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工业核心期刊载文量与学术影响力关系分析

2013-10-21焦秋阳

河北科技图苑 2013年3期
关键词:食品工业载文期望值

焦秋阳

(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 天津 300222)

载文量是指某一期刊在一定时期内所刊载的相关学科的论文数量。载文量反映期刊涵盖信息量的多少,期刊载文量越大,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所包含的信息越丰富,而丰富的信息含量无疑会帮助期刊获得一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因此,期刊的载文量是评价其学术影响力时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很多评价期刊的指标也都会与载文量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所以,我们在关注被引次数、影响因子等因素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期刊载文量这一基本参数,这将对更客观的评价期刊学术影响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有很多研究者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或者付诸实践,进行了大量数据统计与分析,总结其中规律。颜志森[1]阐明了期刊载文分析值得研究的理由、开展研究的方向和深化研究的方式;陈向敏[2]基于普赖斯指数的概念,提出了关于学术期刊载文量的五种相对性测度,并讨论了这五种相对性测度对载文量隐藏信息的显示作用;陈留院[3]通过对36家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年间载文量的统计,分析了师范大学学报载文量与其影响力的关系;张文娟[4]以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7年载文量为研究对象做出统计分析,尽管研究方法效仿于陈留院,但所得结论却与其相悖;库耘[5]、王钟健[6]、佘斯勇[7]分别在各自文章中表达了研究人员对期刊载文量增加后所产生的问题的关心与探讨;何荣利[8]、贾志云[9]则分别论述载文量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上述研究者都以各自的方式关注着载文量这一文献计量指标,对推动载文量的研究起到一定的作用。

本文的研究动机有二:一是选择食品工业类核心期刊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因为食品工业不仅是一个学科领域,也涉及一种行业,有着庞大的消费者,贴近日常生活,近年来国内外频发食品安全与食品欺诈事件,央视等众多媒体对其关注度不断高涨,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食品工业的学术关注度及其核心刊物的载文量与学术影响力也必将有所变化;二是由于以往研究虽然采用类似研究方法但结论不同,所以笔者以食品工业类核心期刊为新的方向,通过统计分析进行再一次实践,期待深化原有的研究结论,发现新的问题,完善研究方法。

1 样本选取与数据统计

1.1 样本选取

评价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大小有以下两个条件:(1)基本条件: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次数;(2)增值条件:是否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来源期刊类别又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两类。本文以2008-2012年食品工业类核心期刊作为研究基础。有18种期刊连续2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对于未能连续入选的期刊将不作为本次数据统计的样本。连续入选的核心期刊中,有6种期刊连续入选CSCD 核心库,有1种刊连续入选CSCD 扩展库,有2种期刊在2011-2012年入选CSCD 扩展库。至少有一次入选CSCD数据库的期刊数占总样本数的50%,入选CSCD 数据库可以作为区分食品工业类核心刊学术影响力的增值条件。经筛选,确定最终数据统计的样本,见表1。

表1 食品工业类核心期刊

根据评价期刊的两套体系,先行对18种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做出分级,以避免后期的数据差异对评价期刊载文量与学术影响力关系的主观影响,保证对两者关系分析的客观性。学术影响力由高到低将被划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连续入选CSCD 来源刊核心库的期刊为“Ⅰ级”期刊,其他各刊根据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五版、第六版)的排名进行统计,对每次排序给出相应权值,每入选CSCD 数据库扩展版一次获得相应增值,将最终权值累加,按照权值大小由高到低排序,划分出“Ⅱ级”和“Ⅲ级”(见表2)。

表2 学术影响力分级

1.2 数据统计

通过查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了18种食品工业类核心期刊2008-2012年的载文量(见表3)。对统计出的载文量数据进行如下处理:求取各年的数学期望值;为进一步揭示各年单个数据对数学期望值的偏离程度,求取其标准差。

表3 食品工业类核心期刊2008-2012年载文量统计(篇)

