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成长的味道——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课程改革侧记

2013-11-12曾宪波黄立明

湖北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枝江学校课堂教学

◎/本刊记者 曾宪波 黄立明

阳光大课间

“一流的校园,二流的师资。”7 年 前,整 体 搬迁后的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枝江一中)因扩大规模,优质师资被稀释,为此曾一度遭到担心教育质量下滑的家长的批评。学校面临如何发展的重大选择,校长董云捕捉这一发展战略时机,引导全校师生形成共识:让师生在课改中成长,让学校在课改中发展。2006 年,枝江一中启动课改,探索前进。2009 年,湖北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枝江一中借势扬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从2010 年起,学校高考质量继2009 年实现恢复性增长后,逐年稳步提升。

2011 年“湖北省百所重点高中新课改高峰论坛”,2012 年“湖北省课堂改革与学生发展专题论坛”等都选择了枝江一中做活动现场,2013 年1 月,枝江一中应邀参加“全国首届现代课堂博览会”……近3 年来,枝江一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吸引了省内外50 多批1 万多人次前来学习观摩;省市课堂教学、健康课堂研讨现场会相继在枝江一中召开;学校近百名教师走出湖北,应邀到外省作报告或主讲公开课。如今,枝江一中的校园弥漫着自主成长的味道,这里的课堂真正成了师生共享生命成长的地方。

课堂模式的形成过程,是把学习时间和自主成长空间还给学生的过程

枝江一中目前形成的“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简言之就是“新知预习分四步,课堂教学设两环,教学全程用三案”。“四步”,即一读,通读课本,把握梗概;二看,精看教辅,知识提炼,由厚到薄;三填,填写学案,边填边记;四练,针对训练,及时巩固。“两环”,一环指第二学习时间教学的四个步骤——生议,小组讨论;生讲,组间交流;师拨,教师精讲点拨;反馈,学生课内达标;二环指第三教学时间内的三个教学步骤——生练,尝试解答;展示,组间交流;师评,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案”,即学有“学案”,练有“练案”,教有“教案”。

但是,枝江一中“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比模式本身要复杂、艰难许多。董云说:“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首先是革新教师观念的过程,然后是提高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过程,刚开始是课堂的改变促进学生自主成长,到后来学生的自主发展逼迫教师发展,最后就是师生共同自主发展了。”

2005 年,整体搬迁后的枝江一中在校学生由2500 多人猛增至4000 多人,学校一次聘用应届大学毕业生50 人。生源质量下降,教师队伍素质急需提高,学校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唯一的选择,就是向课堂要效率、要质量。”董云认为,年轻教师多的确是枝江一中持续发展的“短板”,但换一个角度,如果推行课堂教学改革,他们就一下子变成了课改的生力军!

2006 年,枝江一中启动课堂教学改革。在学习借鉴外校经验的基础上,2006 年下半年即提出了“三案六环”课堂教学模式。由于该模式的重点在学案的编写和使用,着眼点仍在教师的“教”,课堂教学生态并无多大改观。2007 年下半年,他们提出“211 三案导学”教学模式,将40 分钟的课堂分成三块——教师讲20 分钟,学生互动10 分钟,达标检测10 分钟。试行这一模式,课堂气氛是活跃了,但学生欠缺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展示效果不理想。2008年春,学校将40分钟的课堂又改回45分钟,增加的5 分钟用于学生预习,提出了“2115 三案导学”模式。但试行后发现,5 分钟并不能解决预习问题。

一次次变革和挫折,使枝江一中的课改陷入短暂的彷徨期。

2009 年3 月,董云在石家庄参加全国课堂教学研讨会,中央教科所韩立福博士介绍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引起了他的极大关注。2 个月后,董云盛邀韩立福博士亲临枝江指导学校课改。随后,学校又安排教师赴河北鹿泉一中,参加全国课堂有效性教学研讨会。于是,枝江一中“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呼之欲出。

2009 年11 月,董云带着9 名备课组长,赴江西南昌“取经”,回校后研制出了一套贴近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学案——《枝江一中规范学案》。与此同时,学校组织开展“中流杯”课堂教学比武活动,安排一批校内的课改先行者执教示范课,让教师在对比中认识“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和优势。

“2007 年在全校推行‘211’模式时,有老师说:‘你凭什么只让我讲10 分钟?一道题我要讲20 分钟学生才能听懂。’可见传统课堂的惯性是多么大啊!”董云说,课堂时间从45 分钟到40 分钟再到45 分钟,最 后又确定为40 分钟,这是一个逐步把自主学习时间还给学生的过程。

推行“423”课堂教学模式后,每天上午1 节自习课和下午2 节自习课让学生自由支配,变课外预习为课内预习。学生预习分四个步骤:一读,走进文本;二议,同伴讨论;三填,填写学案;四练,基础演练。在预习过程中教师重点给学生指明预习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同时,学校对“423”课堂教学模式作出了“三讲三不讲”的规定。“三讲”,即讲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三不讲”,即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学会的不讲;怎么讲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董云向记者展示了去年12 月他应邀带队赴广西北海七中讲学时,他用手记录下的同一堂课的两份导学案,一份是广西北海七中的,一份是枝江一中的。后一份把教学目标细化成了学习目标,并在学案上作了明确表达;而前一份则是传统的教案式的表述方式。

课堂效率提高了,“挤”出了学生的时间,那又该怎样实现他们的自主成长呢?

