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的特点

2013-11-20曾艳芳杜会山谈晓牧王立英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教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11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多发病单发高凝

曾艳芳 杜会山 谈晓牧 王立英 (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教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1100)

脑血管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很高。无症状性脑梗死(SBI)在临床上往往被人忽视,其患者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血栓弹力图(TEG)能评估人体整体凝血系统,可全面提供凝血、血小板功能和纤维蛋白溶解等信息〔1〕。本文分析SBI患者TEG,以期为临床预防、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10~2011年于我科首次就诊的60例SBI患者为研究组及60例非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全部病例依据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2〕,经临床和头颅CT或MRI证实。所有患者排除明显语言障碍,意识清楚,能主动配合检查与治疗,无明确肝肾功能损害。研究组 60例,男 43例,女 17例;年龄 51~74〔平均(65.7±6.6)〕岁;伴高血压49例,糖尿病11例,伴高脂血症21例,文化程度:大学8例,高中21例,初中13例,小学11例,文盲7例;职业:干部11例,工人37例,个体户8例,无业4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脑梗死单发病灶24例,多发病灶36例。对照组60例,男42例,女 18例,年龄53~75〔平均(64.8±7.4)〕岁,伴高血压38例,糖尿病5例,高脂血症11例;文化程度:大学9例,高中20例,初中14例,小学11例,文盲6例;职业:干部10例,工人38例,个体户7例,无业5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无脑梗死病灶。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肘前静脉采血,将1.8 ml注入含有3.2%枸橼酸钠的真空抗凝管,血液样本均用Thrombelastograph Analyzer TEG-5000测定,试剂为Kaolin,脑梗死患者药物治疗前和治疗后4 w后各采血1次,脑梗死患者药物治疗主要为拜阿司匹林100 mg,1/d或波立维75 mg,1/d,口服;高血压患者继续服用降压药,糖尿病患者继续服用降糖药。

测定参数包括:(1)R(凝血反应时间),是指血标本开始检测到纤维蛋白形成所需的时间,主要反映凝血因子活性,可因使用抗凝剂或凝血因子缺乏而延长,因血液呈高凝状态而缩短,R值参考范围:5~10min。(2)K(凝血形成时间),从凝血开始至TEG描记图振幅达到20 mm的时间,K相当于凝血酶生成时间,表示凝血块的形成速度,K参考值:1~3 min。(3)α-Angle(凝固角),是从血凝块形成点至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代表血凝块形成的速率及凝血酶形成的速度;α值越大,则纤维蛋白形成越快,ɑ角参考值:53°~72°。(4)MA(最大振幅,反映血凝块绝对强度),相当于血栓的最大坚固度,MA参考值:50~70 mm。(5)G(凝血块强度):当MA值确定后,同时G值也被仪器自动确认,G参考值:4.6~11 kd,G值大为高凝。(6)CI(凝血指数):-3<正常 <+3,<-3为低凝,>+3为高凝。高凝状态,如果满足如下2个或以上条件即可诊断:缩短的R、K,增高的ɑ-Angle和(或)MA。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或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患者TEG指标比较 研究组治疗前主要表现为R、K值减小;MA值、ɑ角和G值增大,CI延长(P<0.01),提示SBI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SBI治疗后较治疗前TEG指标均有改善,主要表现为R、K值升高;MA值、ɑ角和G值减小,CI缩短(P<0.01)。见表1。

2.2 SBI患者单发病灶与多发病灶比较 SBI组单发病灶与多发病灶各项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脑梗死组治疗前与对照组TEG比较( s,n=60)

表1 脑梗死组治疗前与对照组TEG比较( s,n=60)

与对照组比较:1)P<0.01;与治疗前比较:2)P<0.01

CI研究组治疗前 5.72±1.441) 1.55±0.731) 69.50±10.121) 72.84±5.471) 11.50±1.901) 2.20±0.901)组别 R(min)K(min)ɑ角(°)MA(mm)G(kd)15 8.62±1.20 1.73±0.43治疗后 6.20±1.232) 1.90±0.652) 66.29±8.782) 70.40±6.212) 8.61±1.292) 1.87±0.792)对照组 6.78±0.92 2.08±0.71 61.98±7.41 67.07±5.

