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弥尔顿《失乐园》中的视觉空间建构*

2013-11-15翟平丽

世界文学评论 2013年2期
关键词:失乐园夏娃伊甸园

翟平丽 钱 俊

弥尔顿《失乐园》中的视觉空间建构

翟平丽 钱 俊

弥尔顿在《失乐园》中借助空间叙事技巧巧妙地在地狱、天庭和伊甸园三类空间中穿梭往来,重点围绕撒旦被贬和人的原罪两条主线展开空间叙事,并以撒旦诱惑夏娃偷吃禁果、人类始祖失去伊甸园作为空间的交汇点。本文试图以微观视觉空间为切入点挖掘史诗中庞大的空间建构,重点围绕空间吁请、神魔对立、撒旦变形的空间移动、人类始祖伊甸园生活来展开论述,以便人们打开探索想象空间的视野,深入了解弥尔顿多重转换的空间图景,从而有利在整体上把握史诗的视觉空间建构。

弥尔顿 《失乐园》 视觉空间

Authors: Zhai Pingli

and

Qian Jun

are postgraduates in the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whose research interest is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Email: pinglizhai@163.com, qianjun1985@gmail.com

作为英国17世纪最著名的诗人、思想家和政论家,弥尔顿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最后殿将和启蒙思想的最初启发者。其史诗《失乐园》是借助《旧约•创世纪》中人类初始演变的隐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加工的鸿篇巨著。沈弘将史诗中的圣经隐喻看作是弥尔顿精湛艺术技巧和诗意想象的处理。(沈弘 22)弥尔顿在这部史诗中围绕撒旦被贬和人的原罪两条主线展开空间叙事。撒旦失去天堂、坠入地狱与人类失去地上乐园这两条线索以撒旦诱惑夏娃偷吃禁果、人类始祖失去伊甸园为空间交汇点。在这部长达十二卷的长篇史诗中,弥尔顿借助空间叙事技巧巧妙在地狱、天堂和人间三类空间中穿梭往来,完成了这部长达万行的鸿篇巨作。史诗中的空间建构在吁请、神魔对立、撒旦变形的空间移动、人类始祖伊甸园生活中一一呈现。多重视觉空间的建构与转换呈现出了一幅多重空间转换的空间图景。

然而纵观《失乐园》的研究发现,这一史诗中庞大的视觉空间建构却未引起批评家与学者们的足够重视。学界对史诗中视觉空间的整体研究偏少。国外一些批评家和学者也是近年来才将研究视线转向了史诗中的空间范畴,且大多以微观视角去分析其内在的空间建构。其中Sarkar集中解析了第九章中撒旦个人在天体间的行走(Sarkar 1979:417—422),集中从时空中具体的天体意象来解析史诗中的视觉空间(Sarkar 1984:1-5),Gábor则侧重第九章中撒旦黑暗中的独行(Gábor 12—21)。也有个别学者将空间与地点结合起来共同解析《失乐园》,如Brady(167—182)与Gillies(27—57)。国内目前对《失乐园》的空间阐释与研究尚处边缘地带。本文试图以微观视觉空间为切入点挖掘史诗中庞大的空间建构,重点围绕空间吁请、神魔对立、撒旦变形的空间移动、人类始祖伊甸园生活来展开论述,以便打开人们探索想象空间的视野,深入了解弥尔顿多重转换的空间图景,从而有利整体上把握史诗的视觉空间建构。

空间是故事发生的地点与叙事必不可少的场景,它的使用既可服务于文本的结构安排,也可以推动叙事的整个进程。“无论是在历史叙事还是在虚构叙事中,空间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要素,而是构成整个叙事活动的必不可少的基础。”(龙迪勇 49)在整体的结构安排上,《失乐园》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具有广阔空间世界的图景。弥尔顿将长达十二卷的史诗划分为以撒旦为首的地狱,以圣父、圣子为首的天堂与以亚当、夏娃为代表的伊甸园三种不同空间场景。宏大的空间叙事在不同空间交织中一一展开。

