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特点探析
2013-11-20何莉芳
何莉芳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 公共基础部,山西 太原 030006)
语法是语言结构的规律,它反映了语素、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之间的各种关系,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认清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对全面推动和深化汉语语法的研究意义重大,是认识汉语语法规律、发展汉语语法学的关键所在,对普及汉语语法知识、推广普通话、使祖国的语言更加健康起着重大作用。
龚千炎先生曾说:“一部中国语法学史,就是不断向汉语特点回归的历史。”在汉语语法研究的过程中,语法学家们通过对具体语法事实的研究逐步探求汉语语法规律的本质特征。尽管语法学界对此问题还有一定的分岐看法,但在多年的探索中也取得了很多瞩目的成果。本文就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此问题加以阐述。特点因比较而突显,语言的研究同样如此。现代汉语的特点是相对非汉语的语言及古代汉语的特点而言的,在此我们着重从现代汉语与印欧语系的比较来谈。文中所指现代汉语特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
一、现代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汉语与印欧语系语言的比较研究有悠久的历史,汉语语法体系建立之初,前人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不断探索。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便不自觉地总结了一些“华文所独”的汉语语法特点,如“中国文字无变也,乃以介字济其穷”,“助字者,华文所独,所以济夫动字不变之穷”等。他发现了汉语的“字”缺乏“变”,即缺乏词形的变化,由此发现了助字、介字实为适应汉语语法特点的创造。这些观点在目前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也得到了验证——从语言的结构类型和形态类型来看,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与分析型语言,因此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是汉语区别于印欧语言最关键的一点。
狭义的形态指的是一个词表示不同语法意义时的形式变化系统。这种形态主要表现为在词干的后面附加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缀,还有时采用内部屈折(元音或辅音的交替)或异根(更换不同的词根)等方法,如:
(1)penpens(加词缀)
(2)toothteeth(内部屈折)
(3)gowentgone(异根)
其中各词的词汇义并未改变,但词形却发生了变化,各词表示的语法意义也有所不同。
汉语缺乏印欧语里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性、数、格、体、时、态、人称等变化,一个词处于不同的语法位置,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时,词形本身无任何变化,如在汉语中“什么”既可以用在疑问句中又可以用在肯定句和否定句中,而有形态变化的英语则分别需要用三个词来表现:
你要说什么?What would you like to say?
我想谈些什么。I should like to say something.
我不想说什么。I don't want to say anything.
在印欧语系中形态变化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语法手段,汉语中虽有某些类似形态标志的东西,但在表示一定的语法范畴时也不是那么完全彻底,缺乏普遍性。如汉语中的“们”的作用类似于英语中表示名词复数的词缀“-s(es)”,附在指人的普通名词或人称代词后面表示不计量的群体意义。但是英语在表示名词复数时,其形式的变化是强制性的,在汉语中“们”的使用却很灵活,表达“学生们”时也可以说“几个学生”,而英语中则必须说成“somestudents”。另外,有人认为汉语中的“着、了、过”相当于英语中“时”的概念,也是一种形态标志,其实汉语中的“着、了、过”分别表示进行态、完成态、经验态,动词重叠表尝试态,动词+“下去”表继续态,动词+“起来”表开始态,即使算做形态的成分,其使用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如表示动作的完成时可以说:“我已经完成作业了。”也可以说“我已经完成作业。”要求并不严格。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汉语是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的。那么,与之相关,汉语中的语序和虚词在表达词与词的关系、充当语法手段方面的重要作用便突显出来了。
二、现代汉语重视语序和虚词作用
首先,汉语中语序的安排是很严格的,不能随意更动。如“人民爱总理”中主语是“人民”,“总理爱人民”中主语是“总理”,词序不同,句子的意思也不相同。又如词组中有主谓结构而没有谓主结构;有偏正结构而没有正偏结构。至于句子中出现的一些灵活句式,如“客人来了”和“来了客人”,“我看过这本书了”和“这本书我看过了”,多数是出于语用的需要,且经常出现在口语中。但这种灵活相对于其它语言来讲还是稳定的,如在拉丁语中“保罗看见了玛丽”这一句可以有以下六种说法:
(1)Paulus vidit mariam. (2)Mariam vidit paulus.
(3)Paulus Mariam ridit. (4)Mariam paulus Vidit.
(5)Vidit Paulus Mariam. (6)Vidit Mariam paulus.
