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变与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影响

2013-11-03严耀东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麻醉科安徽阜阳2360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27期
关键词:全麻硬膜外置换术

严耀东,梁 刚 (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麻醉科,安徽 阜阳 236000)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变与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影响

严耀东,梁 刚 (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麻醉科,安徽 阜阳 236000)

目的:探析采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变学和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住的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全麻麻醉,观察组行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变学改变和血小板活化指标改变。结果:麻醉后90min,两组血液还原粘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后3d观察组均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显著高于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90min,两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后3d观察组均恢复正常,而对照组均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抑制应激反应,其对血流变学的影响更有利于预防术后下肢静脉炎和静脉血栓的形成。

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髋关节置换;血流变;血小板

下肢骨科手术特别是全髋置换术后,可引起深静脉炎和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1],研究认为高龄和长时间制动是引发该并发症的重要因素,此外,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引起这一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基础[2-3]。硬膜外麻醉和全麻常用于膝关节成形术,两者对患者血流变学和凝血功能均有一定影响[4]。本研究对我院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别行全麻麻醉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并对比分析两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医院收治的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ASAⅠ~Ⅱ级。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7.4±5.1)岁;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54.1±7.4)岁。两组患者无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在性别、平均年龄、ASA分级等基线特征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30min肌注哌替啶50mg、异丙嗪25mg、东莨菪碱0.3mg。对照组行全身麻醉,使用4μg /kg芬太尼和2mg/kg异丙酚行静脉诱导,连接麻醉机,麻醉维持用0.8%~1.0%异氟醚、50%~60%氧化亚氮、氧气。取样期间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在麻醉诱导前全麻同对照组,硬膜外麻醉选择手术位置的椎体间隙做为穿刺位点,硬膜外阻滞2%利多卡因,并使用4μg /kg芬太尼和2mg/kg异丙酚行持续性泵注,以维持静脉麻醉。

1.2.2 样本采集 分别于诱导前、患者清醒未吸氧时、诱导后30min、切皮前、诱导后90min各取桡动脉血10ml,其中1ml作血气分析用,其余9ml用于测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另外,术后第3天再采血1次,检测血流变学指标。

1.3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两组血黏度指标的比较

与麻醉前比较,两组麻醉后90min血浆黏度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麻醉后3d,对照组血浆黏度值反跳高于麻醉前,而观察组血浆黏度值恢复到正常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麻醉前比较,两组麻醉后90min血液还原粘度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麻醉后3d,对照组血液还原粘度反跳高于麻醉前,而观察组血液还原粘度恢复到麻醉前的正常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麻醉前比较,两组麻醉后90min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麻醉后3d,对照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反跳高于麻醉前,而观察组红细胞聚集指数恢复到麻醉前的正常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90min时使得血黏度下降,而在后3d恢复到正常值,提示全麻联合硬膜外效果较好。见表1。

表1 两组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化比较

注:与麻醉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ΔP<0.05。

2.2两组血小板活化指标比较

与麻醉前比较,两组麻醉后90min血浆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麻醉后3d,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反跳高于麻醉前,而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恢复到麻醉前的正常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麻醉前比较,两组麻醉后90min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麻醉后3d,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反跳高于麻醉前,而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恢复到麻醉前的正常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90min时使得血小板活化指标下降,而在后3d恢复到正常值,提示全麻联合硬膜外对血小板活化影响效果较好。见表2。

表2 两组血小板活化指标比较

注:与麻醉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ΔP<0.05。

3 讨 论

近年来,我国人口逐渐呈现老龄化状态,骨折在老年创伤疾病中所占的比例有增长趋势,且老年患者多合并各种内科基础疾病。有研究表明,70岁以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内科疾病患者占到88%,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活质量[5]。因此,对此类患者应及时固定、选择良好治疗方式及时治疗,避免影响血运、增加患者髋关节负担和导致髋关节内翻等[6]。保守治疗要求患者长期卧床,然而此种治疗可能加重患者的内科疾病,甚至造成下肢静脉血栓和深静脉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7]。因此,选择创伤小、风险低和恢复快的手术治疗是目前大多医生和老年患者的主要考虑因素。人工半髋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等方式操作简单,效果显著,且从材料到手术技术均日益完善[8],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备受广大老年患者的青睐。

