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认知及采纳行为实证研究——以种植转基因Bt抗虫棉为例
2013-11-13储成兵
储成兵,李 平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一、引 言
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以来,全球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据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的研究报告,经过15年的商业化,2010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累计种植面积首次超过了10亿公顷,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数目增加到29个。其中,2010年全球转基因棉花种植达2100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14%。
随着转基因作物大面积商业化种植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转基因生物技术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对于转基因Bt抗虫棉,目前学者们主要是从种植的经济效益、对环境的影响及农户的认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Qaim等(2005)对转基因Bt抗虫棉在阿根廷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农户在其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地块使用农药的数量平均比种植传统棉花的地块少50%,而且种植转基因Bt抗虫棉的产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1]。吴孔明(2007)的研究表明,Bt抗虫棉的大规模种植不仅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而且高度抑制了棉铃虫对玉米、大豆和花生等其他作物的危害[2]。范存会、黄季焜和王贵彦等(2005)认为农户种植Bt抗虫棉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善了农户生计,而且还显著减少了农民因为打药而造成的中毒现象[3][4]。陈杰等(2011)在对湖北与山东转基因抗虫棉种植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农户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认知,研究表明农户对转基因抗虫棉技术及其安全性、相关规则仍缺乏认知[5]。黄季焜等(2010)运用Logit和Tobit模型对农户采用抗虫棉技术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抗虫棉种子的价格、抗虫棉技术的可获性及农户的文化程度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户抗虫棉技术的采用[6]。以上学者对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涉及面较广,但关于农户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认知及转基因Bt抗虫棉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还有待深入探讨。
二、理论分析框架
农户作为市场主体是最大化其利润的“经济人”,其采用Bt抗虫棉技术的决策模型如下:
其中,Y表示农户生产棉花的利润,E表示农户在信息量为k*时收益的期望,φ(X)表示收益函数,X表示影响收益的系列变量,p表示棉花价格,m表示农户种植传统棉的面积,n表示种植转基因Bt抗虫棉的面积,T表示农户总的种棉面积,Q表示生产的棉花总产量,f(m)为种植传统棉花的生产函数,c代表农户种植传统棉的成本,r代表农户种植抗虫棉增加的额外成本。由于种植转基因Bt抗虫棉是具有一定风险的新技术采纳行为,可定义其生产函数为g(n)G(Z),G(Z)是由Z决定的风险控制函数,其定义域为[0,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农户对种植Bt抗虫棉的预期净收益大于种植传统棉的净收益,则他们就会做出采用新技术的决策。因此,农户种植Bt抗虫棉的条件为:
这里隐含了一个假设条件,即种植传统棉和Bt抗虫棉的生产行为只对棉花产量有影响,而对价格没有影响。n为决策规模,公式(2)可简化为:
由于不等式(3)中右边棉花的价格、成本等相对较易确定,而农户的风险控制函数G(Z)则难以确定,其数学表达式为G(Z)=F[H(I),K(J)]。其中,H(I)为影响农户种植抗虫棉的资源禀赋,主要包括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及信息可获性等变量;K(J)为影响农户种植抗虫棉的外部环境变量。因此,农户采纳转基因Bt抗虫棉技术受到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信息可获性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三、实证分析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2011年10月组织学生对安徽省不同地区的4个县12个乡镇的农户进行的入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经整理后获得有效问卷327份,样本有效率为90.83%。在受访的327户农户中,有274户对转基因生物技术有所认知,但只有192户农户实际种植了转基因Bt抗虫棉。
(一)变量选择
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并结合前面的理论分析,将影响农户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认知及种植转基因Bt抗虫棉的因素归结为户主特征变量、家庭特征变量、信息可获性变量和外部环境变量等四大类。具体变量的定义、描述性统计及预期作用方向在表1中给出。
(二)模型构建
农户采纳转基因Bt抗虫棉技术实际上是两阶段决策过程的有机结合。如果只选择那些对转基因生物技术有认知的农户作样本,则可能会导致样本选择偏差。不解决样本选择偏差的问题,将会得到有偏估计结果,故本文首先采用Heckman模型来验证和解决样本可能存在的选择性偏差问题。第一阶段考察哪些因素影响农户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认知;第二阶段分析农户在对转基因生物技术有认知的基础上,其采用转基因技术的概率取决于哪些因素。
表1 变量的定义、描述性统计及预期作用方向
1.认知模型。农户对转基因生物技术认知的影响因素模型如下:
其中,P(Y=1|X)为农户对转基因生物技术认知的概率,Xj是影响农户对转基因生物技术认知的因素,G是标准正态分布函数且对所有实数都有0<G(·)<1。
2.行为模型。农户种植转基因Bt抗虫棉的影响因素模型如下:
其中,Xj是第j个影响农户种植转基因Bt抗虫棉的因素,ε是随机误差项,y*是潜在变量。被观察数据y与潜在变量y*的关系如下:
为了得到农户种植转基因Bt抗虫棉的相关信息,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如下问题:“您家是否种植了转基因Bt抗虫棉?”;“种植转基因Bt抗虫棉的面积为多少?”。根据农户种植转基因Bt抗虫棉的面积除以农户家庭棉花种植总面积得出农户种植转基因Bt抗虫棉的比例。
