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状况及自我缓解方式

2013-10-14叶晓慧

军事护理 2013年23期
关键词:因性妇科条目

叶晓慧

(青田县人民医院 妇产科门诊,浙江 青田 323900)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主观症状之一,可由癌症引发,亦可为癌症治疗的结果,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1]。研究[2]发现,超过60%的癌症患者存在癌因性疲乏,而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较其他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更高,而且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不良症状体验,对患者的健康、治疗和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疲乏状况及自我缓解方式,为临床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便利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本院妇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63例,年龄18~70岁,平均(46.78±12.67)岁;婚姻状况:已婚130例(79.75%),未婚24例(14.72%),离异或丧偶9例(5.5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9例(23.93%),高中或中专64例(39.26%),大专及以上60例(36.81%);肿瘤类型:宫颈癌61例(37.42%),子宫内膜癌29例(17.79%),卵巢癌73例(44.79%);化疗时间:1个月67例(41.10%),2~3个月53例(32.52%),>3个月43例(26.38%)。纳入标准:(1)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包括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临床分期为Ⅰ~Ⅲ期;(2)均行根治性手术;(3)均为首次化疗,且大于1个疗程;(4)年龄>18岁;(5)自愿参加者。排除标准:(1)有精神病史者;(2)严重器质性病变者;(3)接受放疗者;(4)肿瘤转移的患者。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癌因性疲乏的评估:采用Piper疲乏评估量表-中文版,该量表由4个维度构成,包括22个条目,分别测量疲乏的行为/严重程度方面(6个条目)、情感方面(5个条目)、感觉方面(5个条目)、认知情绪方面(6个条目),每个条目从0~10分进行评分,0分表示无疲乏或无影响,10分表示疲乏极严重或影响极严重;总分220分,得分越高表明疲乏越严重。根据得分情况分为4个等级:0分为无疲乏,<66分为轻度疲乏,66~132分为中度疲乏;>132分为重度疲乏。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1[3]。(2)疲乏缓解方式:采用疲乏缓解量表-中文版,用于了解患者采取自我缓解疲乏方式的有效性,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7[4],包括四部分共13项缓解疲乏的方法,即降低活动(静坐、睡觉等),增加活动(如运动、参加社交活动等),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看电视等),其他(如进食等)。要求患者在选择方法后对其缓解情况进行评定,每项措施由无效到非常有效,分别计0~10分。

1.2.2 调查方法 分别于化疗前1~2d、化疗中及化疗后7d对纳入患者的疲劳情况进行调查。化疗前及化疗中,由研究人员直接将问卷发放给患者,让其自行填写;出院前确认患者及家属的准确电话信息,由研究人员在患者出院后7d以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采用询问的方式填写量表。调查过程中,研究人员向被调查者逐条讲解作答,以保证被调查者对本次调查内容正确理解与作答,确保所收集资料的有效性。3次调查发放问卷分别为196、187、178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5.40%、95.18%、91.57%,最终有163例患者完成3次调查。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不同阶段疲乏程度比较 从表1、2可见,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不同阶段均存在轻度至重度疲乏,而化疗中的整体疲乏程度最严重,且在认知、行为、情感、情绪等方面的疲乏得分均高于化疗前及化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不同阶段疲乏程度比较[n(%)]

表2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不同阶段疲乏得分比较(,分)

表2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不同阶段疲乏得分比较(,分)

a:与化疗中比较,P<0.01

时间 认知 行为 情感 情绪化疗前 3.28±1.19a 3.25±1.20a 3.75±1.19a 3.60±1.31a化疗中 5.24±1.12 5.45±0.97 4.23±0.61 5.94±0.87化疗后 3.81±0.72a 3.73±0.70a 3.67±0.83a 4.89±0.86a F 157.78 228.51 18.15 210.03 P<0.01 <0.01 <0.01 <0.01

