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动于衷而形于外
——对《清风亭》中贺氏一角人物表演的理解和体现

2013-11-21陆莺芝

剧影月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表演者清风戏曲

■陆莺芝

情动于衷而形于外
——对《清风亭》中贺氏一角人物表演的理解和体现

■陆莺芝

程式化表演是中国戏曲的显著特征之一。锡剧这样的地方剧种,除了应具备戏曲固有的程式化表演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的地域特性,这是剧种的固有属性。当然,戏曲表演的程式与剧种特色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不断融合的过程,并且还在不断变化发展。毋庸置疑,人物塑造是戏曲创作的首要任务。但人物塑造不是一成不变的继承传统,刻意模仿,而是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合理创新与发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与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我在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近年来新移植的古装家庭伦理剧 《清风亭》中饰演贺氏一角。此类在传统戏曲中有着非常普遍的代表性和极强生命力的伦理孝道类题材剧目,在今天依然能够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

一.理解人物,演员与戏曲人物个性心理的亲密接触

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塑造人物的基础与前提,体现人物、塑造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戏曲演员对剧中所扮演的人物只有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充分认识以后才能生动形象地体现出来。作为一名青年演员,担当起这样一个重要角色,一开始心中的忐忑是可想而知的。我明白,要想成功地塑造戏曲人物,就要把剧作者用文学手段刻划的人物形象进行再创作、再加工,变成直接可见的、生动具体的舞台形象,使剧中人物从剧本中走出来,使演员亲近她、理解她,使观众认可她、接受她。所以,理解人物最直接的依据就是剧本。戏曲演员是在分析、研究了整个剧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自己扮演的人物、深刻体会人物个性心理。

基于这样的认识,为了塑造好贺氏这一人物形象,我反复研读《清风亭》的剧本,广泛搜集关于此剧的书籍、论文以及同题材的京剧、豫剧、河北梆子等影像资料,力求准确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更好地吸收剧本精髓和精神实质。《清风亭》写以卖豆腐为生的张元秀、贺氏夫妇路过清风亭时捡一男婴,取名继保,含辛茹苦抚养。十三年后,张继保在清风亭被生母带走。张元秀夫妻思儿成疾,乞讨为生。后张继保得中状元,路过清风亭。张老夫妇前往相认,张继保忘恩负义不肯相认。贺氏一气之下碰死在清风亭上,张元秀悲愤难忍而气绝身亡。在人神共愤、万人唾骂声中,继保被天雷击死在清风亭上。锡剧版的《清风亭》故事脉络清楚,在主题思想上,不但超越传统道德层面,而且对贫富、亲情、恩仇、名利等进行深刻地剖析,直指人性深处。剧本强化了人物的内在感情,升华了除恶扬善的主题思想,更加展现出锡剧艺术的魅力。贺氏在剧中虽然戏份没有主角张元秀多,但也相当有分量。她是个悲剧性的人物。她善良、关爱,历经苦难而又无助,以致最后在只图享受,醉心于功名利禄的儿子面前,选择在清风亭撞柱自尽。这样一个人物的成功塑造,需要演员愤慨有力的唱腔,惟妙惟肖的身段,拿捏有度的舞台表演。这需要有深厚的艺术功底才能将贺氏的悲壮历程演绎得有血有肉,为剧情推向高潮做出成功的铺垫。对于人格的可塑性和人性的多变性有着较强的戏曲化的表现空间。从贺氏这个人物,观众也可以感受到《清风亭》矛盾冲突尖锐,善恶对比鲜明,使得人们对剧情进一步发展充满了期待。

