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预防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疗效观察
2013-11-15刘骏涯黎启华殷建峰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心内科江苏常州213003
刘骏涯,黎启华,殷建峰 (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心内科,江苏 常州 213003)
随着心血管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我国越来越普及,而与此相伴随的是对比剂使用所带来的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发生,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延长了住院时间。临床预防工作主要以围手术期水化治疗为主,结合本学科及传统医学优势,我科使用丹红注射液防治CIN,临床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纳入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病科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拟行冠脉造影和/或介入治疗的患者87例。纳入标准:根据2007年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②卒中、心肌梗死等急性进展期疾病;③凝血功能障碍或活动性内脏出血;④未经控制的感染和不明原因的发热;⑤恶性肿瘤;⑥近期应用肾毒性药物。
1.2 实施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受试对象随机分为丹红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抗心绞痛、调脂及常规水化治疗。丹红组手术当日起每日给予丹红(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支10 ml)30 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两组均使用非离子型低渗对比剂碘海醇注射液。全部病例以生理盐水标准水化治疗从术前1 h开始至术后12 h。计算入院后首次Scr及术后第3天Scr之差,评价肾功能变化。CIN定义为使用对比剂后3 d内Scr值与入院时Scr值相比升高≥25%或绝对值升高≥44.2 μmol/L。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均行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为а=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指标的比较:两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慢性肾衰竭(Scr>132.6 μmol/l)所占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的药物、术前基线Scr值、对比剂的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变化[,例(%)]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变化[,例(%)]
组别 对照组 丹红组P 62.8±8.8 61.5±9.7 0.087男/女(例) 21/21 24/21 0.756体重(kg) 57.5±8.4 58.3±7.7 0.143高血压 26(61.9) 30(66.7) 0.643糖尿病 8(19.0) 7(15.6) 0.667血脂异常 20(47.6) 21(47.6) 0.929 Scr> 132.6 μmol/L 5(11.9) 6(13.3) 0.841他汀类 39(92.9) 41(91.1) 0.765利尿剂 5(11.9) 7(15.6) 0.622 ACEI或ARB 37(88.1) 38(84.4) 0.622术前Scr值(μmol/L) 75.1±22.3 73.7±27.4 0.683对比剂(ml)年龄(岁)128.6±77.3 133.5±65.6 0.347
表2 手术前后两组Scr变化()
表2 手术前后两组Scr变化()
注:两组术后第3天Scr值比较,①P<0.05;CIN发生率比较,②P<0.05
组别 例数 术前Scr值(μmol/l)术后第3天Scr(μmol/l)术前术后Scr差值(μmol/L)CIN发生率(%)对照组 42 77.1±21.7103.7±35.4① 26.5±20.423.8(10/42)②0.178 0.049 0.027 0.042丹红组 45 71.7±27.491.4±40.2① 19.7±16.8 4.4(2/45)②P值
2.2 两组间Scr值与CIN发生率间的比较:对照组、丹红组术后第3天Scr均比术前基线Scr增高,达到CIN诊断标准的丹红组为2例(4.4%),对照组为10例(23.8%)。丹红组术后第3天Scr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49),术前、术后Scr差值降低(P=0.027),CIN发生率降低(P=0.042)。见表2。
3 讨论
心血管介入技术的开展带来碘对比剂的广泛使用,CIN是其重要并发症,早期可无任何临床表现,是医源肾衰竭的第三大常见原因,占全部病例的11%,病死率高达14%[1]。发生CIN的机理主要包括:肾血流动力学改变,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血管持续痉挛性收缩导致肾髓质缺血[2],大量自由基的产生更加剧了肾功能的损伤。随着临床医师的重视,目前常规使用水化疗法预防CIN的发生,通过纠正亚临床脱水,改善造影剂的黏滞性及高渗状态,增加尿量、减少血管收缩、预防肾小管阻塞,降低造影剂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
丹红注射液是以丹参、红花为主要成分提取的复方制剂,包含有丹酚酸、丹参酮、红花黄色素等主要有效成分。丹参酮可以下调大鼠细胞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上调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Caspase-3的活性,从而抑制内皮细胞凋亡[3]。红花主要成分红花黄色素能扩张微血管、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提高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血液黏度、促使血栓溶解。对二磷酸腺苷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丹红注射液可以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可溶性p选择(sP-sel)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有一定的抗血小板活化、保护内皮细胞、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4]。丹红注射液能明显降低大鼠肾移植术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从而降低其介导的白细胞活化、黏附,减轻炎性反应,降低肾脏损害[5]。
本项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丹红使用组术后3天内Scr最高值降低,术前、术后Scr差值降低(P<0.05),CIN发生率明显降低,提示丹红注射液能够降低介入治疗围手术期CIN的发生风险,对肾脏具有较好的临床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丹红注射液能降低介入治疗术后Scr水平,降低CIN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肾脏保护作用。由于本实验样本量较小,且对给药时间、剂量、治疗时间等影响因素缺乏系统新研究,有待于更大样本量及更为深入的研究。
[1]Cullough PA,Sandberg KR.Epidemiology of 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J].Rev Cardiovasc Med,2003,(suppl 5):s3.
[2]Bartorelli AL,Marenzi G.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J].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2008,21(1):74.
[3]石 红,冯江敏,邓婧宜.丹参酮ⅡA对马兜铃酸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1):1211.
[4]赵培欣,江 珊.丹红注射液对 PCI术后患者 ET1、sPsel及hsCRP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11.
[5]夏 康,李家兵,吴建伟,等.丹红注射液对大鼠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ICAM-1表达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