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滑油季戊四醇月桂酸酯无溶剂合成工艺研究

2013-10-09简家成李光照唐新利

精细石油化工 2013年5期
关键词:季戊四醇酸酯磷钨酸

简家成,刘 峥*,李光照,唐新利

(1.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江苏开磷瑞阳化工有限公司,江苏 溧阳 213364)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为矿物基础油、合成基础油以及生物基础油三大类。合成润滑油是指由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基础油,合成基础油有很多种类,常见的有合成烃、合成酯、聚醚、硅油、含氟油、磷酸酯。合成润滑油比矿物油的热氧化安定性好,热分解温度高,耐低温性能好等优点,可以保证设备部件在更苛刻的场合工作[1-2]。季戊四醇脂肪酸酯,便是合成酯类基础油。季戊四醇脂肪酸酯具有酯基多,极性强,蒸发损失小,润滑性好等特点,其工作环境温度可比双酯高50~100℃,因此除了可以作为空气压缩机油、齿轮油、仪器用油、工业用油和发动机油的调和组分外,还可以调制喷气发动机油[3-5]。传统的合成方法,由于反应温度较高,反应时间长,物料容易氧化,催化剂自身也容易溶解或分散于物料中,导致物料在高温反应中颜色加深。加上中链脂肪酸酯、双酯和多元醇酯沸点太高,后处理比较困难,一般蒸馏方法很难完成,产品色泽较深,无法得到高质量产品,因此直接影响它们在一些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行业中的应用。基于绿色化学和绿色合成的思想,目前人们积极开展酯类基础油的绿色合成方法,主要包括无溶剂合成[6-7]、脂肪酶催化合成酯[8-9]。笔者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硅胶负载磷钨酸型催化剂,催化合成了季戊四醇月桂酸酯,所得季戊四醇月桂酸酯产品外观色泽较浅,合成反应式为: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氢氧化钠,分析纯,广东新宁化工厂;无水乙醇、正硅酸乙酯、冰酯酸、乙二醇、月桂酸,分析纯,广东省汕头市西陇化工有限公司;磷钨酸,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季戊四醇,工业级,江苏瑞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STA-500热重分析仪(N2保护下,升温速率5(°)/min),德国耐驰公司;X’Pert PRO X射线衍射仪,荷兰柏纳科公司;AVATAR360型红外光谱分析仪,德国Nicolet公司;SK2210LHC超声波清洗器,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溶胶-凝胶法制备硅胶负载磷钨酸催化剂

将13.86g正硅酸乙酯搅拌溶解于8.26g乙二醇和8g乙醇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将4.94g磷钨酸加入到这一溶液中。搅拌升温至80℃,回流1h后,加入24g乙醇、6g水和5.96g冰酯酸,回流3h,得透明的凝胶。老化24h后,室温下置于真空烘箱中干燥,在马弗炉中450℃焙烧6h得硅胶负载磷钨酸型催化剂。

1.2.2 季戊四醇月桂酸酯的合成

在三颈瓶中加入1.35g季戊四醇、8.013g月桂酸、0.14g磷钨酸负载量为71.59%的催化剂,在160℃搅拌加热回流,直至分水器中不再有水生成为止。反应结束后,将上述反应混合液冷却至60℃,进行热过滤,分离出的催化剂直接用于下一次酯化反应。

1.2.3 季戊四醇月桂酸酯分离纯化

根据季戊四醇不溶于丙酮,月桂酸微溶于丙酮,而产物季戊四醇月桂酸酯可与丙酮混溶的原理,将产物与未反应原料进行分离。具体步骤是:将适量的丙酮加入到一定量的粗产物中,搅拌溶解,然后过滤除去未溶解的原料季戊四醇和月桂酸,最后将所得滤液置于恒温水浴锅中进行蒸馏,除去溶剂丙酮,便可得纯的产物季戊四醇月桂酸酯。

