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经济文本中战争隐喻的语义及认知分析

2013-06-05孟昕

枣庄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本义语料库隐喻

孟昕

(安阳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一、引言

近些年,经济中使用的语言(包括商务和金融方面)得到了相当多的注意。经济文本中的隐喻作为人类用较为熟悉领域的经验来说明和解读较为陌生领域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们的关注。

1982年,Willie Henderson对经济中的隐喻进行了开拓性讨论。他在 Economics杂志上发表的“Metaphor in Economics”成为该领域研究的开篇之作。他探讨了隐喻在经济学中的作用方式并由此总结出隐喻在经济语篇中的三种功能:一、作为语言的阐释、润色;二、是所有语言的核心组织方式;三、对经济学问题的探索有所帮助,是拓宽经济学领域的根本思维方式。[1](P363)

美国语言学家McCloskey在深入研究经济和科技领域的隐喻的基础上指出:“承认隐喻在人类思维中的作用并不影响语言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相反能够使语言更富于理性,更客观,因为它把更多说服人们的内容置于理智的考虑之下。”[2](P513)他谈到,隐喻在经济语篇中极为普遍,是经济学修辞中最重要的一种,并且对经济学思维至关重要。经济学中的数学理性思维和经济学模型建构都是隐喻的,甚至图表上的直线、曲线和点以及表格都是用隐喻表示经济和经济学变量的。经济学就是漂浮在隐喻之上的。[2](P502)

二、经济文本中战争隐喻的语义分析

“Economy”是个很抽象的名词,经济学上指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人们在长期的经济活动中是如何理解和描述经济的呢?英汉两种语言对经济的描述和它们背后折射的两民族人民的认知心理又是否有相似之处呢?

Boers[3](P155~159)通过对大量的经济新闻、学术专著、电视辩论、广告和历史文件的研究发现,英语国家的人们每当谈到经济和贸易的时候,都会使用“贸易即战争”的隐喻。吴恩锋在《经济认知域的隐喻思维》一书中基于语料库的统计,总结出经济认知域的10个结构隐喻类型,按出现概率的大小顺序排列,战争隐喻位于首位。[4](P120)可见,英汉思维方式和文化因素中战争认知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最受青睐的始源域之一。接下来文章选取吴恩锋及其团队制作的语料库①中的语料以及Business Source Premier数据库②中的文章标题作为实例对战争隐喻进行详细的语义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相应的认知分析。

1.战争概念

《剑桥国际英语词典》对“war”的释义是:“armed fighting between two or more countries or groups”;[5]《词典》对“war”的进一步解释是:“a war is also any situation in which there is fierce competition between opposing sides or a great fight against something harmful(对抗,竞争)”。[5]METALUDE语料库③中“war”的本义是:“armed fighting between two or more countries(战争)”,[6]隐喻义是:“situation of fierce competition or activity(竞争、对抗、冲突)”。[6]“战争概念”常常直接出现在英汉经济语篇的标题中,例如:

1)Nonstop Cloud Computing Price War:Amazon,Google Both Drop Rates Again

2)Michael Dell Wins Important Victory in His Battle for Dell

3)AMD 与英特尔的战争

4)笔记本时代全面到来 新联想打响“平 津战役”

2.战争过程

(1)进攻

《剑桥国际英语词典》中“invade”一词的释义是:“to enter(a place)when not wanted,often by using force or in large numbers(侵入、侵略)”。[5]该释义既包含“invade”一词用于战争的基本义“侵入,大批进入”,也包含该词用于其它领域的隐喻义“侵犯、干扰”。“invade”及其派生词“invader”、“invasion”用于经济概念示例如下:

1)US‘Top-selling’Slimming Product Invades Europe

2)Japan Market Yields to Small Invaders

3)PCs in Retreat as Market Prepares for Tablet Invasion

4)进攻乡镇市场的“谋”与“略”

5)江 森自控进军中国蓄电池市场

(2)防御

英文中表示防御的常用词有动词“defend”,动词短语“fight off”和名词“barrier”等。《剑桥国际英语词典》中“defend”的本义是:“to protect against attack(保护、防御)”,[5]该词用于经贸领域如同用于军事领域一样普遍:

1)Apple Defends E-Book Sales

“fight”一词在《词典》中的释义是“to use force against(战斗、搏斗)”。[5]该词也常出现在经贸文章标题中:

2)Coca-Cola in Brand Launches to Fight off Pepsi Challenge

“barrier”在 METALUDE语料库中的本义是:“anything used or acting to block someone(障碍物、屏障)”,[6]其隐喻义为:“rule or policy which prevents successful achievement(障碍)”,[6]例如:

3)The Impacts of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on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4)Russian Chemical Exports Still Face Trade Barriers after Joining WTO:Industry

表示“防御”的用语出现在汉语经济语篇标题中的例子如下:

5)中国零售:主 战场不设防

6)国产PC危险年:联 想反攻还是防守

(3)反攻

有进攻就有反攻,英文中常用“fight back”表示:

1)Can Android,Windows Fight Back Against Growing Apple Share?

