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科波菲尔魔术的创新思维
2013-11-21火花
■火花
大卫·科波菲尔魔术的创新思维
■火花
大卫·科波菲尔,美国著名魔术表演家,也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魔术大师。早在12岁的时候,他就已经凭借精湛的表演技术,成为美国魔术师协会创立以来年纪最小的会员。在他18岁那年,创作并主演了魔术音乐喜剧《魔术人》,大卫在剧中不但要表演魔术,还要演唱,这也奠定了他后来的歌舞、戏剧与魔术相结合的表演风格,这部音乐剧在芝加哥地区广受欢迎。
后来大卫去纽约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他到处寄送自己的表演录像带,最终应邀参加了美国广播公司的《ABC的魔术》节目的主持,并制作了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公司的《大卫·科波菲尔的魔术世界》。在全美三大电视网中,大卫完美出镜、广受赞誉,并一举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魔术明星。
在随后的魔术表演生涯中,大卫?科波菲尔不断地超越自我、挑战极限。1981年,大卫把一架7吨重的喷气式客机用绳索固定在跑道上,并由五十人团团围住,周围竖起白幕墙,飞机和人的影子都投射在幕墙上。当灯光熄灭再亮的瞬间,幕墙倒下了,而飞机在众目睽睽之下消失了。把东西变没了,这是古往今来的魔术师们长演不衰的节目,但能够把喷气式飞机这样的庞然大物变没了,这确实超越绝大多数人的想象。
大卫并没有就此止步。如果说飞机还可以被移动,那么,“瞬间移走”矗立于纽约海港边长达一百多年的自由女神像,又让人如何解释呢?大卫再次创造了“奇迹”。1983年,当巨大的幕布放下时,在全美五千万电视观众和成群的现场观众的面前,总高近百米、重200吨的自由女神像消失了。更加令人啧啧称奇的是,随着大卫拉起幕布再次放下时,自由女神像又重回纽约港了。
大卫的征尘还在继续。1986年,大卫来到中国,这次他要挑战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万里长城。大卫在接受采访时说:“当我在书房看着魔术史时,激发我的是人们能够穿越物体。如果我要表演穿越,为什么不选择中国的长城呢?”
这一次的表演依然是轰动世界的。表演开始时,大卫登上木梯靠近长城的一侧,木梯四周旋即拉上幕布,灯光打开,大卫的身影印在幕布上,并渐渐“穿墙而过”。之后木梯被吊往长城的另一侧,助手登上木梯,把白布附在城墙上,这时大卫的头和双手从幕布中凸显出来,但第一次“尝试”失败了,没有完成穿越。于是助手再次把木梯围上幕布,灯光起,大卫的影子开始从城墙中缓缓穿越而出,并一举掀开幕布,向观众致敬。
大卫通过一次次的惊世骇俗的表演,征服了全球的观众。他创造的百老汇票房的最高纪录至今无人打破。在他几十年的表演生涯中,一共获得过19次美国电视艺术艾美奖,全球最具权威的魔术师组织——好莱坞魔术艺术学院两次为他颁发“年度魔术师”奖,奠定了其史上最伟大魔术师的地位。
作为千年文明古国——中国,一直与埃及、印度并称为世界三大魔术发源地,早在汉代就有对魔术的记载。“中国环”在世界各地,一直被各国魔术师长演不衰,甚至成为国际魔术协会的会标。大卫也宣称:“我的博物馆中收集了魔术方面的书籍8万多册书,其中有一大部分是来自中国的。实际上,如果没有中国那些几个世纪前的书,我可能就没资格坐在这里接受你们的访问了。”可见中国魔术对世界魔术的发展是影响深远的。
然而,这块魔术的沃土,却诞生不了象大卫这样的超级魔术师。在大多数中国魔术师还在变变鸽子、耍耍纸牌地“炫技”时,大卫已经把魔术推向了“制造梦幻”的巅峰了。而环顾当今世界,享誉全球的顶级魔术师基本也都来自欧美,原因又何在呢?
我们认为症结在于创新思维。当下国内环境的很多要素,是制约创新思维发展的。
创新思维来源于孩童般的梦想。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的梦想是不拘一格、百无禁忌的,在大人看来甚至是荒谬的。这种看似不切实际的梦想,恰恰是源源不断的创新原动力。作为人类,无论我们如何理性、实际,其实内心都或多或少的保有梦想,渴望奇迹发生,我们希望看到美好的东西出现,愿意看到梦想成真。而魔术满足了这种需要。大卫说:“魔术是让人产生梦想的东西,就像音乐和诗一样使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一种更高层次的生活。我所做的全部工作就是保持住悬念,制造快乐,维持人们心中的梦想,而魔术可以让人实现梦想,给人力量。”
如果没有梦想,魔术就不会存在,而魔术的创新动力就会枯竭。当我们从孩童慢慢长大成人,我们的教育体制,促使我们不断被规范,成为一个个被打造成“合格成品”的同时,梦想也渐渐离我们远去了。我们被教导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什么是可以想的,什么是不可以想的。把鸽子变没了是可以的,把飞机和自由女神像变没了就不可以?穿一般的墙可以,穿长城的墙就不可以?我们人为的自设限制,把自己禁锢在平庸的盒子里。
大卫的很多魔术,并非大家所认为的“高科技”,他只是运用了很多常见的物理原理,加上一点心里的影响,这在传统魔术是司空见惯的。只是他敢于把这些简单的原理,运用到你不敢想象的对象上。
大卫远远超越同辈魔术师的地方,正是他的巨型魔术。他选择的题材,基本是代表每个国家形象或民族精神的地标性建筑,魔术还没表演,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轰动,在题材的创新性选择方面,大卫已经先胜一筹了。
在具体的表演中,他所运用的原理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也是大家所熟悉的,只是因为构思独到,运用到大家惯常想不到的地方,才会出奇制胜。比如穿越长城,如果告诉你是变相的“盒子藏人”(登长城的梯子可以藏人),你就会恍然大悟,但是把这个简单的千百年都在演的魔术,放在万里长城面前,加上声、光、电以及群众的配合,效果就非常震撼了。
让自由女神消失的表演,其实原理也很简单。在幕布拉上后,大卫来回走动表演的同时,观众所坐的地台在悄悄的旋转,当幕布再次拉下时,其实自由女神像已经在观众的背后了,观众看前方,当然空空如也了。
对大卫魔术的解密,网上前几年就铺天盖地了,说出来,大家会觉得没什么。但是,当初我们为什么没有想到?我们千百年所运用的简单原理,大卫却创新性地组合出伟大的魔术秀,这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人们可以不断把大卫的魔术解密,大卫自己也经常解密自己的魔术,这没什么影响,因为大卫还会创新出更多的魔术秀,他一直在自我超越、永不重复。这就是创新思维的力量。
大卫并不怕人们解密他的魔术。“有些人会猜准魔术的秘密”,他说,“猜中者在看表演时仍然会被吸引,而魔术师要做的,就是要表达神秘和精彩,维护一个梦。”
最后,用大卫的话作为结束:
“创作的灵感,不仅来自于其他的魔术师前辈,我创作的是魔术“故事”,我希望靠它们来打动观众。我能够通过自己现在创作的东西来表白自己。我喜欢做梦,因为梦比生活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