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3-氨基吡咯烷二盐酸盐的合成研究

2013-11-04蒋旭东袁哲东

精细石油化工 2013年3期
关键词:吡咯烷硼氢化天冬氨酸

蒋旭东,袁哲东

(1.广西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2.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437)

(S)-(+)-3-氨基吡咯烷的二盐酸盐及其衍生物是合成手性药物的关键中间体,在农药、医药行业有广泛的应用,也可应用于染料、农药及香料的生产等方面[1-2]。目前,关于(S)-(+)-3-氨基吡咯烷的二盐酸盐合成方法的文献报道主要有以下5种:1)以N-苄基-3吡咯啉为原料,先进行硼氢化反应,再氧化得(3S)-3-羟基物,再经磺酰化、SN2反应构型转换,碱性水解得(3R)-3-羟基物,经磺酰化后与NaN3发生SN2反应,得(3S)-3-叠氮物,最后氢解得目标化合物[3]。此路线过长,总收率低于10%。2)以相应的消旋体为原料,经L-酒石酸拆分,得到目标化合物。或者以消旋的1-苄基-3-氨基吡咯烷为原料,经L-酒石酸拆分,再氢解去苄基成盐得到目标产物[4-5]。此路线采用拆分的方式,收率太低,不经济。3)以光学活性(2S)-2,4-二氨基丁酸为原料,经分子内缩合,再经LiAlH4还原得到产物[6]。此路线原料所用原料价格昂贵,收率低。4)以反式-4-羟基-L-脯氨酸为原料,先经脱羧,氨基保护,甲烷磺酰化等反应,再与叠氮化钠发生SN2反应,构型反转,再还原叠氮基,脱除氨基保护、成盐,得到目标产物[7]。此路线长,成本高。5)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制备N-甲酰-L-天冬氨酸酐(2),再与苄胺反应,然后氯化亚砜作用下成酯,得到混合物4,再经还原、缩合,得到(S)-1-苄基-3-氨基吡咯烷(5),最后催化氢化脱去苄基、成盐,得产物[8-9]。此路线中还原反应耗用大量的硼氢化钠,且工业上操作不方便,但原料来源方便,价格便宜,收率适中,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笔者在路线5的基础上,以L-天冬氨酸为起始原料,合成了(S)-(+)-3-氨基吡咯烷二盐酸盐。重点考察了还原条件对由4制备5收率的影响,并以硼氢化钾代替硼氢化钠做为还原剂,总收率略高于原文献,但更利于工业化。其合成路线如下: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L-天冬氨酸,BR,上海源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他试剂为国产分析纯或化学纯。

LC-MSD 1100型液-质联用仪,美国Agilent公司;DRX-400 型核磁共振仪,美国Bruker 公司;X-4数显显微熔点仪,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P-341型旋光仪,美国Perkin Elmer公司。

1.2 合成方法

1.2.1 N-甲酰-L-天冬氨酸酐(2)的制备

在70 mL(1.8 mol)甲酸 和280 mL(2.9 mol)乙酸酐混合液中,加入133.0g(1.0mol)L-天冬氨酸,搅拌均匀,升温至45℃反应3h,冷却后抽滤,减压干燥,得135.0g 化合物2,收率94.3%,熔点140~145℃(文献值[10]135~136℃)。

1H NMR(CDCl3,400 MHz),δ:8.70(s,1H),5.02(s,1H),4.65(m,1H),3.41(dd,J=17.6 Hz,J=6.4 Hz,1H),3.03(dd,J=17.6Hz,J=6.4Hz,1H)。

1.2.2 (S)-4-(苄胺基)-2-甲酰胺-4-氧代丁酸和(S)-4-(苄胺基)-3-甲酰胺-4-氧代丁酸(3)的制备

将72.0g(0.5mol)的化合物2溶于500mL二氯甲烷中,控制温度低于10℃,缓慢滴入溶有57mL(0.5mol)苄胺的110mL 二氯甲烷溶液,然后升至室温搅拌30 min,再升温至40℃回流30min,减压回收溶剂,得混合物3。

