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督导体系的思考
2013-11-11黄振菊
黄振菊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以校企合作为前提,双方共建实践教学督导体系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校企共建的督导组织机构,依据共同的制度、标准,采取灵活多样的督导方l式开展督导工作,是保障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顶岗实习是当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校企合作督导应在双方合作的深入性、落实高职目标的实质性、实行实习模式的多样性等方面重点骨与导。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督导;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9-112-04
高职教育的属性决定了人才培养离不开企业真实的实践环境。有效开展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根本之路。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督导体系是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督导体系的前提
(一)合作的基础性
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督导体系以合作为前提。双方相互理解和认同对方需求,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育人目标达成共识,并愿意为共同的目标挖掘潜力,自觉为对方提供便利。
(二)标准的一致性
校方要充分理解企业的属性、经营目标,要充分考虑学生到企业开展实践教学给企业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企业需理解高职人才培养的社会效益,并能根据环境、岗位具体情况,为实践教学提供基本保证。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相互理解、友好合作的原则,对实践教学的合作内容、质量标准达成一致。
二、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督导体系
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督导体系,要以促进校企合作、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为目标,以合作协议内容、质量标准为依据,依托督导组织机构,开展实践教学的督导工作,促进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
(一)搭建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是开展督导工作的基础。常规督导普遍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内容,涉及的教学关联因素主要是学校单方面的,督导机构与人员构成也以学校单方为主。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大都是学生到企业里的真实工作环境下进行,影响质量的相关因素既有学校方面的,也有企业方面的。因此,要坚持人员构成与职责主体多元化的原则,要在全面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规划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
1.组织机构
从目前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状况来看,学校普遍设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或其他名称),负责校企合作的组织、协调等推进工作,但在针对校企合作有序深入开展督导工作方面还很薄弱。校企共同开展实践教学督导的案例也不多见。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应设立与教务处和校企合作办公室等独立并行的具有针对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开展督导工作职责的职能部门。可在现有独立设置的督导室(或质量监控中心等)中,组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合作督导组,在原督导室等的职责基础上增加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督导部分,作为合作督导组的职责,使实践教学管理也形成完整的PDCA(Plan-Do-Check-Ameliorate)闭环。
实施院、系两级督导制的教学系级督导组,应将本系各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情况督导纳入其职责范围。
2.人员构成
合作督导组队伍的建立应企业方、学校方(包括学生代表)相结合,专职、兼职相结合,学术型、管理型、实践型相结合,吸纳理事会成员,行业、企业专家,同类学校专家参与。合作督导组成员应熟悉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协议内容,明确双方认同的责任与义务。
企业方参与合作督导的人员有负责校企合作的管理人员及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校方校内专职督导应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熟悉高职教学规律、系统把握学校校企合作的工作体系;所聘请的校外督导由既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又熟悉企业(行业)管理特点的资深专家担任。学生督导选聘有责任感、联系沟通能力强的学生代表担任。
3.督导职责
校企双方本着共同遵守协议内容、优化合作环境、深化合作内涵、保障合作质量的原则,开展实践教学的合作督导与评估工作。在开展督导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研究探讨双方合作的深入性与广泛性,为校企双方合作的优化与持续提供建议及决策参考。
