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固定义齿水平型食物嵌塞的临床防治探讨
2013-09-27朱岩峰陈伟辉
朱岩峰,陈伟辉,陈 舟
食物嵌塞在平常固定义齿修复中非常常见,而在后牙种植固定义齿修复中,由于龈乳头缺失,加上种植体肩台直径小于原自然牙穿龈部分根直径,使种植体与自然牙之间的距离大于正常牙周状态下自然牙与自然牙之间的距离,这样往往造成水平型食物嵌塞。嵌塞的食物若不及时清理,容易造成食物腐败、产酸,造成牙龈充血糜烂,牙垢堆积,进而菌斑和牙结石形成,轻者牙龈萎缩,重者牙槽骨吸收[1],牙周袋形成,造成种植体松动,种植失败。笔者参考李晓红等处理龈乳头萎缩水平嵌塞方法[2],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进行水平嵌塞的冠形态改善,观察水平型食物嵌塞情况,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0年2月-2012年2月后牙种植冠病例120例,男性63例,女性57例,年龄中位数为52岁(32~68岁)。分成3组(n=40):A组为正常牙冠形态组,B组为改良牙冠形态组,C组为改良牙冠形态和邻牙形态改善组。B组均不愿调磨邻牙,C组征得患者同意调磨邻牙。B组与C组在修复费用上给予优惠并在1年后拆除按正常冠形态修复。本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中的人类临床研究的原则,在试验之前,纳入研究的所有患者都已经过充分沟通,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 适应症 选择上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种植3月后,种植体肩台在龈缘上下1.0mm,前后牙均无松动、扭转、错位,临近缺失处邻面无充填,无龋坏。
1.3 诊断标准 嵌塞分型:(1)垂直型:牙线能轻易或无阻力由牙合方通过邻触点至龈端,患者主诉嵌塞食物不易去除。此类型要重新制作冠加大冠邻面的接触紧密度,使牙线能有一定阻力通过为止。(2)水平型:牙线较有阻力地或不能由牙合方通过邻触点到龈端,肉眼见龈乳头消失,邻间隙增大,且患者诉嵌塞食物较易去除[3]。此型纳入统计。
1.4 冠修复方法及制作要点 采用ITI 4.8mm RN标准种植体。同一个种植系统,没有明显骨及软组织缺损,同一组医生操作,对牙合牙无明显伸长及牙合曲线不调。A组按传统冠形态制作(图1a,1b)。为使种植修复完成后冠和同名牙相比不至于过大,B组尽量加大冠龈缘与原先龈乳头位置黏膜近远中的接触面积,种植体冠邻面颈缘龈面接近或接触牙槽嵴黏膜,但不压迫(图1c,1d)。若是自然牙根与种植体肩台的距离较大,出于美观需要,将种植体冠邻间隙部分视作一个较小的缺牙间隙,做成B组2的形态,冠龈面与牙槽嵴黏膜接触但不压迫,牙合面形态仍按单冠设计(图1e,1f)。C组经患者同意在冠形态改善的基础上,适当去除邻牙与种植体牙之间的相邻面的倒凹,即将邻牙龈乳头以上的倒凹适当去除,并磨改邻轴面形状,使其接近牙体正常的解剖形态,以减小邻间隙,利于新接触点的形成。
两组种植冠与牙周正常的自然牙比较,修复体与自然牙的邻面接触点位置均向龈方移动,接触面积均适当加大,邻接位置在邻面中上1/3交接区附近。戴冠时,两牙邻面牙线要有一定阻力才能通过。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χ2分割法(partitions ofχ2method),α=0.05,检验水准α’=0.0125,P<0.05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图1 各组牙冠形态Fig 1 Crown morphology of each group
2 结 果
A,B,C组水型食物嵌塞率分别为57.5%,25.5%,17.5%(表1)。A组与B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ab=13.08,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ac=20.48,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bc=1.01,P<0.05)。
表1 修复后出现的食物嵌塞率Tab 1 Food impaction rates after repaired
3 讨 论
食物嵌塞类型按方式可以分为水平型和垂直型[4]。垂直型食物嵌塞是临床普通修复最常见的一类食物嵌塞,它是在咀嚼食物时,由于咬压力或者充填式牙尖的作用使食物从垂直方向嵌入两牙邻面所至,挤压、胀痛等不适症状十分明显,对牙周组织的损伤较大[5]。水平型食物嵌塞多见于牙龈乳头萎缩,造成相邻牙接触点下方的间隙暴露,咀嚼时,由于颊、舌的压力,容易将食物水平向挤入牙间隙中而形成食物滞留[6]。水平型食物嵌塞由于嵌塞的力量不大,易于去除,故对龈组织刺激较小。但给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带来了极大地痛苦和不便。由于嵌塞感,患者经常需要用牙签去除嵌塞的食物残渣,而牙签使用不当容易对牙周组织造成危害,使牙龈充血红肿糜烂,进一步造成牙龈萎缩,邻牙牙颈部暴露,种植体颈部骨质也会破坏,甚至造成种植体松动,危害口腔健康[7]。在种植修复中,种植固定修复中水平型食物嵌塞也更容易出现,原因如下:(1)因为牙缺失,龈乳头萎缩;(2)由于种植体直径比磨牙根径细得多,造成种植体肩台与邻牙之间的距离比自然牙大,修复后的牙齿龈外展隙处的三角形空间也较大;(3)种植医生由于各种原因种植体并非种在轴向中心位置,这样就使种植牙与邻牙之间的邻面间隙远大于正常牙周条件时的邻间隙;(4)种植体近远中龈乳头较难再形成。基于以上几点,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有可能形成种植体周围炎,造成种植失败。