2)Steel Industry Hopes Politicians Will Fight Back Against Cheap Imports from China.

3)数亿元下注信用卡 四大行“反攻”中小银行

4)国际巨头操纵反倾销 中国轮胎绝地反击

(4)胜负

战争进行到最后会有胜负之分,商业活动竞争到最后也会有胜出和败北。动词“win”在 METALUDE语料库中的本义是“succeed in battle(在战斗中获胜)”,[6]隐喻义为“succeed in competition(在竞争中获胜或成功)”;[6]动词“lose”在 METALUDE语料库中的本义是“be defeated in a fight(失败,输掉)”,[6]隐喻义为“be defeated incompetition(竞争中输掉,未赢得)”。[6]“win”和“lose”经常出现在经济语篇标题中,例如:

1)Michael Dell Wins Important Victory in His Battle for Dell

2)Why Apple Loses

表示“胜过”的词还有动词“beat”。METALUDE语料库对“beat”的本义解释为:“hit repeatedly with hand or stick(连续地击,打)”,[6]其隐喻义为“defeat or do better than(胜过,超过)”,[6]该词出现在经济语篇中的例子如下:

3)Rivals Not Yet Ripe to Beat Apple

4)Razorfish Beats Rivals to Win Lindt Global Digital Business

战斗中如果一方火力超过另一方,则会用到“outgun”这一动词,该词在METALUDE语料库中的本义是:“fire with more or more powerful guns than(比对手有更多武器或火力)”,[6]其隐喻义是:“beat(your rival)in a contest(胜过,超过)”,[6]所以该词也会用于描述类似战争的商业竞争,例如:

5)H-P Outguns Dell in Takeover Duel

6)AMD Aims Fusion at Notebooks in Bid to Outgun Intel

另外,击溃对手还会用到“rout”一词,名词“rout”最初用于战争,其本义在METALUDE语料库中指“complete defeat of an enemy(击溃,溃败)”,[6]后引申为:“complete defeat in a contest(击溃,打垮)”,[6]例如:

7)China Steel Wrap:The Price Rout Continues

“胜负”、“成败”的表达在汉语经济语篇标题中也是随处可见:

8)全面布局数字电视产业 清华同方稳中取胜

9)李焜耀开腔:明 基兵败西门子关键环节

3.作战场地

战场是士兵搏杀的地方,也是竞争者斗争的领域,因此,在METALUDE语料库中具有“place where armies fight a battle(战场)”[6]本义的名词“battleground”和“battlefield”,常用来比喻“activity or issue over which people disagree or compete(斗争的领域)”,[6]尤其是商业竞争领域,例如:

1)Adidas Eyes Brazil 2014 as Next Social Media Battleground with Nike

2)Is U.S.the Nest Cartel Battlefield?

3)车 界品牌割据加剧 厂商战地报告起底

4)保 险市场划分战区 保险公司择木而栖

4.战略战术

战争中为了克敌制胜,作战双方都要用到各种作战部署和作战方法,称为“战略战术”,在英文中常用“strategy”和“tactics”表示。《剑桥国际英语词典》对“strategy”的解释既包含战争领域,也包含类似战争领域的其它领域:“a detailed plan for achieving success in situations such as war,politics,business,industry or sport,or the skill of planning for such situation.”[5]用于商业领域的例子非常普遍,举例如下:

1)The Importance of Adding a Visual Component to a Mobile Sales&Service Strategy

2)1 Trillion Reasons to Fine-Tune Advertising Sales Strategies

3)Retail Fairness:Exploring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Fairness towards Retailers’Marketing Tactics

4)Cut-throat Tactics Have No Place in the Print Business

例4中“cut-throat”一词也体现了隐喻性用法,“cut-throat”在 METALUDE 语料库中的本义是:“sever the windpipe(割断喉咙)”,[6]隐喻义是“ruthless(of activity)((竞争或活动中)严酷无情的,不讲道德或者原则的)”,[6]常用来比喻商业竞争中的残酷无情。“战略战术”在汉语经济文本中也随处可见:

