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肠Crohn病的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及诊断价值

2013-11-15刘承宏丁建平王冬梅顾基伟包雪梅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杭州310015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7期
关键词:肠腔活动期肠壁

刘承宏 丁建平 王冬梅 顾基伟 包雪梅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 杭州 310015

陈 皓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Crohn 病是一种胃肠道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炎症,又称为节段性肠炎或非特异性局限性肠炎,以前也有人简称为“克隆氏病”或“克罗恩病”。Crohn 病可以发生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以小肠居多,其中回肠末端最为常见。该病的临床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近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本文通过对26 例发生在小肠且有完整病理资料的Crohn 病患者的CT 征象分析,评价螺旋CT 对于诊断小肠Crohn 病的价值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 年3 月—2013 年1 月收治的26 例Crohn 病患者,男10 例,女16 例,年龄16~42 岁,中位年龄31 岁。临床表现为间歇、阵挛性腹痛19 例,单纯性腹泻(无脓血、黏液便)13 例,间歇性低热13 例,不同程度营养障碍(如: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9 例。患者均经住院诊治,期间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均经手术或肠镜活检病理证实。

1.2 检查方法 检查前12h 内空腹,扫描前口服适量温开水。采用西门子或GE64 层多排螺旋CT 机,扫描条件:管电压130kV,管电流200mAs;扫描层厚及层距5mm;扫描范围自膈顶水平至耻骨联合下缘水平;增强扫描均采用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或碘必乐)行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25s,静脉期60s,90s 延迟扫描)。

1.3 回顾性阅片 由两名医师在未知病理结果情况下对26 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读片,重点观察病变区分布、肠壁、肠腔形态结构,增强后肠壁及黏膜强化改变,肠周系膜、血管及淋巴结等CT 征象。

2 结果

2.1 肠壁异常增厚、肠腔狭窄 26 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肠壁增厚,呈向心性增厚,肠腔节段性狭窄。平扫增厚肠壁密度欠均匀,边缘光整,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其中19 例患者病变区肠壁出现分层样环行强化,呈现“靶征”或“同心环征”,其中16 例异常强化的肠壁出现静脉期黏膜层异常强化(图1、2)。另有7 例仅表现为肠壁环行增厚,增强后强化均匀减低,无明显分层强化,肠壁黏膜皱襞粗糙(图3)。

2.2 肠系膜、血管改变 26 例中出现病变肠壁周围系膜扭曲、增粗、系膜区脂肪密度增高、模糊9 例;另13 例患者表现为病变周围系膜区异常增多的细小、杂乱血管影,排列无序(图4)。

2.3 肠系膜淋巴结增大 26 例中病变周围系膜区多发淋巴结增大7 例,呈散在分布,以靠近系膜血管区分布较多,未见淋巴结融合,增强后均匀轻至中度强化(图5)。

2.4 不全性肠梗阻 26 例中有继发性不全性肠梗阻4 例,梗阻点位于病变区肠壁增厚、肠腔狭窄显著之处,梗阻平面近端肠腔扩张积气,可见少许气液平面(图6)。

3 讨论

图1 末段回肠环行增厚,增强后可见“靶征”,黏膜层异常强化(箭头)。

图2 盆腔内小肠壁节段性增厚,肠腔狭窄,增强后粘膜层异常强化(箭头)。

图3 慢性纤维期,增厚的小肠壁强化均匀减低,无明显分层强化,肠壁黏膜皱襞粗糙(箭头)。

图4 Crohn 病患者,病变区小肠周围系膜增粗、模糊,可见诸多杂乱、细小血管影显示(箭头)。

图5 回肠末段肠壁增厚、黏膜异常强化,周围系膜区显示多发小淋巴结(箭头)。

图6 Crohn 病患者继发不全性小肠梗阻,狭窄段以上肠腔扩张积液,可见气—液平面(箭头)。

Crohn 病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的胃肠道的非特异肉芽肿性炎症,呈节段性或跳跃性分布,可以发生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以小肠居多,其中回肠末端最为常见,其次可见于盲肠、结肠、直肠、胃、食管等。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以15~35 岁的年轻患者多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该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部分学者认为与某些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亦或与自身免疫能力有关[1]。

该病临床具有隐匿性,病程较长,常出现长短不等的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现象,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营养障碍及并发肠瘘等。病理组织特点表现为:①非干酪性坏死性肉芽肿:发生在肠壁上,由类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②纵行裂隙溃疡:早期呈鹅口疮样溃疡,进展期逐渐形成纵行裂隙溃疡,将黏膜分割呈鹅卵石样改变,并可进一步侵犯黏膜下层甚至肌层;③肠壁炎性浸润:病变累及肠壁各层,炎症活动期黏膜层血管充血、肠壁水肿、周围淋巴管扩张,淋巴组织增生[2];④纤维修复:肠壁纤维组织增生、瘢痕组织修复。