水平型食物嵌塞的治疗方法多样:(1)牙周手术,如软组织移植术、引导性牙周组织再生术等治疗因牙龈萎缩、牙根暴露引起的食物嵌塞[8]。牙周手术后要加强菌斑控制。手术具有创伤性,愈合时间较久,对于面积较大的牙龈退缩手术具有不可预测性,费用也较高,因此手术具有一定的适应症范围。(2)采用修复的方法,比如义龈。义龈适用于大面积的牙龈缺损,可以塑造较好的外形和颜色。义龈可以分为可摘义龈和固定义龈,固定义龈较可摘义龈舒适,但两者在口内异物感都较强[9]。还有可摘防嵌器,可以防止水平型和垂直型食物嵌塞,又可以固定松动牙,防止其移位起到牙周夹板的作用。但由于异物感较强且存在口腔清洁问题,种植患者一般不采用义龈和防嵌器的方法。近来,杜华丽等提议使用药物引导牙龈组织增生充填邻间隙的方法来治疗水平型食物嵌塞[10]。本研究是在限制了其他方法的情况下采用的这种改良冠形态方法,属于修复范畴,其理论依据是建立在恢复正常牙体解剖形态的基础上,使种植后两邻牙之间的关系以及两邻牙之间的间隙尽可能的接近正常邻接关系,使两牙之间因牙龈萎缩,种植体直径小等原因造成的大间隙缩小,达到减少水平型食物嵌塞的目的。因拔牙后牙槽骨吸收导致牙龈和龈乳头萎缩,临床牙冠变长,邻间隙变大,从而使牙体邻面原有的解剖形态不再适应当前的功能需要,所以重新调整修复体邻面形态和解剖邻接关系,应是解决种植食物水平嵌塞的主要方法之一[10]。本组中,C组食物嵌塞率小于B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可能实验基数太小或者邻牙邻面的修改程度不够等原因造成,还不能认为在使用种植冠改良形态的同时改善邻牙形态更能降低水平食物嵌塞率。同时要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提倡使用牙线和间隙刷清洁牙间隙,让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对种植成功的长期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观察时间短,改变冠龈缘形态会否引发更多的种植固定修复的并发症如牙龈炎等尚不得而知,因此本文所述方法的长期疗效(10年左右)还有待进一步证实。1年后试验组均拆除旧冠按对照组形态重新修复。
:
[1] 疏新红,韩大江.水平型食物嵌塞的病因及防治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2011,37(1):11-12.
[2] 李晓红,白保晶,王宇春.牙体大面积充填伴水平性食物嵌塞的全冠修复治疗[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0,16(6):485-486.
[3] 彭 敏,朱智敏,杨小民.283例食物嵌塞患者情况调查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05,21(4):462-464.
[4] Bauss O,Kiliaridis S.Evaluation of tooth position,occlusion,and interproximal contacts after transplantation of immature third molars[J],EuroJOrthod,2009,31(2):121-128.
[5] 梅兴华,李远亚,李 明.垂直型食物嵌塞的疗效观察[J].北京口腔医学,2005,13(4):251-253.
[6] Neill W S.A factor influencing the distribution of carious lesions on tooth surfaces[J].AustDentJ,2009,1(5):269-272.
[7] 唐震宇.食物嵌塞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4):1640-1641.
[8] Becker C M,Kaldahl W B.Current theories of crown contour,margin placement,and pontic design[J].JProstheticsDent,2005,93(2):107-115.
[9] Wiegand A,Uuller I,Schnapp J D,etal.Impact of fluoride,milk and water rinsing on surface rehardening of acid softened enamel.An in situ study[J].AmJDent,2008,21(2):113-118.
[10] Du Huali,Gao Mingying,Qi Congcong,etal.Drug-induced gingival hyperplasia and scaffolds:they may be valuable for horizontal food impaction[J].MedicalHypotheses,2010,74(6):984-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