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膺参与晚明结社活动考论

2013-11-14伍光辉

中国文学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袁宏道万历活动

伍光辉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湖南 衡阳 421008)

龙膺是晚明时期著名人物,在诗文戏曲理论与创作、园林艺术、书法艺术、古玩鉴赏、茶文化乃至军事上都有独到的贡献。其诗文,曾为同时期的汪道昆、王世贞、冯时可、李维桢、顾起元、屠隆、公安三袁等所称道,其戏曲,“雅韵炊金馔玉,新裁绣口锦心”,被吕天成《曲品》列为上品。他还撰写了茶文化著作《蒙史》,在明代边疆战斗史上重要的战事“湟中三捷”中出奇谋,建奇功,等等。同时,龙膺又是万历时期文坛的活跃人物,“君御乐与文士交,几尽东南之美。”他同万历时期的文学界,从上到下,有着广泛的沟通。但相对于龙膺的成就和在当时的影响,目前学界对龙膺的关注显然不够。更未见专门研究龙膺参与晚明社团活动的文章发表。而在考论晚明结社活动的论著或论文中,对龙膺参与结社活动的情况语焉不详甚至出现错讹。其原因在于研究者往往专注于论主的材料,而没能旁索其他相关材料。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龙膺参与晚明结社活动进行专门深入的探讨。

笔者在认真研读龙膺诗文,全面爬梳与龙膺参与结社活动相关的其他作家作品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拟对龙膺参与的结社活动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

一、谼中结社:为宰白榆社

谼中,地名,在今安徽歙县,属古徽州。龙膺在徽州参与的结社活动就是为宰白榆社。

梁颂成教授认为“万历八年(1580)进士及第后,龙膺初任徽州府推官,一到任就结识了文学巨匠汪道昆,并加入了他领导的谼中社。不久,又与汪道昆、屠纬真、李本宁、俞羡长诸名流,结白榆社”。其依据是《纶濦文集》卷八《汪伯玉先生传》,然细查原文,并无“加入谼中社”之说。翻检相关文献,言及“谼中社”者,有晚清陈田《明诗纪事》与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明诗纪事》云:“君御官徽州时,入汪司马谼中社。由司马以交王元美。元美赠诗云:‘不嫌诗社累,仍傍酒人过。’盖君御是时以诗酒诖吏议也。”《列朝诗集小传》则称方弘静“迨入仕,汪伯玉方擅时名,倡谼中社,再三招致,匿谢不肯往”。李玉栓君“疑此即为白榆社,而陈田、钱谦益以地称之”是有道理的。考汪道昆在谼中曾结丰干社、白榆社和肇林禅社,龙膺在谼中参与的结社活动,只有为宰白榆社。下面我们具体考析之。

汪道昆《丰干社记》云:

往余家食,窃称诗谼中。……谼中吾党,犹奉功令,守诸生,必得近地为幸,遂盟七君子,为“丰干社”。七君子则孝廉陈仲鱼,文学方献成、方羽仲、方君在、方元素、谢少廉、程子虚。会吴虎臣将游江淮,顾以布衣来会。盟既合,虎臣行。适余起家,拱中虚无人矣。诸君子讲业丰干之上,修故约如初。

可知丰干社为汪道昆于嘉靖、隆庆之际退官家居谼中时发起,参加者有汪道贯、汪道会、陈筌、方策、方简、方宇、方用彬、谢陛、程本中、吴守淮等。其目的是切磋时文。丰干社活动当在隆庆四年(1570)汪道昆以原职抚治郧阳等处之前,龙膺万历八年(1580)才释褐徽理,且《民国歙县志·人物志》、纪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潘之恒《丰干咏序》、屠隆《方建元传》皆言及丰干社及其成员,却无一提及龙膺,可见丰干社与龙膺确实无关。