Crohn 病的CT 征象与病理改变密切相关[3],根据其CT 表现及相应病理特点,将Crohn 病分为炎性活动期和慢性纤维、修复期[4]。炎性活动期:一般被认为是Crohn 病的疾病活跃期,其CT 征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肠壁异常增厚、肠腔狭窄:肠壁增厚为Crohn 病最常见的征象。一般将肠壁厚度>4mm 视为肠壁增厚[5]。主要为病变区肠壁环行增厚或偏心性增厚,节段性分布,继发肠腔狭窄。有学者认为肠壁增厚的程度与炎症的活动强弱具有正相关的特点。②肠壁异常强化:多表现为环行分层样强化,及所谓的“靶征”或“同心环征”[6]。最内层为强化的黏膜层,中间层一般为水肿的黏膜下层或壁层脂肪浸润,增强后呈相对较低密度,外层为高密度的肌层,亦有部分病例出现浆膜层的强化。一般认为,肠壁分层样强化的显著程度代表着炎性活动的强弱及活动情况,尤其在增强后静脉期黏膜线的异常强化,部分学者将其视为疾病活动期的特异CT 征象[7]。本组研究根据其肠壁分层样强化的强弱,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亦支持该论断。③肠系膜间接征象:主要表现为病变周围肠系膜增粗、模糊、混浊,系膜区见异常增多的细小、杂乱血管影,排列无序,部分患者病变周围系膜区淋巴结增多。通常认为肠系膜小血管的异常增多是Crohn 病活动期的一个典型特征,有资料报道约81%的活动期Crohn 病会出现肠系膜血管的改变,而本组病例统计该比例更是高达84%。系膜区淋巴结的增多,则由炎症刺激淋巴组织后的反应性增生所致。④其它伴随征象:部分病例由于病变区肠壁增厚、肠腔狭窄较为显著,可继发不全性肠梗阻。另有部分学者报道少数Crohn 病活动期如未经及时诊治,炎症浸润可穿破肌层形成瘘管,进而继发腹腔脓肿[8]。本组病例由于病情尚进展至该阶段或诊治及时,并未出现此种征象。纤维、修复期:一般认为纤维化期在前,组织修复期在后,但病理上两者的出现并无明显时间界限,亦可交替出现。该阶段CT 征象缺少活动期表现,主要表现为增厚的肠壁平扫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减低,增强后肠壁分层消失,呈稍低软组织密度征象[9];修复期狭窄的肠腔黏膜皱襞粗糙不整,部分纤维化,狭窄段及周围肠壁僵硬;系膜区增生的血管及淋巴结减少或消失,周围肠系膜增粗、拉长,脂肪间隙清晰。本组有7 例患者经病理证实符合Crohn 病纤维、修复期。

Crohn 病应与该部位的炎性肠病相鉴别。肠结核:好发于回盲部,与Crohn 病在发病部分上不仅有重叠区,临床表现相似,且在CT 表现上均可表现为肠壁增厚及异常强化等相似征象,笔者认为,可通过两者的间接征象相鉴别,如:肠结核往往表现出结核性腹膜炎特征,表现为腹水、腹膜增厚,周围淋巴结可表现为环行强化;另外肠结核可伴有肠外结合病史及结核中毒症状。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上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特点表现为黏液、脓血便,好发于直、结肠,很少累及小肠;CT 上溃疡性结肠炎主要表现为肠壁的连续、均匀轻度增厚,黏膜面的小溃疡和息肉,肠腔变细和短缩,结肠袋的变浅或消失[10],可与Crohn 病相鉴别。除此,Crohn 病还需与某些缺血性肠病(如:动脉硬化性肠壁缺血、结缔组织性肠病)相鉴别,可结合患者年龄、基础病史以及某些特有的间接征象等加以区分。

以往对于Crohn 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小肠造影,也是该病诊断的常规方法,其特点是可以从形态上观察肠腔内的病变,黏膜皱襞的改变及肠管的蠕动功能。但常规则小肠造影对于病变所处活动期的判断则缺少敏感性,对于肠外结构的改变的观察亦是鞭长莫及,因此有其局限性。螺旋CT 通过三期增强扫描,不仅可以观察肠壁形态的改变,肠腔狭窄度的评估,对肠道外的结构及病变的涉及程度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增强扫描后肠壁黏膜层强化、肠周系膜形态、密度的改变、系膜区异常增多的细小血管及淋巴结的出现,对于Crohn 病所处活动期的判断及治疗疗效、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作用及价值。

[1]刘炜,秦明伟,卫东,等.CT 小肠造影对小肠Crohn 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消化内镜,2007,1(5):42-45.

[2]邹建华,郑巧,陈义加,等.MSCT 对克罗恩病活动性的判定[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7):986-988.

[3]韩振明,于建军,毛定飚,等.CT 在克隆氏病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9):744-745.

[4]龚红霞.克罗恩病CT 诊断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分册,2005,28(1):42-46.

[5]Gore RM,Balthazar EJ,Ghahremani GG,et al.CT features of ulcerative colitis and Crohn's disease(Review)[J].AJR,1996,167(1):3-15.

[6]明兵,贺国庆,何瑜,等.Crohn 病的CT 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1):88-91.

[7]Wold PB,Fletcher JG,Johnson CD,et al.Assessment of small bowel Crohn disease:non invasive peroral CT enterography compared with other imaging methods and endoscopy-feasibility study[J].Rad iology,2003,229(1):275-281.

[8]毛新波,朱新进,陈涛,等.克隆氏病的表现[J].上海医学影像,2005,14(3):204-205.

[9]丁怀银,朱西琪,杜超,等.多层CT 在小肠Crohn 病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9,24(11):1258-1261.

[10]孙应实,崔平,李雪丹,等.螺旋CT 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2(2):108-110.

猜你喜欢

肠腔活动期肠壁
经腹肠道超声诊断克罗恩病合并肠瘘及肠腔狭窄
二甲硅油散的不同应用方式对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
藏医催泻疗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回顾性研究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血清HBcrAg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史中的变化
养阴化瘀方联合强化西药方案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研究
粘连性肠梗阻不能和肠粘连混为一谈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