二.体现人物,准确把握人物的综合展示

每个人物都有其鲜明的个性。人的身份,地位,文化,民族,经历,思想等等都对人物的个性产生影响。体现人物就是要恰如其分地通过表演来表现出人物的“身份,地位,文化,民族,经历,思想等等”。理解贺氏这一人物,就是要去测定整台戏中贺氏的性格深度,去探寻她的潜在动机,去了解隐藏在唱词中的思想,去感受她的最细致的情绪变化,从而把握住勤劳忠厚、命运悲苦的贺氏极具个性的人物的内心真髓。所以说,理解了人物,就是抓住了人物的性格基调。这种性格基调是舞台人物最本质、最核心的方面,也是舞台人物思想、个性的主要特色。比如《珍珠塔》中的陈翠娥、《双珠凤》中的霍定金、《孟丽君》中的孟丽君,都是有情有义的千金小姐,从戏曲行当来说,都属于花旦行当,但三者间不同就是人物各自的性格基调。

准确理解了贺氏的性格基调,才能塑造出鲜活生动的主人公形象。我在剧中,注意紧扣贺氏五个阶段的心情——“拾子之喜”、“养子之艰”、“失子之悲”、“盼子之凄”、“斥子之愤”,将剧中人物的矛盾和冲突以层层递进的手法一步步推向新的高潮。如在第二场中,贺氏给读书的继保做了可口的面条,而二老却吃豆渣,但贺氏内心一点没觉得艰辛,反而乐观的认为:“老头子,继保儿在学堂里读书,是多么辛苦啊,等继保儿回来,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吃顿饱饭,继保儿高兴了,我们也高兴,我们以后的日子还不都靠继保儿吗?”鲜明的表现出人物的善良。当得知继保跟随亲娘而去时,贺氏显然不能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晴空突然霹雳震,万钧雷霆击我心,你怎能忍心让儿离娘去,追不回我就和你把命拼。”撕心裂肺地喊出了:“都是你这个老东西,是你逼走了我的儿子,你还我儿子,你还我儿子——”为了追回儿子,老夫妻发生了极大的争执。这里,我简约了程式化的表演,使唱、念、做、打更加生活化。完全投入角色,全身心体验角色,把自己深深地融入到角色之中,然后创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这里,不需要卖弄技巧来取悦观众,而是一切从人物实际出发,将情的宣泄与丰富的表现手法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

人物的内在情感要通过外部表演展露出来。外部表演又总是有其内心活动的依据。两者之间是相关作用,紧密关联的。内在的情感能够激发出真实的外部表演,而外部表演反过来也影响着人物的内在情感。在《盼子》一折中,我以表现丰富内容、塑造具有观赏性的舞台形象、刻画有血有肉有魂的人物为目标,突出了锡剧艺术那种浓郁的地方色彩、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朴实的生活气息。天寒衣单,贺氏扶棍出场:“我儿走的那年才一十三岁,一去已有七八年了”立刻给人以凄惨的直观感觉。在这里,人物有大段的唱,来表现强烈激情的场面。“大雁南飞,秋风紧,黄叶儿飘飘落满身,常言道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却不见娇儿转回程,别人家堂前儿女喊双亲,我却是不闻娇儿唤娘声,我日日夜夜将儿啊喊,啊呀我的娇儿啊,千声万声千声万声喊不应,娘想儿哭瞎眼一双,娘想儿想成心头病,娘想儿坐卧不安宁,娘想儿就像掉了魂,为娘病重时不多,盼儿及早回家门,如若我儿再不回,怕只怕阴阳两隔见不成。”在这里的表演,我没有为了求得真实的内心感受而去“挤”感情。越想“挤”出内心的激动,越会把感情吓跑。而是适当的辅以步伐和身段来帮助自己,准确的动作以及与对手真实的交流,认真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诱导、唤发情感的作用。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戏曲演员应当准确理解人物,才能适当体现人物,进而塑造出鲜活的艺术形象。这也说明了表演艺术是体验和表现的结合统一。