肇林禅社是文人禅社。肇林旧有社,文人禅社则始于万历十二年(1584)汪道昆所结之社。《民国歙县志·杂记》称:“汪道昆通佛法,结肇林社。”据汪道昆《肇林社记》所说,参加该社首次活动的僧人有十二人、缙绅学士十二人、山人二人。十二缙绅学士为:方定之、詹东图、陈仲鱼、方献成、方君在、方羽仲、郑夷吾、程子虚、吴无怀、吴延秋、汪仲淹。此时龙膺在徽州为司理,与汪道昆等交往甚密,但其中没提龙膺。而龙膺《汪伯玉先生传》称汪道昆:“晚而佞佛,创肇林安禅,宇内名德苾刍,无不参询宗旨,一如裴公美张,无尽风范。”显然是一个局外人的评判。且若龙膺曾入社,自当言及。其他相关人的文献中也没提及龙膺,所以龙膺也没有加入肇林禅社。此外,汪道昆还曾为其弟等的“颍上社”做过《颍上社记》,但颍上社以研习时文为目的,早已进士及第的汪道昆、龙膺不便加入,若以指导者身份加入,也会有记载。然遍搜与颍上社相关的材料,并无龙膺参与颍上社活动的记载。因此,龙膺在谼中参与的结社活动,只有在当时名气很大的白榆社。

结白榆社之事,龙膺《汪伯玉先生传》中有记:

予小子释褐徽理,为万历庚辰,下车首式先生之庐,……翌日,揖阿淹、阿嘉二仲,暨王仲房、谢少连、潘景升诸风雅士。居久之,屠纬真仪部、李本宁太史、吕玉绳司法、沈嘉则、郭次甫、俞羡长诸名流先后至,乃结白榆社于斗城。集辄白堕为政,扬扢今古,辨析禅玄,卫玠神清,支郎理胜。彼既亹亹,次亦泠泠,递献异闻,杂呈雅谑。无生饮一石始沾醉,以达曙为恒,时而阑及生平,犹记崖略。

万历八年(1580)庚辰春,龙膺进士及第,同年为徽州推官。龙膺到任后即拜访罢官家居的汪道昆,次日又拜访汪道贯、汪道会、王仲房、谢少连、潘之恒。后屠隆、李维桢、吕玉绳、沈明臣、郭第、俞羡长等名流先后到来,于是在万历十一年(1583),结“白榆社”。而汪道昆《游黄山记》记白榆社成立经过更为详细,从该文的叙述可以看出,白榆社酝酿于“计吏人朝,司理兼摄郡县事”之时,到准备游黄山时已正式创立。发起者为龙膺,社长为汪道昆,最初参加者六人:汪道昆、龙膺、郭第、汪道贯、汪道会和潘之恒。周弘禴《白榆社草序》亦云:

邹次父住焦山,而素习左司马汪伯玉先生,更与其二仲善也,故往来于新安,而酷爱斗山之胜。乃就大司马谋结社,社曰白榆,左司马实主兹社,而余楚人龙司理君善宰之,入社者则潘景升并仲淹、仲嘉也。

龙膺《太函尺牍序》中亦言及结白榆社之事:“余以弱冠待函丈,幸厕白榆社学诗,而辱函翁国士我,属予宰社,今集中所称宰公者,即膺也。”而其《胜果园记》记社中活动更为详细:

遂以庚辰(万历八年)获隽,筮仕理官……以公暇结社白榆,太函公属予宰之,称宰公云。

已,以太函为黄山游,偕者仲淹、仲嘉暨佘宗汉、郭次甫、潘景升诸子,第泉品石,纪以诗铭。已,为白岳游,则李本宁太史、何仁仲典客至自楚,晤言甚畅。居六年所,去之日,太函公祖予严陵钓台之畔,辄方舟而下,大集文士于西泠,棹月六桥,筇云三竺。已,历昆山入娄江访弇州公,留欢五日夜而发。弇州赠予五言诗六首。已,陟虞山,陵姑苏台,属周公瑕、张伯起昆季为东道主,汗漫石湖、虎邱者久之。已,如锡山,登北固,直指金焦,盘桓浃旬乃别。

