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程教育财经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思考*

2013-10-23屈晓娟黄甫佳楠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统计学

屈晓娟,黄甫佳楠

(1.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系,陕西 西安 710119;2.西安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3)

一、《统计学》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及结果统计分析

随着定量分析在社会经济研究领域的普及与深入,上至国民经济宏观管理,下到公司企业、个人经营微观分析,数量统计的作用日益增强。作为以研究收集、整理与分析社会经济数据为核心任务的实用性学科,《统计学》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文以了解传统《统计学》课程教学效果为目的,采用不重复随机抽样调查方式,在西安市走访了五所电大院校,调查对象为已通过《统计学》、《经济学》等基础课程教育的二、三年级财经类学生,主要采用现场访谈式、电话访谈式等多种调查方式。对抽中的302名学生分别进行“自记式”与“他记式”问卷调查,其中男女比率为4:5,25岁以下占比25.80%,25至35岁占比53.81%,35岁以上占比20.39%。问卷回收率97.55%,有效率95.93%。调查主题主要涉及:目前面授上课及考试形式、自主学习对掌握知识能力的提高、网上课程资源对学习的帮助作用等21个项目,并设计了解释恩格尔系数、求动态平均数、对实际案例进行变量回归分析等7个实用统计问题,以检验《统计学》实际教学效果。调查数据显示,对所提问题“回答基本到位”的学生占比仅为14.30%,“部分到位”占比 39.12%,而“基本无法回答”与“无法回答”的学生占比分别高达43.97%和2.61%。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统计学》教学模式效果并不很理想,学生基本素质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及教育培养目标的需求。如何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构建培养符合社会“适用性”及教育“素质型”人才的教学新模式,成为目前高等院校尤其是广播电视大学统计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紧迫现实。

二、《统计学》教学模式现状及发展瓶颈解析

电大的传统《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到位,对统计方法的应用不够熟练,存在原因剖析如下:

1.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无法适应“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传统教学模式授课过程中,统计指标、统计指数及序时平均数、因素分析等概念与计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津津乐道于基本概念的阐述和统计公式的推导,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将整门课程从头讲到尾讲完,这一晦涩的“独角戏”教学被学生戏称为“B+C+B”模式,即黑板(Blackboard)+粉笔(Chalk)+教材(Book)的单一讲授方式,“填鸭式”、“满堂灌”、“抱着走”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被动听讲、接受静态的理论知识,很少接触社会经济中的鲜活案例。

通过对随机抽查的五所电大教学设施考察,发现普遍存在多媒体教室少、计算机房紧张,配套扩展教学设施欠缺等现象。这一硬件瓶颈限制了教师案例式讲解、扩充拓展教学内容及对最新资料分析等多形式教学,影响了课件与课程软件的使用,导致教学缺乏形象性、生动性与灵活性。调查结果显示,仅35.41%的学生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输入统计公式,50.32%的学生会使用excel表格,82.1%的学生对新涉及的专业概念无法产生感性认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能力欠缺。

2.授课学时压缩,难以满足应用需求

电大“素质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统计学》教学不仅应讲授传统理论知识及思想方法,更应囊括应用计算机、统计软件等对实际经济数据的统计整理与分析,“会分析、会做题、会应用”的多层要求使得统计学教学内容大量增加。

由于《统计学》包含的纯理论性知识太多、太细,公式推导过程繁复冗杂,理论联系实际练习难度较大,所以大多学生学习依赖于教师课堂的知识讲授。但基于电大远程教育“以在职、业余、自主学习为主,接受必要面授辅导与学习支持服务”的办学特点,必修《统计学》面授辅导课时安排仅为24课时(即总课时72课时的三分之一)。要在有限24课时内将统计学思想与方法讲授到位,并做到有效帮助学生理顺学习思路、解答疑难问题,这迫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赶进度、求全面”,力求“面面俱到”,实则“面面不精”。

通过对学生教学课时反馈结果显示,49.08%、12.71%的学生分别认为“偏少”和“很少”。极其有限的课时内学生难以对《统计学》内容深入了解,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实际工作更成为空谈。教学内容扩充的客观要求与面授课时压缩的矛盾尖锐化,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网上教学资源有效性差,利用效率低

网上资源是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集成,文本资料、课件、录像、答疑平台等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具有明显帮助作用。但目前电大网上教学平台的多数资源(尤其是《统计学》课程)却存在更新缓慢、知道内容单调稀缺、适用性差等缺陷,很多教学材料是课堂讲稿的简单再现,静态的资源对学生学习缺乏准确引导性。

同时,学生对网上资源关注度与使用率偏低,调查结果显示,39.64%的学生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进行网上学习,仅有3.65%的学生网上学习出于自身学习兴趣。在线远程教学平台及实时答疑论坛的使用率则更低:调查结果显示,仅5.13%的学生“经常网上互动发言”,“偶尔发言”的学生占比41.62%,29.07%的学习生“极少发言”,3.37%的学生“从未发言”;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时仅有14.15%的学生通过网上提问方式解决;部分学生为了“凑数”、“完成任务”发重复贴、空贴、与课程内容无关的贴子。网上资源的开放性、互动式学习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对学生学习的支持促进作用严重受限。