合作督导组应督自、督他、互督相结合。学生督导作为联系企业和学校的桥梁,是校企合作进行实践教学的直接体验者,对学校的教学安排、教师的指导、相关理论基础的衔接,对企业的实践环境、安全保障、兼职教师的指导向校方或企业提出建议。校方督导就实践教学过程中自身的教学组织、学生管理进行督导。企业方就自身为实践教学提供的保障情况进行督导。企业与校方、学生联合共同督导校企合作的总体情况,并进行阶段性评估。
(二)建立文件制度
文件制度是校企双方合作督导组开展督导工作的依据。
拟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协议、制度,要分析企业、学校的属性;研究企业的动力因素激发、企业积极性的有效发挥、企业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分析各自对实践教学的关注点和受益面;分析实践教学对企业正常生产运行的影响;分析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环境与资源,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的对应与协调,教学的组织方式,学生面对的新环境、新要求,以及企业的个性化需求等。
学校要树立以他方为中心的理念,主动适应企业的生产运行管理规律,要舍得向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投入。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运行方式等诸多方面调整与改革,如实行小学期、网络分散化自主学习与统一指导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弹性学分制,学时、作业(硬目)与综合表现相结合,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相结合的开放式综合评价方式。与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相适应,建立相应的教师教学规范、学籍管理制度、考核组织与评价办法。
要充分发挥合作督导组的作用,利用行业、企业的名师、大师、高师组成督导队伍的资源优势,结合行业标准、岗位技能标准督导校企共同开发制定实践课程标准、实践项目标准,督控执行并进行效果评价。针对校企实践教学合作状态开展学校自评、企业自评、校企共评、行业与社会第三方评价,促进实践教学持续改进。
(三)开展督导工作
有了组织机构和制度依据,重在有效落实。联合督导组工作应点面结合、重点突出、把握现状、了解动态、推出典型、发现问题、形成建议、反馈到位,采取灵活多样的途径与办法,保障督导工作及时高效开展。
1.集中督导与分散督导相结合
一方面,学校的院、系两级督导在独立并行开展督导工作的同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集中督导;另一方面;校方督导、企业督导结合日常工作进行分散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学生督导将同学们有代表性的建议随时向学校或企业反映,能单方解决的及时解决,否则校企双方共同研究解决。一个实践教学阶段至少进行一次合作督导组的集中督导和终结性评价。
2.建立定期例会制度
根据实践教学环节的类别与时间,合作督导组每个学期至少召开两次集中会议:一次研究议定督导工作计划,确定工作重点;另二次进行阶段性总结与评价,推出先进做法与典型,形成下一步工作的改进思路。
3.发挥网络平台优势
校企共建实践教学督导网,发挥网络平台优势,实现与合作企业的“实践教学督导校企通”。突破校企合作的时空限制,形成与合作企业及时沟通的高速通道。平台支持手机与平板电脑,能利用3G实景传输,进行学生与指导教师、企业督导、校方督导的即时在线交流;能召开视频会议。发挥网络平台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三、顶岗实习是合作督导的重点
校企合作开展的实践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如学习岛、走岗、贴岗、顶岗等。其中,顶岗实习是合作督导的重点内容。
(一)高职顶岗实习的现状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开展日益深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实施。许多学校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之类的制度,加强了顶岗实习中的组织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过去顶岗实习“放羊”式粗放管理的问题。但就顶岗实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言,要达到预期目标,还需进行深入扎实的推进。
1.组织管理普遍重视,质量管理力不从心
在制度层面上,顶岗实习的总体原则、实习要求、过程环节、条件保障均较明确;在组织实施层面上,强调了各环节的组织安排与管理、开展了主要针对组织管理及以“工”为主的过程监控;在具体落实层面上,与顶岗实习的目标要求相比,还有较大距离。“顶岗实习,是指职业院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安排,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的实习”,“顶岗实习应当按照育人为本、学以致用、专业对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施”。顶岗实习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专业对口的实际工作岗位,目的要求是按教学计划安排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从目前的报道以及期刊上发表的有关研究成果论文来看,反映这两个方面的成果并不多。尽管高职院校普遍通过校企合作等多种途径为学生积极联系实习岗位,但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居多,顶岗实习的专业对口率并不理想,反映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在专业实践能力方面提高的信息也不多见。
顶岗实习不仅要解决学生有适当的岗“位”问题,而且要解决如何有“为”的问题,这正是顶岗实习质量内涵的关键所在。
2.目标定位模糊,质量标准缺失