1.2.3 (S)-4-(苄胺基)-2-甲酰胺-4-氧代丁酸甲酯和(S)-4-(苄胺基)-3-甲酰胺-4-氧代丁酸甲酯(4)的制备

将混合物3 溶于260 mL 甲醇中,控制温度低于10℃,缓慢滴入72mL(1.0mol)氯化亚砜,然后升温至50℃,搅拌8h,减压除去溶剂,得混合物4。

1.2.4 (S)-1-苄基-3-氨基吡咯烷(5)的制备

将200mL 二乙二醇二甲醚和80.9g(1.5 mol)硼氢化钾混合,于40℃搅拌30min,缓慢滴入300mL 溶有混合物4 的二乙二醇二甲醚溶液,然后控温40~50℃,搅拌1h。再滴入250 mL溶有98g硫酸的二乙二醇二甲醚溶液,控温50~60℃,搅拌6h。反应完全后,冷却至室温,缓慢滴入6 mol/L 盐酸溶液350 mL,再升温至40~50℃,搅拌3h,然后降温至25℃以下,滴入48%的氢氧化钠溶液500g,搅拌1h。减压蒸馏,得到(S)-1-苄基-3-氨基吡咯烷63.1g,三步收率71.6%。

1H NMR(CDCl3,400 MHz),δ:7.25(m,5H),3.63(s,2H),3.50(m,1H),2.72(m,2H),2.47(m,1H),2.27(dd,1H,J=9.4,4.8Hz),2.17(m,1H),1.44(m,3H)。

1.2.5 (S)-3-氨基吡咯烷二盐酸盐(1)的制备

将12.7g(72mmol)化合物5、26mL 无水乙醇和3mL 冰乙酸混合,加入6mL(72mmol)浓盐酸,然后转入高压釜中,加入0.5g 10%Pd/C,于氢压2~4 MPa,65℃氢化至不再吸氢为止。冷却、过滤,滤液以浓盐酸调节pH 值至2~3,减压浓缩,所得残留物以无水乙醇分散、结晶,干燥,得白色固体10.6 g,收率93.0%,纯度99.35%(HPLC归一化法)。

MS,m/z:87.06[M +H]。1H NMR(400 MHz,DMSO+D2O),δ:3.90(m,1H),3.46(m,2H),3.26(m,2H),2.30(m,1H),2.03(m,1H)。

2 结果与讨论

2.1 Lewis酸种类对5收率的影响

由于4的结构中同时具有酰胺、酯等基团,对于这两类基团的还原,在常用的还原剂中,硼烷和氢化铝锂还原性强,但价格昂贵,操作不方便;硼氢化钠、硼氢化钾还原性适中,可与不同的Lewis酸搭配进行反应。笔者采用硼氢化钾为还原剂,在n(还原剂)∶n(混合物4)=3∶1条件下,考察不同Lewis酸对5收率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1 Lewis酸种类对5收率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硼氢化钾与Lewis组合对混合物4均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其中以浓硫酸、三氟乙酸收率较高,综合考虑成本及操作性,以硼氢化钾+浓硫酸方案为最佳选择。

2.2 还原剂用量对5收率的影响

采用硼氢化钾+浓硫酸作为还原剂,其用量、比例对反应的收率影响较大,为此考察了硼氢化钾与浓硫酸、化合物4的比例,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当硼氢化钾与混合物4的摩尔比为3∶1时,收率达到较高值,表明此时反应趋于完全,增加硼氢化钾的用量,收率变化不大,从成本上考虑,以3∶1为宜。另外,硼氢化钾与浓硫酸的摩尔比为1∶1和2∶1时,收率相近,实验采用2∶1即可满足要求。

表2 还原剂用量对5收率的影响

2.3 反应温度对化合物5收率的影响

还原反应理论上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及时取走热量有利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但酰胺的还原需要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为此,考察还原反应温度对5收率的影响,结果见表3。

表3 反应温度对5收率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温度,有利于还原反应的进行,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收率趋于平稳,此时升高温度已经无助于反应的进行,从反应的可控性及收率考虑,反应温度控制在50~60℃为宜。

