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应用护理预案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3-11-15江苏省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江苏徐州221004
王 敏 (江苏省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4)
伴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及社会关系的复杂化,抑郁症患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该病是属于精神情感障碍性疾病,患者常会表现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社会功能下降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患者若长此以往经受上述症状的困扰,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加重,不仅影响其自身的生存质量,更是可能会诱发自杀行为的出现。抑郁症被誉为心理健康的第一杀手[2],所以如何具备预见性眼光,对影响患者情绪的生活事件给予策略性干预显得意义重大[3]。笔者查阅国内有关文献报道指出,护理预案能够有效地降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4],故本次调研旨在探讨该预案模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72例抑郁症患者,其中男48例,女24例,年龄28~69岁,平均(35.3±1.5)岁。患者均经2位职称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医生鉴定确诊为抑郁症,其诊断符合CCMD-3关于抑郁症的临床诊断标准。本次研究纳入标准为:患者不存在其他重要脏器疾病;不存在其他精神或者心理疾病;能够对本次调研有所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文化层次要求能够对抑郁量表进行自评。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及文化层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本组患者实施常规精神科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药物护理、疾病护理、饮食护理、环境护理及生活护理等内容。
1.2.2 研究组:本组患者实施护理预案干预模式。①护士人员应全面收集患者资料,可通过诱导式发问或直接发问的方式了解患者兴趣爱好、文化层次、既往生活事件,并通过患者的主诉了解其消极状态,进而将资料进行整合,结合自己以往的工作经验,制定初步的护理预案,罗列可能会激发患者自杀情绪的事宜,并逐一展开干预。②自杀观念及行为:主管护士需重点关注患者怪异行为特征和面部表情,若出现躁动不安、悲观厌世或者自伤等情形时,应安排专人监护,并排查危险物品,耐心地对患者进行开导,鼓励患者倾诉自己内心的想法,同时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另外,需发动亲属的支持力度,指导他们增加探视时间,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尽可能满足其心理需求,让患者感受家庭的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个人应对无效:由于抑郁症患者的情绪长期处于悲观失落状态,极易封闭自己,形成无效的人际沟通,导致应对无效的出现。所以,护士需扮演好协调者的角色,每周安排1次全体病友交流会,挑选出1个让患者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大家进行讨论,增进病友彼此之间人际关系的同时,还可增加患者处理事件的自信心。此外,为了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可根据其兴趣爱好开展一系列文娱活动,通过活动让患者感受生活并体验愉悦感,同时还可与志同相合的病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他们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功能。④失眠问题:由于休息环境的改变,加上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影响,往往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而未能获得充足的睡眠,不仅会导致患者消极情绪的出现,更是会引起病情恶化。主管护士需对失眠患者进行安慰,并讲解改善失眠的对策,比如睡前喝1杯热水奶、睡前泡热水脚、睡前不喝咖啡等易兴奋饮料、不做剧烈的运动、不宜吃得过饱等。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全身放松训练,通过肌肉舒张和收缩放松心态,让自己的情绪逐渐趋于平静,并鼓励患者进行冥想,能够帮助其快速进入睡眠。对于经上述措施仍无法入睡者,应遵医嘱给予镇静安眠药物。
1.3 观察项目:两组患者于入院当天和干预后第4周末,给予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评估,并做好对比。同时向两组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问卷,答案一共有3个封闭式回答,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护理满意度的计算公式为: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本次调研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将所收集的数据由专人统一收集并录入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D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当天的SDS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待干预后第4周末,研究组SDS评分为(53.7±1.8)分,对照组SDS评分为(60.7±2.1)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DS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SDS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 住院当天 干预后第4周末研究组36 67.3±2.2 53.7±1.8对照组 36 66.2±2.4 60.7±2.1 t值 1.385 3.049 P值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非常满意28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4.4%,对照组非常满意11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为7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抑郁症患者病因机制极为复杂,但主要与患者自身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而该病在治疗过程中,又会因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出现病情波动变化,极易导致病情复发、恶化,甚至引起患者出现自杀行为[5]。由于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为频繁的医务人员,所以开展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对于患者的病情预后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由于抑郁症病情的多变性,所以对于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士能预见性地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性方案[6]。故笔者本次设计了调研,分析了预案护理与常规护理之间的远期效果差异。
研究组开展预案护理,首先通过护士对患者主诉内容和应对事件的方式进行细致揣摩,判断患者的人格特征及可能发生的护理问题,并为今后护理策略的开展制定初步方案。针对患者可能出现自杀行为的情况及早进行干预,包括对其心理进行开导,发动家属的支持力量,及妥善放置病室内危险物品,尽可能地将自杀率控制在最低水平。其次,鉴于患者人际沟通能力的下降,为了提升其社会功能,通过安排座谈会的形式,让患者交流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同时伴随文娱活动的开展,增进了病友之间的感情,降低了抑郁、焦虑情绪[7]。最后,根据患者的失眠问题着重进行干预,因为失眠可能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情绪,故保证充足的睡眠十分重要。除了指导患者入睡前需注意的事项之外,更向其讲解身体放松训练的要领,帮助他们尽可能达到生理及心理放松的状态,提高了其心理舒适度[8]。故经过为期4周的预案干预,研究组患者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及情绪的稳定,又进一步增强护患信任感,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预案护理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案,在降低抑郁程度的同时,更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1]蔡红霞,李 园,宋瑞华,等.应用护理预案对抑郁症患者实施护理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6):3373.
[2]宋瑞华,蔡红霞.应用护理预案模式治疗抑郁症的效果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6):23.
[3]简毅荣.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8):159.
[4]马洪霞,陈圣霞,李遵清,等.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9):817.
[5]戴 艺,刘素珍.护理理论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运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53.
[6]蔡红霞,李 园,宋瑞华,等.应用护理预案对抑郁症患者实施护理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6):3379.
[7]吴 艳,许冬梅,李菲菲,等.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4):394.
[8]童 芳,龚昌海.心理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2(7):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