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认知现状调查*

2013-11-21吴国华张文强林蓓蕾高金玲王润娟薛淑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被调查者郑州市条目

吴国华,何 琨,张文强,林蓓蕾,高金玲,王 鹏,王润娟,赵 伟,薛淑好

郑州大学护理学院 郑州 450001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发展,广泛发动公众以第一目击者的身份参与院前现场急救已成为急救医疗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1-2]。高校大学生具有人数多、学习能力强等特点,是公众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几年针对大学生的调查[3]显示大学生急救知识严重匮乏,亟待提高,其中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水平尤为值得关注。作者于2011年7月至8月对郑州市897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了急救知识调查,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从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2011级在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中利用完全随机的方法抽取900名作为调查对象。

1.2问卷设计查阅相关文献[4-5]及书籍,结合专家意见,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包括社会人口学及急救相关知识两部分。急救相关知识方面共设灾难急救知识、事故急救知识、生活急救常识及专业急救知识4个维度27个条目,每个条目均按照“非常不熟悉”、“不熟悉”、“无法判断”、“熟悉”、“非常熟悉”分类,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分别赋予1、2、3、4、5分。各维度得分指标=各维度实际得分/各维度理论最高分×100%。根据均数加减一个标准差为分界线将知识得分情况划分为高(得分>均数+标准差)、中、低(得分<均数-标准差)3个等级。

1.3资料收集调查小组由1名研究生和10名本科生组成。调查人员逐一讲解填写注意事项,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问卷。其中填写不完整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97份(99.7%)。

2 结果

2.1一般资料调查对象来自旅游管理、建筑学、材料与化学及美学等79个非医学专业专业的4个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年级学生分别有275、262、316和44人;年龄19~22(20.8±1.5)岁;其中男498人(55.5%),女399人(44.5%)。

2.2急救知识了解状况调查结果显示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的主要来源为互联网;超过50%的非医学专业大学生遇到紧急情况后选择拨打120,而非实施初步急救。见表1。

表1 郑州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了解状况

2.3郑州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水平郑州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相关知识总分为(55.49±11.21)分,见表2。各维度最高得分条目和最低得分条目见表3。将各维度得分进行高中低等级划分得到表4。

表2 郑州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相关知识各维度得分及排序(n=897)

3 讨论

3.1郑州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急救知识来源较为集中897名调查对象中大学生获取急救知识的首选途径为互联网与书籍,急救知识来源较为集中。这一结果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有关;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容易获得等特点,必然成为当代大学生急救知识的主要获取途径。其次为朋友之间的介绍,说明大学生倾向于向朋友学习急救相关知识。尽管有调查[6]显示大学生急救意识较强,但急救知识相对缺乏,因此,如何在提高大学生急救知识水平方面综合利用现代互联网和充分发挥朋友作用值得深思。

3.2郑州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我国的医疗体系了解不够被调查的897名郑州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里仅有4.8%的被调查者对我国医疗体系了解较多,尚有28.3%的被调查者一点也不了解。这可能与大学生对我国医疗体系关注不够以及知识获取途径较为单一有关。

3.3郑州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遇到危险事件的处理能力差被调查者中,有55.5%的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在遇到危险事件时选择打120静待救护车的到来,而在等待过程中仅有8.9%的人会进行初步的包扎止血等处理。对广东某高校的调查结果[7]显示,被调查者中急救电话知晓率为93.4%,13.0%掌握简单的止血方法,对心肺复苏术了解的只有18.0%。2010年对河南省10所高校1 000名大学生的调查[8]也显示,大学生应急事件处理能力差,对骨折、脱臼等较为严重的损伤,能够处理的仅占8.8%。这一结果提示国家对人群急救知识系统普及的力度尚显不够,因此提高人群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系统培训现场急救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3.4郑州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急救知识了解程度不同调查结果显示郑州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于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普遍偏低。同样,对粤港澳等发达城市的调查[9]也显示,三地大学生急救知识总体水平亟待提高。这可能与国内对急救知识的重视及宣传学习力度不够有关。此外,大学生对于4个方面的急救知识了解程度并不相同。在灾难类、事故类、日常生活类及专业类4个维度中以日常生活类急救知识得分最高,可能主要是触电、煤气中毒、溺水等的现场抢救在日常生活中较多见,大多数学生都或多或少有一点生活经验,知道如何处理。日常生活类急救知识里家庭必备急救药品知识条目的得分最高,可能与大学生对健康的日益关注有关,而冻伤的初步急救条目得分最低,分析主要与郑州市冬季气温较高,不易导致冻伤,未能引起重视有关。4个维度的急救知识中专业类的急救知识得分最低,分析原因可能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接受专业的急救知识机会少,自身急救意识差有关。在专业类急救知识里,急性传染病的应急对策条目得分最高,分析与近年来日益频发的SARS、流感等急性传染病暴发及媒体的广泛报道有关。而复合伤的现场急救条目得分最低,可能与大学生对“复合伤”这一专业概念不了解有关。

总之,该研究结果表明,全面系统地在大学生中推广急救知识尚有待进一步加强,呼吁政府机构、红十字协会、医院急救中心等与学校联合,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急救知识培训。

[1] 张艳,张振香,刘腊梅,等.592名郑州市民现场急救知识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158

[2] 何忠杰.再论急救白金十分钟[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2,37(5):391

[3] 杨巧红,颜君,肖丹.大学生急救知识现况调查及干预[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8,29(2):165

[4] 邹晓平,顾雪坤, 徐亚清,等.大学生现场急救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6(2):4

[5] 吴华, 何路, 张新定,等.海南高校学生应急避险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9):1114

[6] 游新玲,牟小军,王晓利,等.广州市大学本科学生院前急救知识认知和需求情况调查[J].护理学报,2007,14(12):15

[7] 景周芳,唐桂莲,朱挑银,等. 大学生急救知识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估[J].中国实用医药,2007, 2(8):87

[8] 刘倩.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现状调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9(1):79

[9] 覃思,王声湧.穗港澳地区大学生急救知识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2):121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郑州市条目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郑州市
郑州市建委立体停车库项目实施方案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00后阅读偏好的三大特点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郑州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
不服不行的搜索记录
你为何不能幸福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