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急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房角结构对比分析

2013-10-09陈琛陈强韦秋红

河北医药 2013年1期
关键词:附着点睫状体角型

陈琛 陈强 韦秋红

近年来有关原发性房角关闭机制的研究报导很多,除了常见的瞳孔阻滞原因以外,周边虹膜厚度和厚度、睫状体的位置、晶体位置等因素也被视为导致房角关闭的机制[1]。李思珍等[2]对邯郸地区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多种机制共存是诱发房角关闭的主要原因,并且对各种机制的构成比例进行了计算。但是对急性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机制的构成比是否存在差异未做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保定市地区急性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房角进行定性及半定量观察分析,分析2组人群房角结构的异同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就治的早期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各150例(150只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中男67例(67眼),女73例(73眼);年龄53~64岁;无眼压升高史,病程处于临床前期。慢性闭角型青光型组男72例(72眼),女78例(78眼);年龄55~65岁;眼压<30 mm Hg(1 mm Hg=0.133 kPa);视野无明显变化,或旁中心暗点。纳入标准:房角关闭小于一半者;虹膜和瞳孔形态无改变;未行激光治疗或内眼手术者;视野检查处于早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前期眼或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眼;无继发性因素(炎症、肿瘤、外伤、先天性畸形)引起的眼前节结构发生改变;没有滴用对虹膜或睫状肌有影响的药物。

1.2 检查方法 对2组早期青光眼患者的房角进行房角镜检查,记录房角关闭程度和周边虹膜的形态并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采用国产索维牌超声生物显微镜,型号为SW-3200L,在室内照明恒定的条件下,患者取仰卧位,受检眼局部滴用表麻滴眼液充分麻醉。根据受检者睑裂大小选择合适的眼杯置于结膜囊内,检杳时嘱病人注视房顶,在眼杯内放人适量扫描剂,调整探头使其与角膜垂直,记录图像,然后进行图像的测量和分析。测量方位分别为 0、2、3、5、6、7、9、10、11 点。

1.3 观察指标 虹膜附着位置,周边虹膜的形态和肥厚程度,睫状体位置,前房深度。

1.4 定量测定分级标准 (1)虹膜根部附着点:根据UBM图像可将虹膜根部附着点分为靠前型(Ⅰ)、中间型(Ⅱ)及靠后型(Ⅲ)。靠前型是指虹膜根部与巩膜突相贴;中间型是指虹膜根部附着于睫状体前部,可见窄的睫状体带;靠后型是指虹膜根部附着于睫状体后部,可见宽的睫状体带。(2)睫状体位置:根据UBM图像可将睫状体位置分为前位型(Ⅰ)、中间型(Ⅱ)及滞后型(Ⅲ)。前位型为睫状突与虹膜根部广泛接触,不能观察到睫状沟,中间型是指睫状突与虹膜根部稍有接触;睫状突与虹膜根部无接触,睫状沟清晰可见。(3)根据巩膜突前500μm内的周边虹膜的厚度,根据正常虹膜厚度为(391±88)μm为标准,小于正常值为偏薄型(Ⅰ)、正常值范围内为中间型(Ⅱ)大于正常值为肥厚型(Ⅲ)[3-5]。

2 结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虹膜膨隆即瞳孔阻滞因素占98.67%,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虹膜膨隆即瞳孔阻滞因素仅占20%,而且两者都存在其它机制参与其中的情况。急闭的平均前房深度(1.87±0.46)mm明显小于慢闭的前房深度(2.26±0.26)m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大部分为虹膜根部肥厚,睫状突位置偏前,而虹膜膨隆者少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大部分虹膜根部膨隆明显但同时有睫状突位置偏前。

3 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角的解剖结构上存在差异,房角关闭机制的构成比例不同。虹膜附着点的位置:急闭偏前者占43.3%,靠后型占28.67%,慢闭偏前者占50.66%,靠后型占7.33%,慢闭的虹膜附着点偏前者比急闭的略多,而中间型和偏后型者急闭比慢闭的多见。睫状突的位置:急闭前位型占20%,滞后型占26.67%,慢闭前位型占36.67%,滞后型占6.67%,急闭的睫状体位置偏后的患者比慢闭的多,但是睫状体位置中间类型所占的比例在急闭和慢闭中基本相同。

表1 急、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前房角形态结构对比例(%)

急闭患者以瞳孔阻滞因素为主,慢闭患者则以非瞳孔阻滞因素为主,可见慢闭的房角关闭是虹膜附着点、睫状体位置、虹膜厚度等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临床中早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虹膜激光打孔术,沟通前后房解决瞳孔阻滞后,90%以上的人可以预防房角关闭导致的急性发作。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以多种机制共存为主,虹膜激光打孔不能完全有效的解决房角关闭的问题,因此临床上部分慢闭患者虹膜激光打孔术后房角仍有关闭的可能。

同时我们还发现虽然急闭中瞳孔阻滞因素占绝大多数,但同时也合并虹膜附着点,睫状体以及虹膜周边厚度等因素。在非瞳孔阻滞因素中虹膜周边肥厚的慢闭占47.3%,急闭占21.33%,虹膜周边肥厚在慢闭患者中更加多见。在慢闭患者中大都平坦肥厚的虹膜堆积在房角,附着靠近小梁导致房角入口狭小长期会导致房角的慢性关闭。

前房深度的检查中急闭患者明显浅于慢闭患者,可能与瞳孔阻滞引起的后房压力推挤虹膜晶状体隔偏前有关[6]。该研究结果发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角的解剖结构上存在差异,房角关闭机制的构成比例不同。本研究中采用的医院就诊患者,不一定代表人群中各种房角相关因素的普遍情况,同时关于晶体因素,虹膜和晶体的接触距离等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是本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大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保定地区急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房角关闭机制的构成比。

1 李思珍,梁远波,王宁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房角关闭机制.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45:86-88.

2 李思珍,梁远波,范肃洁,等.地区性窄房角患者的房角关闭机制类型分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9,27:445-447.

3 王涛.刘磊,李志辉,等.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中华眼科杂志,1998,34:365-368.

4 王涛,刘磊,李志辉.等.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研究睫状肌麻痹剂对眼前节结构的影响.中华眼科杂志,1998,34:137-140.

5 王宁利,欧阳洁,周文炳,等.中国人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机制的研究.中华眼科杂志,2001,36:46-51.

6 李桥,王育良,卞春及,等.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双眼眼前段相关结构的对比研究.临床眼科杂志,2008,16:7-9.

猜你喜欢

附着点睫状体角型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合并附着点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肌肉骨骼超声在指导银屑病关节炎临床分型中的价值
MSCT评估钩突上附着点分型及引流途径的临床价值
钝挫伤致眼睫状体脱离/分离的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
玻璃体切除联合不同睫状体复位术式的疗效观察
睫状体脱离的病因分析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治疗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研究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