2.2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疲乏缓解方式得分情况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缓解疲乏方式具有一定差异,但总体来说,以低活动方式得分最高,其中睡觉、打盹、休息居于前三位;而社交活动、做家务、听音乐是得分最低的三种方式,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中、后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疲乏感。行为维度的改变可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反映出疲乏使患者日常生活规律发生转变,影响其生活质量。情感维度的改变体现在对化疗不愉快的感觉上,表明在化疗各个时期,疲乏给患者带来的不愉悦体验具有差异。情绪维度改变的突出表现为抑郁、疲倦、无精神、困意增加等,而抑郁的心理状况可加重患者的疲乏感[5]。认知维度的改变体现在多数患者化疗中后期明显感觉到忧伤、灰心、烦躁等,主要原因在于疲乏明显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使日常生活规律发生巨大改变,无法正常进行社交、学习及工作,导致机体虚弱和活动度下降,严重不愉快感觉进一步加重患者悲伤、受挫和易怒等不良情绪。本研究提示,临床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行为、情感方向的引导,以消除或减轻患者的情感抑郁,降低情感疲乏,纠正不当行为。

表3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疲乏缓解方式得分情况(n=163)

此外,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疲乏程度最严重,化疗后有所下降,但仍较化疗前高;且化疗前、中、后在认知、行为、情感、情绪等方面的疲乏状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围化疗期患者疲乏呈周期性波浪式变化,一般在化疗前1~2d开始升高,在化疗过程中疲乏感明显上升,于化疗后7d内缓慢下降,然后在下1个疗程前1~2d再次出现疲乏感。目前对癌因性疲乏的病因尚无定论,作为一个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可能引发的原因包括恶病质、营养不良、疼痛、体重减轻、毒性代谢物、感染、失眠、贫血、药物治疗、卧床、社会因素等,随着患者病情与化疗阶段的发展,以上可能诱发疲乏的因素也随之增多,往往出现化疗后期患者疲乏加重的现象。因此,在化疗的最初阶段,护士应加强对化疗患者疲乏感的观察和评估,以早期发现患者的疲乏表现并给予相应对策,减轻其疲乏感。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最常采用的5种缓解疲乏的方式依次为睡觉、打盹、休息、静坐及进食,其中以低活动方式运用最多。原因在于这些方法可能是应对疲乏最简单最自然的反应[6]。本研究还显示,患者对于运动、外出等缓解疲乏的方法认可度不高,这可能与传统认为劳累应以休息为主、尽量不活动、减少外出的观念有关。2007年,美国肿瘤护理学会循证医学小组[7]研究表明,活动与锻炼是经一级证据证实的唯一有效的癌因性疲乏干预措施。国内学者的研究证明,运用中医自我穴位按摩、腹式呼吸运动、音乐等中西医联合运动疗法可以缓解或消除乳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改善睡眠,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8]。提示对于患者在缓解疲劳方式上存在的认知偏差,护士应加强其认知干预,给予专业性指导和帮助,以达到有效缓解患者疲乏的目的。

[1]李亚玲,王耕,王明华,等.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系统化护理干预[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35.

[2]顾莉娟.癌因性疲乏的相关因素与应对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232-234.

[3]Winnie K W,Josepha W M.Fatigue and fatigue relieving strategies used by Hong Kong Chinese patients after hemoplantation stem cell transplantion[J].Nurs Res,2005,54(1):48-55.

[4]Irvine-Diane M,Vincent L,Graydon J E,et a1.Fatigue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receiving radiation therapy[J].Cancer Nurs,1998,21(3):127-135.

[5]刘莉,林晓红,赵艺敏,等.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心理状态和干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157-158.

[6]李亚玲,王耕,冯晓敏,等.康复期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家庭干预[J].护理学杂志,2010,2(4):83-87.

[7]Sandra A M,Susan L B,Linda E H,et a1.Putting evidence into practice: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 for fatigue during and following cancer and its treatment[J].Clin J Oncol Nurs,2007,11(1):99-113.

[8]李徐锦江,顾立学,乔红.中西医联合运动疗法对乳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干预效果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8):3225.

猜你喜欢

因性妇科条目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九句因理论的形式语义学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P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