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越鞠丸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生活质量的干预1)
2013-11-22周训杰符德玉李建华桂明泰谭圆圆徐邦杰邓中龙
周训杰,姚 磊,符德玉,戴 健,李建华,桂明泰,谭圆圆,徐邦杰,金 露,钱 漪,姚 望,邓中龙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重要环节,能在降压的同时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可望更有效地防治靶器官损害。加味越鞠丸是临床应用的有效验方,本实验拟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探讨其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入选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门诊及病房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女性16例,男性14例,年龄63.50岁±7.85岁。治疗组30例,女性14例,男性16例,年龄70.83岁±10.3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 依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未服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1.3 中医辨证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基本的四型: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选兼有痰、瘀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年龄在18岁以下或85岁以上;继发性高血压;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心、脑、肝、肾和内分泌、代谢系统、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贝那普利10mg,每日一次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加味越鞠丸治疗,每日1剂,水煎取药液500mL,分2次服。加味越鞠丸组方在越鞠丸基础上加味。
1.6 观察指标 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采用稳定模式评估法(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中的HOMA-IR公式来评价IR的程度,即:HOMA-IR=(FPG×FIN)/22.5。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观察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积分,测定诊室血压。
1.7 疗效评定
1.7.1 临床症状 显效:主要症状改善,积分减少≥70%;有效:主要症状改善,积分减少30%~69%;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善,积分减少<30%。
1.7.2 降压疗效 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达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降低20mm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到10mmHg,但已达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mmHg~20mmHg,但未达正常范围。无效:未达以上标准。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收缩压下降>30mmHg为有效。
1.8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或有序等级资料用非参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能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有效率(50%)与治疗组有效率(7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比较(x±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等指标 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HOMA-I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及HOMA-IR较治疗前下降(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比较(x±s)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6.7%)与治疗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表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x±s) 分
表5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2.4 两组患者SAS与SDS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后SAS、SDS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SAS及SDS治疗后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详见表6。
表6 两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x±s) 分
3 讨 论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身疾病,近50%伴有抑郁、焦虑[1],50%以上伴有胰岛素抵抗。
高血压病属祖国医学“眩晕”“头痛”范畴。该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先天禀赋不足,阴阳偏盛或偏虚;情志所伤,饮食不节;环境污染等则为发病的外界因素。在综合因素作用下,人体阴阳平衡失调,气血失和,气机升降失常,致气血痰火湿食诸郁产生,出现高血压病诸症。以肝脾肾亏虚为病之本,气郁、痰浊、瘀血为病之标[2]。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卷三·六郁五十二》:“越鞠丸,解诸郁,又名芎术丸”。方中香附行气解郁为君药,川芎活血祛瘀以治血瘀,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燥湿运脾以治湿郁,神曲消食导滞以治食郁。本方在此基础上加味,以图优效。
明代张景岳将情志之郁归纳为三证,即怒郁、思郁、忧郁。在《景岳全书·郁证》中对其成因、病机及治疗均有详尽的阐述。并在“怒郁之治”中明确指出:“若暴怒伤肝,逆气未解,而为胀满或疼痛者,宜解肝煎、神香散,或六郁汤,或越鞠丸”。当代医家对抑郁症及其他心身疾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3-6]。本研究以加味越鞠丸降压有效辅助降压,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症状及抑郁或焦虑状态,且能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
目前我国大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52.8%~80%存在胰岛素抵抗[7-9],胰岛素抵抗是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0]。加味越鞠丸对胰岛素抵抗有一定改善作用。本方疗效与情志改善之间是否相关仍缺乏证据,对于合并情志改变的高血压患者是否可以取得更佳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1] 张帆,胡大一,杨进刚,等.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26(2):140-142.
[2] 任昌伟.越鞠丸化裁治疗痰浊内盛型高血压病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2005,25(9):67-68.
[3] 叶淑静.越鞠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运用[J].传统医药,2009,18(12):76.
[4] 钟志国,律东.加味越鞠丸结合腹针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8,26(5):54-55.
[5] 闫东升,周小琳,石和元,等.越鞠丸对抑郁症模型小鼠行为学、5-羟色胺及血浆皮质醇的影响[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2):64-67.
[6] 米健国,张伟星,曹民佑,等.越鞠保和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及其对血浆5-HT含量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1,29(6):61-63.
[7] Bonora E,Kiechl S,Willeit J,et al.Prevalence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 metabolic disorders:The bruneck study[J].Diabetes,1998,47(10):1643-1649.
[8] 林金秀,陈达光,郑舒亮,等.原发性高血压和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J].高血压杂志,1997,5(3):196.
[9] 杜俭,王德治,龚艳春,等.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纤溶系统的关系[J].高血压杂志,2003,11(5):437-439.
[10] Reilly MP,Wolfe ML,Rhodes T,et al.Measures of insulin resistance add incremental value to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metabolic syndrome in association with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J].Circulation,2004,110(7):803-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