1.3 酯化率的测定

按照GB/T 1668—2008的方法测定体系反应前后的酸值,根据酸值之差按照下式计算反应的酯化率:

2 结果与讨论

2.1 催化剂的表征与分析

2.1.1 XRD分析

图1为SiO2载体与负载有磷钨酸催化剂的XRD曲线。

图1 溶胶凝胶法所制备的催化剂的XRD谱

由图1可见:磷钨酸负载后催化剂的XRD衍射曲线与载体SiO2很相似,未见磷钨酸的特征晶相峰,这表明磷钨酸已经以非晶相高度分散的形式进入了SiO2孔洞,这同时也说明了,自制的催化剂在磷钨酸高负载量下,在载体表面上的仍然未产生磷钨酸晶相堆积现象。由于非晶态催化剂活性因其表面积的增大,普遍比晶态催化剂活性高,故自制的催化剂与晶相催化剂[10]相比活性将大为提高。

2.1.2 IR分析

杂多酸及其盐(POMs),是由前过渡金属离子(通常处于d0电子构型)通过氧连接而形成的金属-氧簇类化合物。构成POMs的基本单元主要是MO6(M=Mo,W 等)八面体和 MO4(M=P,Si,Ge,As等)四面体,多面体之间通过共边、共角或共面相连产生了一系列不同的阴离子结构(Keggin、Dawson、Anderson、Waugh、Silverton和Lindqvist结构等)。在这些结构类型中Keggin结构杂多化合物是目前合成最多、研究最充分,同时也是一类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杂多化合物[10]。图2为纯磷钨酸的IR光谱。图中803.80,891.45,982.55和1080.45cm-1处为磷钨酸Keggin结构的4个特征峰,分别是磷钨酸的 WOc-W,W-Ob-W,W=Od和P=Oa的特征峰。

图2 纯磷钨酸IR光谱

图3为负载磷钨酸前后催化剂的IR光谱。由图3可见:未负载磷钨酸的催化剂曲线中1085.47cm-1处为Si—O—Si的特征峰。负载磷钨酸后,1078cm-1处是磷钨酸Keggin结构1080.45,982.55cm-1处的特征峰,与SiO2的1085.47cm-1处的Si—O—Si的特征峰重合;801cm-1处是Si—O的弯曲振动吸收峰和磷钨酸Keggin结构的 W—Oc—W 特征峰的重合;957 cm-1处是磷钨酸Keggin结构的 W—Ob—W特征峰。由此可知,负载在SiO2胶体上的磷钨酸仍有Keggin结构;但磷钨酸负载后,其W—Ob—W特征峰向高波数略有移动,这表明磷钨酸中的W—Ob—W与SiO2表面的羟基基团有相互作用。

图3 负载磷钨酸前后催化剂的IR光谱

2.1.3 催化剂 TG/DTG分析

图4、图5为钨酸负载前后试样的TG/DTG曲线。

图4 未负载磷钨酸催化剂的TG/DTG曲线

图5 负载有磷钨酸的催化剂的TG/DTG曲线

由图4、图5可知:磷钨酸负载前后,试样的TG/DTG曲线极为相似,最主要的失重过程均发生在100℃左右。这一失重过程,可能是由于试样吸附水脱附所致。由图6中DTG曲线可知,负载有71.59%磷钨酸的催化剂,在400℃左右,有一小的失重过程发生,这可能是封装在SO2基质孔隙中有机化合物(如制备过程中加入的乙二醇等)脱附所致或者是磷钨酸分解[12]。此后,随着温度的增加,催化剂均未见明显的失重现象发生。由上可知,磷钨酸负载在SO2胶体中,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2.2 季戊四醇月桂酸酯合成条件的优化

