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寰枢关节紊乱与颈椎病关系的初步研究

2013-11-14郭金利张振军郭国新

河北中医 2013年9期
关键词:寰枢曲度年龄组

郭金利 张振军 郭国新

(河北省迁安市中医医院放射科,河北 迁安 064400)

寰枢关节紊乱是以寰枢关节为中心,以寰枢关节及寰枕关节的微小错位及其周围组织的挫伤、劳损、退行性变等病变所产生以头痛、眩晕、恶心为主症的特发性病症[1]。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尤其是低头位工作者为多。查阅相关文献,笔者发现有很多关于其诊断的报道,但其研究多着重于影像学的表现分析,而缺乏对其临床意义的探讨。近年来随着颈椎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和发病年龄的年轻化,医学界对颈椎病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有些学者提出,寰枢关节紊乱是颈椎病的一个间接征象。从而对寰枢关节紊乱提出了一个新的认识。但是目前仍有争议。本研究收集了一组颈椎张口位、侧位、双斜位X线片,均诊为颈椎病,将对其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寰枢关节紊乱与颈椎病发生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07—2012-12我院235例患者的颈椎张口位、侧位和双斜位X线平片,其中男116例,女119例;年龄18~86岁,平均年龄(41.2±12.1)岁,其中18~30岁36 例,31~40岁53例,41~50岁48例,51~60岁37例,61~70岁 49例,71~86岁12例。患者均因颈椎病相关症状来诊。

1.2 临床表现 纳入标准参照“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标准[2-4],具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颈椎X线检查至少有一项异常改变;影像学所见能解释临床表现。

来诊患者的临床症状:头部、颈部、肩背部、四肢症状、心血管症状或者混合症状。X线片未发现骨折及肿瘤等其他病变。其中头部症状43例:间断或持续性头痛、头昏、有时呈偏头痛,极少数出现恶心呕吐。颈部症状55例:颈部痠胀痛,活动受限、功能障碍、僵直等,多为一侧性。有的可向头及双上肢放射。双上肢症状23例:一侧或两侧上臂痠胀痛、麻木、无力,不能举肩,功能障碍类似肩关节周围炎。肩背部症状20例:肩背部肌肉痠胀、疼痛。心慌及心悸症状38例;混合症状5例:即具有头、颈、肩背部及四肢症状和头晕、心慌等症状。

1.3 X线平片检查 机型TOSHIBA DRX-1824B。颈椎张口位:采用前后位,背部贴紧暗盒,挺胸,双上肢下垂,嘴巴尽量张大,听鼻线垂直暗盒,中心线对张大的口中心垂直入射,尽量采用小照射野,焦片距90~100 cm[5]。颈椎侧位:侧立于摄影片架前,颈部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头部稍向后仰,双上肢下垂,暗盒上缘超出枕外隆凸,下缘低于第2胸椎。双斜位:患者站立于摄影台上,颈椎长轴与暗盒平行,背部紧贴暗盒,然后被检侧的肩部和髋部向对侧旋转,使颈部和躯干与暗盒成45 °。暗盒上缘超出枕外隆凸,下缘包括第2胸椎。摄影条件根据患者的体型酌情加减。

1.4 图像分析 由2名有1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放射科诊断医师对该组的颈椎片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研究,统计寰枢关节紊乱及其与颈椎病发生的关系。意见不统一时请另一位放射科诊断医师确定。研究指标及阳性标准如下[1,6]。

1.4.1 寰枢关节紊乱 采用标准:(1)齿状突与寰椎侧块差值变化。①寰齿间隙差值>3 mm,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有重要意义。②寰枢关节面错动。正常枢椎两上关节面对称,其延长线相交于齿突中轴线上,两侧关节间隙对称,随着寰椎的旋转脱位,寰枢关节面的错动逐渐加大。③枢椎棘突的偏移。正常时枢椎齿突不偏离中线,当旋转超过正常范围50%时,枢椎棘突偏离中线,提示寰枢关节旋转脱位。(2)颈椎侧位片:以寰齿间距(ADI)为常用,即侧位片上,寰椎前弓后缘与齿状突前缘之间的距离。成年人ADI≥4 cm时可诊断寰枢椎不稳,而≥3 mm时应高度怀疑寰枢椎不稳,但尚需要结合临床其他检查方法可确诊。

1.4.2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 测量方法[7-8]:测量D值和D点位置,即枢椎齿状突后上缘与第7颈椎椎体后下缘到颈椎诸椎体后缘连线的最大垂直距离即D值,凡D值<6 mm或>14 mm(男),和D值<5 mm或者>13 mm(女);

D点位置超过第4颈椎上缘和第5颈椎下缘者,均视为曲度异常,将曲度异常共分为4型,即:前屈型、变直型、反曲型和“S”型。再结合临床诊疗资料,剔除掉诊断为颅脑、内耳、上肢骨关节病及其他颈部病变的片,以此标准从中选择曲度异常者。见图1、2。

图1 齿状突偏离棘突连线,左右寰齿关节不对称右侧增宽,两侧差异超过4 mm,诊为寰枢关节紊乱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性别和年龄组寰枢关节紊乱发生情况 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寰枢关节紊乱发生情况 (%)寰枢关节紊乱例数/受试例数

