Han nationality,who mainly accommodate in the eastern part of Guangdong province.As an important part of Kejia sport culture,the Kejia martial arts is gradually lost in its devel⁃opment.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causes of the loss of th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of Kejia ethnic group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eastern part of Guangdong province;Kejia martial arts;traditional martial arts;the causes of loss

G852

A

1672-268X(2013)04-0066-03

2013-05-10)

猜你喜欢

粤东传统武术武术
《春暖花开:书籍设计》《粤东非遗文创产品开发实践研究:文遗复兴,梅州好礼》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传统武术对警察徒手防卫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又要出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