4.有限的考核方式片面形式化,评价动力不足

电大传统《统计学》考核方式主要着眼于“书”与“题”,“期末考试成绩70%+形成性考核成绩30%(平时作业20%+课堂出勤10%)”,形式上将平时表现与期末考试结合起来,但片面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的推动力作用却极为有限:大多学生“为考试而学习”,甚至存在“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普遍思想;部分学生平时不注重基础知识积累,考前则进行临时突击,死记硬背,只求考试过关。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及格,并不能代表学生掌握了统计学知识,具备统计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大部分学生平时作业草草了之,抄袭现象严重,一个班交来的作业只有几个“版本”,有的学生甚至直接复印同学作业上交,“独立自主、认真思考完成作业练习”几乎成为空谈。部分学生对于课堂考勤更是敷衍了事,上课答到后要么溜之大吉,要么打瞌睡、玩游戏、开小会,作为管理监督手段的“平时考勤”形同虚设。

5.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较差,畏难情绪严重

远程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多为在职成人,“工作之余进行学习”的方式限制了学生读书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学生普遍反映没有足够时间自主学习,这直接制影响了学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效果,尤其在对统计学难点概念的理解、公式的熟练掌握、方法的灵活运用等方面存在困难。

在问卷调查中,笔者发现,近半数学生对于课堂、复习册未涉及到的知识、学习方法技巧等未进行主动思考摸索,缺乏自主学习与能动思考意识;仅有1.96%的学生制定学习计划,2.31%的学生进行课前经常性预习。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性与被动性,致使学习主动性与能动性缺乏,进而导致观察能力、批判评价与反思能力等相对欠缺。

再者,远程教育学生基础知识及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加之统计学理论性较强,公式多、知识杂,学生畏难情绪较严重。

三、构建“素质+能力”型的《统计学》教学新模式

基于以上对传统《统计学》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提出改良建议,以期弥补传统《统计学》教学模式缺陷,构建一种融教学、导学、自学与助学一体的适用性、实用型《统计学》教学新模式。

1.引入启发式、互动式及多媒体技术教学,立体化面授教学

《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大量数据及公式推算过程需要演示分析,并需要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将“讲授式”、“启发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创建思考情境,应注重教育多样化与多层次性,不仅教会学生掌握如何搜集、整理数据的技术,还要学生理解数据背后的经济现象,学会按照具体与抽象、动态与静态、个体与总体、绝对与相对等不同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面对面交流、缜密逻辑思维与完整结构体系的传授过程,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制作及应用,可以使抽象问题形象化、直观化,其可重复性与灵活链接功能可对重点难点知识重复回顾,并与相关方法归纳对比,不仅学生更易接受,而且可大幅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如整理研究数据时,可利用flash、3Dmax或Power-point技术与文字、公式、动画、图片、视频等信息有机结合,多感官刺激使学生手脑并用、视听并举,让学生在“乐”中“学”,对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与想象力等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精简教学理论,优化知识结构,保证“够用”,满足“实用”

《统计学》作为电大财经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应强调统计的思考方式,刻画统计知识与学生“相遇”的情境,避免死板脱节,实现知识“动姿化”。

所谓“够用”,应保证学生掌握从事岗位群所必需的统计原理及其方法,包括了解基本统计思想、基本统计原理的含义、指标等基础知识。诸如利润、资金周转率等指标的含义与计算,宏观经济核算指标如物价指数、恩格尔系数、平均指标、速度指标等含义及计算。

所谓“实用”,应保证学生具备分析与解决经济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应舍弃公式强制记忆的原有要求,强化实用案例教学方法。可从学生职业岗位需求出发,简化教材中抽象原理的讲述及复杂公式的推导,着重讲解抽样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回归等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解题的步骤与方法,以及常用应用统计软件操作实践,并按实际经济问题将理论分解为适合职业岗位群的知识模块。

对于电大学生而言,与更深层次理论研究相比,掌握基本统计运算方法更为重要。相对于SPSS、EVIEWS、SAS等统计软件,EXCEL具有表现简单、可操作性强、与其它软件兼容性好等优势,更适合电大学生学习掌握。

3.丰富网上教学资源,拓展交互平台,提高教学效率

网上教学资源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设计与教学需求对知识进行的深度“整合”,延展了“教”与“学”的广度、深度与自由度,拓宽了知识的系统性、完备性与可接受性,有效缓解了师生时空分离造成的诸多障碍,具有提供教学资源、导学与助学的多重作用,是电大远程教育的重要助学形式之一。

《统计学》网上资源可从以下板块建设健全:

(1)扩展文本资源

主要包括课程说明、考核要求、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其中教学大纲与实施方案应具有较强针对性与导向性,包括课程设置目的与要求、先学课程、多种媒体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教学各环节的进展情况、教学内容及各层次要求等。教学资源在网上出现时间应与《统计学》课程面授教学进度同步,与教学大纲及考核要求保持一致,并应随时更新,保证资源时效性。

(2)丰富课程辅导

本栏目将《统计学》课程基本内容的重难点问题以“章节”或“单元”形式,通过文本、图片、PPT、IP、CAI等手法表现。同时设置资源链接:参考资料、参考书库、论文库、经典案例分析库、试题库、相关网站等,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拓展学生学习视野,使学生对统计学知识与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更加多元化、立体化。课程辅导应覆盖教材全部章节内容,便于学生构建统计学的知识体系与基本框架。

(3)活跃网上教学

主要通过文本、视频、录像课、VOA点播等方式进行,包括实时教学与非实时教学两种形式。实时教学将课堂从固定的学校面授场所转化为无形流动教室,教师可针对个别学生的疑难问题通过实时论坛、双向视频进行辅导,对于共性问题也可延伸课堂,师师、师生、生生之间交流讨论,可补充电大学生因“工学矛盾”难以保证面授到课听课而影响学习质量的不足;个性化非实时教学可以弥补面授教学“一次性教育”的缺陷: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进度情况,随时上网自由点击录像、VOA点播或相应文本资料,重复观看揣摩学习中的疑难点,直至搞懂为止;学生也可将学习中遇到的疑难困惑通过非实时答疑平台、电子邮件等形式发给教师,进行非实时互动。

(4)加强平时练习与复习指导

根据统计学应用性要求,可就面授教学过程中布置的练习题给出人机交互形式参考答案,并添加作业讲评,包括解题思路与方法、易错问题解析与重难点解析;根据统计学考核要求与考核重点内容提供数套人机交互界面的期中测试题与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提示学生如何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复习备考。

同时,应积极宣传已有网上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使用教学资源以达最佳学习效果,切实提高网上教学资源使用效率。

4.经典考核环节,立体化评价体系,强化学生创新能力

考试的内容与形式既可检验教与学的效果,又可对下一阶段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改进起到反馈作用。

新考核方式应以“服务专业,突出应用”为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考核:上课听讲、课堂讨论、网上互动、案例分析、实践调研、数据分析、形成性作业、书面考试等。考核形式可不拘一格:闭卷与开卷结合,口试与笔试结合,卷面考试与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结合等多元化测试,并将各板块所得分数进行加权平均,测评出最终成绩。知识、能力与素质等全方位考核,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跨学科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不仅有利于学生全程主动参与学习、调查、分析、考试等各个环节,也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唯分论”向“能力论”转变。

5.创建学习小组,激发学生潜在智能,完善交互式导学体系

远程教育着眼于培养全体适学人群的终身学习观念及学习动力与知识运用动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可针对在职学生的“基于需要、基于经验、基于理解、基于生活”的学习特点,按照“重在效果,强化互动,关注个性”的思路,紧密结合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运用交互式教学法进行统计学项目实践导学。

(1)引导成立学习小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统计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开展协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结合的多方式引导与辅导,可借鉴“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将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等合理搭配成学习小组,通过“师生共同确定训练目标—启发引导、教给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集体交流—复习巩固”一系列教学组织过程,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学生可通过面对面、网络或电话交流等形式讨论,相互启发、相互激励、思维互补,引发创造性设想连锁反应,最后找出解决问题的“黄金”方案,发挥群体积极功能的同时提高了个体学习动力和能力,以完成特定教学、导学任务。

(2)结合实践创新项目,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实践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在教学中,以“提出现实问题—设计解决方案—书面陈述”为线索,教师可就学生关心或与专业相关的项目安排实践教学,并向学生明确各阶段具体要求:根据选题设计详细可行的调查方案与调查问卷;在一定范围、规定时间内进行资料搜集、展开实际调研、整理数据;利用所学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操作,如进行平均指标、动态数列、相关回归模型及指数等统计分析,并绘出相应统计图形,得出规律性结论;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方案调整等应撰写中期报告;调研、分析全部结束后撰写能力提升报告与项目结题报告。实践过程中教师应细心指导每一个环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总结经验,为全面反馈总结做充分准备。

四、远程教育《统计学》教学模式的改革设想

本文仅对电大财经类专业的《统计学》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有益探索,许多方面尚需深入研究。今后将围绕教学案例的选取、科技项目创新课题的确定、统计软件的精选、经济数据的深入挖掘分析、精品课件内容的遴选、网上教学长效机制的形成等多方面进行细致研究,使《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系统化、常态化、程式化。

[1]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黄良文,陈仁恩.统计学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3]薛伟.现代远程教育5S学习支持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陈冬梅.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0.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6]《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加强素质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7.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统计学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