一、空间吁请

在《失乐园》十二卷的结构安排中有多处易被现代读者忽视的空间叙事,即一些篇章之首的吁请部分,而这些易被忽视之处恰能体现出弥尔顿空间转换的精妙。史诗开篇就以叙事者的吁请入手,他呼吁天堂的诗神缪斯,吁请上天向下的力量,赋予他灵感完成这篇诗作,“请歌咏吧,天堂的诗神缪斯呀!……我向那儿求您助我吟成这篇大胆冒险的诗歌,追踪一段事迹……”短短几十行却体现出了空间之效。弥尔顿在简短的吁请中完成了对故事缘由的简短介绍,并将三种空间呈现于读者眼前:人类被变形为蛇的撒旦诱惑违反上帝禁令,上帝将撒旦及其反叛的众天军逐出天堂,坠落于地狱深渊。这些被上帝惩罚的天使们从天堂降落到地狱经历了大约九天九夜。吁请结束,弥尔顿将叙述视角迅速转向撒旦召集会议的地狱——万魔殿。类似的空间吁请同样出现在第三卷、第七卷。第三卷的吁请直接将视角从地狱切换到叙事者对“光”的呼唤,实现了从下到上的空间转换。对“光”的吁请是弥尔顿依据自己双目失明的现实,发出了对光明无限渴望的呼唤,同时也是他对英国当时黑暗社会的鞭笞与嘲讽。他迫切需要来自天上的光照亮他的世界和当时的英国。第七章的吁请是叙事者呼吁尤拉尼亚(第一卷的天堂诗神缪斯),希望她从天降临给自己灵感。三次吁请在空间上下切换中体现出了弥尔顿的空间建构技巧。《失乐园》中,弥尔顿其他空间的多次建构与转换更多的是穿插于事件的叙事之中,主要通过人物的移动和地点的变换来实现。

二、神魔对立

神魔双方相生相克,《失乐园》中的上帝高坐于天堂,天使撒旦因反抗被打入地狱,成为统领地狱的魔王。弥尔顿在这部史诗中将天、魔各自的世界做了详尽的空间刻画,视觉空间建构在神魔两界的对立中一一展开。史诗的第一、二卷对撒旦生活的地狱世界进行了描写。万魔殿是一远离天神和天界之地,“相当于天极到中心的三倍那么远”。地狱下的世界为寂寞荒芜的原野,是撒旦和堕落天使们不愿久留之地。弥尔顿将地狱和其中的撒旦进行了空间化处理,他笔下的撒旦类似于神话中的巨型怪物,平伏于地狱火湖之上。“他那硕大的身躯,从火湖中站立起来;……他展开翅膀,腾上高空使阴沉的空气感觉的异常沉重;他在一块干燥的陆地上降落……”同撒旦一起被贬的天使们在听到撒旦的呼声后,也蜂拥而至。地狱作为一静态的空间,以固定的地点记录着期间发生的事情。各堕落天使依次现身于万魔殿,挤满在地狱的出入口,拥挤在密室内商讨对天堂的复仇计划。作为众堕落天使的首领,撒旦高坐于设于地狱中的宝座召开群魔会议,聆听来自四面八方的提议。

《失乐园》中第三卷转为对天堂的描写,是神魔相抗的具体呈现。上帝和圣子从天堂俯看人间和地狱,预知着外在空间中未来之事。一幅俯瞰图景体现了弥尔顿精心的空间布局。天堂众天使因圣子自愿前往人界替人类赎罪而欢呼喝彩。从第五卷开始弥尔顿采用倒叙法,由拉斐尔向亚当讲述撒旦的来历和天堂的三天大战,再次展开宏大的空间刻画。“战役蔓延得很广……有时陆上迎战,有时矫翮高翔,骚乱满空,把整个天宇播满了战火。”撒旦在天界英勇无比,撒拉弗天军与上帝的天使们在广阔的天堂交战。弥尔顿笔下的天堂空间之战气势恢宏,刀光剑影,战场空间硝烟弥漫,地动山摇。战败的撒旦及其撒拉弗天军又以“倒栽葱”方式坠落了九天,投身到无底深渊:地狱。九天时间的坠落是对天地间距离的一种夸张式描写,是空间刻画的呈现。战胜的圣子弥赛亚则乘着车骑,一路驶过中天进入天堂宫殿,幸福地坐于神父右边。无论是地狱,还是天堂,弥尔顿笔下的空间时刻弥漫着善恶两股势力的博弈。神魔双方的对抗交战折射出他构建庞大立体空间的精湛技巧,营造了气势恢宏的视觉空间效果。