董云给出的答案是:推行“走班制”教学改革实验,积极探索选修课的实施方式。

学校在高一年级选择体育课作为选修课的实验学科,按照“四班五模块”进行教学。每四个班提供五个体育专项(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和形体健身)模块,学生打破班级界限自主选修,走班上课。

2011 年,学校又增加了一个学习模块——成立丹阳体育俱乐部,俱乐部设有独轮车、街舞、跆拳道等20 个体育活动项目,并聘请专兼职指导教师。每学期学生自主选修活动项目,规定每周四、周五下午两节课的时间安排集中活动。

没有教师的自主发展,就没有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课改的关键在教师。

课改之初,枝江一中采取试点和重点突破的课改策略,选择语文、物理、英语三个备课组,通过学科试点,逐步带动其他学科。为此,学校成立教师发展处,通过外出学习、专家引领、典型引路、教学研讨等方式,帮助学校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技能。

“模式就像拐杖,课改之初没有模式不好操作,推进到一定层次后,教师要融会贯通,然后即可扔掉拐杖。”1 月5 日,董云作为常务理事出席了“全国高中学校课程改革联盟”2013 校长峰会。从北京回校后,他主持召开学科教研组专题会议,对课改提出了新的要求:降低课堂教

27学研究重心,重视课改宏观与微观层面的互动与衔接。

“与其他学校相比,我们的课改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操作上,都仍存在较大差距。”董云给记者展示了他手机中储存的一段“423”课堂教学模式实录。一个寻常的小组合作交流场景,他从中发现了诸多问题:整个过程中,发言者主要是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而其中一名穿运动服的男生似乎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局外人……

“合作”不是“合座”,交流是合作的灵魂,如何让交流更有效?“423”课堂教学模式在小组建设中,每个小组都经过精心编排,包括小组名称、小组愿景都颇有“讲究”,并安排有组长,每个组员轮流担任学科长。但是在小组交流中,如何让更多学生发言?如何倾听同伴的发言?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控制每个人的发言数量、质量和时间?组内发言之后,如何形成小组的观点和结论?枝江一中的教师慢慢把教学研究的目光投向了这些深层次的课堂问题。

为推动课革向纵深发展,枝江一中采取了两大保障措施。

一是开展基于课堂问题的观课评课活动。枝江一中制定了新的评课管理办法,即从教学内容怎么选、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时间怎么分、训练怎么练、课堂文化怎么建设六个维度对课堂进行观察和评价,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方面的问卷调查,要求各个教研组结合年级和学科特点制定观察评价量表,各备课组在“每周一课”前安排组内教师担任观察员,具体承担六个维度的观察,原则上一人观察一个维度。课后由备课组长担任主讲,按照“个体反思:执教人说课;同伴互助:观察员评课;专家引领:嘉宾诊课;总结提升:骨干总结”四个步骤开展评课活动。

二是开展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学校以四周为一个单位时间,每个单位时间选择一个课堂教学研究主题,全校或一个教研组通过每周一次的观评课活动,在各个博客群(备课组教师在一个群)发帖表明各自观点,教研处收集整理后形成指导性意见,再反馈给授课教师。

记者采访时,枝江一中高一和高二语文教师正在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主题是“如何引导学生朗读”。“语文学科一定要设计主线问题,问题不应该过多过杂,要做到简约而不简单。学生满堂讲并不好,教师在课堂上要适时点拨。”万安老师在2012 年获得全国第八届“文化教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他认为,“423”课堂教学模式要向纵深发展,必须重视教师“导”的方法和艺术。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学生讲—分组讨论—板书—教师对各小组评分’,如果教师的作用就是对答案,那么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不成功的。”枝江一中高二年级主任杨向东说。

在一次高二年级的化学复习研讨会上,杨向东组织大家讨论“学生做了一份试卷,教师在课堂上该怎么处理”。大家研讨达成如下共识:学生不会解答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解决,小组内解答不了的,组间解决。最后的小组展示,集中解决绝大多数同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有教师问:“那教师讲什么?”杨向东说,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分析这份试卷的结构和特点,讲考查的目的和重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在学生展示环节,教师要注意归纳考点在哪里,学生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哪几种错误比较常见。一份试卷,常见的问题一般有十几个,归纳起来也就两三个大问题,研究透了这些主要问题,其他问题自然迎刃而解。”董云说,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恰到好处的点评,引导学生改变认知方式和思维习惯。

“423”学导型课堂教学学生展示环节

2012 年12 月28 日,年轻的 数 学教师周晓知在“全国首届现代课堂博览会”上展示了“423”课堂教学模式公开课。他把传统课堂和“423”课堂教学模式作了一个对比:“课改的核心是自主、合作、探究,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后,教师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上。”