2.2.1 磷钨酸负载量对酯化率的影响

在季戊四醇与月桂酸的摩尔比为1∶4、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2%、反应温度为160℃、反应时间4h的条件下,改变催化剂中的磷钨酸的负载量进行实验,结果见图6。从图6可知:反应的酯化率随着磷钨酸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当磷钨酸的负载量超过71.59%时,反应的酯化率就会降低。这是由于,随着磷钨酸的负载量的增加,磷钨酸的溶脱损失会增大,导致催化剂的活性降低,酯化率下降。因此,较适宜的磷钨酸负载量为71.59%。

图6 不同磷钨酸负载量对酯化率的影响

2.2.2 月桂酸与季戊四醇摩尔比对酯化率的影响

在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2%、反应温度为160℃、反应时间4h,催化剂中磷钨酸负载量为63.9%的条件下,考察反应物中月桂酸与季戊四醇的摩尔比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7。

图7 不同酸醇摩尔比对酯化率的影响

由图7可知:随着酸醇比的增大,月桂酸与季戊四醇的空间位阻效应增强,酯化反应变得较为困难,酯化率降低,当酸醇比增加至4.5∶1时,再增加月桂酸的用量,酯化率降低的幅度较大,从经济角度与后处理考虑,较适宜的酸醇比为4∶1。

2.2.3 酯化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

在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2%、反应温度为160℃、季戊四醇与月桂酸的摩尔比为4∶1、催化剂中磷钨酸负载率为63.9%的条件下,考察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8。从图8可知:随着酯化时间的增加,反应的酯化率呈增加的趋势,但酯化时间超过4h时,酯化率降低,产物的颜色较深,这可能是反应体系中季戊四醇、月桂酸发生自聚作用所致,故较适宜的酯化时间为4h。

图8 不同酯化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

2.2.4 酯化温度对酯化率的影响

在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1.5%、反应温度为160℃、季戊四醇与月桂酸的摩尔比为4∶1、催化剂中磷钨酸负载率为63.9%的条件下,考察反应温度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9。

图9 不同酯化温度对酯化率的影响

由图9可知: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酯化率增大。当反应温度提高至200℃时,再提高反应温度,虽然酯化率有所提高,但产物的颜色较深,故综合考虑,较适宜的反应温度范围为160~200℃。

2.2.5 硅胶负载磷钨酸型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

在反应温度为160℃、季戊四醇与月桂酸的摩尔比为4∶1,催化剂中磷钨酸负载率为63.9%,反应温度为160℃条件下,考察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影响,结果见图10。从图10可知:催化剂用量为1.5%时,酯化率较高,产物颜色较好,当催化剂用量增加时,酯化率降低较明显,并且酯的颜色较深,这可能是因为磷钨酸在浓度较大时引起氧化还原反应所致。故适宜的催化剂用量为1.5%。

图10 不同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影响

2.2.6 硅胶负载磷钨酸型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对酯化率的影响

每次实验结束后,用无水乙醇洗涤反应器内附着的催化剂,将含有催化的洗液倒入吸滤瓶中进行吸滤,以便回收反应后的催化剂。将回收的催化剂,经干燥后,进行煅烧活化,便可再次使用。如表8所示,再次使用的催化剂,在使用3次后酯化率虽有所降低,但仍具有一定的活性。硅胶型催化剂的催化剂活性下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部分活性组分磷钨酸从载体表面溶脱到水相而流失;二是催化剂重复使用后比表面积有所下降,其中前者占主要原因。而催化剂活性组分—磷钨酸在载体上高度分散进入SiO2孔洞中,不易溶脱,故硅胶负载磷钨酸型催化剂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

表1 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对酯化率的影响

2.3 季戊四醇月桂酸酯的表征

图11是季戊四醇月桂酸酯的红外光谱。由图1可见:1742.66cm-1处是酯羰基C=O伸缩振动吸收峰,1168.38cm-1处是酯C—O—C伸缩振动吸收峰,这说明月桂酸与季戊四醇确实发生了酯化反应,生成了季戊四醇月桂酸酯。