血液流变学的各项参数测定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术前麻醉方式的不同对患者的流变学和凝血功能影响差异较大[9-10]。目前临床上常用全麻及硬膜外麻醉两种方法,其中全麻常采用异丙酚和阿片类药物等,多数报道认为异丙酚明显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11],但对血小板数目和功能没有明显影响,而阿片类药物几乎不影响凝血功能[12];此外,由于疼痛、创伤和手术机械碰触等导致的应激反应,全麻容易改变患者内分泌功能,从而诱导激活血小板膜糖蛋白,使血小板更易聚集[13]。硬膜外麻醉采用局麻药,局麻药通过对血小板颗粒的释放的抑制阻滞血栓烷A2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制血小板凝血[14]。此外,硬膜外麻醉降低血栓和影响血流改变可能与抑制交感神经,扩张血管,增加下肢血流量相关[15-16]。

本研究在采取相同全麻方式的基础上,其中观察组加用硬膜外麻醉,以比较分析硬膜外麻醉对血液流变学的特殊影响。结果发现,两组麻醉后90min两组血液还原粘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下降,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为麻醉后血管扩张、组织间液转移到血管所致[17]。麻醉后3d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各指标均恢复正常,而全麻组显著回升,反而高于麻醉前。这可能与应激反应相关,应激反应会导致二者升高,尤其是老年患者心血管功能发生退行性变化,全麻受限,更容易发生应激反应形成血栓。

综上所述,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有效抑制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有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和深静脉炎,值得临床推广。

[1]黄尧,李桂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广西医学,2011,33(8):1066-1067.

[2]胡俊,李金兰,温宏,等.参附注射液对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凝血功能、D-二聚体和P-选择素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9):2044-2047.

[3]程翔,田国刚,田毅,等.不同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5):635-636.

[4]陈绍洋,王强,朱萧玲,等.高龄危重患者手术麻醉方法和管理[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8,7(2):99-103.

[5]王亮,陈宏峰,甄相周,等.非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12,32(7):642-647.

[6]李军,朱天岳,卢宏章,等.老年转子间骨折治疗失败后的髋关节置换术[J].中华创伤杂志,2012,28(1):63-67.

[7]何志勇,狄正林,章军辉,等.80岁及以上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预防和对策[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8,27(6):435-438.

[8]裘剑波,罗义骏,张毅,等.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下百岁老年人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一例[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2):228-229.

[9] 张咸伟,巴秀云,金士翱.麻醉诱导和维持期间人体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中华麻醉学杂志,1994,14(1)∶4-6.

[10]Joseph A, Bovill JG, Hardemen MR, et al. Effects of epidural and spinal anaesthesia on blood rheology[J]. Anesth Analg,1992,74∶835-840.

[11]宗银东,邢玉英,宋子贤,等.异丙酚复合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7,27(6):489-492.

[12]Podorolskaya LV,Serebryakova TN,Nikolskaya KA.Combined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load and opioid peptide opilong on hemostasis and fibrinolysis in rats[J].Bull Exp Biol Med,2012,154(1):13-6.

[13]杜白茹.全麻患者围术期静脉炎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C].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国际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09:218-221.

[14]魏小伍,梁亚霞,汤瑞昌,等.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2):173-174.

[15]陈杰,陶国才,颜洪,等.异丙酚静脉麻醉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华烧伤杂志,2006,22(2):101-104.

[16]陈传义,符丽,何柱良,等.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老年患者应激反应和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9,26(6):786-788.

[17] Davis FM.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anaesthetic tequenique in emergency hip suurgery[J]. Br Med J,1980,2∶1528.

2013-07-05

严耀东(1979-),男,主治医师,从事麻醉学科的临床工作。

R614.2;R614.42

A

1673-1409(2013)27-0013-03

[编辑] 一 凡

猜你喜欢

全麻硬膜外置换术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