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脑B细胞性淋巴瘤的DWI及MR多时相增强对比研究
2013-09-28刘干辉陈振松陈业媛王宏琢孙莞琴蔡树丰杨丽娟龚洪翰潘高升
刘干辉 ,陈振松 ,程 英 ,陈业媛 ,王宏琢 ,孙莞琴 ,蔡树丰 ,杨丽娟 ,龚洪翰 ,潘高升
(1.粤北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 韶关 512026;2.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江西 南昌 330006)
原发性中枢系统性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 占所有脑肿瘤的0.85%~2.00%[1],随着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出现,PCNSL越来也多[2],PCNSL中以原发性脑B细胞性淋巴瘤 (Primary brian B-cell lymphoma,PBBL)最多见,PBBL对放化疗非常敏感,早期准确诊断对于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8月—2012年7月为71例平扫显示为脑内单发肿块型病灶的患者进行了弥散加权扫描及MR多期增强扫描,选择了具备完整资料的58例进行分析研究。58例患者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30~67岁,平均51.6岁,均由病理证实,其中PBBL 12例、胶质母细胞瘤20例、肺腺癌脑转移26例。
1.2 方法
采用 (德国Siemens Symphony)1.5T磁共振成像仪进行扫描,头颅正交线圈,行常规MR扫描,包括 T2WI、T1WI及 DWI,再行 T1WI增强扫描,增强时相分别为25 s、125 s及185 s,经肘静脉注射Gd-DTPA,流速为2.5 mL/s,注射剂量为0.1 mmol/kg。各系列参数如下:(SE)T1WI(TR 300~400ms,TE 9ms),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的 T2WI(TR 3000~4000ms,TE 90~120 ms)和 DWI(b=1 000 s/mm2),层厚 6 mm,层间距 1.0 mm,FOV 22~24 cm,矩阵 256×256。
1.3 图像数据分析
所有图像均经2名工作10年以上的医师进行测量,采用双盲法,选取肿块实性部分处设ROI,ROI面积为0.43~1.05 cm2,测量同一层面肌肉组织信号作为背景信号,取病灶及背景信号比值作统计分析,为减少误差,病灶及背景处均同时测3个值再取平均值,即 X=(x1+x2+x3)/3,分别得到 X病灶及 X背景,信号相对值X=X病灶/X背景,测量时尽量避开伪影、囊性坏死出血区及边缘部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P<0.01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如表1,PBBL的ADC值与对侧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BBL的ADC值与胶质母细胞瘤及肺腺癌脑转移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BBL扫描中点对点的对比中平扫时信号强度相对值与25 s、125 s、185 s时相的相关系数 r分别为 0.226、0.211、0.103,P 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25 s与 125 s、185 s时相相关系数 r分别为 1.000(P<0.05)、0992(P>0.05);125 s与 185 s时的 r=0.994(P>0.05);从点与点的对比中仅25 s与125 s时相有意义,其余时相点对点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原发性脑内肿瘤各时相的信号强度相对值及点对点的统计学比较如表2,3。如图1,PBBL在平扫至125 s时快速上升,125 s达到峰值,随后缓慢下降;胶质母细胞瘤呈缓慢上升,在185 s达到峰值;肺腺癌脑转移平扫至125 s时缓慢上升,125 s达到峰值,随后缓慢下降。肺腺癌脑转移信号强度相对值峰值最低,PBBL最高,胶质母细胞瘤居中,但无统计学意义。增强扫描25 s时PBBL与胶质母细胞瘤125 s及185 s时P<0.05,有鉴别意义,PBBL 125 s与胶质母细胞瘤25 s时P<0.05,有鉴别意义。PBBL平扫时与肺腺癌脑转移各时相P>0.05,均无鉴别意义,PBBL 25 s与肺腺癌脑转移平扫时无鉴别意义,余时相P<0.05,有鉴别统计学意义。
表1 脑肿瘤的 ADC(±s)(10-3mm2/s)
表1 脑肿瘤的 ADC(±s)(10-3mm2/s)
注:PBBL、胶质母细胞瘤及肺腺癌脑转移与对照侧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但PBBL与胶质母细胞瘤及肺腺癌脑转移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肿瘤类别 例数 病灶ADC 对侧ADC t值 P值PBBL 12 0.53±0.07 0.77±0.49 -12.30 0.000胶质母细胞瘤 26 0.57±0.12 0.81±0.21 -13.13 0.001肺腺癌脑转移 20 0.63±0.70 0.79±0.17 -3.125 0.003
表2 脑肿瘤MR信号强度变化相对值(X病灶/X背景±s)
表3 脑肿瘤各时相信号强度相对值点对点比较的F值与统计学意义
图1 时相-相对信号强度值线图中:PBBL及胶质母细胞瘤达到峰值的时相点均是125 s,肺腺癌脑转移的是185 s,PBBL的峰值最高,胶质母细胞瘤的最低。Figure 1. Phase-relativ signal intensity linear chart:both PBBL and glioblastoma to reached peaked value at 125 second,and lung cancer brain metastases at 185 second,the PBBL peaked value was maxlmum,but glioblastoma was minimum.
