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事材料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探究
2013-11-11李孟君
李孟君
[摘要]中共中央明确提出高校要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本文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着“低效”的现状,从教学实践出发,基于对时事材料的积累、挖掘和整理,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关键词]时事材料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效性
一、引言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对高职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2005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思政课”存在“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同时提出必须“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切实改革教学内容”等改革精神。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命线,怎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它既体现时代性又富于创造性呢?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将时事材料有机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与学生思想实际的分析
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所用教材虽然以专题形式整合了教学内容,但存在理论性强、内容阐述形式单一、抽象等问题。在教学中,虽然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都有所创新,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现状。但作为教育对象的高职学生生源复杂,既有高中生,也有中专、技校生等,学生的价值取向多元化,文化素质和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使他们显露出许多新特质。如: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控能力、学习主动性差和成才意识弱,这些学习状况和心理特征,都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增加了空前压力。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抽象、空洞,理论上说教多,离自己生活太远,枯燥不可信。
另外高职学生学习行为功利性较强,学生认为高职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课为导向,而思想政治课与自己的专业学习和就业前途没有多大关系,所以表现为对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为拿学分应付了事。针对这种状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教材内容,将发生在身边的时事材料及时融入到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思政课的教学吸引力和实效性。
三、时事材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职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与现实联系紧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针对性。时事材料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以其内容的丰富性、新颖性及时代性,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时事材料,精心设计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和激发下,主动关注国内外时政,关心和接触社会,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对理论的认识与理解。
(一)以时事材料作为索引,设置“新闻一课”板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时事新闻即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最近国内外大事如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导,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电台、网络等呈现出来,包括静态的文本、图像素材或动态的视频素材。对于一堂课而言,导语如何开启,教师如何创设良好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新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兴趣,新鲜的时事热点开场往往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根据课程特点,设计了一个新课前小板块----“新闻一课”。主要是将近一周左右发生的重大新闻以文字、图片或视频素材的形式简明扼要的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及时迅速的了解国内外发生的事件,使学生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外重大新闻,让他们去关注、去体会世界的变化,树立“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思想,通过教材内容不断扩展深化达到政治理论课育人的目的。
在选取时事新闻材料时,要注意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选用学生关注的重大时事问题,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样才可以撞击学生心理上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中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内容时,恰逢每年“两会”的召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全国“两会”民生话题网络互动活动,然后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结合新闻内容谈自己的感想或者启示,由教师作简要评述,带着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这种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极大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了解、理解党和政府现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树立社会责任感,使知识、能力的培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真正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二)以时事材料作为载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内容理论性强,要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时事材料的引入和有效运用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正以其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动静相宜的趋势,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它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教学氛围,是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无法比拟的,而这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实现必须以时事材料的运用为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所教内容,及时穿插相关的时事热点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理论,把时事材料作为学生理解教材理论的“桥梁”,使较枯燥的理论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并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其发挥切实可行的作用。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内容讲授时,运用网络进行教学,是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与探索的重要渠道。利用机房、实训基地等网络环境,引导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制作方案,实现教学内容和实践能力的统一。如结合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契机,引导学生对世界城市的六个支撑条件进行分析,并进行方案的制作。此方式完全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的信息的单向传递,真正做到了信息的双向沟通和思想碰撞,对于学生的信息采集、处理和运用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以时事材料作为载体,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课堂讨论、辩论、上机实践等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理论课课堂的沉闷气氛,营造出共同参与、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也可以使教师更贴近学生的所思所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以时事材料作为依据,通过多元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目前的高职思想政治课改革在考核评价体系上成效不大,依然存在只注重卷面成绩而不管学生平时的实际操行,只以笔试为主而不管学生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现象,所以以时事材料为依据,通过一系列主动的、合作性的、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全新的评价方式的实施,必将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有很大提高,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如对今年“两会”期间的“低炭”热点问题的分析,老师可以提供材料信息,类似“杨澜、濮存昕等两会代表的低炭行为”、“郑渊洁博客剑指两会临时交通管制行为不低炭”等,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讨论。教师也可以提前布置一个有关“低碳”社会调查任务,让他们自己去查找材料信息,再进行探究、讨论,然后对学生的课堂发言以及课后资料的搜集情况,甚至于学生在生活中践行低炭的行为都给予相应的评价,并计入考核范围,形成多元化的有效的评价机制。
这种多元化、多视角、全方位综合考核评价体系,通过网络沟通、论文、调研报告和行为提升等多种方式,把平时操行与卷面成绩、课内学习与课外表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考核评价学生的成绩,真正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素质培养目的。以时事材料为依据,在各个学习环节和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实践,其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必然得到发展,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具备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职业素质。
四、结束语
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开放性思维及语言组织能力已是不可忽视的任务。基于对时事材料的挖掘、整理和运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张晓荒.构建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政课程新体系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009-02-19
[4]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