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故事
——观歌舞电影《如果·爱》有感
2013-11-21周密
■周密
美丽故事
——观歌舞电影《如果·爱》有感
■周密
流畅的、不断变化的摄影机机位成了歌舞片中的一个标准,这给了歌舞片在戏剧舞台上无法复制的电影维度,从而使其具有独特的魅力。歌舞片抛却的是静止和固定的戏剧舞台化视角,强调以电影的视听语言,叙事的手法,来辅助歌舞展现。
与情节片比较,歌舞片的故事内容趋于简单。早在1936年,电影《欢乐时光》中,男女主角真正把恋爱和歌舞融合为连贯的叙事表达,以爱情为题材的歌舞片便大行其道。爱情成为歌舞片的一大主题,貌美的男女主角在音乐与舞蹈中传递真情,获得真爱,让人赏心悦目。
虽说“有了音乐就有了爱”,在《如果·爱》中,抛去歌舞片华丽的外表,那电影彻头彻尾只是一个恶俗到极点的三角恋的故事,因为歌舞片的特殊性,音乐和舞蹈,叙事方法、蒙太奇剪辑手段等都让这个通俗的故事呈现出不同上般,故事是一样的,如何推陈出新?《如果·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典范。
多变的音乐和舞蹈,或轻快欢愉,或荡气回肠,婉约或直白,都承担着一些叙事作用。在某种受限制的程度上,所有的歌舞片都是融合的,因为它们把戏剧性故事和歌舞表演合并成一个连贯的叙事织体。融合的生活就是歌舞的策略的确把歌舞片从受限制的舞台格局中大大解放出来,但是,主要角色仍然被设定为表演者,而叙述仍然是向一个高潮的歌舞终曲进军。
综上所述,由于这种特殊性,“戏中戏”的模式在歌舞片中很常见,好莱坞歌舞片《红磨坊》中,也同样运用戏中戏的模式,戏里戏外相互对应,互相交织,产生了共鸣。剧情相对传统古典,延续了“后台歌舞片”的风格。
在《如果·爱》中,导演陈可辛也把人物关系的转变及故事的转折重点都放在了“戏中戏”,电影中的演员在电影中承担着表演者的作用,《如果·爱》中,一个剧组正筹划着《勿忘我》的拍摄,由周迅扮演的著名女演员孙钠饰演的杂技团演员小雨,失去了记忆,忘了自己青梅竹马的恋人——由金城武饰演的林见东扮演的张扬,是和孙钠有过前史的爱人;由张学友饰演的导演聂文——也是一手捧红孙钠的现男友,亲自扮演的班主为小雨编织了一个美丽的回忆,而当小雨在和张扬的接触中慢慢回想起往事,班主也察觉到了危机,他虽嫉妒但却是爱小雨的,最后他选择了放手。
电影中,孙钠和林见东早在二人出名之前就相识,孙钠是个一心要做演员的人,为了这个梦想她不择手段,最后在“机会”和“林见东”之间选择了“机会”——这就是背叛。林见东一直耿耿于怀,不能放下,爱的深伤的深,他失眠,他错乱,他出现幻觉。
而歌舞片就给其一个极致的反应。人物的情绪在“戏中戏”中外化,我们单从视听方面就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两人见面时就能感觉到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记者会上的一场戏,陈可辛对细节有着很敏锐的把握,孙钠故意掩饰的急促和压抑下的不安,林见东的不安定和小脾气,聂文显然像个局外人。这点在张扬和小雨见面的第一场戏就有深刻的暗示,当林见东饰演的张扬拉住小雨,唱着“你是谁,你是谁,忘了爱过我”时,孙钠眼神中的游移和回避。让我们隐隐的感受到什么,从而拉开了两人前史的序幕。
在揭开孙钠和林见东前史尤为重要的一场戏便属小雨和张扬在马戏团的排演,张扬放开了小雨的手,让孙钠感到了不安。又如,当张扬带小雨逃出马戏团时,林见东也要孙钠跟他出逃去一趟北京。音乐和歌舞承担着叙事的功能,这世界是一个奇异和浪漫的王国,它充满了歌舞的节奏和优雅,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借口,在这个借口下个人通过动作和音乐来表达,更为外化和情绪化。
《如果·爱》即便是讲述了一个最普通的爱情故事,却用了新颖的叙事手法,呈现出的这段三角关系有更煽情的力量。除了“戏中戏”外,影片还采用了双线叙事的方法,剧情的走向除了递进式的发展之外,也是顺着人物的情感走向发展。在林见东出现幻觉时,插叙向我们展现了他和孙钠的故事,即使承载了许多,也不凌乱。相反可以做到唯美,梦幻,平行、交叉蒙太奇的节点都掐在人物情绪的转变上,充分发挥歌舞部分的表意功能。正因为有歌舞才有戏里戏外的真情假意。相比《红磨坊》歌曲的随意和混乱,《如果爱》是纯净的。
然而电影就是这么一门梦幻的艺术,在画面闪回重现中,剧中人物的命运也就像蒙太奇一样,被剪成一段一段,然后被重新拼接,成为了故事,并且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任何一部歌舞片的世界与其说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不如说是对于一种态度的听觉和视觉的演绎。
二三十年代的大上海,一辆老旧的电车把故事的讲述者送到故事发生地,同时也把我们的视线拉到了舞台前。时间刚刚好,大门被推开,摄影棚的灯亮起来,节奏越来越整齐,演员换装,拉开了“拍过去从前,拍爱恨交缠”的序幕。
而戏内的真实与戏外的真实往往来回转换,就情节来说,这更利于该片两条主线的贯穿,有时候有画龙点睛的效果。正因为有歌舞才有戏里戏外的真情假意。这里又要提到《如果·爱》中的两场戏:其一,当聂文得知孙钠和林见东的真相,在剧中超出剧本以班主的身份打了小雨一巴掌,这一巴掌让孙钠茫然无措,她和聂文发生了争执,两人的感情岌岌可危,最后聂文消失。我们知道这一巴掌,是聂文打的,并非班主所打。其二,在最后一场,《勿忘我》的高潮戏中,班主和小雨有一场空中接力表演,而班主在最后选择了放手坠落。我们知道,班主嘴里的“放手吧,让我变成你的回忆”,更是聂文对孙钠想说的真实写照。聂文一直知道所有事,但他还是选择了放手。
除了这两场戏,影片还存在一个特殊身份。由韩国影星池珍熙扮演的说故事的人,记者,司机,店小二,放映员……无意给影片制造出另一种悬疑而梦幻的色彩。而这一人物的出现,使我们更加开始质疑影片的真实性。池珍熙就像一个局外人,他模拟着看客的身份。他替我们身临其境,他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故事的参与者,只是他不起任何作用,从头到尾,他的存在提醒我们,这不过是梦一场。
开放式的结局也加深了观众对故事的想象空间。故事的真真假假真的那么重要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电影呈现的只是其一,人们可以选择信或不信,这是自由。就像导演借聂文口吃着大碗的酸辣面然后说“我饿了”,之后想起他当年出道时最想拍的电影。也许爱情就像这碗面,吃光了便是光了,远远有比爱情更让人幸福和兴奋的事。然而,故事的美与不美总会在观众心里留下个印记,无论是惊叹号还是问号,美丽的故事总会在人心里留得久一点。
在歌舞片的领域,我们还在不断摸索和尝试中,然而我们也期待会有比《如果·爱》更有趣的电影出现。对中国歌舞片市场的开发还有许多机会和潜力,在这个十字街头,中国特色类型电影会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并长久地走下去,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