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艺术特征与美学思想研究

2013-06-05潘大铭

枣庄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协奏曲小调乐章

潘大铭

(枣庄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一、圣桑作品的整体创作风格

圣桑的诸多音乐创作是对19世纪的音乐体裁的诠释,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是他创作的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与室内乐等。圣桑的这些体裁创作受到了巴赫和贝多芬的传统影响,圣桑曾对巴赫作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除外,圣桑在早期创作中还受到了门德尔松与舒曼、李斯特与瓦格纳等人的影响。尤其是李斯特的主题循环发展手法可以说对圣桑创作影响深远,《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中就渗透着这些技法特点:每一个章节的主体贯穿全曲,这使全曲风格统一,主题思想明确,同时在乐章演奏中还有着转折与华彩的演奏。可以说,这部作品是圣桑最优秀的运用主题循环发展手法创作的。

圣桑有着世界各地的游历经历,多个民族、多个地区的音乐风格对其有着独特的影响,从其作品中可以体现。圣桑的作品《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中的旋律风格流畅婉转,同时又庄严刚健,圣桑创作在整体上是多样而丰富的。这部作品有着迥异的风格,尤其是其高超的、圆润流畅的演奏风格,有着十足的高雅韵味。他在这部作品中发挥了擅长对其他作曲家作品的模仿能力,上至16世纪的羽管键琴作曲家,下到瓦格纳与威尔第,世界各地的音乐风格都被其模仿交融,在这部作品中还可以找到埃及风格的协奏曲、波斯歌曲、阿拉伯随想曲等痕迹。当然,即兴创作,如十六七世纪的舞曲或十八世纪的前奏曲在这部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圣桑不是一味一心想不同于其他艺术家,而是通过自己特有的技艺来证明自己的风格,这部优秀的协奏作品,让人心旷神怡。

二、《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演奏风格

圣桑的协奏曲创作水准较高,《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又算是经典中的精品。其结构均衡精致,清澈的风格与严谨的和声让作品有着完美的视听享受。作为复兴法国音乐的先驱,其作品中有着丰富的法国古典模式,并可以进行大胆创新。《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很注重对主奏部分的烘托,强调优雅的技巧演奏。可以说,圣桑开放的音乐观念与性格中的宽容豁达促使他兼容并蓄了多位作曲家的创作理念,并能够有所创新,这些在《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中有着充分体现。圣桑继承了协奏曲的传统曲式的三个乐章特点,还有其它几个方面的特点。

1.持续的行板

第一乐章是典型的奏鸣曲式,引子的级进来开了整首乐曲的序幕,低音区扎实厚重地通向中高音区。中庸的行板不能有着明快的速度,也就不会让人产生幻想与抒情。此乐章带有旋律的流动性与抒情性的结合,最开始左手切分的节奏型配合右手主题,左手要弹出律动感,而不该是深沉,不灵巧。在要求颗粒感强,跑动速度快的琶音演奏上要更多的关注指尖。还有踏板的使用,这对持续性的节奏很有辅助作用,必须恰当运用踏板才可以演奏出光彩,不合理的运用不但没有良好的演奏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在此乐章中某些部分需要是同才能抒情的慢板更具有视听感觉。

利用引子的三拍,可以展现即兴演奏效果,自然地抒发个人情感。在引子部分不再有小节线,这使得作品演奏效果更加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如此无小节线的创作手法虽然在同时期其他作曲家那里没有大规模使用,但圣桑却完美地运用到了引子部分,引子的旋律走向,将即将出现的呈示部主部主题进行了凸显,并紧接着对强有力的柱式和弦的演奏做出了很好的铺垫。引子部分是第一章节的核心材料,在展开部、华彩与卫生都有着再现或变化再现的出现。引子部分最后通过强有力的和弦推出管弦乐队的演奏,管弦乐队干脆且果断的音响效果与开头引子形成了鲜明对比。

