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效果比较

2013-11-19张雅楠李凤鸣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27期
关键词:二磷酸心肌炎果糖

张雅楠 李凤鸣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为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患儿多疾病表现轻重不一,临床治疗多可改善患儿一般情况,但治疗时间比较长[1-3],为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及效果,笔者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2年6月收治的4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医院2010年2月-2012年6月收治4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1~11岁,平均(4.8±1.4)岁,所有患儿都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1999年9月在昆明制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发病前均有呼吸道感染病史,有胸闷、心悸、乏力等临床表现,其中轻型12例,中型27例,重型9例。所有患儿均进行随机编号,使用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1~11岁,平均(4.9±1.5)岁,轻型6例,中型13例,重型5例;对照组男12例,女12例,年龄1~10岁,平均(4.8±1.3)岁,轻型6例,中型14例,重型4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对症治疗,给予大剂量Vc、能量合剂、辅酶Q10等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10~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点,1次/d,两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脉饮注射液0.5~1 ml/(kg·d)加入5%葡萄糖50~100 ml静脉缓滴,生脉饮按黄芪注射液按10~20 ml/d加入5%葡萄糖50~100 ml中静滴,1.6- 二磷酸果糖100~250 mg/(kg·d)静滴,14 d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儿治疗前、后均进行心肌酶检查,以评价患者治疗效果。

1.4 疗效评价标准 (1)显效:经治疗患儿临床表现消失,心肌酶检查正常。(2)有效:经治疗患儿临床表现明显改善,心肌酶指标正常。(3)无效:经治疗患儿临床表现、心肌酶无明显改变或出现恶化。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肌酶指标普遍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2.2 不良反应 所有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检查结果比较(±s) U/L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检查结果比较(±s) U/L

*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AST CK CK-MB LDH观察组(n=24) 治疗前 96.5±6.1 653.9±55.7 102.1±8.3 548.5±64.2治疗后 21.1±2.1* 174.2±10.7* 22.5±5.6* 171.7±48.8*对照组(n=24) 治疗前 98.9±5.6 690.0±56.8 104.4±8.5 553.7±68.7治疗后 40.9±4.8 268.5±24.2 41.4±5.8 239.4±56.4

3 讨论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为临床比较常见的儿科疾病,病毒可有多种导致发病,如EB病毒、带状疱疹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轮状病毒、流感病毒等。心肌酶检查为此疾病的主要诊断指标,检查指标中会出现肌钙蛋白升高,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升高等表现。另外,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等检查也可辅助诊断。患儿过往都有呼吸道感染病史,临床表现多有胸闷、心悸、乏力等[4-7]。

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生脉饮、黄芪、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联合治疗效果理想,一个疗程治疗有效率为91.7%,患儿心肌酶各项指标也明显好转。生脉饮注射液有益气,养阴生津的功效,可治疗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自汗患者。黄芪注射液有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的功效,可治疗心气虚损、血脉瘀阻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为临床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常用药物。果糖二磷酸钠为人体正常的细胞代谢产物,其可对葡萄糖代谢中多种酶系的活性进行调节,可改善细胞的缺血、缺氧状态,促进细胞恢复[8-14]。3种药物联合应用效果理想,可明显缩短治疗疗程。

综上所述,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理想,无不良反应,治疗疗程也明显缩小。

[1]王伟烈,白莉.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0):48-49.

[2]王文亮,李红.病毒唑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56例[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5):125-126.

[4]丁国芳.二磷酸果糖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3):115-118.

[5]任玲,李春利.黄芪注射液辅助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0):120-121.

[6]姜秀菊,张若瑜.1,6-二磷酸果糖和黄芪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血清肌钙蛋白及预后的影响[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19(6):58-59.

[7]赵玉平.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36):92-93.

[8]袁伯稳.黄芪并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5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1):71-73.

[9]王哲,杨继红,张腊蒲.参麦注射液合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5):38-39.

[10]董守梅,阚兴华,刘纪选,等.黄芪、1,6-二磷酸果糖合用治疗2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J].华夏医学,2003,16(3):154-156.

[11]孙绪丁,卓琳.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4,27(3):131-133.

[12]彭拥军.黄芪注射液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6,12(2):24-26.

[13]李慧民.抗病毒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6):52-53.

[14]成红霞,王金秀,齐永志.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3,5(4):81-83.

猜你喜欢

二磷酸心肌炎果糖
带您认识果糖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1,6-二磷酸果糖三钠盐的毒理学研究
PARP 抑制剂在BRCA 胚系突变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果糖基转移酶及低聚果糖生产研究进展
非淀粉型结晶果糖注射液高温高压灭菌前后5-羟甲基糠醛及pH的变化
二磷酸果糖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烟草潜香类物质果糖嗪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