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谱CT高清共轭采集技术在血管CTA中的应用价值

2013-11-09吕仁锋袁丽萍骆乘龙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体素共轭头颈

吕仁锋 袁丽萍 张 箫 骆乘龙

CT诊断需要高清晰的图像(空间和密度分辨率)、快的时间分辨率、便捷的工作流程以及低的射线剂量。64排螺旋CT可以保证各向同性的体素采集,使Z轴分辨率达到0.35~0.4.mm[1]。三维重组图像质量的优劣依赖于空间(Z轴)分辨率的高低。微小的血管病变、血管内软硬斑块及支架内部的显示情况受采集模式影响较重。本研究旨在探讨宝石能谱CT(HD750 CT)在血管成像中采用高清共轭采集技术改善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提高三维重组图像的质量,显示细微结构的能力。

方 法

1.临床材料

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1年10月接受血管CTA检查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A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32~86岁,平均(56.2±11.5)岁,其中头颈联合CTA 48例,冠状动脉CTA 33例,下肢动脉CTA 10例,胸腹主动脉CTA 9例。B组:男67例,女33例,年龄36~90岁,平均(54.1±11.8)岁,其中头颈联合CTA 40例,冠状动脉CTA 39例,下肢动脉CTA 12例,胸腹主动脉CTA 9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检查方法

2.1仪器:使用GE Discovery 750HD 64排螺旋CT扫描,A组采用128层40mm高清算法容积数据采集。Z轴方向0.312mm重组间隔得到128层/转共轭轴位图像。B组采用64层40mm标准算法容积数据采集,Z轴方向0.625mm重组间隔得到64层/转轴位图像。其余扫描参数设置相同:管电压120kV,自动管电流调制100~650mA,准直宽度0.625mm×64,机架转速冠状动脉和头颈CTA 0.4s/r,下肢动脉和胸腹主动脉CTA 0.6/r,螺距0.984。

2.2药品:于肘静脉以4~5ml/s速度注射15ml非离子对比剂碘海醇370mgl/ml,在相同部位通过多图像感兴趣区软件(MIROI)测量时间-密度曲线,计算出准确的延时扫描时间(如心脏在升主动脉腔内,头颈在C5右颈总动脉腔内),并以同样流速注入对比剂50~70ml。不同部位检查,对比剂的用量及流速有所不同。

3.图像分析

所有数据在AW4.5工作站上分别以VR、CPR、MPR方式显示。由2名影像诊断医师以双盲法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评分标准:4分制(图像锐利,良好的不同组织间对比度,血管边缘清晰强化均匀,病变2~4倍放大后显示良好),0~4分,上述每符合一项加1分。

选取两组同一曲面重组图像利用感兴趣区测试工具(ROI)在相同点测得血管腔内及软组织图像噪声值(SD)。 记录剂量长度乘积(DLP),并通过公式DLP×C计算出有效剂量(ED)。C为换算因子,采用欧洲CT质量标准指南提出的如颈部0.0054、胸部0.014等。

4.统计方法

结 果

两组图像质量评分为3.52±0.48和3.12±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4,P<0.05)。A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B组图像(图1)。

两组图像血管腔内和软组织的图像噪声值分别为14.06±1.03和13.43±0.97、24.26±1.79和23.79±1.6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均可满足诊断要求。

两组图像的ED值分别是4.02±0.58mSv和3.59±0.10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8,P<0.05)。采用高清共轭采集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辐射剂量15%左右。同时可以保证优质的三维重组图像。

讨 论

64排螺旋CT保证了各向同性的体素尺寸采集,提高了三维重组图像的质量[2],与轴位图像质量一样Z轴分辨率可达到0.35~0.40mm。因为有的部位血管数目多,邻近骨质结构复杂,动-静脉血管交织[3],要保证高质量图像除了对扫描的技术要求较高以外,空间分辨率的高低也影响重建图像的质量。常规64层CT,由于采样率较低,一次采集只能获取64层数据用于重建,虽然Z轴空间分辨率较16层CT有所提高,但在对精细成像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对于血管细节的观察、狭窄和支架的评估、斑块的准确测量还显得力不从心。例如头颈及冠脉成像等,细微结构及精细血管病变常常需要放大后观察,这对空间分辨率有了进一步的要求[4],图像放大后由于原始像素同时进行4倍或更高倍数的放大,整体图像可见明显的阶梯状影像,这对血管的连续性、管腔内斑块及支架内部显示情况有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病变界限及直径测量的准确度的影响。初始速度是成像的关键要素。信号转换延迟会导致采样过程中信息的残留,体素间信息的混杂,从而使图像模糊并降低图像空间分辨率。虽然软件校正的技术可以部分缓解这个问题,但会引起图像噪声的增加或降低图像信噪比。初始速度的提高为临床带来了诸多益处,可以通过增加采样率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宝石探测器极快的初始速度可使整个CT系统能够在更高的转速、更快的采样速度下实现精确的信息采集,实现了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的统一[5]。余晖效应是决定图像质量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余晖效应是指在X线光源关闭后,探测器还会有几毫秒甚至更长时间的光输出,从而会将引起采样中信息的混淆[6]。严重的余晖效应会增加图像的伪影和噪声。同时采用高清模式采集可以提高密度对比度,使斑块与血管界线、支架内部更加清晰地显示。空间分辨率的高低取决于体素采集的大小,同时也决定三维重组图像质量优劣[7-9]。本研究主要是探讨能谱CT高清共轭采集技术提高图像空间分辨率,降低图像噪声,显示细微结构的能力。结果证明,通过增加一倍共轭采集卡,使采样数据加倍;使用高清共轭采集技术可以提高三维图像的质量,各向同性较小体素尺寸采集可以提高空间分辨率,使图像放大后依然清晰。

综上所述,在血管CT成像中,采用64排128层高清共轭采集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提高三维图像的质量,对于需要精细观察的血管病变,动脉硬化斑块的界限显示更加清晰,尤其是支架内部情况及血管内的软硬斑块,提高了病变的显示及狭窄度的测量,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猜你喜欢

体素共轭头颈
Información económica
瘦体素决定肥瘦
Dividing cubes算法在数控仿真中的应用
美国FDA:批准HPV9价疫苗用于预防头颈癌
基于共轭积的复多项式矩阵实表示
巧用共轭妙解题
山医大一院“一站式”头颈、冠脉联合扫正式上线
基于距离场的网格模型骨架提取
基于体素格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的快速点云配准方法
NH3和NaCl对共轭亚油酸囊泡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