表2 脑梗死组治疗前单发病灶与多发病灶TEG比较(s)

表2 脑梗死组治疗前单发病灶与多发病灶TEG比较(s)

CI单发病灶 24 5.55±1.53 1.52±0.82 68.92±11.0 72.07±5.7组别 n R(min)K(min)ɑ角(°)MA(mm)G(kd)1 11.60±1.74 2.43±0.77多发病灶 36 5.83±1.39 1.57±0.68 69.89±9.63 73.35±5.32 11.43±2.01 2.04±0.96

3 讨论

TEG是应用TEG仪描记血液凝固过程而形成的图形,广泛应用于凝血功能障碍的研究〔3〕,TEG机制是基于从凝血到纤溶的整个凝血过程,包括凝血因子、血小板、纤维蛋白以及纤维蛋白溶解的整个过程,反映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结果是形成血凝块,而血凝块的物理特性(形成速率、血凝块强度和稳定性)决定患者是否有正常凝血功能〔4〕,其主要用于血液凝固障碍的检测,是检测血液凝固性障碍的可靠指标,是检测血液高凝状态、低凝状态和纤维蛋白溶解现象的一种有效方法〔5〕。

随着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SBI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已引起社会高度关注。SBI至今无确定诊断标准,一般以为是无卒中史、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在尸检或CT/MRI检查时意外发现已有的梗死灶或影像检查发现与已知的梗死症状体征无解剖关系的脑梗死灶。SCI缺乏神经系统局灶症状和体征,但很多SCI患者都出现一些非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头痛、头晕、一过性走路不稳、肢体麻木或言语不利等,临床上很容易被认为是源于其他原有疾病而造成误诊。提示临床医师必须明确,SCI并非无临床症状,只是症状轻微〔6〕。目前公认高年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SCI的主要危险因素〔7〕,由于SCI不引起瘫痪或无明显功能障碍,导致人们早期治疗的机会很少,一旦发展严重,治疗已是一种被动的方法。

本研究结果表明脑梗死患者存在着高凝状态,并且药物治疗对高凝状态有作用,表明TEG对于指导与监测药物治疗判断疗效均有一定意义。TEG对脑梗死的病情判断有一定意义,能快速、精确判断患者的血液凝固性的改变,具有用血量少,操作简单,测定时间短,永久保留等优点。

因此,对SBI高发人群,尤其是中老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除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变化外,还应监测血栓弹力图的变化,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1 纪宏文,马 丽,高旭蓉,等.中国北京地区健康人群血栓弹力图参考范围的建立〔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4):980-3.

2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 陈 新,张国祯,张 红.血栓弹力图在高凝状态检测中的应用〔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4;39(2):125-8.

4 何银华,李 飞.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2011;26(3):163-5.

5 赖启明.应用血栓弹力图描记术动态观察高凝状态的改变〔J〕.临床检验杂志,1996;14(6):316.

6 汪雪菁.无症状性脑梗死80例临床分析〔J〕.美国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8(3):325-6.

7 Dufouil C,de Kersaint GA,Besancon V,et al.Longitudinal study of blood pressure and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ve:the EVA MRI Cohort〔J〕.Neurology,2001;56(7):921-6.

猜你喜欢

多发病单发高凝
伴多发基础疾病老年急性胆囊炎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建立应用
母猪秋季多发病的诊疗与管理
保护措施
思辨明理,诊疗“多发病”
低分子肝素钠和右旋糖酐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效果的影响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老年单发早期胃癌内镜私膜下剥离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一种单发直升机直流供电系统构型
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在高凝状态复发性流产中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