由表3数据得出:(1)不同期刊年度载文量差异很大,最大差距达到1 935篇(如2010年P3 与P7);(2)少数期刊逐年载文量起伏不大,拥有稳定的年度载文量(如P7、P10、P15、P18),但期刊年度载文量总体趋势呈上升状态;(3)年度数学期望值逐年增长;(4)除2008年,其余各年标准差均超过期望值,且差异的总体趋势在扩大,说明所统计的数据值分布不均匀,离散程度大。

2 学术影响力与载文量关系分析

2.1 对比分析法

通过初步统计,把表3中的数学期望值和标准差作为参考值(R 与R0),计算出不同学术影响力级别的期望值和标准差,与参考值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分析出学术影响力与载文量的关系。

表4 Ⅰ级期刊年度载文量与参考值对比

表5 Ⅱ级期刊年度载文量与参考值对比

表6 Ⅲ级期刊年度载文量与参考值对比

表4、5、6中的数据显示出:三个级别的期刊年度数学期望值都持续增长,数值由高到低为Ⅰ级>Ⅱ级>Ⅲ级,增长幅度分别为39.5%,44.4%和15.2%;Ⅰ级期刊年度数学期望值高于参考值,其他两个级别均低于参考值;年度数学期望值与参考值差距最大的为Ⅰ级期刊,其平均差距达到302(篇),差距最小的为Ⅱ级期刊,其平均差距为126.4(篇)。三个级别的期刊年度标准差数值为Ⅰ级>Ⅱ级>Ⅲ级,Ⅱ级期刊年度标准差有递减趋势,Ⅰ级与Ⅲ级呈增长趋势;Ⅰ级期刊年度标准差值高于参考值,其它两个级别均低于参考值;年度标准差值与参考值差距最大的为Ⅲ级期刊,其平均差距达到285.6,差距最小的为Ⅰ级期刊,其平均差距为185.4。

对比结果表明,在食品工业类核心期刊中,学术影响力Ⅰ级的期刊载文量大于影响力Ⅱ级的期刊,学术影响力Ⅱ级的期刊载文量大于学术影响力Ⅲ级的期刊,由此可以得出:载文量与学术影响力成正比关系。学术影响力大的期刊会吸引较多的作者投稿,可供选择的文章会比较多,因而载文量也较大,这应该是形成对比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同一级别中,载文量差异最大的为Ⅰ级,其标准差数值之大,反映出不同期刊载文量的偏离程度很大,虽然学术影响力都很高,但不同期刊刊载文章数量的策略却有很大不同,有的选择精品线路少而精,有的则选择集思广益与文章质量并重的方式。Ⅲ级中的各期刊间载文量差异最小,并且逐年的载文量也较稳定,随着年份的变化其年度载文量均值变化却不大,变化幅度在295.5±20.8篇。Ⅱ级期刊的年度载文量虽然在增加,但各年度标准差数值较接近,说明随着年度载文量增加,各期刊在载文量上的偏离程度未被拉开,变化幅度在267.9±17。

2.2 分段分析法

在数据统计过程中发现,2008-2012年部分食品工业类核心期刊的年度出版数量有所调整,由于期刊年度出版数量的不同,对于年载文量相接近的期刊,其期均载文量(年度载文量/年度出版期数)却会有很大的差别(如2008-2010年P11与P16),所以期均载文量较之年度载文量更便于说明细节问题,更有利于分析。基于此种情况,笔者计算出2008-2012年各刊的期均载文量(见表7),对期均载文量表中的数据进行了由低到高如下分段:0<a≤数学期望值—标准差;数学期望值—标准差<b≤数学期望值;数学期望值<c≤数学期望值+标准差;数学期望值+标准差<d≤∞。分析不同学术影响力级别的期均载文量所处水平(见表8),观察分析结果是否与对比分析法所得结论一致。

表7 2008-2012年食品工业类期刊期均载文量统计表(篇)

