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露生命的张力
——《种子生活力测定》教学与反思

2013-10-18江苏黄卫华

职业技术 2013年8期
关键词:实训种子技能

江苏 黄卫华

《种子生活力测定》是技能大赛、技能高考项目,因此让学生掌握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操作技能非常重要。以下我将从教材学情、资源整合、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维度来阐述这一课的教学。

一、教材学情

1.教材分析

教材介绍。“种子生活力测定”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宋志伟、张宝生主编的《植物生产与环境》实训5的内容。《植物生产与环境》是国家规划教材,其理论深入浅出,实用性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种植专业的主干课程。而种子生活力是衡量农作物生产播种出苗的依据,所以种子生活力测定在农作物生产技术和农作物种子检验技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它又是技能大赛、技能高考项目,因此学生掌握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操作技能尤其重要。

教材处理。根据技能大赛、技能高考的最新方案,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用小麦种子替代大豆种子,数量150粒改成200粒。

2.学情分析

学习能力。由于职校的生源状况,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比较弱,导致综合运用能力相对欠缺。

已有知识。在一年级时实训过切小麦种子,所以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切取样品》的技术要领,这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操作技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是本项目能够顺利完成的有利条件。

学习动机。班级中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对本课中涉及的名词较为熟悉,对农业方面的专业课较重视,非常盼望有动手机会,渴望掌握专业技能,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与赞扬。

二、资源整合

充分利用校园资源、网络资源、学生资源:用省赛获奖学生的操作录像作教学素材,用国赛学生的事例作励志教育案例;操作时现场拍摄典型案例现场点评;请两位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做我的助手;利用学习小组,实现学习过程自主互动。

三、学习目标

针对中职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确立了以快乐学习、体验成功为主线的教学设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载体,技能为核心,力求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获得成功体验,从而让他们爱上专业、爱上探究。

知识与技能。引领学生掌握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领,能正确区分活种子和死种子,学会计算结果的处理。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技术要领探索出一套既快又好的训练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学习重难点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我又具体分析了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

学习重点。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操作步骤。因为只有理解了种子生活力测定的基本步骤,才能更好地掌握其技术要领。

学习难点。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技术要领。我之所以把这个作为学习难点,是因为通过老师的示范讲解,学生对于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操作步骤比较容易了解,但是真正让学生自己实践操作时,由于对活种子和死种子区分不准,最终会导致测定结果不正确。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带领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实践操作中来,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显得非常重要。

五、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本次实训我选择了任务驱动、分层教学、创新教学等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针对技能课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专题研讨等一系列的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六、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主要设置为五个环节,安排了四个课时160分钟来完成,以下是简要的教学流程图。

环节一:课前准备。课前我准备了教学课件、参加省赛学生的操作录像、实训任务单等。要求学生分好实训小组,每组4人,选派两位责任心强、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副组长,实行“一对一”帮扶制。分组合作完成搜集种子等有关事项,准备好实训器材。

环节二:引出任务(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农业丰收图片、播放假劣种子造成颗粒无收的视频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观看后,兴趣盎然,产生了新的疑问,这不是与种子生活力有关吗?从而引出本次实训的任务。学生明确任务后,很快以质检员的身份进入角色。

环节三:学习新知(75分钟)。初步感知。教师展示参加省赛学生的操作录像,结合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种子生活力测定的具体操作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操作练习。《种子生活力测定》有四个工作任务:切取样品→样品染色→观察鉴定→计算结果。根据学生接受能力采取分层教学。操作快的学生在一个工作任务完成后可以先进入下一个工作任务,操作慢的学生可以少练或只练一个工作任务。要求小组成员互助,自己发现问题及时询问,小组成员有错误及时帮助指出纠正,组长负责点评。教师和两位助教巡视指导,并拍摄典型案例。最后评出最佳质检员。在操练时,鼓励学生不断地探索一套速度快、准确率高的方法,提高个体的创新能力。同时要注意安全,注重自我保护,预防伤及手指;保护试验仪器,不打破玻璃仪器、桌面保持整洁,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职业素养。通过操练突出了教学重点,实现了“做中学、做中悟”。