文中记白榆社重大活动有:游黄山,游白岳,送宰公离任,还有大集文士于西泠,汪道昆携龙膺于娄江访王世贞,登虞山,姑苏台,游石湖、虎丘、登北固山等。

其他诗文也反映了白榆社的一些活动。如《太函集》卷一一六有《甲申春三月乙未宰公将以考绩行,孙秘书、丁明府、郭次父、潘景升及不佞二三兄弟饯之扈跸行营,去白榆社差近。是日五星聚于奎壁,适宰公揽揆之辰。问其年,春秋二十有五。相与登歌为寿,属余先鸣》写万历十二年三月十八日白榆社再聚,龙膺将以考绩行,恰巧又为龙膺25岁生日。于是相与登高为寿。又如佘翔《薜荔园集》卷四有《冬至汪伯玉召集太函馆,同屠长卿、徐茂吴、吴少君、龙君御、吴叔嘉、汪仲淹、仲嘉、潘景升暨悦公,得灯字》乃是万历十三年(1585)冬至,白榆社在太函馆举行的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社集之事。《龙膺集》中还收有汪道昆抒写白榆社活动的诗歌十六首。总之,分题斗韵、交游赏乐、饮酒赋诗是白榆社的主要活动,表现出文学性与娱乐性兼具的群体互动特征。

二、温州、真州结社

万历十七年(1589),龙膺到温州担任府学教授,与当地文人刘忠父、王季中、何无咎等结白鹿社。二十二年(1594)秋南闱校士事毕后,龙膺游览扬州、真州,同陆无从等结横山诗社。

1、温州结白鹿社

关于白鹿社,我们可以从《龙膺集》与何无咎《何白集》等了解大致情况。

龙膺《胜果园记》云:

越二年为戊子,母氏强之出,乃入长安,谪东瓯。……至辄与刘忠父、王季中、何无咎结白鹿社。广文先生无所事事,日以登临为期会,以倡和为簿书,以拍浮为法令,依然一楚狂也。

万历十四年(1586),龙膺因得罪权贵罢官,一路游山玩水后归里侍母,过了二年,在母亲的催迫下,赴温州府学教授任,与刘忠父、王季中、何无咎等结白鹿社。其《<秀上人诗集>序》所云:“往乙丑,余谪居瓯骆,与王季仲、何无咎诸子结白鹿社于中山,适海虞秀上人自天堂至,入社称诗,抒思匠心,亭亭物表。”与之殆同。而《报家大人平安信》说得更为详细:

儿入越中,诸文士率操艇负笈相过,欲一切谢之不能,遂假行部,匿之云间,独与永嘉何无咎、桐汭王孝孺俱,而云间文士,亦不乏袁履善先生、冯陆二孝廉、门人宋彦,得时时坐功德母斋中谈艺。……此中寅长陆履素先生,甚重风雅,兼好清修,与儿称莫逆,燕集辄分韵赋诗。儿入春来,诗将成帙,得无咎偕处,更多扬扢。使返,无咎辄书儿诗一卷附呈,庶见谪居近况。

结社清修,饮酒谈艺,分韵赋诗,白鹿社活动甚是频繁。诗社的一些活动,龙膺《王季高景赞》、《无垢字赞》、《初秋与静父无咎夜集山中》等诗中亦有抒写。

何白也有不少诗文记录了白鹿社的活动。其《忆昔行,寄龙君御》诗前小序云:

君御昔以司理左迁永嘉广文,与余及二三子结白鹿社。寻,召还为祠部郎,复以言事谪武林盐判官,招余胥会西湖。时运长云间陆履素雅好客,日预宴游。君御嗣以军功擢庄浪参知,暂还武陵,辟濦园,颇极泉石之致,并用劝驾。