5)五 粮液战略调整 金六福何去何从

6)保险直接投资年关总结:选 股战术与基金有别

三、经济文本中战争隐喻的认知分析

1.战争隐喻的认知基础

战争隐喻的认知基础主要是社会和文化基础。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战争认知域与经济认知域之间形成映射关系的认知基础集中表现在二者都具有明显的强竞争性特征。在战争的概念结构中,交战的主体是双方或多方军队;进行一场战争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战争需要战场;各方的军队既有士兵又有各级将领;同时战争需要武器装备;战争有胜有负,有讲和,还可能是双赢或双输。在相对应的经济概念结构中,竞争的主体是两家或多家企业,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要靠人力、物力、财力等综合的经济实力。竞争的空间一般是市场。各企业既有员工又有中、高层管理团队。企业竞争所依赖的技术、人才、产品、知识产权、价格则是其竞争的有力武器。企业竞争也讲策略。企业竞争的结果也分胜负,也有讲和、双赢、双输的结果。

2.战争隐喻的跨域映射

认知的研究方法把概念隐喻看作由两部分组成:目标域(the target domain)(人们试图理解的概念,陌生的,抽象的东西)和源域(the source domain)(人们用来理解不熟悉的事物的概念,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东西)。隐喻即是从源域向目标域的跨域映射(cross-domain mapping)。概念域之间的认知映射(cognitive mapping)构成了概念隐喻理论的核心成分。[7](P253)隐喻的实质是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人们以一个概念去理解、建构另一个概念,于是也以一个概念的词语去谈论、表述另一个概念。

贸易中虽然没有真刀真枪的交锋,经济实体间激烈的竞争却也称得上是“没有硝烟的战争”。用于描述战争的词汇“武装”、“对峙”、“侵略”、“壁垒”、“搏斗”、“反击”、“打赢”等用来描述贸易竞争,人们通过具体概念“战争”来理解抽象概念“贸易”,源域“战争”的概念结构投射到了目标域“贸易”上,从而实现了抽象概念“贸易”由具体概念“战争”来构建的过程。

从源域“战争”到目标域“贸易”的跨域映射

3.战争隐喻的系统性

人们通常系统地使用隐喻性语言。概念隐喻的系统性表现在两个方面:(a)每一种概念隐喻都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一个对应体系。(b)各种概念隐喻之间也可以因为相互关联而形成一种分级或平行结构。

“贸易即战争”这个概念隐喻呈现出的网络关系,体现了概念隐喻的内在系统性。在这个概念隐喻中,有“品牌战”、“价格战”、“广告战”等更具体的概念隐喻,就广告和营销的关系来看,广告战是商战的前哨战。这些概念隐喻之间因为相互关联而形成一种分级或平行结构。“贸易即战争”是一个意义上蕴含着其它概念隐喻的更高层次的概念隐喻,而其它概念隐喻则是“贸易即战争”的具体体现。

四、结语

由此可见,“贸易即战争”不仅仅是一个语言修辞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和理解贸易活动所涉及的概念系统。可见隐喻思维对理解经济文本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所举的“贸易即战争”的概念隐喻的例子是英汉两个民族的思维体系和文化中共有的,这说明了隐喻认知的普遍性和各民族认知间存在的共性。“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的认知心理不仅古今相同,而且中外相同。”[8](P41)当然,各民族自身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是不同的,从文中所举诸例可以看出,即使是共同的“贸易即战争”的概念隐喻,在英汉经济文本的具体语言表达中,也带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和英美文化特色。因此不能忽略隐喻概念系统在具体运作中存在的跨文化差异。

注释

①吴恩锋及其团队制作的语料库由国内三大经济类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2003年至2006年四年期间的全部文章标题共62307条构成.

②Business Source Premier是行业中使用最多的商业研究数据库,它提供2,300多种期刊的全文,包括1,100多种同行评审期刊的全文.

③METALUDE——METAPHOR AT LINGN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NGLISH,是由香港岭南大学英文系Andrew Goatly教授主持编写的有关英语中已经定型的、词汇化的隐喻的一个交互语料库.

[1]Henderson,W.Metaphor in Economics[J].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1982,21(4).

[2]McCloskey,D.The Rhetoric of Economics[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83,XXI(6).

[3]Boers,A.War of Words in the Discourse of Trade:The Rhetoric Constitution of Metaphor[J].Metaphor and Symbol,2002,17(2).

[4]吴恩锋.经济认知域的隐喻思维[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5]剑桥国际英语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Andrew,G.METALUDE——METAPHOR AT LINGN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NGLISH[DB/OL].http://www.ln.edu.hk/lle/cwd03/lnproject_chi/introduction.html.

[7]Lakoff,G &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8]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3).

猜你喜欢

本义语料库隐喻
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活的隐喻》
韩嚼牙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