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某健康体检人群体重指数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13-10-17杨子妮杨国松朱秀美
杨子妮,杨国松,朱秀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超重/肥胖人群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3]。超重/肥胖与许多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危险因素及其聚集密切相关,是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4]。因此,防治超重/肥胖已成为防治慢性病的重要环节。 由于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kg/m2)能够较好地反映体脂含量,因此当前普遍采用BMI作为衡量超重/肥胖程度的重要指标。为了解青岛市城市常住人口体重指数及与相关危险因素(慢病)的关系,便于促进体检中心进一步做好健康管理工作,本文对2010 ̄7—2012 ̄4在笔者所在医院体检中心完成相关体检项目的受检者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0 ̄7—2012 ̄4在解放军401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满足条件:青岛市城市常住人口;年龄≥20周岁;排除内分泌疾病及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所致超重者;所有受检者自选体检项目(或体检套餐)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并对项目内容知情了解。资料完整者共有37 155名,其中男19 135,女18 020;平均年龄(44.25±10.72)岁,男性平均年龄(45.15±8.71)岁,女性平均年龄(42.15±10.72)岁。 男女体检人数及年龄无统计学差异。
1.2 诊断标准 按照文献 [5]标准,消瘦:BMI<18.5 kg/m2,正常体重:18.5~24 kg/m2,超重:24.1~28 kg/m2,肥胖:BMI>28 kg/m2。
1.3 危险因素阳性定义 根据文献 [6],高血压(hypertension)定义:收缩压(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或舒张压(DBP)≥90 mmHg。按照文献[7]标准:①高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血症:血清TG≥1.70 mmol/L;②高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症:血清 TC≥5.18 mmol/L;③空腹血糖 (fasting blood glucose,FBG) 增高:FBG≥6.4 mmol/L[8];④高尿酸血症(hyperuricaemia,HUA):BUA 男性>420 μmol/L,女性>350 μmol/L[8]。 危险因素聚集:具有以上5个危险因素中的2个及以上者。
1.4 方法 采集受检者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日立H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TG、TC和 FBG、BUA。体量指标(身高、体重)、血压、脉搏,由专职护士测得。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总人群体量指标(身高、体重)的均值、标准差以加权平均的方法汇总。
2 结 果
2.1 超重/肥胖、危险因素聚集检出率及男女性别之间比较 将BMI值以24 kg/m2为切点分为两组:A 组:BMI≥24 kg/m2即超重/肥胖组。 B 组:BMI<24 kg/m2即非超重/肥胖组。共测37 155人,其中A组 16 978人,B组 20 177人,超重/肥胖检出率41.2%,其中男性47.2%,女性41.7%。A、B两组在男女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危险因素聚集9597人,检出率62.7%;B组:危险因素聚集1682人,检出率7.7%。A、B两组之间危险因素聚集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
2.2 A组(超重/肥胖组)与B组(非超重/肥胖组)的血脂、血糖、尿酸、血压水平 结果显示:A组的甘油三酯、胆固醇、空腹血糖、血尿酸、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1)。见表1。
2.3 直线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BMI与血脂、血糖、尿酸、血压、危险因素聚集及年龄之间密切相关(P<0.01)。 见表 2。
2.4 按性别、年龄及年龄合并组的BMI分布状况以及各危险因素与危险因素聚集的检出率 BMI均值按年龄分层,≥20岁组开始随着每增加10岁年龄组而升高,男性和女性组均在≥50岁组达到最高,≥60岁和≥70岁组又逐渐降低;同一年龄组不同性别BMI均值无显著差异;高血压、高TG、高TC、高FBG及HUA等各项危险因素及危险因素聚集的检出率均随BMI增加而呈上升趋势。见表3。
3 讨 论
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及膳食结构的快速变化以及由于电视、电脑、汽车的普及造成体力活动减少,引起超重/肥胖人群明显增加[1-3]。本文资料显示,青岛市常住人口健康体检人群中超重/肥胖检出率达41.2%,明显超过其它地区[9]。这与青岛地区饮食方式有关,青岛是北方沿海城市,谷类以面食为主,动物性食物以猪肉和海产品为主,吃海鲜饮“青啤”成为这里的饮食习惯,最终导致总热量摄入过多及动物性脂肪摄入增加。本文资料显示:超重/肥胖组的SBP和DBP明显高于非超重/肥胖组,高血压、高FBG的检出率均随BMI增加而呈上升趋势。这是因为超重/肥胖可通过增加全身血管床面积、外周血管阻力和心脏负担、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以及引起胰岛素抵抗而导致血压升高,尤其是向心性肥胖对机体代谢的影响更大,它可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全身肌肉组织、脂肪组织及肝脏对葡萄糖的利用和处理发生障碍,进一步加重了胰岛素分泌的负担,最终诱发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因此超重/肥胖被公认为是代谢综合征基础病变[10]。本文资料显示:超重/肥胖组的危险因素聚集率及TG、TC、UA、FPG水平明显高于非超重/肥胖组,而且无性别差异。用直线相关分析发现BMI与TG、TC、UA、FPG、年龄、危险因素聚集密切相关。表明肥胖可引起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升高,而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是导致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4]。本文资料还显示,在20~60岁,BMI值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因此对机体代谢的不利影响在加大。本文资料显示:BMI值与血脂升高成正比,高TG、高TC的检出率均随BMI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其原因,肥胖使脂解激素与抗脂解激素分泌失调,最终造成了脂代谢紊乱;超重/肥胖导致的胰岛素抵抗可促进肝脏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且抑制脂蛋白酶对甘油三酯的分解作用而使循环中甘油三酯增加,高甘油三酯可使极低密度脂蛋白分解减少,极低密度脂蛋白即变为小而密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颗粒,同时使高密度脂蛋白降解。有研究认为,血脂异常可能导致BUA的清除障碍,血尿酸浓度的增高可导致脂蛋白酶活性下降,TG分解减少,使血TG水平升高[11]。高血压可导致肾小动脉硬化和局部组织缺氧使乳酸生成增多,而乳酸对尿酸排泄有竞争性地抑制作用。而且高血压本身就存在着肾血流量和肾小球率过滤下降的病理改变。胰岛素能促进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高胰岛素血症能使肾脏排泄尿酸减少,从而引起血尿酸增高[12]。因此,超重/肥胖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危险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代谢综合征。