2.4 反应时间对化合物5收率的影响

实验考察了还原反应时间对5收率的影响,结果见表4。

表4 反应时间对化合物5收率的影响

由表4可见:产物收率随着还原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到达最高点后趋平,产物收率变化不大。主要原因可能是开始反应产物浓度较低,故随反应时间增加收率增大,继续增加反应时间反应趋于平衡,变化不大,故反应6h是较适宜的反应时间。

3 结论

以价廉的天然氨基酸L-天冬氨酸为起始原料,合成了(S)-(+)-3-氨基吡咯烷二盐酸盐,总收率为62.8%。通过实验优化了制备(S)-1-苄基-3-氨基吡咯烷的工艺条件:n(KBH4)∶n(H2SO4)∶n(化合物4)=3∶1.5∶1,反应温度50~60℃,反应时间6h,收率71.6%。该法具有操作简便,原料易得,收率较高,有利于工业化生产的实施。

[1]Watanabe M,Nakatou T,Takehara J,et al.Process for producing optically active 1 H-3-amino-pyrrolidine and derivatives thereof:EP,1188744[P].2002-03-20.

[2]Kawamoto I,Shimoji Y,Kanno O,et al.Synthesis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Novel Parenteral Carbapenems,CS-023(R-115685)and Related Compounds Containing an Amidine Moiety[J].J Antibiotics,2003,56(6),565-579.

[3]Rosen T,Chu DT,Lico IM,et al.Asymmetric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the enantiomers of the antibacterial agent 7-(3-aminopyrrolidin-1-yl)-1-(2,4-difluorophenyl)-1,4-dihydro-6-fluoro-4-oxo-1,8-naphthyridine-3-carboxylic acid hydrochloride[J].J Med Chem,1988,31(8),1586-1590.

[4]Masanori T,Munetaka M,Yoshiaki I,et al.Novel platinum complex,antitumor agent containing said complex as active ingredient and intermediate for preparing the same compound:JP,1294683[P].1989-11-28.

[5]Takeshi H,Tamotsu Y,Kazuhiko N,et al.Production of optically active 3-aminopyrrolidine compound:JP,2218664[P].1990-08-31.

[6]Katsufumi O,Yasuhiro F,Yasushi O,et al.Production of optically activite 3-amino-pyrrolidine:JP,8239361[P].1996-09-17.

[7]Takae O,Haruyo S.Optically activite asparagine ester derivative,optically active 3-aminopyrolidine-2,5-dione derivative and optically active 3-aminopyrrolidine derivatie:JP,2002212155[P].2002-07-31.

[8]Cesare P Di,Bouzard D,Essiz M,et al.Fluoronaphthyridines and-quinolones as Antibacterial Agents.5.Synthesi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Chiral l-tert-Butyl-6-fluoro-7-substituted-naphthyridones[J].J Med Chem,1992,35(22),4205-4213.

[9]Tomori H,Maruyama H,Ogura K,et al.Practical synthesis of(R)-1-benzyl-3-hydroxy-2,5-pyrrolidinedione and its acetate from l-tartaric acid[J].Heterocycles,1996,43(2),415-423.

[10]Kyung S C,Dae K J.Process for producing alpha-L-aspartyl-L-phenylalanine methyl ester:US,5334746[P].1994-08-02.

猜你喜欢

吡咯烷硼氢化天冬氨酸
硼氢化钾浓度对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砷、硒、汞的影响
N-甲基-2-(2-氨乙基)吡咯烷合成工艺改进
原子荧光法测汞的试剂影响分析
不同金属离子对天冬氨酸酶基因工程菌活性影响的研究
试论S-(-)N-乙基-2-氨甲基吡咯烷的合成研究进展
绿色水处理剂聚天冬氨酸的研究进展
新型2-(吡咯烷-3-基)-噁唑衍生物的合成
2-(2-羟基-3-甲氧基苯基)-5-(1-羟甲基)C60吡咯烷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DNA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失神经支配环杓后肌形态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研究
一种高纯度二硼化镁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