3 讨论
PCNSL以PBBL最多[3],本文病例全部针对性选取PBBL进行分析统计。目前PCNSL增强扫描中主要集中于灌注扫描及动态-时相信号强度曲线研究,本文对于PBBL本身的增强各时相及与其他颅内肿块型病灶时相点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PBBL扫描点对点的对比中 (表2),仅25 s与125 s时相对比有意义,其余时相点对点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从图1信号强度曲线可以看出,25 s与125 s这两点信号变化也是最大的。图2f中显示PBBL细胞常以袖套状密集排列于血管周围,而本身肿瘤血管少,属于乏血管肿瘤[4]。对于淋巴瘤的强化机理比较公认的机制是肿瘤组织破坏周围血管、血脑屏障致造影剂外渗[5-7]。本文的信号强度曲线中PBBL从0 s至125 s均是呈上升型的,从125 s至185s呈缓慢下降,这也符合脑内淋巴瘤的强化机制[5-7],在0~25 s时动脉内Gd-DTPA浓度达到最高,但造影剂尚未完全外渗到血管周围,直至125 s时外渗达到高峰或饱和,125 s以后缓慢回渗,点对点对比中,25 s与125 s这两点差距有统计学意义,信号强度曲线图中,这两点差距较大,它的相关系数P<0.05是可以理解的,作者感到疑惑的是0 s与125 s、185 s这两点信号强度曲线的差距更明显,为何这两点的相关系数没有意义?这留待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来解析。
PBBL与胶质母细胞瘤的点对点对比中,从表3可以得到 25-25、25-125、25-185、125-25、185-185(前者为PBBL时相点,后者为胶质母细胞瘤时相点)这 5 个点的比较,F=4.87(P<0.05)、F=4.94(P<0.05)、F=3.92(P<0.05)、F=7.74(P<0.05)、F=7.58(P<0.05),有统计学意义;PBBL与肺腺癌脑转移的点对点比较中,25-25 (F=91.13,P<0.05)、25-125 (F=6.48,P<0.05)、25-185(F=5.26,P<0.05)、125-T1(F=13.28,P<0.05)、125-25 (F=13.46,P<0.05)、125-125(F=11.89,P<0.05)、125-185(F=11.82,P<0.05)、185-T1(F=13.65,P<0.05)、185-25(F=13.8,P<0.05)、185-125(F=2.39,P<0.05)、185-185(F=12.23,P<0.05)(前者为PBBL时相点,后者为肺腺癌脑转移时相点),这11个点的点对点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BBL、胶质母细胞瘤及肺腺癌脑转移均属于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的肿瘤[4],图2a,3a为T1加权扫描显示为低或略低信号,图2b,2c,3b,4c实性成分均表现为明显强化,与文献研究一致。胶质母细胞瘤及肺腺癌脑转移既有破坏血脑屏障致造影剂外渗,又有自身生成血管[4],一般增强扫描难以鉴别,本文的点对点比较为鉴别这3种肿瘤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PBBL与胶质母细胞瘤、肺腺癌脑转移的弥散加权成像分析,本文采用了病灶同层面肌肉组织作为背景信号,通过病灶与背景信号的比值作为信号强度相对值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减少背景信号的干扰。本文PBBL的ADC与胶质母细胞瘤、肺腺癌脑转移ADC的比较中,P>0.05,无统计学意义,和一些文献的结果不一致[8-10],可能有2个原因:①本课题在研究PBBL时对病灶的病理分化程度并没有分类,而是统一测量了PBBL各种分化类型的ADC值,致使PBBL的ADC范围较大;②胶质母细胞瘤的ADC测量,各种文献有较大的差异[11],这可能导致统计的差异。从图 2d,2e,3c,3d,4a,4b 可以发现,胶质母细胞瘤的DWI信号甚至比PBBL更高,肺腺癌脑转移ADC不均,图4a也发现,病灶的DWI信号也不低于PBBL,所以这3种恶性肿瘤的DWI及ADC是符合图像表现的。
综上所述,①PBBL MR增强扫描25 s与125 s时相点具有正相关性,余时相点对点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②PBBL增强时相点对点的分析中,对于鉴别胶质母细胞瘤、肺腺癌脑转移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③ADC值对于鉴别PBBL、胶质母细胞瘤及肺腺癌脑转移无统计学意义。
]
[1]李德本,赵汉青,王瑞妍,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2,28(3):302-304.
[2]Haldorsen IS,Krakenes J,Krossnes BK,et al.CT and MR imaging features of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in Norway,1989-2003[J].AJNR,2009,30(4):744-751.
[3]Ulaner GA,Colletti PM,Conti PS.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PET/CT evaluation after 90Y-ibritumomab tiuxetan radioimmunotherapy—initial experience[J].Radiology,2008,246(3):895-902.
[4]季学满,卢光明,张宗军,等.原发性脑淋巴瘤与高级别脑胶质瘤的灌注成像对照研究 [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9):1155-1158.
[5]徐良洲,苗焕民,易平,等.原发性脑淋巴瘤CT与MRI诊断[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14(9):535-537.
[6]李水清,李艳辉.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 湖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13(2):32-34.
[7]何妙侠,王建军,周小平,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裸鼠脑内移植瘤模型的建立[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12):840-842.
[8]Yamasaki F,Kurisu K,Satoh K,et al.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human brain tumors at MR imaging[J].Radiology,2005,235(3):985-991.
[9]黄薇园,余永强,钱银锋,等.MR扩散加权成像瘤周水肿区ADC值在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9(1):27-30.
[10]黄瑾瑜,付志辉,郭亮.表观弥散系数在原发颅内恶性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9):1325-1328.
[11]Zimmerman RD.Is there a role for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in patient with brain tumors or is the “bloom of the rose”?[J].AJNR,2001,22(6):101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