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66例临床观察
2013-11-15常宗敏
常宗敏
(河北省徐水县中医院妇科,河北 徐水 072550)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因月经调节机制失常所产生的一种综合征,1935年由Stein和Leventhal首先报道,故又称Stein-Leventhnl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多毛及肥胖等症状,双侧卵巢呈多囊性增大[1]。2010-09—2012-06,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补肾化痰助孕方治疗PCOS 66例,并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6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31例均为我院妇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6例,年龄23~38岁,平均(30.5±4.1)岁;不孕年限2~5年43例,5~8年23例;平均(5.2±3.3)年。对照组65例,年龄22~39岁,平均(30.4±4.3)岁,不孕年限2~5年42例,5~8年23例,平均(5.1±3.5)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3年鹿特丹国际会议制订的PCOS诊断标准[2]。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西医常规治疗。先予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达英-35,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国药准字J20100003)1片,自然月经或撤退出血的1~5 d服用,每日1次,连服21 d,停药7 d后开始下1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从第4个月经周期开始,月经周期第5 d开始给予枸橼酸氯米芬胶囊(广州康和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970)50~150 mg/d,从小剂量开始口服,连续服用5 d,酌情治疗3~6个月经周期。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补肾化痰助孕方。药物组成:淫羊藿9 g,菟丝子20 g,鹿角霜9 g,熟地黄20 g,当归10 g,山药30 g,白术15 g,苍术9 g,半夏9 g,陈皮6 g,制香附12 g,三棱9 g,莪术9 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从月经第10 d开始服至B超监测已排卵或基础体温上升后,上方去三棱、莪术,再服10剂停药。
1.4 疗效标准 显效:月经恢复正常周期,停药后月经规则连续3个周期以上,各种症状明显减轻,基础体温双相或受孕者,血中激素值基本正常;有效:月经周期恢复正常,但停药后不到3个周期病情复发者,各种症状有所减轻,血中激素值趋于正常;无效:月经紊乱,各种症状无减轻,基础体温单相,血中激素值无明显变化[3]。
2 结 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后血激素睾酮(T)及黄体生成激素/卵泡刺激素(LH/FSH)水平变化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激素睾酮(T)及黄体生成激素/LH/FSH水平变化
由表2可见,2组治疗后血激素T及LH/FSH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明显降低;治疗组治疗后血激素T及LH/FSH水平与对照前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PCOS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紊乱有关。目前认为PCOS是卵巢持续无排卵的最终结局。西医以抗雄激素药物及促排卵药物治疗为主。中医学中虽无与PCOS直接对应的病名,但就其临床表现来看,当属中医学闭经、月经不调、不孕、癥瘕等范畴。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是肾虚,由于肾气不足,使天癸不充,冲任二脉空虚,气化失常,不能蒸腾津液,于下焦聚集成痰,阻塞胞脉。补肾化痰助孕方是基于以上理论总结而成的临床验方。方中淫羊藿、菟丝子、鹿角霜温肾助阳,为君;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山药、白术健脾益气,为臣;苍术、半夏、制香附化痰除湿,理气行滞,为佐;三棱、莪术活血化瘀,为使。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化痰、软坚散结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肾药菟丝子、淫羊藿、鹿角霜、熟地黄等有类似雌激素样作用,可以调节卵巢激素受体,增加垂体水平反应性,又与下丘脑的调节作用相关[4]。燥湿化痰活血药陈皮、半夏、苍术、白术、三棱、莪术等对高睾酮所致的卵巢皮质增厚及无排卵有一定作用[4]。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补肾化痰助孕方治疗PCOS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在补肾药中加入化痰散结中药,可以促使卵泡发育、成熟,诱发排卵的发生,并有效提高妊娠率。PCOS的中西医病因病机方面我们已经初步认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如果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和科学技术,如性激素检测、B超监测排卵等,采用中西联合治疗将大大提高PCOS的治疗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1]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5.
[2]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20.
[3] 林金芳.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内分泌代谢紊乱特征、病理生理研究进展及诊疗策略[G].2008年全国妇科内分泌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59-64.
[4] 戴德英.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第七卷妇科[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1995: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