图11 产物的IR光谱

3 结 论

a.利用溶胶凝胶法所制备的硅胶负载磷钨酸型催化剂,磷钨酸高度分散且没有晶相堆积现象,用其合成季戊四醇月桂酸酯时,催化剂活性组分溶脱损失少,催化活性高,催化剂易分离,且重复使用性好。

b.硅胶负载磷钨酸型催化剂催化合成季戊四醇月桂酸酯的最佳条件为:磷钨酸的负载量为71.59%,季戊四醇与月桂酸的摩尔比为4∶1,酯化时间4h,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1.5%,酯化温度控制在160~200℃,反应的酯化率可达84.92%以上。

c.以硅胶负载磷钨酸型催化剂催化合成的季戊四醇月桂酸酯,具有较低的色度,很好的低温流动性、热温度性和抗氧化性等性能。

d.本文提出的润滑油季戊四醇月桂酸酯工艺最大的优势是绿色环保。工艺中使用的硅胶负载磷钨酸型催化剂是一种新型绿色催化剂,其酸性比硫酸更强,却没有硫酸的强腐蚀性和合成中产生的废水污染问题;同时酯化过程没有使用有机溶剂,使用的是无溶剂合成。

[1]叶斌,陶德华.绿色润滑剂[J].表面技术,2002,31(3):64-68.

[2]郑发正,周山丹,胡役芹,等.环境友好润滑剂的研究概括[J].表面技术,2004,33(2):9-11.

[3]张晨辉,唐福伟,金一丰,等.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季戊四醇油酸酯[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2,48(2):140-143.

[4]李凯,王兴国,单良,等.季戊四醇油酸酯的合成工艺[J].中国油脂,2007,32(12):53-56.

[5]褚衡,刘庆丰,严海彪,等.脂肪酸季戊四醇的合成及应用[J].现代塑料加工与应用,2003,4(6):72-77.

[6]夏祖学,刘长军,闫丽萍,等.微波化学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4,16(4):441-444.

[7]官仕龙,陈金芳,李伟,等.无溶剂条件下合成润滑剂基础油脂肪酸季戊四醇酯 [J].江西化工,2004,(2):55-59.

[8]高艳,蒋利丽,杨文静,等.月桂酸玉米淀粉酯的合成工艺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2,27(4):92-95.

[9]姜雯虹,韩萍芳,徐宁,等.酶法合成果糖棕榈酸酯[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6,22(6):565-569.

[10]陈平,高肖汉,翟玉春.SiO2负载磷钨酸催化苯甲醚与乙酸酐反应[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1,24(4):29-33.

[11]钟立峰,唐渝,张渊明.Keggin型P-Mo-V杂多酸的合成[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3,15(2):254-256.

[12]KukoveczÁ,Balogi Zs,Kónya Z,et al.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catalytic applications of sol-gel derived silicaphosphotungstic acid composites[J].Applied Catalys,2002,228:83-94.

猜你喜欢

季戊四醇酸酯磷钨酸
乙醇酸酯制乙醛酸酯的生产方法
基于Dawson型磷钨酸杂化材料[Co(2,2´-bipy)3]3(P2W18O62)的吸附性能的研究
高纯度单、双季戊四醇的工业分离方法
Keggin与Dawson型磷钨酸对NOx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
SO42-/TiO2-SnO2固体超强酸无溶剂催化合成季戊四醇硬脂酸酯
Hydrothermal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an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Keggin-type silicotungstate[FeII(phen)3]2[α-SiW12O40]·H2O
季戊四醇锌热稳定剂的制备与应用
一种新型蓖麻油酸季戊四醇酯的制备及应用
Dawson型磷钨酸酮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绿色催化合成四氢呋喃
Cu(Ⅱ),Ni(Ⅱ),Co(Ⅱ),Mn(Ⅱ),Zn(Ⅱ)和Cd(Ⅱ)的乙基3-(2-氨硫化亚肼基)-2-(羟胺基)丁烯酸酯配合物:合成、表征和细胞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