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川贝母总生物碱的工艺研究
2013-10-08张剑光张志锋吕露阳何丽华
张剑光,张志锋,吕露阳,何丽华
(1.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药物研究所,成都,四川 610041,2.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长沙,湖南 410013)
贝母为百合科(Liliaceae)贝母属植物,其味苦、性寒,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抗肿瘤、降血脂、平喘、神经中枢保护[1-4]等功效,用于治疗哮喘、支气管炎、淋巴结核、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等。川贝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四川、西藏、云南等海拔在3200~4200米的高原地区[5],主要药效成分是西贝素、贝母甲素、贝母乙素、川贝酮等[6]总生物碱。传统生物碱提取、分离、纯化主要是采用非极性的有机溶剂来萃取,该方法缺点是分离不彻底,成本高,污染环境等。大孔吸附树脂技术由于具有吸附快,解吸率高,吸附容量大,洗脱率高,树脂再生简便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中草药成分的研究[7],本实验旨在优选出一种适合纯化川贝母总生物碱的大孔树脂,以总生物碱的含量为考察指标,筛选分离纯化川贝母总生物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川贝母总生物碱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1 仪器与材料
TU-190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北京普析);METTLER AE240电子分析天平 (梅特勒-托利多);PHS-3型酸度计(北京华瑞)。贝母乙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批号:110751-200709); 大孔树脂: D-101、HPD-100、HPD-300、HPD-722(沧州宝恩),SA-2、AB-8(天津欧瑞),H-103(上海华羚);溴甲酚绿(天津大茂);无水乙醇、氯仿、浓氨水(成都)等均为分析纯。川贝母药材于2010年6月采自四川省康定县新都桥,人工种植,由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张浩教授鉴定为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制备
2.1.1 供试样的制备
取5g贝母药材粉末 (过60目),置于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2倍体积(10mL)的浓氨水浸泡2h,然后加入 30倍体积(150mL)氯仿-甲醇(v/v=4:1)混合试剂在70℃水浴中回流4h,过滤,用混合试剂洗涤3次,浓缩成浸膏,用2%盐酸定容到5mL容量瓶中,得1g生药/mL贝母供试样溶液,其他浓度根据浓度需要调整。
2.1.2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已烘干至恒重的贝母乙素对照品2.0 mg置于10 mL容量瓶,用氯仿溶解并定容至刻度线,摇匀,得贝母乙素对照品溶液0.20 mg/mL.
2.2 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8]
2.2.1 标准曲线的制备
取对照品溶液 0.4,0.6,0.8,1.0,1.2mL,1.5mL置于25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5mL pH=5的缓冲液,2mL 0.05%的溴甲酚绿溶液,用氯仿定容至刻度线,摇匀并激烈振荡后转移至125mL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20min,分离出氯仿层。空白不加对照品外,其他试剂均加。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波长为415nm处测量其吸光度。回归线方程为:A=2.9391X-0.0033 (R2=0.9967)贝母乙素浓度在0.08-0.3mg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2.2.2 贝母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取适量供试样品溶液,用5%氢氧化钠调节碱性,置于分液漏斗中,用氯仿萃取3次,每次20mL,合并萃取液,挥干,用氯仿溶解并定容到25mL容量瓶中,精确取2.0 mL置于25mL容量瓶中,按照"2.2.1"项步骤,从"分别加入5mL pH=5的缓冲液"起,测量其吸光值,计算总生物碱的含量。
2.3 大孔树脂的筛选
称取预处理好的7种大孔树脂,每份相当于干树脂1g,置于100 mL的三角瓶中,分别精确加入pH值为11.6、0.117g生药/mL药液30mL,振摇24h,取适量上层清液置于分液漏斗中,按照"2.2.2"项步骤,从"置于分液漏斗中,用氯仿萃取3次"起,测量上清液中总生物碱的含量,计算各种大孔树脂的吸附量。将上述充分吸附后的树脂,过滤,擦干大孔树脂表面的水珠,将其置于250mL的三角瓶中,分别精确加入40mL 95%乙醇,振荡24h,过滤,取上清液适量,挥干,用氯仿溶解并定容与25mL容量瓶中,按照"2.2.1"项步骤,从"分别加入5mL pH=5的缓冲液"测量洗脱液中总生物碱的含量。计算各种树脂的吸附容量、解吸量、解吸率。。由表1结果,可见HPD-100树脂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和解吸能力,其洗脱率高达94.7%。故选择HPD-100树脂来富集纯化川贝母的总生物碱。
表1 不同类型大孔吸附树脂静态吸附及解吸性能树脂类型