此序虽主要追忆龙膺离开东瓯后的情事,但亦言及结白鹿社事。在《何白集》中,有不少诗歌与白鹿社有关。如从《白鹿社成,同诸子集谢康乐西射堂,酬社长龙君御先生,得行字》、《同龙君御、刘忠父、王季中咏得松际露微月》、《同龙君御使君过刘忠父斋中,作醉歌行》、《同龙君御再过刘忠父斋中放歌》、《同黎从典、周文美、王季中、刘忠父、杨木父集龙君御知白斋,分体得歌行》、《夜饮龙君御盐官署中,醉后放歌寄君超长公,时君超使来,有书相闻》、《同刘忠父将军过龙君御广文斋中,分得官字》、《同周文美、杨木父、黎从典、王季中、刘忠父集君御广文席上,各赋一物,分得笋韵得十四寒》、《同龙君御先生过万寿寺》、《夜同陆履素运长集龙君御署中赏牡丹》、《龙君御知白斋新成,同用新字》、《同龙君御使君集华盖山,得班字》、《冬夜偕季中过君御知白斋,同用南字》等诗歌,我们能看出白鹿社的活动盛况。而《寄龙君御先生》、《君御先生迁成均北上》、《严滩逢龙君御》、《舟次汉阳,寄怀武陵龙君超、君御二先生》、《同龙君御行部云间戏作,时君御左迁盐判官》、《忆昔行,寄龙君御》等诗歌中,也有对白鹿社的追忆。通过研究这些诗歌,我们可以大致把握白鹿社的活动情况:宴会交游,吟诗赏景,清修谈艺。文学性与娱乐性兼具外,还加上了坐禅清修的目的。

2、真州结横山社

龙膺《纶濦文集》卷七《胜果园记》对真州结横山社之事言之较详:

壬辰转官祠部,同舍狂且嫉之,谪盐官于越。……秋,奉聘南闱校士。已,访故好于扬州,会大雨雪,暂客真州,与陆无从诸子结横山社。风雅蔚蒸甚盛,不减瓯海时,第乏名胜可着足耳

万历二十年(1592)壬辰,龙膺转官礼部祠祭司主事,又为同官所嫉,旋谪为江浙盐运判,未赴任,归里;至万历二十二年(1594)甲午始赴贬谪任所。此年秋天,龙膺应聘参与南闱分校,事毕,又游扬州、真州,与陆无从等在仪征结横山社,陆弼被推为社长。陆弼,字无从,江都(今扬州)人,诸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从欧大任学,与大任作《广陵怀古诗》。好博涉,多所撰述,著有《还始堂集》二十四卷、《茅树斋集》四卷、《北户集补注》四卷及《存孤记》传奇。曾刊行所纂《江都县志》二十三卷,又助同里苏子文校订新纂《艺文志削补》,助吴琯增辑《唐诗纪》一百七十卷。

横山社诗歌唱和活动也很多,曾有唱和诗编为《横山社集》,只是由于某些原因未能刻印。陆弼《銮江集序》云:“往甲午,武陵龙君御赴卒临洮,暂息真州。余以犬马齿推为祭酒,得次其诗曰《横山社集》。是时君御有客欲附其诗与姓名,余不敢假借,遂未竟杀青。”横山社唱和诗曾编为专门诗集《横山社集》,只是由于龙膺友人欲纂名入集,陆弼不允,才未能即付剞劂。可见横山社当时盛况。

三、武陵结社

龙膺入仕前与其兄龙襄居家攻读,入仕中多次归武陵久居,由宁武致仕归里后,来往于柳叶湖濦园与桃源渔仙纶屿之间,日习禅定,诗酒唱和,直至谢世。经考察,龙膺在武陵至少组织了陆度航词社,参与过木奴社、青莲社的一些活动。

1、组织陆度航词社

陆度航词社,是龙膺晚年居家时组织的一个诗社。其《陆度航诗序》云:

小筑如航,命曰陆度。脱身苦海,幸免沦胥。窜迹深林,冀逃尘溷。……署崔廉之庐,入延文士;访惠远之社,禁破饮人。花可铺茵,石能醒酒。于是时维孟夏,户则长扃,主一发僧,侣惟髯叟。裔裔孤山,鹤唳解报,嘉宾嘤嘤,幽谷莺鸣。言求胜友,乃有绣林王子天庚、渚宫朱子无逸、吴门周子宗之过访,陪者为门人去病、家弟阿平,讲业千秋,晤言一室。人符竹溪之逸,翁比香山之渔。授简称诗,分阄限韵,言多破的,思望入冥。风雨撩人,嘅发兔爰之咏;烟霞娱客,喜庚凫藻之歌。赏获骊珠,罚辞金谷。压倒元白新昌,里第增荣属和。裴王辋川,亭馆永托。

