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哮喘非发作期临床观察
2013-11-26陈偶英帅云飞
陈偶英,李 英,钟 捷,帅云飞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410007)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不同地区和种族的患病率有很大的差别,发达国家通常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近年来,哮喘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国际儿童哮喘和变应性疾病研究显示13~14 岁儿童的哮喘患病率为0~30%,我国五大城市资料显示同龄儿童的哮喘发病率为3~5%。哮喘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及日常生活有着极其严重的影响。通过中医捏脊疗法防治小儿哮喘非发作期,并从多方面积极加强护理,以减少该病复发,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院外哮喘非发作期患儿68 例,按随机原则分为2 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 例。治疗组男18 例,女16 例;年龄3~10 岁,平均年龄为(5.43±1.57)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2.87±1.45)年。对照组男19 例,女15 例;年龄3~9 岁,平均年龄为(5.29±1.83)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65±1.7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标准
1.2.1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及哮喘非发作期诊断标准均按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2008年制定的儿科哮喘诊断标准[1]。
1.2.2 排除标准 (1)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急危重症患儿;(2)治疗处的皮肤有破损、感染;(3)不合作者。
1.2.3 纳入标准 符合哮喘的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处于哮喘的非发作期,同时随访方便的患儿。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采用益肺、健脾、补肾等传统捏脊手法。嘱患儿俯卧位,医者用抹法自大椎穴沿脊柱至龟尾直线状抚摩3~5 遍,然后对称用力提拿皮肤,并交替捻转挤捏,自龟尾穴沿脊柱向上,移动至大椎穴。第2 遍时,使用“捏三提一法”。最后用双手拇指指腹按于脊柱两旁的膀胱经各穴位,自上而下按揉3 遍。2 次/d,30 d 为1 个疗程。
1.3.2 对照组 口服预防小儿哮喘发作药物-酮替芬(江苏瑞年前进制药公司,批号0807191,规格:1 mg/片),每次0.5 mg,2 次/d,30 d 为1 个疗程。两组在治疗期间,除急性发作时予相应处理外,不用其他药物治疗。两组在1 个疗程结束6 个月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评定
1.4.1 疗效评定标准[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缓解,肺功能及症状评分总和改善(>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好转,肺功能及症状评分总和改善(>30%)。无效:临床症状、肺功能及症状评分总和无好转(<30%)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4.2 症状评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指导原则》[2]制定。分别观察咳嗽、咳痰、喘息、哮鸣、发热、口干咽燥、自汗、易感冒、气短。治疗前和治疗后6 个月进行症状评分。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完成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68 例患儿随访6 个月,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82%。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3,P<0.05)。见表1。
表1 两组哮喘非发作期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治疗前及治疗后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症状评分总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 个月症状评分总和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6 个月,各项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症状评分总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哮喘非发作期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6 个月症状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哮喘非发作期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6 个月症状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6 个月3.14±0.85△★6.95±1.03△例数34 34治疗前10.81±1.68 11.05±1.72
3 讨论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与全身许多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的共同作用有关。国内外治疗多采用糖皮质激素疗法,并按需吸入沙丁胺醇、小剂量氨茶碱口服、抗过敏等对症、支持治疗。近期疗效虽快,但远期疗效却不理想,非发作期的治疗常被忽略,导致其反复发作。中医学认为,哮证的夙根为“伏痰”,与肺脾肾三脏的亏虚有关,可采取扶正固本法来改善病人的全身免疫紊乱状态,从而阻断免疫紊乱导致的气道炎症[3]。中医捏脊疗法防治小儿哮喘是传统的中医疗法之一,通过手法刺激背俞穴和夹脊穴,调节膀胱经和督脉的气血,具有益肺、健脾、补肾扶正固本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
捏脊疗法的机制:中医学认为此法源于经络学说。人体以背、腹分阴阳,即背为阳,腹为阴。脏腑有病可影响经络,经络有病亦可内传脏腑。脏腑病变常反应在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上,即相应的俞穴可出现酸痛,有时局部还可发现压痛及条索状或结节样反应物。捏脊疗法作用于督脉及膀胱经,能疏通经脉,平衡阴阳,调理气血,以达安和脏腑[4]。其治疗哮喘的机制为能调理脾胃功能,增加水谷精微吸收,培土生金,增强肺之卫外功能,同时在肺俞、肾俞重提,既治疗肺本脏病,同时又可补肾纳气平喘,达到治疗作用。
现代医学表明,脊柱既是支撑人体的骨性主干,又是脑、脊髓通向躯体各脏器、组织发出神经根的地方和通道,人体的植物神经节、干,主要分布于脊柱两侧。捏脊疗法通过对这些神经节干的刺激,借助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整体地、双向地调整内脏功能,从而达到增强体质,治病保健的目的[5]。
综上所述,在小儿哮喘非发作期给予捏脊疗法治疗对预防哮喘发作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组,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8年修订).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11.
[2]吴 锐,陈蕴珍,汪维红.隔药灸加捏脊法防治哮喘的临床研究[J].中医儿科杂志,2011,7(1):37-39.
[3]高维银,任辉杰.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10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9):77-78.
[4]王丽英.推拿在防止小儿哮喘复发中的应用[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4):384.
[5]杨 丽,梁 岩.捏脊法在治疗成人疾患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