三、变形撒旦的空间移动

《失乐园》中撒旦多次现身于不同地点,多次的变形是他空间移动的体现。米克•巴尔指出“人物的运动可以构成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的过渡”,“动态空间是一个容许人物行动的要素”(米克•巴尔 161)。第一卷中被圣子击败坠入地狱的撒旦以巨大的身躯横陈于地狱火湖之上。他虽为魔王,却无固定之形,只能以横陈的姿态活动于地狱之中。第二卷中,众堕落天使选出撒旦前往人间(伊甸园)侦探消息。弥尔顿对撒旦的此次行程进行了详尽刻画。“有时往右,有时往左,探视着高空,一会儿平飞掠过渊面,一会儿奋翮高翔,直向火的穹顶冲去……越过茫茫的埃塞俄比亚海,遥望好望角,连夜向南极挺进……”撒旦前往人间之路可谓坎坷,他越过旷野、山谷、沼地,低洼、险峻……其所涉空间之广,地域之辽阔,无人可及,使一幅栩栩如生的撒旦空间飞行图呈现于读者眼前。撒旦自由驰骋于广阔天际,攀上天梯览尽人间美景,展现在他眼前的是广阔的世界奇景。为探得地上乐园消息,他变成“年轻的基路佰”骗过了大天使尤烈儿。撒旦前往伊甸园不断变形伪装,落入园中的他“像一只鸬鹚”蹲在伊甸园中央的生命树上视察园中情况。弥尔顿将撒旦眼底的伊甸园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大地、天空、泉水、花草、森林、羊群、鸟儿……一切美景尽收眼底。此时,撒旦眼中的空间已被主题化:自身成为描述的对象本身(米克•巴尔 2003:151)。进入园中的撒旦不断变形,不断更换潜伏之地,时而变成一只狮子,时而变成一只老虎。当加百列派来的两名天使来寻找他时,发现撒旦变成了蟾蜍蹲在夏娃的耳边。在第九卷中,魔王撒旦变形为世上最狡诈的动物——蛇,引诱天真善良的夏娃来到位于伊甸园中的知识树旁,一番美言之后成功诱惑夏娃吃下了知识树上的果子。魔王撒旦诱惑人类的过程可谓是煞费苦心,其间经历了多次的空间移动、多次的变形,其用心则是为了与天堂对抗。撒旦的空间之行与反复伪装变形被弥尔顿刻画得淋漓尽致,不断地带给读者视觉上的转换。作为一名曾经服务于天堂的大天使,撒旦也可像其他天使一样自由往返于各个空间之间,但由于受贬,他只能穿过地狱深渊,不断隐形变身伪装自己。有学者称弥尔顿笔下的撒旦象征着他本人渴望思想的自由驰骋,他是借助于撒旦来宣泄自己的内心世界。布莱克认为“弥尔顿写到天使和上帝时, 感到缩手缩脚, 写到恶魔和地狱时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是因为弥尔顿是一个真正的诗人,自己站在恶魔一边而不自知”(殷宝书228)。空间对于人物所完成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必不可少的,弥尔顿运用高超的空间建构法把读者带到了事件现场,借助于他人或自己记述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情,带着读者一起感受撒旦,有如亲临事件现场。这也刚好印证了巴埃弗拉特“空间存在于叙事当中”(巴埃弗拉特 2006:205)的观点。

四、人类始祖地上乐园活动

弥尔顿将笔下的伊甸园处理成一环形空间,人类始祖诞生、生活、劳作、被逐都以动态的方式在这一空间内进行着。亚当、夏娃从出世之日便被上帝安排在伊甸园中生活、劳作。伊甸园作为一处静态的空间场所记录着园中动态之事。园中的夫妻二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幸福的生活。这当中值得读者注意的一处空间叙事安排为亚当或夏娃的出场、缺场。二人在接待上帝派来的拉斐尔天使时,亚当、夏娃遵循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亚当在外接待,夏娃在舍内备餐。此处男女内外分工属于空间建构安排的处理。拉斐尔“授课”时亚当陪伴“在场”,夏娃“缺场”,为后文撒旦成功诱惑夏娃埋下了伏笔。天使拉斐尔讲上帝禁令时,夏娃还未出场,这或许是夏娃未听得天使的预告而被撒旦诱惑的原因之一。米克•巴尔指出,空间也能变成记忆中的场所。拉斐尔在园中讲述亚当身前之事时,采用倒叙法向亚当讲解了上帝在伊甸园创造天地万物,创造亚当、夏娃之事。第九卷中夏娃的被诱与她要求与丈夫分工劳作,独自前往丛林密不可分。亚当的不在场让撒旦有机可乘,使得撒旦对夏娃语诱成功。犯罪后的夫妻二人怕上帝的责备和惩罚,在上帝来园中视察时躲藏于树丛之中。他们“……俯伏在神座面前,一同忏悔,祈求宽恕……”第十一卷中,米迦勒天使给亚当指示未来之事时将亚当带到乐园中的一座高山上俯视世界。广阔的世界以空间方式展现于亚当眼前。人类始祖在天使的指引下携手告别伊甸园踏上他们孤寂的路途。