从以上序文看,龙膺当是陆度航词社的发起者、组织者。在《重刊纶濦诗集》卷十八《陆度航杂著》中,收有龙膺的词社诗26首,其他同社人的诗49首。从龙膺的《陆度航初成,集天庚、无逸、宗之、去病、九弟在侍,分韵得花字》、《王天庚、朱无逸、周宗之、陈去病、九弟再集陆度航,分韵得生字》、《词社三集陆度航大雨分赋五言古得态字》、《杨修龄侍御同词社诸子又集陆度航,分赋七言绝句各四首》、《陆度航五日集邱当世诸词社得六鱼韵》、《同王襄父奉常、杨修龄侍御暨诸词社夏日看海棠用六麻韵》看,入词社者有王天庚、朱无逸、周宗之、陈去病、龙君平、夏稚元、姚信之、王少维,杨修龄、王襄父、邱当世也经常参与词社活动。陆度航词社有四次大型的集会赋诗活动,还有五日集会的规定,可见词社的盛况。

2、参与青莲社活动

青莲社本为佛庐,袁宏道结社于青莲佛庐,故称青莲社。龙膺《秀上人诗集》序云:“吾乡德山,故是拈花胜地,上人游而乐之。异日来寻方外旧盟,当作莲社后一快事,以白龙潭为虎溪可耳。”龙膺《同袁中郎宿德山青莲社》诗亦可为证。

关于青莲社结社始末,《袁宏道集笺校》卷三十七《游德山记》云:

甲辰夏月,余与衲子寒灰、冷云、雪照及居士张明教、小僧习之、弟小修,习静荷叶山中。约以秋凉入德山。至八月初旬,暑气微减,小修入黄山,余适有便舟,遂偕诸衲行。十七日晨,抵德山潭下……余与诸衲遍觅诸奇,如三桂林之幽敞可室,青莲舍左崖可亭,法堂西之小静室多方竹处可榭可阁,无论幽邃静胜,其间百围之樟,尺围之篁,亦非他处所有也。……入德山二日,登览略尽,两龙君载酒来饮,极欢,尽三日夜乃罢。别后暑气大作,遂坐山中与诸衲极谈,庆快无量。至九月六日始入城。诣两龙君。

龙膺于万历三十年(1602)再至南都任户部河南司郎中,未两月丁父忧归里。当万历三十二年(1604)秋的八月十七日至九月六日,袁宏道居德山,与寒灰、冷云、雪照、张五教等结青莲社时,在家守制的龙膺兄弟得知消息后,第二天就载酒入山,与旧朋聚首,举觞相乐,达三天三夜。龙氏兄弟自然参与了青莲社的活动。

袁宏道有《入德山舟中,偕寒灰、雪照诸衲子及云影居士月中有述》、《龙君御载酒过德山见访,一别十三年矣,感念存没,不觉凄然。已复一笑,举觞相乐,遂大醉》、《龙君超邀余过新置山庄,庄在翠微中,甚幽僻》(四首)、《别龙君超、君御兄弟》等诗言其事。而青莲社活动中最有意义与特色的是袁宏道等人聚于青莲社谈禅论道即所谓的“德山尘谈”。而龙膺似乎没有直接参与其事,故此不赘述。

3.入木奴社

木奴社由杨时芳组织成立并兼任社长。杨时芳字中行,一字云眠,生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为杨修龄之父,杨嗣昌祖父。龙膺《寿侍御史杨中行社长七十序》云:

翁少孤,受经于先计部,负资慧敏,而能攻苦茹淡,积学博文,……越十五年为甲午(万历二十二年),翁携其子修龄应省试,而修龄获俊于乡,翁方需次贡于庭。乃冁然曰:“吾幸以一经授儿曹,策名霄汉,足报吾母矣!吾安能龌龊从儿辈后作老博士耶?”遂罢去,与诸词盟结木奴社,以文酒自娱。

龙家与杨家是晚明武陵望族,又是亲族。龙膺与木奴社有直接联系,经常参与活动并赋诗唱酬,其《寄怀杨中行社长令子修龄枉吊母氏于泾阳,中行寄诗为诔并谢》、《塞上归,辱禹制、中行、襄父招入木奴社分得三肴赋六韵》等诗文可为证。

