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系统分析

2013-12-01胡发明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酚酸稳定型丹参

史 华,胡发明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湖北 荆州434000)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特征是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增加,新发作的休息或夜间心绞痛或出现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常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前驱表现,1年内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可达12%~13%,死亡率达3%~18%。丹参多酚酸盐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含丹参乙酸镁达80%以上的丹参多酚酸盐类化合物,具有活血、化瘀、通脉作用。已有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报道,但单个研究难以评价丹参多酚酸盐的疗效,为进一步总结,现对此进行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文献

以“丹参多酚酸盐”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为关键词,通过计算机在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医药期刊数据库,检索2000~2011年公开发表的文章。

1.2 纳入文献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所推荐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②所有研究均为随机对照试验。③干预措施是同期比较丹参多酚酸盐和其他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④研究中有确切的两组观察例数和显效、有效、无效例数等数据。

1.3 剔除文献标准

①治疗组干预措施除丹参多酚酸盐外还实施了对照组未使用的其他治疗方法。②单纯描述性的研究,而无有效例数等数据仅有有效率而无具体例数的文献。③同一作者发表内容重复的文献。

1.4 分析方法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en4.2软件进行分析。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若P>0.05,说明结果具有一致性,可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反之则应用随机效应模型。

2 结 果

2.1 原始资料描述

共有7篇文献入选,其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2.2 临床疗效有效率评价

Meta分析结果Chi2=6.37,df=6,P=0.38>0.05(见图1),说明应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其OR(fixed)=3.28,95%CI[1.98,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01,说明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图1 临床疗效有效率的Meta分析森林图

2.3 漏斗图分析

根据图2可以看出图形明显不对称,说明入选文献的发表偏崎很大。

2.4 不良反应

7篇文献中5篇无不良反应,1篇未提及不良反应,1篇仅报道不良反应4例但未说明是对照组还是治疗组,提示文献资料报道不全,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图2 临床疗效有效率漏斗图

3 讨 论

我们对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显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用药安全可靠。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文献质量不高,数量有限,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大,因此有待更多设计严谨的对照试验进行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循证研究。

[1]任玉芳,李方江,徐涛,等 .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08,30(7):983.

[2]韩亚萍 .丹参多酚酸盐与红花黄色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8):943-944.

[3]周菁,罗海明,姚春梅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0(1):16-17.

[4]陈飞,倪岚,许澎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0例临床疗效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11):958-959.

[5]巢胜吾,樊济海,顾秀莲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11):1347-1349.

[6]吴兴利,李金珉,李德印,等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机制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3):1561-1563.

[7]徐蓉,邱凌,汪思阳,等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4672.

猜你喜欢

酚酸稳定型丹参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丹参中丹酚酸A转化方法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丹参总丹酚酸水提工艺的优化及其丹皮对丹酚酸溶出效率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