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2013-09-29陈文
陈 文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与普通本科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相比,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育有其自身的地位、作用和特点。从教育目的来看,高职高专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技术和服务等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因此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能够熟练使用英语参与日常事务和涉外业务的能力。从实际应用来看,高职英语与其它高职学科相比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适用性,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一门世界语言,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总目标,突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我国教育部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以满足21世纪经济发展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要。[1]通过解读《基本要求》可见,高职高专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还要具备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涉外交际中的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不能仅局限于基本知识的教授,还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因材实教、因人制宜,适时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以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应对文化差异的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合理、规范、灵活地使用语言。
一、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英语学习就是对英语国家和地区文化背景中语言的学习,只有了解和掌握该国家或地区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熟知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异同,才能促进和提高在实际生活与对话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英语语言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授习基础知识,还应充分发挥文化知识对英语学习的重要作用,适当实行CultureIntroduction——即文化导入。
“文化”(Culture)在广义概念上是一个社会学术语词,是人类社会的信仰、习惯、制度和目标的集成,代表着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进程中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由于文化的特殊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学科和不同的人对文化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甚至存在显著差异。英国人E.B.Tylor是最早对“文化”进行定义和阐释的学者,他在Primitive Culture一书中指出“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美国人类学家A.Kroeber和Clyde Kluchhohnd在其合著《文化》一书中对文化的解释是:包括各种外显与内隐的行为模式,它通过符号的运用使人们习得及传授,并构成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文化的基本核心包括由历史衍生及选择而成的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2]H.H.Stern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Culture with a big C”和“Culture with a small C”,前者意为“大写的文化”、广义概念上的文化,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后者即“小写的文化”、狭义概念上的文化,包括社会意识形态、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和行为准则等。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认为文化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成果,一切文化是由人创造的文化,是属于人的文化。由此可见,我们在课堂上对英语的传授和学习,其实质就是将英语作为媒介或工具,通过它来了解英语文化国家的社会状况、文学艺术、风土人情、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语言”(Language)是文化的载体,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用以表述和传达文化的媒介。Bloomfield提出的Stimulus-Response Theory将语言解释为刺激和反应,认为语言的发展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连锁和结合,个体主要依靠后天的学习来习得语言。人们用语言来实现相互沟通和交流,而语言又可以反映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性。语言在作为表达人类思维工具的同时,也承载、记忆了社会的发展进程和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因而我们在学习一门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正如美国语言学家Brown在《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的原则》一书中所言:The acquisition of a second language is also the acquisition of a second culture(第二语言习得即第二文化习得)。[3]
二、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的调研与分析
2013年2月,笔者针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136名学生和12名英语课教师。结合笔者的工作实际,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分析得出,当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水平普遍偏低
与本科院校录取生源相比,高职高专学生的录取分数较低,基础知识薄弱,文化素质不高。笔者随同调查问卷发放了一份英语词汇测试题,满分100分,共20题,所涉词汇均为一年级公共英语基础课内容。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学生测试卷分数统计
如表1所示,136名参与测试学生的平均成绩仅31.2分,可见受试学生英语词汇的整体水平较差;而最高分68分,最低分7分,可见受试学生的英语水平差距也很大。
(二)高职高专学生对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兴趣不浓