表 1 A、B组血脂、血糖、尿酸、血压水平的比较(±s)
表 1 A、B组血脂、血糖、尿酸、血压水平的比较(±s)
组别 n 甘油三酯(mmol/L) 胆固醇(mmol/L) 空腹血糖(mmol/L) 血尿酸(mmol/L)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A 组 16 978 2.77±0.82 6.23±0.92 5.98±1.32 399.6±52.3 139.8±18.7 86.1±15.7 B 组 20 177 1.68±0.52 5.10±0.87 4.96±1.52 365.2±39.5 116.3±15.2 76.3±8.2 t值 3.323 3.095 1.973 3.557 5.728 4.115 P 值 <0.01 <0.01 <0.05 <0.01 <0.01 <0.01
表 2 BMI与血脂、血糖、尿酸、血压、危险因素聚集的相关关系
表 3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体量指标和危险因素检出率(±s)
表 3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体量指标和危险因素检出率(±s)
年龄(岁) 身高(cm) 体重(kg) BMI 高血压(%) 高TG(%) 高TC(%) 高FBG(%) HUA(%) ≥2个危险因素(%)男168.1±5.3 65.9±8.9 23.5±3.2 26.7 28.9 33.9 15.2 15.9 31.7 20~ 168.9±7.0 62.1±8.5 22..1±2.7 6.9 7.1 9.2 7.8 5.2 8.1 30~ 169.7±6.5 65.1±8.1 22..9±3.5 14.1 13.2 15.8 8.2 10.5 18.1 40~ 168.1±6.1 64.7±8.8 23..5±3.9 23.2 25.5 28.1 9.6 18.9 27.3 50~ 167.0±6.3 64.1±8.0 23..7±3.8 33.9 31.1 43.9 15.7 19.1 35.9 60~ 165.6±6.0 63.1±9.5 23..1±3.0 45.1 30.9 42.7 20.8 18.5 41.9 70~ 164.1±5.5 60.2±8.9 22..0±3.5 47.6 19.2 40.8 21.4 15.2 52.5女157.6±6.1 57.9±9.9 23.7±4.7 23.8 20.8 31.5 13.9 7.2 27.5 20~ 158.9±6.5 55.8±8.5 21.1±2.9 3.5 4.2 7.9 3.7 3.2 5.2 30~ 158.9±6.9 57.9±8.0 22..5±3.7 7.9 6.8 12.5 7.8 5.8 10.1 40~ 157.2±7.1 59.7±9.5 23.7±2.7 20.2 20.7 27.1 10.5 8.1 25.5 50~ 156.2±6.1 59.9±9.0 23.8±4.5 35.5 27.9 35.9 14.7 9.8 34.8 60~ 154.9±5.1 56.7±8.2 23.5±5.7 47.1 22.9 34.9 18.6 5.0 40.5 70~ 152.7±5.7 54.0±8.9 22.1±5.2 55.8 20.1 34.0 20.5 4.6 53.2
因此,必须采用多种形式的宣讲、普及、教育,使广大受检人群提高对超重/肥胖的全面认知和尽早干预意识,自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坚持合理控制饮食,适当增加运动,管住嘴,迈开腿,控制体重,定期体检并检测相关项目,从而降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对于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将会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Obesity:preventing and managing the global epidemic.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R].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2000.894.
[2]McLellan F.Obesity rising to alarming levels around the world[J].The Lancet,2002,(9315):1412.
[3]马冠生,李艳平,武阳丰,等.1992至2002年间中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5):78.
[4]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s:avitalinvestment.http://whqlibdoc.who.int/publications/2005.
[5]陈明春,孔灵芝.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8.
[6]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7(6):579-591.
[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2007[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590-419.
[8]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6.
[9]Chen L,Liu J,China National Diabetes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Study Group.Preval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the 2007-2008 China National Diabetes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Study[J].European Heart Journal,2011,(06):30.
[10]董砚虎,高维国,南海荣,等.青岛地区20~74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调查[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4):344-347.
[11]宋 娓,李长贵.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06,46(7):77.
[12]Tsunoda S,Kamide K,Minami J,et al.Decreases in serum uric acid by amelioration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 overweigh hypertensive patients:effect of a low-energy diet and an insulinsensitazing agent[J].Am J Hypertens,2002,15(7):697-701.
[13]刘 莉,赵洪林,张 卿,等.天津市健康体检者血尿酸临床分析[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1,2(5):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