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
2013-10-18黑龙江田文涛
黑龙江 田文涛
在中职教育的课程改革中,基于实践导向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理论实训一体化”课程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许多中职学校和教师正致力于“理论实训一体化”课程的研究和开发。研究和开发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课程的实施,那么,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如何组织教学呢?教学组织要适应课程特点、目标、内容和技术手段。因此,首先要认识“理论实训一体化”课程的内涵和特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又有指导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只有认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教育中,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前阶段我国中职教育中“三段式”课程,人为割裂了理论和实践,造成了“学问化”倾向,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素质的发展。
“理论实训一体化”课程属于实践导向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的目标是形成劳动者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以工作划分为课程门类划分的主要依据,以实践过程和实践知识的掌握为课程展开的起点,以实践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以实践过程为主要学习形式,以工作样本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基于这种认识,“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课程主要通过整合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这三维目标,使理论与实践在课程目标上融为一体;通过整合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使理论和实践在课程内容上融为一体;通过整合教学环节,使理论和实践在时间上融为一体;把教室和实训车间合二为一,使理论和实践在空间上融为一体;通过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知行合一,使理论和实践在学习结果中融为一体。
“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课程的内容以项目形式呈现,项目通过精心设计,与学生的生活背景、学习经历和职业要求密切联系,使课程内容回归生活、回归职业。一个项目又分为几个具体的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使学生获取知识、习得技能、养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黑龙江农垦工业学校自2009年以来对中职机械加工专业进行“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是主要教改课程之一,在教学方法上,实行“理论实训达标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多功能示教室中上课,使理论课与实验课同步进行,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我校机械加工专业理论实训一体化教育教学方案和经验归纳总结。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级初中为起点的三年制中职机械加工专业,年龄15-19岁,60人。选择科目《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将学生60人,按学号顺序,单号分为实验组,双号分为对照组,实验组30人,对照组30人。
1.2.2 教学方法
实验组实施“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通过整合教学环节,使理论和实践在时间上融为一体;把教室和实训车间合二为一,使理论和实践在空间上融为一体;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按教学计划先上理论课,后上实验课的“理论实践分段式”教学方法。
1.2.3 教师的选择
授课教师是既具有丰富的车床加工实践经验,又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机械专业的专职教师,为更客观地评价教改效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由相同的教师任教。
1.2.4 教学质量的控制
两组理论课教材均为劳动教出版社2008版《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实践课教材均为劳动教育出版社2008版《车削加工工艺实验指导书》。
实验组教学质量控制:实训指导教师都参加实验组学生“理论”听课,协助、参与“理论实训达标一体化”教学活动,指导每个实验室学生的实践操作;教师在定期开展的教研活动中,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和总结;设计“实用”、“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的知识模块,优化教学内容;在每阶段课程后,带学生下车间结合理论课内容进行演练;在“应用举例”章节,利用典型工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实训达标与考核;在“实践环节”章节,带学生下车间,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学生的评估及见习小结由各位指导教师综合评分,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对照组教学质量控制: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实验课按传统带教方式,即示教——回示——分组练习(学生实训上课时间、实验教师指导、考核方式和要求与实验组一样)。
课程结束后,统一进行理论与实践技能的考试与考核。
2 研究结果
2.1 理论考试
由学院教学质量控制中心从题库抽题,按选择(20%)、填空(20%)、判断(10%)、简答(20%)、工艺分析(30%)形式闭卷考试,重点检测学生对综合知识的把握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见表1)。
2.2 技能考核
为培养高级机械加工技术实用型人才,技能考核由几位本课程实训指导教师组成。平时在车间的课后实践中,针对典型工件加工工艺的分析和实践上机操作,对两组学生加工工件工艺的合理性和工件的加工质量综合评定,由实训指导老师评价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两组考核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综合能力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2.3 综合能力评价
学生的专业能力一定要在接触实践中培养,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为此,要求每位学生从工件库中自行选择自己要加工的工件,并且根据加工条件安排毛坯的选择、加工工艺工程并加工出工件。最后,上交的材料包括选择坯料思路、工艺过程卡片、加工的工件等,由几位实训指导教师以及授课老师综合评定,最后量化评分: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60-79分为合格,低于60分为不合格,组评价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综合能力评价【n%】
3 讨论
机械加工行业是一个理论和实践要求很高的行业,理论和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工作实践能力的高低。根据中职技工的培养目标,采用“理论实训达标一体化”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技术加工的综合能力。
3.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机械加工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主。在“理论实训达标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置于理论课教学与机械加工车间房融为一体的多功能示教室中,其中既有多媒体教学设施,又有与实际工厂相似的加工条件设置,教学资源丰富,随时供学生现场演示、实践操作使用,使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能尽早尽善尽美地转化为专业实践能力。而传统的“理论实践分段式”教学方法,因上实践课时易忘记理论课所讲的内容,实践课时又重复理论课所讲的知识点,学生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不利于中职技工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3.2 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
中职技术加工人才的知识模块是“必需”、“够用”的基本理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理论实训达标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每次课“必需”、“够用”的基本理论和“针对性”、“实用型”的本专业知识,优化教学内容,课堂上把时间和空间多交给学生,将理论及时应用于实践,而实践的成功体验又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积极性。
3.3 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提高学校竞争力
目前,学校的师资现状与社会对知识型、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尤其是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上。对于培养技术性人才的学校来说,培养和造就一支颇具特色、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迫在眉睫。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这是实施素质教育,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制造业急需人才的必要条件。过去的理论课和实训课教学泾渭分明,基本上分别由理论和实验实训教师分开讲课,理论教师的操作技能不强,实训教师虽然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理论知识稍有不足。另外,学校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当教师,从学校到学校,操作机会不多,技能本领很少,这就迫使学校必须按要求有计划严格组织师资培训,使之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实训中心的功能,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培养高质量的知识型、技能型人才。
作为教师,学校提供的多种途径只是外因条件,关键是教师自身的内因要起作用。要强化教师提高“双师型”素质的自主意识,要使教师充分认识实训中心的建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又是一次机遇。这样,教师对于学校双师型教师素质培养的种种举措就能发自内心的接纳,就会自我加压,做出积极的响应与配合,促使教师自觉地参加学习,接受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综合“理论实训达标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环节连续或融为一体;(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场所上统一;(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教学组织上的一体化;(4)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的一体化——实行专业教师管理实验室并指导实验。“理论实训达标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行,对全面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为“一教双证”教学体系的形成、为“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行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理论实训达标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的内涵既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一个前人未及完成的探索;“理论实训达标一体化”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学以致用、用以求教的载体,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技能,掌握本领;对于教师钻研技术、提高教学实战能力乃至服务社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业教师的责任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并实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真正使实训中心持续健康的发展,实现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1】赵星,李秦.中职计算机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管理观察,2010(2).
【2】滕建华.中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探讨.机械职业教育,2009(12).
【3】张敏,张立力.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仿真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职业教育的岗位竞争力.卫生职业教育,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