专题研讨。教师展示操练时拍摄到的案例,倡导学生先自评,自评不到位的请组员点评,教师启发引导。分组研讨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技术要领:切取样品时如何使种子的切口光滑、胚大小相等;样品清洗时如何做到不掉入废液杯;如何正确区分活种子、死种子,加快鉴别速度;计算结果应如何保留位数,最后全班学生共同总结,使每位学生都清楚地知道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技术要领。通过合作探究,专题研讨突破难点,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归纳小结。学生归纳小结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领,提高自己的归纳总结能力。

环节四:项目实践(78分钟)。规范操作。在新知学习阶段,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操作步骤,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规范操作训练,目的是提升操作质量,熟练操作技能。比如切取样品时,先“试一试”,把每粒小麦切成两半→“比一比”,切口质量高低→“数一数”,小麦的粒数是否正确→“评一评”,谁的技能水平最佳,进行组内竞赛。组长负责点评,评出最佳质检员。让每位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在观察、体验、分析比较和合作学习中形成正确的规范操作。比赛环节不仅增强了趣味性和竞争性,营造了浓厚的课堂学习气氛,而且小组内同学的互帮互助也带动了技能水平的整体提高。教师和两位助教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不断提升操作质量。

操作竞赛。每组推选两位代表在规定时间里进行组间竞赛,另外两位学生作评委,记录时间和操作失误,分别点评。最后评出最佳小组、最佳质检员,以此鼓励先进、激励后进。

工作评价。展示学生的成果,从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交流与评价,让每位学生体验学会种子生活力测定操作技能的成就感。另外,用国赛学生范海丹的事例作励志教育案例,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范海丹同学练切种子时一直切得不好,所以省赛只得了第三名,但是她勤奋、刻苦、不服输,在国赛集训时每天晚上都练到9:00,比别人多练2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2011年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总结提高。让每位学生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同时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思考以后采取的措施,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环节五:拓展延伸(2分钟)。布置作业、拓展延伸。写一份实训小结,总结得失。完成技能训练成长记录。测定玉米种子的生活力,使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进一步的拓展。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样,所以我对作业进行了分层次的要求。初级要求:基本能测定玉米种子的生活力。中级要求: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测定玉米种子的生活力。高级要求:能熟练、正确地测定玉米和其他种子的生活力。

整理现场。实训结束要求每位学生及时整理现场,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七、教学反思

上述的教学过程,以学生能力提升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教学为主体,体现了专业课技能化、技能课岗位化的理念。

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有意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活动中如果能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感兴趣,我们的学习活动就获得了最大的成功。这节课上,我充分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看书、上网搜集资料等了解相关理论知识,既节约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搜集资料及处理能力。省赛学生的操作录像,国赛学生的励志教育案例,现场拍摄典型案例现场点评,这些都来自学生的自我世界,离他们的认知较近,教学效果相当显著。

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整个教学活动,教师只是“牧者”而非“纤夫”,学生的学习活动完全是自由的发展和自主的探索研讨,老师充当了捕捉典型、集中分析的角色。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事实上,学生的学习到的知识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知识是每个人自我表征的结果,每个学生都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自我建构,这种过程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老师唯一正确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出错,去分析错误,改正错误。

注重评价的影响功能。“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评价的角度不同,出现的评价结果将会有所区别。在学生初步了解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操作步骤后,再进行“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技术要领”的专题研讨,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激发智慧。通过组内竞争点评、组间竞争点评等,学生熟练掌握了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操作技能。在训练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责任感和团结协作能力,通过相互的不断碰撞,大幅度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与他人沟通协调的能力,达到将来所要从事的岗位要求。我在这节课上,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活动,不但将学生的认识活动推向高潮,而且,通过全方位的立体观照操作学习活动,实现了成果评价环节对后续学习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学生不仅增强了成就感,而且提升了综合素质能力。学生在提高显性的职业技能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隐性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本课的教学以“小组合作”为形式,“问题解决教学”为模式,“自主探究”为主线,真正实现了“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高效目标。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指导为重心,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会学习,收获成功,展露出生命应有的张力!

猜你喜欢

实训种子技能
高级技能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桃种子
幸运的小种子
秣马厉兵强技能
可怜的种子
拼技能,享丰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