三.塑造人物,剧本文学与舞台表演的高度契合

戏曲表演作为一种集合多种艺术门类为一体的传统艺术门类,对表演者的要求极高。戏曲表演需要表演者在戏曲编排者的指导下,依据剧本内容,塑造真实、典型、富于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戏曲以表演者自身作为创作工具,在表演艺术创作中,创作者、表演者及创作和人物形象,全部统一于表演者自身。因此,塑造人物,可以被看做剧本文学与舞台表演的高度契合。在进行戏曲人物塑造时,表演者不仅需要通过外部形体、声音等进行剧情的诠释,更要按照表演程式的要求全身心一参与创作,实现舞台表演效果最优化的目标。《清风亭》中贺氏,从喜悦、到艰辛、到悲痛、到凄凉、到义愤,需要演员全面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再加上大段唱腔,才能真实感人。只有融入了真情,才会极具震撼力,让观众感同身受。

塑造人物与戏曲表演程式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表演者通过内外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将角色的内在美与外在美融合、统一起来,进而实现听者动情、视者动容的表演效果。真挚的感情是戏曲表演的生命。它要求表演者通过“内在外化”的表现方法来刻画角色的艺术形象,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更贴近于日常生活,更容易得到观众的认可和赞扬。戏曲演员的演唱,往往包含着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咬、吐字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更是能够很好地表现人物内心活动。在演唱中,要通过熟练的咬、吐字的技巧把唱词念白中的语气语调、感情色彩表达出来,把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揭示给观众,使观众感受到字字句句仿佛是从人物的心中自然流淌出来。《认子》一场中,为了表现贺氏的悲愤,贺氏念到:“怎么?你连为娘也不认了吗?”紧接着,就是大段以情动人的唱段:“儿啊儿啊,我连声喊,这声音呼唤你多少年,为寻你我眼泪流尽哭瞎双眼,为寻你我沿门乞讨苦难尝遍,有谁知今日得相见,你居官竟然把心变,你不怕老天长有眼,你不怕世人吐沫将你淹,你不怕坏了良心烂了肺,你不怕天打雷劈尸不全。”一连串的排比,引起观众感情的共鸣。在戏曲表演过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都融入每一句话的字里行间,发音清晰,吐字准确是基本要求,但更重要的是对咬字吐字技巧熟练的运用,以此来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激发观众。演员演唱或厚重深沉、或苍劲嘹亮、或深情细腻,或热烈洋溢,以及对咬字、吐字技巧的种种用法无一不是与所刻画人物的感情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巧妙地运用唱腔是成功塑造人物的关键。戏曲表演中的人物塑造过程中,仅仅通过外在形象的塑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表演者通过对唱腔的琢磨、雕饰;音色的浓厚、圆润;音调的高昂激越、跌宕起伏等艺术表现形式,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深入的刻画。贺氏是一个爱子如命,勤劳憨厚,命运多舛的老人。在戏中的唱腔处理上,要注重质朴写实、直抒胸臆。时而高亢,时而苍凉悲壮,时而婉转缠绵,时而慷慨凛然,才能表现出了贺氏真实的内心世界。在演唱风格上,既要散淡优雅,又要苍凉悲壮。当继保赏赐二老二百铜钱时,贺氏用尽生命的最后一点力气,声嘶力竭的怒斥:“张继保啊,你这个小畜生。我们二老含辛茹苦,抚养你长大成人,就为这二百铜钱吗?我们二老虽穷,不要你这二百铜钱,赏与你这个狗奴才买棺木去吧。”字字血,声声泪,一字一停顿。最后抛开木棍,撞柱倒地而亡。给整个剧场营造出一个极其感人、催人泪下的高潮。当然“形似非神似,神似才为真”。戏曲表演中,演员只有合情合理、巧妙地运用表演程式,才能把人物的精神气质、内心情感体现出来,才能塑造出既符合人物特定时代,又具有艺术观赏价值的作品。

猜你喜欢

表演者清风戏曲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9月,清风送爽 高远辽阔
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素养能力提升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Way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China’s rural area
手称扑克
携清风一缕,叹浮生轻狂
清风沐竹,忽而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