(三)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运用Stata10对样本数据进行Heckman模型回归,估计结果详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rho值显著不为0,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Wald chi2=187.36,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这表明样本的确存在选择性偏差,故运用Heckman模型是合适的。
表2 Heckman选择模型估计结果
1.户主特征变量的影响。户主年龄在认知模型中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系数为负与预期相符。这说明年龄越大的农户对转基因生物技术认知的概率越小。但户主年龄在行为模型中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户主文化程度在两个模型中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系数为正与预期相符。这说明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对转基因生物技术认知的概率越大,且种植抗虫棉的可能性也越大。户主性别和技术风险偏好类型在两个模型中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可能是由于我国农村女性户主的比例极低,户主的技术风险偏好类型对其种植转基因Bt抗虫棉行为的影响较小。
2.家庭特征变量的影响。家庭人均收入及家庭棉花种植面积在两个模型中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系数为正与预期相符。社会资本在两个模型中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系数为正与预期相符。社会资本作为非正式制度和私人社会网络,有助于加快信息传递、增加合作机会及克服新技术采用风险[7]。因此,社会资本越广泛的农户,对转基因生物技术认知的概率越大,且采纳抗虫棉技术的可能性也越大。
3.信息可获性变量的影响。与村民交流的频率在认知和行为模型中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系数为正与预期相符。这表明与村民交流越频繁的农户对转基因生物技术认知的概率越大,且采纳抗虫棉技术的可能性也越大。技术信息的获取在认知和行为模型中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系数为正与预期相符。
4.外部环境变量的影响。是否为国家良种补贴项目县在两个模型中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系数为正与预期相符。这表明由于国家在政策方面的扶持,国家良种补贴项目县的农户对转基因生物技术有更深刻的认知,从而种植转基因Bt抗虫棉的可能性更大。是否参加过转基因生物技术培训在两个模型中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系数为正与预期相符。这表明参加培训有助于提升农户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认知,从而促进其种植Bt抗虫棉。到乡镇的距离在两个模型中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系数为负与预期相符。这可能是由于农户因区域差别对信息的接收行为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8],从而导致抗虫棉技术的采纳路线不同。Bt抗虫棉种子价格在行为模型中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系数为负与预期相符。这说明抗虫棉种子价格越高,农户采用抗虫棉技术的可能性就越低。棉铃虫发生程度在行为模型中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系数为正与预期相符。这说明上一年棉铃虫发生程度越严重,农户采用抗虫棉技术的概率就越高。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基于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Heckman模型对影响农户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认知与采纳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大部分农户对转基因生物技术具有一定的认知,然而在采纳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具体行为上,不同地区、不同个体的农户差异较大;第二,农户种植转基因Bt抗虫棉行为的两阶段决策相互依赖。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政策启示:第一,充分利用农村现有教育资源和媒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农户开展新技术应用培训,通过培训增进农户对各种新技术的了解,提高农户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认知,改善农户的技术信息掌握情况;第二,以解决农户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建立农户导向型的农业科技政策与推广机制,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针对棉农的需求,制定和推广配套的转基因抗虫棉栽培技术规程,指导棉农科学有效地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第三,地方政府要大力扩大农户的社会资本范围,增强农户之间的信任和合作,从而增强农户对转基因生物技术信息的交流能力,促进更多农户采用转基因抗虫棉技术。
[1] Qaim M.De Janvry A.Bt cotton and pestieide use in argentina: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effeets[J].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eonoics,2005,(10):179 -200.
[2] 吴孔明.我国Bt棉花商业化的环境影响与风险管理策略 [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7,(1):1-4.
[3] 范存会,黄季焜,胡瑞法.Bt抗虫棉的种植对农药施用的影响[J].中国农村观察,2005,(2):2-16.
[4] 王贵彦,吴玉红,梁卫理.转基因作物对农户生计影响的实证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7,(4):29-32.
[5] 陈杰,丁士军.农户对转基因技术的认知与采用行为分析——基于湖北与山东转基因抗虫棉种植的调查 [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5-29.
[6] 黄季焜,胡瑞法,陈瑞剑等.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经济影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7] 张闯,徐健.农户人际关系网络结构对渠道行为与续约意愿的影响[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5):6-14.
[8] 张永忠,王小宁,郝渊晓.农户接收信息行为的地区差异性分析[J].财经论丛,2012,(1):1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