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在管弦乐减弱中逐渐显现,随着管弦乐的衬托,主部主题旋律便更加清晰。此部分左手为分解和弦,第一个音采用八度使其具有稳定性与厚重感,右手是富有抒情优美的旋律走势,可以感觉到从容不迫与悠然自得,主部主题采取的重复手法,使得主体得到了加强与稳固,并在此主题上获得了发展,旋律也更加的流畅,十六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的交替进行也变相得益彰。此主题在再现部也是如此,采取的是和呈示部主题完全相反地发展手法,之前分解式伴奏变成了强有力的八度和流畅性的琶音使乐曲达到高潮。

呈示部的副部主题对原有节奏的改变可以感受到一种延续性的对比。主部主题在结束时所使用的强有力表现手法,与乐队之间柱式和弦交错进行,这取得了气势恢宏之感。而在副部主题的伴奏部分所采取的切分节奏便委婉优雅与右手律动相融合。圣桑在《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的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更像是一种承接,这样在听觉上更具有延续性。

引子是第一乐章的主要表现材料,圣桑并不按照传统协奏曲形式第一章节的以快为准,而是采取了中庸的行板,通过优雅闲适的旋律感且带有即兴幻想的情调将自己对音乐纯美的感受进行了展现。中庸的行板给此乐章带来了丝丝忧伤之感,这是与圣桑的生活背景相联系的——圣桑对法国民族音乐衰败现实有着自我的哀叹与悲伤。不难发现,圣桑所追求的形式均衡美,在第一乐章中得到了完美融合,这就是圣桑的内心情感与浪漫主义时期追求的情感的融合。

2.诙谐的快板

降E大调、6/8拍子、奏鸣曲式。《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三个乐章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各个乐章之间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这显示了圣桑音乐创作的美学特点,整体局部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在第二乐章中,圣桑的旋律线条采取的是先上而下、且具有叹息性的旋律线条,这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抒情性的象征。在节奏节拍选用上,此章节通过八分音符的节奏型,表现出了强有的律动感与舞蹈性,节奏与本章节的诙谐快板形成了统一。

第二乐章最开始通过乐队的打击乐器定——音鼓首先演奏,奠定了整个乐章的节奏特征,然后轻巧活泼的钢琴双音弹奏出了主部主题。这种钢琴与乐队弦乐组的对话式演奏,更加感受到了轻巧灵活。其中弦乐组模仿钢琴的旋律线条同样奏出了主部主题旋律,在多次钢琴与乐队的交替演奏中,重复此动机,通过力度上的变化,逐渐变强的发展与最开始定音鼓弱弱的声音构成鲜明的对比。

第二乐章是通过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交替完成的:副部主题不同于主部主题,它是通过乐队演奏的。副部主题的舞曲性质在快速的附点伴奏下,三拍子主旋律便可缓缓而出。钢琴与乐队共同演奏,气息悠长的乐队旋律与跳跃伴奏的钢琴形成鲜明对比。在此章的律动节奏下,最具炫技性的演奏就是通过十六分音符形成,灵活的单音手指跑动,展现诙谐之感,此处材料是连接材料,在呈示部、展开部与再现部中都出现过。它可以对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进行连接,对主部主题起到巩固与调性作用,为了使音响更加丰富多彩,对主部主题进行变化装饰,使旋律更加流畅,在对副部主题结束后的炫技演奏中,将乐曲逐步推向高潮。这一部分的快速跑动连接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巩固全曲的诙谐基调。

本乐章的感情基调轻松灵动,欢快又不失优雅,动机的反复变化在听觉上又可以感受到完整统一的主题,主题的每次重现都给人以新鲜的视听感觉。

3.急板

第三乐章将全曲推向了高潮,此乐章的低调就是热情活力,慷慨激昂,不同于以往协奏曲的结构,圣桑在此章节还是是同鸣奏曲式而不是其他协奏曲的回旋曲式。主部主题首先呈现的是钢琴独奏引子,乐队紧接着演奏之后,如以下谱例:

此谱例主部主题采取的是其非常喜欢的塔兰泰拉舞曲风格。塔兰泰拉舞曲可以表现恢弘大气的舞蹈场面,圣桑在节奏方面运用三连音的节奏,在演奏时一定要表现出这种紧凑、生动活泼的音乐形象。第三章最主要的音乐特点与感情基调。而副部主题新材料的出现与主部主题形成了鲜明又不失统一的对比。与主部主题相比,副部主题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副部主题使用了双附点节奏,这使得节奏密度得以加宽,不像主部主题那般紧凑。