在汉语中没有这样灵活的语序,可见汉语的语序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一个重要手段。
其次,其它一些语言中用形态变化表示的意义,汉语常用虚词来表示。比如“他学了两年室内设计”(现在有否在学并不确定)与“他学过两年室内设计”(现在已经不再学了)两句话只有虚词的差别,表意却不相等。在英语中表达以上两例的意思则必须借用动词的不同形态,而在汉语中两个简单的助词便表达了两种不同的语法意义。又如“我的弟弟”与“我和弟弟”,“的”表示偏正关系,“和”表示并列关系,虚词不同表示的语法意义和句子意义都不相同,这可以作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的一个补充,是汉语语法的一大特点。
三、现代汉语中的词类与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关于这一点,朱德熙先生将英语与汉语的词类与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列了两张表进行对照:
图1 反映的是印欧语中词类与句子成分的对应关系,两者基本是一对一的。在印欧语系中,词类的功能比较单纯,名词一般只作主语、宾语,形容词只作定语和表语,定式动词只能充当谓语里的主要动词。如果要把动词放到主宾语位置上去,则或者采用动词派生出来的名词形式,如词根上附加“- ness”“- ment”等,使之变换为名词形式,或者采用非定式的动词形式。从图2 可以看出,现代汉语的每个词类都可以做多个句子成分,词类与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如名词主要作主宾语,但动词、形容词也可在没有任何形式变化的情况下作主宾语;动词、形容词主要作谓语,但名词也可以有条件地作谓语;副词主要作状语,但形容词特别是状态形容词及动词甚至名词有时可以作状语,如:
坐着舒服。(动词作主语)
她很爱干净。(形容词作宾语)
今天星期一。(名词作谓语)
高高兴兴地玩了一天。(形容词重叠
作状语)
个别交谈。(名词作状语)
所以说汉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其
中形容词可与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各个成分对应,功能最为广泛)都是多功能的,这是现代汉语语法与印欧语系相比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
同时,由于汉语语法中这种词类多功能现象的存在,且各个词不论出现在何种句法位置上都是相同的形式,这就必然造成相同的词类序列有时代表不同的句法结构。例如“学习文件”、“研究计划”、“出口商品”、“出租汽车”等都有岐义,既可以理解为偏正结构的名词性词组又可理解为动宾结构。即使同一结构也可隐含有不同的语义容量,如“中国朋友”和“中国的朋友”,“孩子脾气”和“孩子的脾气”虽都是偏正结构,但有“的”的结构中前后词语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无“的”的结构则表示领属关系。因此,相对印欧语而言,研究汉语语法时必须更着重句法结构和语义分析。
四、汉语句子的内层构造方式与短语的构造方式基本一致
这个特点也是与印欧语相比才显现的,在印欧语如英语中,主句与从句是一套构造方式,而短语则是另一套构造方式,句子的谓语部分必须是由一个定式动词充当的主要动词,而短语中是不允许出现定式动词的,只能出现不定式和分词,如:
She does homework.(她做作业)
To do homework is tired. (做作业很累)
Doing homework is tired. (做 作 业 很累)
其中“does homework”在谓语位置上,用的是定式动词形式,“to do homework”与“doing homework”出现在主语位置时都采用了非定式的动词形式。很明显在汉语中动词和动词结构不管出现在哪里其形式都完全一样,以上三种英语表达在汉语中都是“做作业”一种表达形式。
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和词组构造原则的一致性还表现在主谓结构上,这是汉语与英语在短语问题上的最大不同。英语中受主谓一致关系和支配规则的制约,主谓结构是句子或从句的标准模式,在短语中是没有主谓结构出现的。而在汉语中,主谓结构也是一个词组,与动宾、偏正、联合等结构处于同一平等地位,它既可以独立成句也可以充当句子成分,如主谓短语做谓语就是汉语的常见现象,如“他这人心眼好”、“她皮肤很白”。所以非主谓结构与主谓结构并不是短语与句子的本质区别,正如吕叔湘、朱德熙先生在《语法修辞讲话》中指出的:“汉语中主谓结构不一定就是句子,句子也不一定非得具备主语和谓语两部分。”
五、现代汉语有大量量词,有语气词
汉语中数词与名词、动词以及个别形容词结合时,要在两者中间加个量词,且不同的词往往与不同的量词配合。如“个、只、件、条、队、双”等多要求与名词配合,称为物量词,“下、次、遍、场”等常放在动词后边,要求与动词配合,称为动量词。另外同一个名词或动词与不同的量词配合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如“研究一下”、“研究一遍”、“研究一番”的内含就各有侧重。数词“一”与量词组合后,可以重叠为“一AA”或“一A 一A”的形式,表“每一”、“逐一”或“多”等意义,这些都是印欧语言中不具备的。
汉语中有一些使用频率很高的语气词,如“啊、吗、吧、呢、了、的”等,它们经常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如:
是他吗?(表纯粹的疑问)
是他吧?(表说话人已有一定的判断,但对自己的看法不肯定)
是他呢?(表一种深究语气,并不真正负担疑问信息)
这也是印欧语言中没有的。
六、现代汉语有丰富的重叠形式
在现代汉语中,许多动词、形容词、量词、副词等都可以重叠,如:吃吃喝喝、打打闹闹、明明白白、长长久久、红彤彤、个个、人人、刚刚、仅仅等。这其中有的是属于构形上的,即重叠形式较之原词不改变原来的意义,有的则属于构词上的重叠。还有一些词在重叠之后改变了词性,如婆婆妈妈、枝枝叶叶就是由名词性语素构成的形容词。这种词语的重叠在印欧语系中也是不存在的,增加了现代汉语的生动性和节奏感,是汉语的又一大特点。
结语
从以上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是其最根本的特点,重语序、虚词、词类与句子成分不一一对应,句子构造与短语构造基本相同都是由此而相应突显出来的特点。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有重叠形式也是现代汉语一个显著标志。了解了这些特点我们就可以更宏现系统地把握现代汉语语法,以它为指导进行汉语语法其它各方面的研究才能事半功倍,同时,这些语法特点并非单一存在,而是与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特点互相关联,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
[1]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张斌.现代汉语语法分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朱德熙.语法答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5]吕叔湘.通过对比研究语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