“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自学时肯定会有问题产生,所以教师预设时必须深入钻研教材,设计若干解决问题的方案。其实,虽然课堂上讲的时间少了,但课堂对教师的要求却更高了。”英语教师周吉香认为,“423”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具有更高的宏观驾驭课堂的能力。

记者发现,枝江一中不仅课堂变了,学生变了,与此相伴的,还有教师的观念变了,教师提升专业发展能力的方向更清晰了,研究的问题比以前更明确、更深入了。

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是课改的价值取向和永恒追求

从操场到教室,从走廊到花坛,在枝江一中整洁如新的校园里,见不到一个垃圾桶。董云告诉记者,“在枝江一中,卫生保洁与检查等活动被演绎成了一门学生自我教育的课程。”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将校园卫生打扫等活动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开发:学校每学期安排一个班级从事两个半天的力所能及的校园劳动,活动有记录、有检查、有评分、有学分记载。学校实行三级自主管理,校级自主管理实行值周领导指导下的“班级值周制”,年级管理实行“班级轮值制”,班级自主管理实行在班委会领导下的“小组值周制”。轮值的班级、小组、值日生有相应的值周权责,在各自范围内履行管理职责,巡查、记录校园纪律等情况,并作值周小结。这样一来,每个学生既是被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者。

高二(1)班学生兰天宇在刚结束的一次轮流值周中,负责餐厅里的餐盘的收集,他说:“自己值周时感觉值周是很辛苦的,而且从一些小事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素养。”

“自主教育就是要将学生推到‘主人、主体、主动’的地位,让他们在活动中实现自我管理、自主发展。”在董云的倡导下,学校成立了学生行为自律仲裁庭,不定期针对校园热点问题和校园学生违纪事件,开庭公开讨论和仲裁。该庭下设合议庭、律师团、书记处等机构,通过当事人的陈述、律师团的辩护,最后由合议庭作出裁决。

2009 年10 月24 日,获悉枝江 一中毕业生、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何东旭为救落水儿童英勇牺牲的消息后,学校立即派人赶赴长江大学了解情况,安慰何东旭家人。10月26 日,学校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宣讲何东旭的英雄事迹,组织全校师生“迎接英雄回家”。随后,学校适时开展了“优秀校友——何东旭追思会”、“纪念英雄诗歌朗诵会”、开办“东旭班”等一系列活动。后来,何东旭的父母捐资在学校设立了“何东旭奖学金”,学校每年请何东旭母亲为“东旭班”授牌,给优秀学生颁发“何东旭奖学金”。

“从课程角度关注社会事件,捕捉最有利的时机,提炼活动的主题内容,无形的社会资源就能开发成有形的校本课程。”董云的目标是把一切有用的资源都整合为校本课程,以此影响、发展、提升学生。

董云提出了“人格健康、基础扎实、特长鲜明、勇于担当”的个性化培养目标,致力于构建具有枝江一中文化内涵的校本课程,培育具有枝江一中特色的学校课程文化体系。

2009年以来,学校先后开发了时政课、阅读课、活动课等校本课程。时政课形式多样,每天早晨6 ∶30 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间新闻”,每天晚自习6 ∶40-7 ∶05 为 读 报 课;每周日晚自习统一观看中央电视台“中国周刊”和“世界周刊”,让学生全面了解国家和世界发展形势。创设了“读书漂流室”,每一届学生来校后捐赠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让学生交换阅读,扩大他们的阅读量。为强化学生阅读意识,学校每年举办一届读书节,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体验活动。

学校还从课程的角度设计、规范教学活动、文化活动、庆典仪式等,让活动课程化、制度化、规范化。比如,枝江一中成人宣誓仪式,设计有成人门、成人大道,学生戴上自己设计的成人帽,还要给20 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并被隆重地封存在学校档案室。

类似的课程活动还有:让学生体验远足快乐的“激情行军五十里”,别具一格的毕业典礼,“丹阳论坛”活动和针对时事的“开坛说法”等。

学校还注重挖掘本地和本校有影响力的人物或事件,并将其开发成校本课程。枝江市白洋中学教师李学军是宜昌市第一个出版个人漫画专辑的漫画家,学校聘请他主持沱江漫画社,开发系列漫画课程;枝江一中语文特级教师周德福因考证出《围炉夜话》作者王永彬为枝江人而闻名学界,学校聘请他开设选修课《话说枝江》……

时文选读、小帆文学社、传媒艺术与新闻采播、街舞、丹阳摄影社、沱江漫画社……如今学校已开设有必修校本课程6 门,特色选修校本课程23 门。

在这里,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选修适合他们的校本课程。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该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几年来,枝江一中以课堂为突破口,践行“教育立场即学生立场”的理念,学生和教师都有了自主成长的味道,随着这种味道愈来愈浓,他们的课改之路也将越走越远。

猜你喜欢

枝江学校课堂教学
枝江石油的一次远足
True Joys in Life
学校推介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枝江柔雅白酒风格浅析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优化襄阳北—枝江货运机车交路的实践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