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二语焦虑与抑制分析

2013-09-29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二语跨文化学习者

贾 竑

(佳木斯大学 公共外语教研部,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一、引言

抑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个性特征,是指个体在受到某种刺激的情况下为保护自我而采取的一种防御手段,常表现为心理学研究意义上的焦虑、回避与退让。作为心理防御机制,抑制与自我的产生和发展联系紧密。二语习得理论指出:语言习得的过程使第二语言自我产生、形成并逐渐发展。在此期间,学习者一方面将遭遇失去原有母语自我保护的困窘,另一方面还要努力试图应对全新二语自我尚未完善的尴尬。因此,只要他们在二语学习过程中感到丝毫的威胁与困阻,其保护性的焦虑和抑制就会随即产生。

人们对语言学习中的心理情感问题关注由来已久。在具体的二语学习过程中,为了获得成功,学习者往往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努力与尝试,这其间不仅会因自身犯错受阻,甚至还会遭来外界不同程度的批评、嘲讽。实践表明,经常受到批评、嘲讽的人自信心会逐渐减弱,自我保护意识却会明显增强,当听到有人谈及自己时,即使话语中不含任何嘲讽之意,他们也会对之进行思考感触,并由此产生焦虑、抑制,继而开始去刻意地回避各种语言尝试,丧失二语学习的良机。抑制是置于学习者与他人之间的一道心理屏障,严重削弱了学习者主动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积极性与信心,成为整个二语习得过程中的绊脚石。据科学统计,年龄越大,学习者的抑制程度就越高,甚至还会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消极的心理学习状态。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二语焦虑抑制实证研究

众多国内外有关二语习得的研究都证明了抑制与语言习得之间存在着负相关。著名研究学者Ellis(1985年)指出语言焦虑是抑制的典型外在表现形式。学习者焦虑程度越高,抑制就越严重。Arnold(2000年)总结了焦虑所具有的典型特征是学习者自身产生的一些回避行为:如课堂上缺乏积极主动性,不愿回答最简单的课堂问题,甚至忘记原有已知答案等。

笔者借鉴前人的相关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对佳木斯大学的30余位大学英语教师及500余名学生进行调研访谈的基础上,总结发现了二语焦虑抑制现象在时下的大学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比如外语课堂上,尽管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语言交流能力,却很少有人愿意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堂气氛压抑,学生不敢也不愿主动举手,甚至还会默默祈求老师不要叫到自己。即使被叫到,也会因此紧张得不知所措。这些都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二语学习中的高度焦虑与抑制的体现,严重影响了二语教学与习得的效率,值得我们教学工作者深入研究与解决。

(一)研究目的

鉴于语言焦虑与抑制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本研究旨在通过课堂实证研究,调查分析抑制的成因,并试图提出了缓解焦虑、消除抑制的教学策略,以期帮助师生提高二语的教学效率。

(二)研究重点问题

本研究重点调查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二语学习过程中:(1)是否存在抑制;(2)抑制的表现程度;(3)抑制的形成及影响因素;(4)抑制的消除策略。

(三)研究受试

本研究随机选取笔者教授的佳木斯大学2009级(大二)的124名非英语专业文理科学生为受试对象,具体为: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1班28人、2班31人(共59人)与机械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1班35人、2班30人(共65人),其中男生68人,女生56人。所学教材为《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周学时为4学时,总计72学时/学期。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为确保调查结果的信度与效度,考虑到受试学生心理因素对整体调研的干扰,测试问卷内容的填写采用匿名方式。问卷设计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受试者个人自然信息,包括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生源地及所学专业等项目;第二部分由15个与语言学习焦虑抑制相关的问题所组成。调查实发问卷124份,回收有效问卷124份。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研究者对回收的问卷汇总整理,得出如下几方面的研究发现:

1.焦虑抑制现象广泛存在,其中半数以上的学生抑制程度较高

统计显示,在124名受试学生中,英语课堂上具有焦虑等语言抑制倾向的学生为101人,占全体学生总人数的81%;而对于课堂问题产生极度困惑,受抑制困扰程度高的学生为73人,占全体学生总人数的59%。由此可见,焦虑抑制现象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且严重影响着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及学习成绩的提高。

2.男生产生抑制及受抑制影响程度的比例高于女生

进一步分类比较可得,在73名抑制程度较高的学生中,女生为29人,占受试女生总数56人的52%;男生为44人,占受试男生总数68人的65%。这一结果表明,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抑制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产生抑制并受抑制影响程度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笔者分析这种情况的出现应该是和男女生的性格差异分不开的,一方面,男生普遍比女生更爱面子,面子心理作用强使得他们害怕在课堂上因为表现不佳而被别人嘲笑,因此越怕犯错越是沉默,时间一长就在一些男生心中形成主动闭口的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便是抑制产生的前兆;另一方面,男女生对语言学科的关注度也不同,多数男生都喜欢和擅长于对自然学科的知识进行开发与探索,而对于语言学科里的规约束缚不感兴趣,特别是升入大学之后,面对由于词汇量不足而产生的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英语学习障碍,他们更是觉得无从下手,困惑和焦虑逐渐形成。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性别差异,正所谓做到因材施教,因生施教,给予男生更多的关注与鼓励,帮助他们克服焦虑心理。