四、两京结社

两京指明南都南京与北都北京。龙膺曾在南京与北京短期为官。作为当时一个十分活跃的文人,自然会参与其地的文人结社活动。研究得知,龙膺在两京参与的结社活动主要有金陵社集与海淀诗会,兹分述于次:

1、参与金陵社集

金陵社集被认为乃“戏曲家南京集会之极盛”。据夏太娣博士考证,金陵社集始自万历二十五年(1597)左右,而金陵新社始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丙午,至万历三十六年(1608)消歇,中间十多年社集常举,规模极为庞大。钱谦益《金陵社集诗》下列十六人名单,龙膺之名赫然在列。金陵社集人员囊括了南京本土、皖南、福建、江西、浙江、湖广等地众多文人,先后参加活动的戏曲家达数十人之众。他们或擅长度曲,或喜爱观剧;或有戏曲作品行世,或有剧品问世,对于南京剧坛的兴盛,对晚明戏曲繁盛,功不可没。

龙膺参与金陵社集活动当在万历二十七(1599)年至万历三十年(1602)二月之间。万历二十三年春,龙膺赴湟塞之谪,在巩昌四年,直至万历二十七年才由武陵到南京赴任。次年回武陵为父亲祝七十大寿。二十九年(1601)居家侍父疾,三十年春正月赴南户部任职,此年二月初四,其父病卒。龙膺守制三年后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补北户部。三十四年被授陕西按察司佥事备兵甘州,第二年冬,母亲卒于任所。龙膺扶榇南归,守制三年。因此,龙膺参与金陵社集活动只可能在万历二十七年至万历三十年二月之间。但参与金陵社集的观剧活动对龙膺的戏曲创作有很大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结社与演剧的融合为戏剧和文人的沟通起到了桥梁作用。这种文人与戏剧艺人直接的交流对话对于提升戏剧的地位、提高戏剧的艺术品味、推动戏剧的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海淀社集

万历四十四年(1616)四月,杨修龄主其事,袁中道、钟惺、龙膺等数十人在京师海淀社集,一时号为“海淀大会诗”。《游居柿录》卷十一载:

西直门北十余里,地名海淀,李戚畹园在焉。……宛似江南。是日,修龄作主,词客龙君御而下若干人,工弈棋书画者若干人,亦一时之胜会。各分韵,号为海淀大会诗。

米友石见召,同君御、修龄诸公,命歌儿演新曲城西净业寺前。湖水晶莹,新荷已点缀水面。邀藩参龙君御、杨修龄、太史马康庄、民部马仲良、水部李增华、国博萧尔先同饮。其右为龙泉庵,即予冬间与浙中同年刘德倩永基、四川王君万任杰,呕心修业年也。

可知海淀社集活动有分韵为诗,相互唱和;饮酒弈棋品书画,听曲观戏,内容丰富。而“海淀大会诗”是海淀社集一次大型活动。从《珂雪斋集》卷八中《邀君御、修龄诸公小集净业寺,并送李增华水部南还》、《同君御、修龄诸公夜饮米仲诏宅,分韵得豪字》、《后湖观莲,同龙君御、杨修龄、马康庄、仲良兄弟、萧尔先饮》等诗,我们也可以感知当时盛况。又据钟惺《隐秀轩集》卷三《四月三日杨修龄侍御游宴海淀园》可知海淀会诗,诗人趣味相近,虽一时聚合,但非乌合之集。其诗云:“一座四方客,趣不甚参差。能使孤衷士,酬对亦不疲。”可为明证。

五、公安结社

据何宗美考证,“公安派结社始于万历八年,终于天启元年,前后持续时间达40余年”,而结社数“总共达到37例”,“除其重者,也不会少于 30 例之数”。其结社地点,不仅限于公安。龙膺与公安三袁同为两湖文士,交情颇深,自然会参与公安派结社活动。上边已对龙膺与公安三袁结社于公安以外的结社活动进行了考证,下边仅对龙膺与公安三袁结社于公安的结社活动进行考察。