一方面,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相当一部分岗位对学历要求并不明显;另一方面,学校迫于上级主管部门对毕业班学生就业率要求的压力:对大多数学校而言,预就业、找工作成了顶岗实习的首要任务。目前,学校对顶岗实习的考核内容大部分是针对“工”的情况,而对“学”的考核“欲说还羞”,对工学结合的考核更是“轻描淡写”。作为工学结合的一种模式,在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方面,要求与标准显得苍白无力。就高职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大多数论文内容而言,并不能明显识别出是针对高职的还是中职的。
高职顶岗实习,忘了为何而出发。针对顶岗实习,落实培养目标,需要各级管理部门和学校自身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亟待成立“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与质量监测评估委员会”,制定职业教育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认证评估制度。
(二)合作督导顶岗实习的基本思路
1.从校企双方合作的深入性方面进行督导
合作督导要立足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社会效益视野,引导企业树立社会化的大人才观,引导企业将接纳高职实习与企业自身的人才、人力资源建设结合起来,将“高素能员工”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引导学校加大投入,包括财力、物力、人力等,如学校在企业“用人荒”阶段,灵活安排学生以社会实践方式进行实践、实习,学校免费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免费为企业进行技改项目研发,免费开放实验室,免费培训其员工等。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性与广泛性,改善实践教学合作效果。
2.从高职顶岗实习目标落实方面进行督导
顶岗实习是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进行的实践性学习,“成建制的顶岗实习”变为“成建制的廉价劳动力”现象应该根除。高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不是熟练的操作工,培养的技能应是技术技能、心智技能。顶岗实习环节的目标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验企业文化,作为准职业人的素质培养;另一方面,是理论应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在成果应用的延伸阶段实现技术创新。顶岗实习是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对于尚未毕业的实习学生而言,企业实践是生产过程更是教学过程;学生面对真实的应用环境,将理论运用实践,体现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升华技术,理论改变世界的乐趣,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激发学习的欲望,有利于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这绝非目前以顶岗操作为主的实习模式所能实现的。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职的顶岗实习应定位在“不仅会划船,更要能掌舵”的目标上。因此,校企双方应本着落实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共同制定顶岗实习岗位标准、指导教师标准、质量标准等。
3.从顶岗实习的模式多样化方面进行督导
从理论上讲,比较目前顶岗实习学生数与专业对口岗位数,不可能实现人人有对口的岗位可顶,更何况有的岗位需要足够的经验,有的岗位有较强的技术性,按照对顶岗实习的常规理解,学生不能胜任岗位工作,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顶。因此,结合顶岗实习的目标要求,应广义地理解顶岗实习。应结合专业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实习方式。
(1)轮岗顶岗式
顶岗不是定岗。高职学生的就业面向岗位群。学校应结合专业特点,根据实践教学合作单位能提供的岗位、时间,建立岗位库,安排学生进行轮流顶岗,明确在每个岗位上顶岗的具体要求。
(2)贴岗调研式
不便于顶岗的岗位,可采取让学生随企业指导教师(岗位师傅),在岗进行调研式实习,使学生熟悉工作环境、理论对接应用,让学生提出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产效率的设想,结合新技术发展提出应用的设想。
(3)虚拟仿真与轮岗结合体验式
对于类似于动车与港口等专业,不便于贴岗或即使贴岗也不能全面体验技术应用的,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模拟岗位环境、技术应用情景的虚拟仿真软件,联合企业开发基于设备选型、方案设计、故障排除等应用案例库,使学生将依托教学软件的虚拟仿真学习与轮岗体验式学习相结合。
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应让学生把专业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实施开放的考核评价办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题真做,如可让学生对实习岗位的工艺流程、使用设备、技术现状进行评议,与当前的主流技术应用情况进行比较综述,提出改进设想;或形成专题论文:报告或设计方案。以有效发挥顶岗实习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高职学生需要尽快适应产业、行业技术改造与更新的岗位需求。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低技能的工作岗位将逐渐消失,技术劳动力为主要从业人员的新时代即将开始。加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实践教学环节质量,需要不断加强校企共建实践教学督导体系建设,以健全的保障体系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