注:m表示月刊,semi-m表示半月刊,b表示双月刊;部分出版周期调整的期刊,*表示月刊,**表示双月刊。

表7中各年期均载文量的数学期望值浮动范围在39.4±1.3之间,标准差浮动范围在27.8±3.7之间,两者逐年数值差异不大,且标准差均低于同年的期望值;虽然综合年度期均载文量比较稳定,但各刊之间期均载文量差距还有悬殊性,同一年期均载文量最大差距达109.5篇(2011年P2与P7);18种期刊中月刊12种,占全部统计期刊的66.7%,双月刊4种,半月刊2种,有6种期刊在2008-2012年间对出版周期做出调整,其中有4种为Ⅰ级期刊。

表8 2008-2012年食品工业类期刊各年期均载文量分段统计表

图1 Ⅰ级期刊期均载文量分段比例图

图2 Ⅱ级期刊期均载文量分段比例图

图3 Ⅲ级期刊期均载文量分段比例图

结合表8与图1、2、3,在各级期刊中,期均载文量多集中在b阶段;Ⅰ级期刊的数据主要处于b、d阶段,没有属于a阶段的数据,P2与P3是所有期刊中仅有的两本半月刊,其期均载文量连续处于d阶段;Ⅱ级期刊中数据分布情况最丰富:P7连续4年期均载文量保持在a阶段,P8则连续处于d阶段。除b阶段数据,其他3个阶段的数据分布相对较均称;Ⅲ级期刊中b阶段数据占绝对主导地位,a和d阶段都各有一次数据,并且都出现在2012年。从分析情况来看,学术影响力大的期刊(Ⅰ级)期均载文量整体数值偏高,学术影响力一般的期刊(Ⅲ级)期均载文量整体数值偏低。使用分段分析法基本可以证明对比分析法的结论,但通过饼形图可以看出,无论用何种方法考察载文量与学术影响力之间的关系,都是建立在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而不能针对个别期刊下结论。

3 结论

通过上述统计与分析,以“食品工业核心期刊”为例而得出的期刊载文量与学术影响力关系的结论基本符合陈留院的研究结论,本文在研究过程与方法上较以往有所改进,研究分析的过程更清晰和条理化,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并且两次的分析结果可以相互佐证,使得最终结论的可信性增强。当然,本次的分析结果只是基于食品工业这个学科领域,如想更好地诠释载文量与学术影响力的关系,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范围要有广度,学科与领域的不同,载文量与学术影响力之间的关系也会有所变化,对多学科进行相似研究,才有助于揭示载文量与学术影响力之间的内在联系;(2)研究所用方式方法要稳定、合理,使用相同的方法多领域的分析,所得结论才具有说服力,稳定的研究方法有利于研究人员从整体上把握载文量与学术影响力关系的规律性;(3)系统的衡量指标和评价体系,这有利于研究的规范性,研究人员在做载文量与学术影响力关系分析时能够有所参照,有章可循,标志着此项研究的成熟与完善。

在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学术论文产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希望论文的作者能认真对待论文质量,期刊主办单位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定制合理的载文量,既保证学术质量,又扩大学术影响力,持续良性地发展。

[1]颜志森.期刊载文分析研究有待深化[J].科技与出版,2006,(3):54-55.

[2]陈向敏.学术期刊载文的测度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6,(5):38-40.

[3]陈留院.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载文量与学术影响力关系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3):316-319.

[4]张文娟.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载文量与学术影响力关系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2,(3):113-116.

[5]库耘.期刊稿量激增现象探析[J].编辑学报,2007,(2):136-138.

[6]王钟健,豆晓荣.载文量与期刊学术质量问题的思考[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8,(2):85-89.

[7]佘斯勇.学术期刊增容与地方高校学报的发展[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3):38-40.

[8]何荣利.期刊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与载文量的相关趋势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4):500-503.

[9]贾志云.载文量影响期刊的影响因子吗?[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5):858-861.

猜你喜欢

食品工业载文期望值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文以载道与道以载文
基于改进数学期望值的沥青性能评价模型
基于直觉模糊期望值规划和改进粒子群算法的目标优化分配
重新审视你的期望值
· 《粮食与食品工业》征订启事·
食品工业清洗助剂的开发
中国食品工业清洁技术论坛在沪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