1.入阳春社

阳春社,或称城南社。城南,在公安县城南,是结社之地。万历八年(1580),“三袁”舅父龚仲敏于城南创立阳春社。据袁宏道《送夹山母舅之往太原序》可知,其缘起乃是龚氏父子为了“点化钟铸”,培养“后进”。阳春社前后存在24年,具体成员难得其确数。而龙襄、龙膺兄弟是一定参与过阳春社活动的。至于具体时间和次数,目前未有材料可以说明。何宗美《公安派结社考论》在介绍阳春社人员龙襄时说:“万历十九年,他与其弟龙膺赴公安,与袁宗道、袁宏道宴于郊外,有诗唱和。”所谓唱和的诗,就是《袁宏道集笺校》卷一所收的《夏日同龙君超、君善、家伯修郊外小集》。诗云:“避却红尘子,晴郊共举杯。踏云穿宝阁,立马问金台。古木无心长,杂花不定开。东南饶胜友,喜与二郎来。”从诗歌内容无法考知具体时间。

2.参与袁宏道居乡结社的活动

万历二十八年至三十四年(1600—1606),袁宏道居乡结社,分别在袁宏道柳浪馆、浣溪庄、碧酣楼,袁中道净绿堂、林兰阁,袁安道旃檀馆、绿荫堂,袁宁道天花馆、清梵阁、春草堂,王承光香光林、朋石馆等地举行活动。据何宗美《公安派结社考论》中公安派结社情况简表,龙膺与其兄龙襄均参与过袁宏道居乡结社活动。但《袁宏道集笺校》卷三十三有《夏日同龙君超、傅仲执、萧季星、龚散木、彭长卿、崔晦之、小修、王小白乏舟便河,得桥字》,同卷《龙君超邀集章台,以看花台为韵,偕游为林伯雨、傅仲执、刘元质、萧季星、崔晦之、龚散木、小修三首》,《珂雪斋集》卷四有《龙君超招饮章台,赋得看花台三韵》,则龙襄参与袁宏道居乡结社无疑。但袁宏道、袁中道的诗文中皆未没提到龙膺。而《龙膺集》中也无明确为此次结社活动时创作的诗歌。

考万历二十八年(1600),龙膺借公差之便回武陵为父亲祝寿,二十九年居家侍父疾。三十年二月初四父病卒,龙膺居家守制三年。因此这段时间龙膺有可能去公安参与袁宏道的结社活动。

综上考论可知,龙膺一生参与的结社活动,按结社地域分,主要有谼中结社,两京结社、武陵结社、温州真州结社、公安结社等。其参与的社团主要有丰干社、白榆社、白鹿社、横山社、阳春社、海淀诗会、金陵社集、青莲社、陆度航词社、木奴社等。文士结社活动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活动。文士结社既促进了文人间的情感交流,又为切磋诗文技艺,砥砺思想增添了机会,对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的影响至为突出。因此,文人结社活动研究作为切入晚明文学研究的重要视角,应该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龙膺作为与同万历时期的文学界从上到下有着广泛的沟通的著名人物,不但其诗文、戏曲、生平思想等值得我们研究,其交游结社活动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1〕俞为民、孙蓉蓉.历代曲话汇编·明代编(第三集)〔M〕.合肥:黄山书社,2006.

〔2〕龙膺.龙膺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3〕梁颂成.书成三黜题孤愤,诗就千篇逼大家——龙膺的生平与创作述论〔J〕.湘南学院学报,2008(4).

〔4〕陈田.明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5〕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

〔6〕李玉栓.安徽明代文人结社稽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10).

〔7〕汪道昆.太函集〔M〕.合肥:黄山书社,2004.

〔8〕石国柱,楼文钊.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民国歙县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9〕黄仁生.日本现藏稀见元明文集考证与提要〔M〕.长沙:岳麓书社,2004.

〔10〕何白.何白集〔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11〕谢肇淛.小草斋集〔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12〕钱伯城.袁宏道集笺校(全三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3〕夏太娣.晚明南京剧坛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

〔14〕袁中道.游居柿录〔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0.

〔15〕袁中道.珂雪斋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6〕钟惺.隐秀轩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7〕何宗美.公安派结社考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袁宏道万历活动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瓷器胎体与青花发色特征研究
从“柳浪再仕”看袁宏道的羁官情由
袁宏道吏吴期间交游考述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
明代万历年间“矿监税使”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