由表1可见。本组235例,寰枢关节紊乱发生率为28.5%。从性别分布来看,男性发生率为31.9%,女性发生率为25.2%,性别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年龄分布来看,18~30岁及31~40岁的年龄组寰枢关节紊乱的发生率较低,而41~50岁及51~60岁年龄组寰枢关节紊乱发生率较高;合并年龄组后发现,18~40岁及41~86岁年龄组的发生率分别是19.1%(17/89)和34.2%(50/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寰枢关节紊乱与颈椎病放射学异常的关系 有或无寰枢关节紊乱的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53.7%(36/67)和38.7%(65/1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有寰枢关节紊乱的患者其发生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几率更大。

3 讨 论

寰枢关节紊乱是以寰枢关节为中心,以寰枢关节和寰枕关节的微小错位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劳损、退行性改变等病变所产生以头痛、眩晕、恶心为主要症状的特发性病症。其发生原因主要有外伤、炎症、肿瘤、先天性畸形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引起关节组织结构的损伤,引发寰枢关节半脱位[9]。

本实验纳入研究的患者均因颈椎病来诊,故在此不讨论因为外伤、炎症、肿瘤等其他因素导致的寰枢关节紊乱。既往文献报道颈椎病患者中发生寰枢关节紊乱的比例为26.5%[9]。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为28.5%,与相关报道基本相符。本研究结果表明,寰枢关节紊乱的发生与性别关系不大,而与年龄相关,在高年龄组患者中发生几率增加;寰枢关节紊乱症与颈椎病的其他特征性影像学表现—颈椎生理曲度异常之间存在关系。

寰枢关节为一复合关节,是脊柱中活动度最大,最不稳定的关节,具有旋转不稳定趋势。寰枢关节走向是内高外低,无椎间盘,为磨动关节,关节囊松弛,工作和生活中运动频繁。因此,寰枢椎独特的结构是寰枢关节发生紊乱的基础。而且现在生物力学理论认为,骨骼和韧带维持关节稳定和平衡的作用为静力平衡。肌肉维持关节稳定和平衡作用为动力平衡。枕-寰-枢复合体c0-c1-c2,作为一个解剖范畴已经广泛应用于实验和临床。正是由于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解剖结构的差异,使寰枕关节与寰枢关节之间有力学差异。

颈椎正常生理曲度在生物力学上也是颈椎整体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力学实验证明,在一个整体中,某一部位的病变可引起其他部位继发性改变,进而影响整个结构的功能。颈椎生理曲度改变之后,由于偏离了生理力线,使颈椎主体上的应力及椎小关节上应力同时增加,应力太过集中的地方就容易导致局部椎小关节脱位与退变。

颈椎曲度的改变是其他各型颈椎病共同的早期表现。颈椎生理曲度对于维持颈椎正常生理功能和运动功能有重要的作用。生理曲度功能在于增加颈椎的弹性,从而减轻和缓冲行走、跳跃等各种重力的震荡,防止对脊髓和大脑造成冲击损伤。此外,还导致在人体的保护性平衡重建之后出现继发的一系列病理改变。颈椎病的发病不是突发性的,而是一个渐进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先出现颈椎间盘变性或椎小关节退变;接着颈椎骨质增生,骨赘形成,颈旁软组织继发性病理改变;再发展至脊髓及其慢性压迫性病理改变。

颈椎退变性疾病中,功能性和结构性弧度改变均引起作用,但后者的作用更主要。故当颈椎生物力学出现异常时,将会促进寰枢关节紊乱症的发生。寰枢关节紊乱可以认为是颈椎病X线诊断中的一个重要征象。但应充分结合临床。此外,因为颈椎过伸过屈侧位片可以显示ADI异常增大,更好的观察齿状突前间隙。所以,在日后的工作当中,当遇有怀疑寰枢关节紊乱的患者,应该投照颈椎过伸过屈位,这样将有助于提高寰枢关节紊乱的检出率,减少漏诊,从而及时给予治疗。

[1] 刘庆华,张明英.环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像诊断[J].中国实用医药,2008,3(5):70.

[2] 周清,荣阳,白娟,等.颈椎病X线诊断价值与影像追踪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1):67-68.

[3] 赵善成.颈椎病的X线平片特征[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1):349-350.

[4] 钟冠新,郭振威,芦悦林.颈椎病的X线平片征象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7(6):393-394.

[5] 石银龙,李大鹏.颈椎张口位立位摄影分析[J].中外医疗,2010,29(28):167.

[6] Fielding JW,Hawkins RJ.Atlanto-axial rotatory fixation(Fixed rotatory subluxation of the atlanto-axial joint)[J].J Bone Joint Surg Am,1977,59(1):37-44.

[7] 陈敬锋.青年单纯颈椎生理曲度异常与早期颈椎病的相关度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20),4346-4347.

[8] 王成林,董汉彬,王敏,等.颈椎侧位平片对生理曲度异常分型及早期颈椎病诊断价值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0,9(5):201-204.

[9] 马东升.环枢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7,5(5):10-13.

猜你喜欢

寰枢曲度年龄组
颈椎不宜太直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颈椎病颈腰椎两曲度与胸椎跷跷板的关联性探讨
X线断层融合摄影在Halo架固定结合枕颈融合治疗寰枢关节脱位术后评价中的价值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综述)
牵引下前臂旋滚法对纠正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改变60例
MRI 在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应用价值
历次人口普查中低年龄组人口漏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