在回答调查问卷中“你是否有属于自己的英语学习计划?”这一问题时,选择“从来没有”的达81人,占59.6%;选择“制订过,但效果不明显”的有41人,占 30.1%;选择“有较为系统的学习计划且有一定效果”的仅有14人,占10.3%。可见大多数学生在英语方面从来不曾有过学习计划,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即使有过学习计划也未必科学,收效甚微。在回答“在学习英语词汇时,你会主动学习其本义以外的文化内涵和背景知识吗?”时,有33人选择了“从不”,占24.3%;76人选择了“偶尔”,占55.9%;21人选择了“经常”,占 15.4%;选择“总是”的有6人,仅占4.4%。可见学生在对文化内涵和背景知识的学习积累方面主动性较差,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三)施教方式方法陈旧,缺乏创新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仍采用传统的知识灌输法,即偏重课堂教学,不重视课外教学和延伸教学,缺乏对词汇文化意义及其背景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在针对12名英语课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从学校层面到教师个体,目前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在英语教学中实行文化导入,大多数教师开始趋向重视引导学生在学习词汇的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增加阅读量等方式来学习文化内涵和背景知识。但由于教材、教学体系和教学时数等各种限制,距离系统化和标准化还有很大差距。
表2为英语教师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分析情况。在第1题中,12位受访教师中只有1人选择“从不”将词汇教学作为英语课的教学重点,4人选择“偶尔”,5人选择“经常”,2人选择“总是”。可见大多数教师还是比较重视英语词汇教学的。第2题和第3题中,各有1名教师选择“从不”,其它11名教师普遍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并且能将英语词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背景知识及时教授给学生。第4题的答案说明,广大教师对学生通过观看英文影视节目、阅读英文著作来获取文化知识是普遍认同的,且有9位教师“经常”、1位教师“总是”支持和鼓励学生这样做。第5题,广大教师都认为阅读量对学习英语相关文化知识至关重要,有5位教师“经常”、3位教师“总是”采取这一 做法。
表2 教师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分析
三、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必须坚持实行文化导入
(一)文化导入的目标
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得出,尽管业界的专家学者已多次强调文化导入对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且我国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工作近年来也有所改善,文化导入也已得到广泛认同,但在制度体系建设、转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创新等诸多方面仍显滞后,整体来看前进的步伐比较缓慢。在全球化(Globalization)这一时代背景下,各种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交流更加频繁,以语言为主要手段的跨文化交际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必须加快实行文化导入,且应遵循如下目标:即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转变旧有教育教学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下语言与文化脱节的弊端,正确理解和面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挖掘和提炼异域文化经典与精华,及时准确地向学生传授有关文化内涵和背景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能力和鉴赏水平,激发学生对英语和优秀西方文化的兴趣和热情,拓展他们的广阔视野,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与个性,进而提高个人能力和综合素养,成为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有用的合格人才。[4]
(二)文化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在实行文化导入的过程中应遵循“五条十字”原则:一要“实用”,即以就业市场需要为导向,以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将语言基础培训与实际应用能力相结合,培养符合人才市场需要的复合性技术人才。二要“适度”,即不断探寻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合理规划和使用教材,打破固有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把握好尺度,分清主次。三要“渐进”,即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基础、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实施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文化导入,逐步对英语相关文化知识加以深化和拓展。四要“科学”,即文化导入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既要避免因一味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而产生“消化不良”,也要注意学生在文化理解上的障碍,搞清难点以提高学生对外来文化的辨别和理解能力。五要“包容”,即在课堂以外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辅助文化导入,如组织学生观看英文原声电影电视、收听英语广播、阅读知名英文原著,举办有外籍教师或留学生参加的沙龙、座谈等各种交流活动,均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
(三)文化导入的主要内容
根据国家对高职高专英语课教学的有关要求,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笔者认为文化导入的内容应以词汇文化知识导入和语用知识导入为主体,如英美等国家的习惯用语、日常会话、衣食住行、宗教文化、节日文化、家庭关系、社交礼仪以及禁忌习俗等。
词汇是语言的构成基础。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语言表达方式差别较大,如果按字面意思或按我国文化传统理解就难免陷入“望词生义”,贻笑大方。比如有学生不知“black tea”一词源自英国传统文化代指红茶,而将直译为“黑色的茶”或“浓茶”;将西方传统的Valentine’s Day(情人节)一词按照我们的语言习惯翻译为“lover’s day”。由于中西方各自文化背景不同,称呼、问候语、对话习惯和礼貌用语等都有不同的模式,我们的学生在与外国人日常交往中也经常出现问题。比如在接听电话时直接问对方“Who are you?”这在西方人的语境里是很失礼的;有的学生在与外国留学生见面打招呼时说“Hello!Where are you going?” 或“Where have you been?”这会让对方觉得被干涉隐私;再如与朋友分手时,按中国的语言习惯和对方说“Go slowly!”会让对方不明就里;有的学生到餐厅点餐时把“我想要一份咖喱牛肉饭”说成“Iwant a curry beef rice.”结果老外们听了就会觉得很不高兴。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多加重视词汇教学的双重性,在学习词汇的同时延伸学习其内涵的文化知识和背景,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就会尽量避免此类“CHINGLISH”的出现。
[1]安晓灿.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十年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吴炜.论文化导入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D].首都师范大学,2009.
[3]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NY:Prentice Hall Regents,1994.
[4]陈晓光,张峰峡.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文化导入教学[J].职业教育,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