第三乐章作为全曲的结束乐章,在旋律节奏以及调式、调性上都对主调有良好的巩固作用,是作品的高潮。通过快速的跑动与奔放的旋律来展现作品的节奏,产生气势恢宏之感。

三、《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中的美学思想

《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中的美学思想离不开圣桑的美学思想。法国经历了普法战争,在动荡落魄的社会里,法国大众希望获取一种心灵上的慰藉。从文学界到文艺界,对艺术的追求都开始由革命转到感情的抒发,其理论依据起源于康德的“单纯形式说”。康德的“审美无功利”、“自由”、“纯粹美”、“纯艺术”等属于概念的解释,最终影响了圣桑注重音乐形式美的美学思想。

在各种场合,圣桑发表自己的言论都表示支持法国作家戈蒂埃的“艺术的超功利性与超道德性”、“形式之上”等重要的艺术观念。戈蒂埃主张艺术追求的是美而不是功利性。圣桑对于音乐形式的重视在其著作《为艺术而艺术》中有所体现,作品中圣桑的观点是“形式高于一切”。圣桑反对艺术的功利性观点,对于艺术,圣桑认为音乐的美在于形式,形式高于一切是其美学观念,虽然事实上这是特别唯心的。但是在当时的钢琴曲创作中却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正如他自己所说:“音乐的精髓在于形式,如果没有意识到这点,就不懂的音乐”,“一个人不能从结构合理的和弦中(美只存在于结构布局中)获得完全愉悦的人谈不上是真正喜爱音乐。”从这里可以看出圣桑是多么注重音乐形式,形式就是音乐最本质的精髓。

音乐形式是建立在表“情”之上的。通过对《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音乐本体分析便可以发现:这首协奏曲完全体现出了圣桑追求形式美的美学思想,更加可以看出圣桑所推崇的严谨结构与均衡形式。在分析此协奏曲的三个乐章结构后可以发现圣桑对与主部主题以及副部主题的统一发展,规律而又新颖的装饰变化都围绕在结构统一的基础之上,对采用对称式的发展,每一个乐章各部都有鲜明的开始与结束。通过对传统协奏曲快慢快的改良,以慢快快的形式联系起来,每个乐章都做到了首尾呼应,结构齐整的对称美,从第一乐章的行板到第二乐章的诙谐再到第三乐章的“塔兰泰拉”舞曲风格,将三个乐章各自形象的主题做出了有机结合。三个乐章圣桑独具匠心设计的严密统一的结构体现出了圣桑强调形式美更重于情感的抒发,但是规整的结构,让层次更加分明但又不离开曲目主题,让人获取更多的听觉美感。

其实圣桑更是一个综合体,一方面,他极力倡导浪漫主义时期肖邦、李斯特等人强调情感抒发的标题音乐;另一方面,他还是一个推崇纯音乐,认为旋律线条就是作品的灵魂,如果忽视了形式美,在具有内容的作品也不是艺术品。圣桑所追求的纯正音乐风格与完整的音乐形式,但是没有忽略人的情感在音乐创作中的体现。这种过分追求形式创作和情感表达相结合的理念,是这部作品集中的美学思想表现

[1]约瑟夫.板诺维茨著,朱雅芬译.钢琴踏板法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2]朱雅芬.19 世纪晚期法国的钢琴音乐[J].钢琴艺术,2004,(6).

[3]朱爱国.圣 o桑[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8.

[4]于丹.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

[5]高苗苗.圣桑《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音乐创作风格与演奏技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6]唐钧.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演奏与教学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7.

[7]徐雅君.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语境和风格[D].南京艺术学院,2007.

[8]邵鲁.法国式的典雅:圣桑两首钢琴协奏曲[J].音乐爱好者,2009,(6).

[9]张前等.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协奏曲小调乐章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谱写肌肤新乐章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四 季 相 思
思 夫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
小调[六首]
思想的乐章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