2.4 大孔树脂动态吸附生物碱的影响因素考察
2.4.1 药液pH值对大孔树脂吸附效果的影响
取已处理好的HPD-100树脂5份(每份相当干树脂3g),精确吸取浓度0.117g生药/mL、pH值分别为 6.5、9.3、11.6、12.6、13.5 的上样液各 30mL,以2BV/h考察不同pH值药液对树脂吸附影响,计算比吸附量,比吸附量=总生物碱质量/干树脂质量。表2的实验结果表明,生物碱在弱酸性条件下处于复盐状态,不利于大孔树脂对生物碱的吸附纯化,在碱性条件处于游离状态,有利于大孔树脂对生物碱的吸附纯化,当pH值为11.6时,吸附效果最佳。
表2 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2.4.2 上样药液浓度对大孔树脂吸附的影响效果
取已处理好的HPD-100大孔树脂6份(每份相当干树脂3g),上样液的pH值为11.6,吸取浓度分别为 0.117、0.175、0.235、0.29、0.376g、0.428g 生药/mL的上样液各30mL,考察不同上样液浓度对大孔树脂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计算比吸附量。从表3可知,上样药液浓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总生物碱的吸附,最佳上样药液浓度为0.293g生药/mL。
表3 药液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2.5 大孔树脂的最大吸附量的考察
取已处理好的HPD-100大孔树脂 (相当干树脂 5g),取 0.293g生药/mL、pH=11.6的上样液250mL,以每10mL收集一份过柱流出液,测量每份流出液的药液总生物碱的含量,绘制总生物碱的动态吸收泄露曲线。图1表明,HPD-100大孔树脂在70mL质量浓度为0.293g生药/mL川贝母药液而未见泄露,即1g HPD-100树脂可以吸附14mL,相当于4.1g生药。
图1 HPD-100大孔吸附树脂对总生物碱的动态吸附曲线
2.6 洗脱媒介的考察
取已处理好的HPD-100大孔树脂1份 (相当干树脂3g),按照上述研究得到最佳吸附工艺条件精密加入上样液30mL,先用4BV蒸馏水除去表面杂质,依次用 20%,40%,60%,80%,95%乙醇各4BV,洗脱速度为2BV/h,考察不同乙醇浓度洗脱能力,计算解吸率。图2表明,80%乙醇洗脱所得到的总生物碱质量最多,因此选择80%乙醇洗脱。
图2 不同乙醇浓度对总生物碱的洗脱效果的影响
2.7 洗脱剂体积流速的考察
取已处理好的大孔树脂4份 (每份相当干树脂3g),加入上样液30mL,先用4BV的蒸馏水洗去表面的杂质,各用4BV 80%的乙醇以1BV/h、2BV/h、3BV/h、4BV/h的体积流量洗脱大孔树脂,收集洗脱液,考察不同体积流量对大孔树脂洗脱的影响。图4表明,洗脱速度慢,洗脱效果好。1BV/h和2BV/h的洗脱效果相差不明显,考虑到生产效率,故选择2BV/h为洗脱速度。
图3 洗脱剂体积流量与总生物碱量的关系
2.8 洗脱剂用量的考察
取已处理好的HPD-100大孔树脂1份 (相当干树脂3g),湿法装柱,加入药液30mL,充分吸附后,用先用4BV的蒸馏水洗去表面的杂质,再以2BV/h的80%的乙醇洗脱大树脂,每1BV收集一份洗脱液,考察洗脱剂最大用量。图5表明,80%的乙醇洗脱6BV后,洗脱率达98.3%,考虑到洗脱剂的效率和成本,故选择洗脱剂用量为6BV。
图4 动态解吸曲线
2.9 验证试验
吸取浓度为0.293g生药/mL川贝母药液30mL(理论总生物碱量28.3mg),按照上述研究得到最佳吸附工艺条件上柱洗脱,用水洗脱后,收集80%乙醇洗脱液,将洗脱液减压蒸干,制备干浸膏,称重,计算总生物碱纯度及收率。采用同样的方法平行三次,结果如表4,HPD-100大孔吸附对贝母总生物碱的纯化工艺稳定,重现性好,纯化后贝母从生物碱达到51.92%,收率达到76.65%。
表4 工艺重复实验(n=3)
3 讨论
本实验通过考察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和动态吸附解吸实验,对其吸附与解吸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贝母总生物碱的工艺条件简单易行,具有吸附快、稳定、有效成分损失少等优点,而且川贝母提取液在经过大孔树脂纯化后,大部分的杂质都被除去,对川贝母有效成分能有很有效的进行富集,使其质量分数明显增加。因此本工艺在富集和分离贝母总生物碱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从而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贝母有效成分提供科学依据,并且可以为贝母总生物碱的大规模纯化生产提供参考。
[1]李萍,季晖,徐国钧,等.贝母类中药的镇咳祛痰作用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3,21(6):360.
[2]黄丽晶,高文远,李霞,等.平贝母水提物抗炎作用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9,26(6): 495.
[3]赵益,朱卫丰,刘红宁,等.贝母辛平喘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草药,2009,40(4):597.
[4]季晖,王琳辉,李萍,等.伊犁贝母总生物碱对豚鼠的平喘作用及机理[J].中国天然药物,2005,3(2):116
[5]曹新伟,张荫,李军,等.川贝母生物碱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09,40(1):15-17
[6]冯颖.大孔吸附树脂新工艺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J].中医药学,2003,21(2):315.
[7]张鹏,李娟,张国欣,等.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湖北贝母总生物碱的研究[J].2007,29(1):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