五、结 语

《失乐园》中的空间建构展现了一幅宏大的视觉图景,打开了人们探索想象空间的视野。正如Sarkar所言,弥尔顿是英国第一空间诗人(Sarkar 1)。弥尔顿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情与想象空间,将圣经中原本简单的撒旦被贬,上帝创世,人类诞生、堕落、被逐的故事发展而成一部长达十二卷,地狱、天堂与伊甸园三种空间相结合,夹杂多重视觉空间的庞大史诗。该史诗中庞大的视觉空间建构除拓展了作品的表现方式外,还蕴含着更多的意义:它是读者重新感知三重空间、认识弥尔顿的一种有效方式,赋予了文学作品研究的魅力与价值,同时也激发了画家们对空间中人物与场景的不同理解与诠释,为人们研究弥尔顿开启了新的研究之旅。

注解【Notes】

*本文为西南大学2013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SWU1309472)资助“弥尔顿《失乐园》中的视觉空间建构”的阶段性成果。

[1][2][3][4][5][6][7][8][英]弥尔顿:《失乐园》,朱维之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第3—5,1,7,165,60,84,98,301页。

[以色列]巴埃弗拉特·西蒙:《圣经的叙事艺术》,李锋译,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版。

[荷兰]巴尔·米克:《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谭君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Maura Brady."Space and the persistence of place in Paradise Lost",Milton Quarterly, 2007.10 Vol. 41.

Gábor Ittzés."Satan's journey through darkness: Paradise Lost 9.",Milton Quarterly, 2007.3 Vol. 41.1. 格里尔逊:《弥尔顿之为人与其诗》,载殷宝书选编《弥尔顿评论集》,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John Milton."Space and place in Paradise Lost",ELH 2007 Vol.74.1 27-57

龙迪勇:《记忆的空间性及其对虚构叙事的影响》,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版。

Sarkar M."Satan's astronomical journey,

Paradise Lost IX.

63-66",Notes and Queries: 1979.Sarkar M."The Visible diurnal sphere': astronomical images of space and time in

Paradise Lost",Milton Quarterly,

1984 Vol. 18.1.

沈弘:《弥尔顿的撒旦与英国文学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In Paradise Lost

, Milton makes use of the art of spatial constructions to proceed among the three spaces: hell,heaven and Eden. The spatial narrative in the epic develops with Satan's degradation and man's original sin. Spaces are joined when Satan tempts Eve to eat the forbidden fruit successfully and the human being loses their Eden. The text will begin with micro-visual space to present the huge spatial arrangement and focus on the invocations, the opposition between the God and the Satan, the spatial movement of Satan's physical metamorphosis and man's life in the Eden. Thus it is convenient for people to exert their imaginations to know Milton's view of three worlds (hell, heaven and human world) and the prospect with multiply visual presentations. Therefore, it provides people with a macro-visual space construction as a whole.Milton

Paradise Lost

Visual Spaces

翟平丽,钱俊,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作品【Works Cited】

Title:

Constructions of Visual Spaces in

Milton's Paradise Lost

猜你喜欢

失乐园夏娃伊甸园
这座偏远小城,能成为年轻人的伊甸园吗
“缺失的伊甸园”:约瑟夫·奥尼尔《地之国》中的美国民族性反思
愧疚
伊甸园
谢欣:伊甸园ENED
四眼
浅析撒旦在弥尔顿《失乐园》中的形象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学性分析
刘氏庄园 川西土皇帝的“失乐园”
“失乐园”刘丽杰 严程影像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