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护士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3-12-01肖国华
朱 薇,肖国华,米 娜
(皖南医学院基础护理学教研室,安徽 芜湖2410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服务行业兴起和心理学迅速普及,职业倦怠现象倍受关注[1]。职业倦怠被普遍理解为Maslach和Jackson表述的“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服务行业中从业者,自身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症状[2]。”国内骆宏等研究者报道中国护士职业倦怠症状发生率为55.1%~59.1%[3]。有调查显示,职业倦怠是一种有害身体与情绪的反应,与离职倾向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4-5],长期处于高度职业倦怠的人容易离职,而离职又使医院增加了人才培养成本,造成人员浪费。为了解芜湖市临床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现状,笔者对本市3家医院的护士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整群方便抽样,选择芜湖市3所公立医院(弋矶山医院、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在职护士。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自行设计一般情况调查量表,内容包括年龄、护龄、学历、科室等几个方面。MBI工作倦怠量表由Malsach &Jackson于1986年在对人际工作者进行访谈和调查基础上设计而成,分为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EE)、去人格化(Depersonalization,DP)、低个人成就感(Low personal acco mplish ment,PA)三个维度,含有22个题目,采用7级评分法。据研究表明,该问卷同质信度较高,为0.73~0.86,可以客观地测量职业倦怠程度。
1.2.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各家医院护理部的支持和许可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在职护士886名,回收问卷886份,其中有效问卷850份,有效回收率95.94%。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数值变量资料以(±s)进行描述,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年龄、学历、科室、护龄护士在职业倦怠程度之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被调查临床护士的基本特征见表1。从表1可见,本次研究选取护士的年龄、护龄、学历、科室等各项特征分布基本合理,取样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2.2 职业倦怠评分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芜湖市护士群体职业倦怠三个维度:EE得分(28.55±9.70)分,D P得分(6.88±4.25)分,PA得分(30.84±7.69)。
2.2.1 不同年龄护士职业倦怠评分比较 详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护士在职业倦怠的三个纬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5~30年龄段护士职业倦怠程度最高。
表1 被调查的850名临床护士的基本特征构成情况
表2 不同年龄护士职业倦怠评分比较
2.2.2 不同学历护士职业倦怠评分比较 见表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学历护士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3 不同学历护士职业倦怠评分比较
2.2.3 不同科室护士职业倦怠评分比较 见表4。表4结果表示,不同科室护士在职业倦怠各维度均存在差异(P<0.05);其中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最高,外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最低。
表4 不同科室护士职业倦怠评分比较
2.2.4 不同护龄护士职业倦怠评分比较 见表5。表5中结果显示,不同护龄护士在职业倦怠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维度存在差异,其中6~10年护龄护士职业倦怠程度最高。
表5 不同护龄护士职业倦怠评分比较
3 讨 论
3.1 芜湖市护士职业倦怠现状
本研究显示芜湖市护士群体职业倦怠程度较高,与护士长期接触不良工作环境,高度紧张工作状态,工作得不到相应重视,承受较大心理压力[6],“三班倒”工作模式等因素有关[7]。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有人口密集、劳动力价格低廉的特点,国内护理工作劳动强度高,技术专业性较强,但在收入和社会地位上又得不到相应的体现,这就加剧了护士工作者心理的不平衡,在国外及我国的部分高收入地区护士职业倦怠程度稍好于我市。
3.2 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
3.2.1 年龄和护龄 由于我国护理大、中专教育一般是3年,本科为4年,拥有6~10年护龄的护士年龄一般都在25~30岁。既然调查得出的结果相符,因此这两个因素可以放在一起讨论。不同年龄和护龄护士在职业倦怠三维度均有所不同(P<0.05),处于中间段的25~30岁年龄组和6~10年护龄组护士职业倦怠程度高于两端各组,因为处于该年龄段的护士,一方面是单位的骨干力量,工作相对繁重,另一方面也是家里的支撑点[8],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压力加之生活压力使之产生职业倦怠。
3.2.2 科室 临床科室不同则患者疾病类型,病患特点,治疗后预后与转归不同,护理工作自然也不尽相同,因而不同科室护士所表现的职业倦怠程度也有所不同。本研究考察的是急诊科、外科、手术室、内科和其他科室护士职业倦怠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最高,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急诊科工作特点有关:对护士业务水平要求相对较高;患者疾病特点以急重症为主;护士往往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夜间工作量较其他科室大;工作负荷较重等。另外大多急诊科并不设有独立病房,接收患者只进行简单紧急处置,之后就转入其他相关科室病房,这样使得急诊科护士对于来诊患者投入了大量的情感和劳动,但对于患者最终治疗情况却一无所知,并且急诊科护士很难经历患者痊愈的全过程,更无法分享到患者痊愈之后的喜悦,体味家属对自身劳动的肯定与感激,她们感受到的只是家属焦灼的心境和对患者预后的无限担忧。长期情感付出得不到回报,因此急诊护士在情感耗竭维度得分最低,容易发生职业倦怠。
经调查发现,外科护士职业倦怠水平较低。可能与外科疾病治疗周期短有关。外科可以通过手术很快缓解病人的病痛,病人平均住院日少,周转快,护士情感投入和职业劳动都可以很快得到正性反馈,使得外科护士自身成就感得到提升。因此笔者认为外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低并不是因为工作负荷轻使然,而应归因于情感投入能及时反馈的良性结果。
本研究关注的是内科、外科等普通科室护士职业倦怠程度,但有报道显示精神科、肿瘤科、传染病等特殊科室护士职业倦怠水平远高于其他科室[9]。分析其原因是由于这些护理工作者工作环境非常危险,自身健康在护理工作中受到威胁,比其他科室增加了危险性与焦虑感,使得此类科室护士更易发生职业倦怠。
调查显示处于25~30岁年龄段及急诊护士职业倦怠水平最高,因此医院管理人员应重视此群体的培养,多关爱处于这年龄阶段的护士;并且应对各科室护士进行岗位轮换,避免长期在一个科室(尤其是急诊科)工作。鉴于我市护士职业倦怠稍高,医院管理者应该给予护士群体更多的关爱,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缓解护士职业倦怠,用以有效地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保证患者所接受护理服务的质量,维持医院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1]Hyr kas K.Clinical super vision,burnout,and job satisfaction among mental health and psychiatric in Finland[J].Issues Menthealt h Nurs,2005,26(5):531-556.
[2]Maslach C,Jackson M,Leiter S,etal.Maslach,Bumout Inventory:Manual[M].CA:Consulting Psychologist Press,1996:981-986.
[3]骆宏,叶志弘,秦建芬 .杭州地区护士职业倦怠状况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6):601-602.
[4]滕爱林 .骨科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9):131-132.
[5]骆宏,赫中华.466名护士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及离职意愿的关系[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0):933-935.
[6]Topf M.Personality hardiness,occupational stress,and bur nout in criticalcare nurses[J] .Research in Nursing Healt h,1989,12(3):179-186.
[7]Nadler DA.Feedback and or ganization develop ment:Using data-based met hods[J] .Reading,1977,12(5):49-51.
[8]Masterson-Allen S,Mor V,Laliberte L,et al.Staff Bur nout in a Hospice Setting[J] .The Hospice Jour nal,1985,1(3):1-15.
[9]Krumer-Nevo M,Barak A.Ser vice Users'Perspectives on the Benefits System in Israel:A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J].Social Policy Ad ministration,2006,40(7):774-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