3.理工类学生抑制程度比例高于文史类学生

在73名抑制程度较高的学生中,理工类学生为47人,占受试生总数65人的72%;文史类学生为26人,占受试生总数59人的44%。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大学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学习抑制程度和学生所属专业类别相关,理工类学生产生抑制程度的比例明显高于文史类学生。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对英语学习会产生相关影响,在对跨文化知识的接受和掌握上,文史类学生主观意识强于理工类学生,这就有助于对二语学习的理解,进而减少学习障碍,降低二语输出的抑制程度。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针对不同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加强跨文化知识的输入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二语学习的感悟。

4.来自农村地区学生的抑制程度比例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

统计显示,来自农村及乡镇地区的学生抑制程度高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学生。在43名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中,抑制程度高的为18人,占受试生总数43人的42%;在81名生源地为农村及乡镇的学生中,抑制程度高的为55人,占受试生总数81人的68%。分析可知,这一比例严重失调是与学生在原来生源地接受的英语教育经历有很大关系,大部分农村的教学条件差、英语师资力量低,诸多的主客观因素导致了来自这类地区的学生对二语的学习仅仅是通过死记书本上的词汇与语法要点来获得学业成绩,缺少真正必要的听说学习环境,这也是“哑巴英语”的最主要成因。因此,如何降低来自农村学生的二语抑制也是当今提高我国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

5.少数民族学生抑制程度比例高于非少数民族学生

在接受测试的9名少数民族学生中,具有抑制倾向的有8人,占总数的89%;在115名非少数民族的学生中,具有抑制倾向的有93人,占总数的81%。数据分析显示,少数民族学生抑制程度的比例高于非少数民族学生。笔者在与受试学生做深度访谈的过程中得知,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对学生中小学时期的语言教育具有地方特色,比如有些朝鲜族聚居地区的学生在中小学时期是不学英语而学日语的,这就导致这类学生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中途转学(转入英语作为二语学习的学校)后出现语言学习衔接断线的现象。对于新的一门外语的陌生感,加之与其他同学之间的距离感,使得后来的这些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久而久之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焦虑与抑制势必接踵而来。

6.二语课堂环境程度与学生抑制程度呈负相关

二语课堂环境包括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二语进行教学以及营造学生二语学习氛围两个方面。通过对以往英语课堂的授课及学习环境进行回忆,73名抑制程度较高的学生中,占比例45%的33人认为以前的英语课堂二语环境浓厚,教师几乎全英语授课,学生二语表达机会多;而另外占比例58%的40人评价以前的英语课堂二语气氛薄弱,教师很少甚至几乎不用二语授课,需要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很少。由此可得,抑制与课堂二语环境的程度呈负相关,即课堂二语环境的程度越高,抑制影响越低。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实现二语授课,增强二语的输入强度,同时多为学生创设二语学习环境及表达机会,有效帮助学生降低抑制。

(六)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仅选取佳木斯大学2009级一个年级的学生作为实验被试,学生年龄分布于20~21岁,没有明显差异,因此研究数据比较中未涉及有关年龄因素与二语抑制的形成相关性及影响分析,此方面的研究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与补充。

三、缓解抑制的策略分析

抑制是学习者第二语言自我形成中出现的必然现象,也是学习者情感(特别是消极情感)参与和作用的结果。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以及Zeigarnik的心理学实验都强调了情商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有效地引入积极情感因素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抑制。在我国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尽管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应通过培养学生情感来提高教学效果,但鉴于各种原因,他们还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地位和情感,这成为大量学生受困于抑制的深层原因。

根据上述调研实验中得出的二语抑制的成因及影响,笔者建议教师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应采取基于人本主义观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积极情感的释放,以逐渐降低并最终消除抑制。

(一)基于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关注学生情感变化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重视人类情感,强调课堂免受焦虑情绪的影响。它认为教育应适应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倾向进行;一切真正的知识都发源于感官从外部事物得来的感觉经验并重视学习者内在自我的发展。”教师作为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他者,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群体的意志与倾向,关注学生个体内在的情感变化。对于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表现给予及时肯定,对于学生的错误与不足要加以耐心引导。注意因材施教,挖掘每个人身上的优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语言教学中要特别关注男生及来自农村的语言弱势群体学生,给以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机会,倾听和尊重他们的想法,帮助树立情感自信,逐步消除内心的焦虑与抑制。

(二)积极营造二语学习环境,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实验调查显示二语课堂学习环境与抑制产生具有一定的负相关,因此教师应注意课堂形式设计,加大教师二语输入强度,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然的二语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开口,增强学生二语输出效率;同时,对学生加强跨文化知识的渗透,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少学生因学科差异而导致的语言理解及表达焦虑,如在课余时间可以为学生做一些跨文化知识的演讲报告或组织安排学生看一些有关国外文化的宣传片等。

四、结束语

二语焦虑抑制现象普遍存在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阻碍作用。但是,抑制也并非不可克服,只要教师积极运用人本主义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知识与能力的培养,通过情感教学,缓解学生的学习焦虑情绪,鼓舞学生的学习斗志,便可有效地缓解抑制,收到理想的二语教学效果,这也是当代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

[1]Rod Ellis.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2]Jane Arnol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H.D.Brown.Principles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项茂英.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

[5]戴俊霞.人本主义教学法综述[J].国外外语教学,2001,(2).

猜你喜欢

二语跨文化学习者
中国大学EFL班级的二语自我分型特征分析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基于L2MSS理论的职业英语二语动机策略干预研究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