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2013-09-27段文江赵红军高苏宁邱康宁

创伤外科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主钉导针刀片

段文江,吴 宇,赵红军,高苏宁,邱康宁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占髋部骨折的60% ~70%。对于高龄患者来说,这种骨折在1年内的死亡率为15% ~20%[1]。随着我国人口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社会活动增加,这种骨折形式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加。目前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已成为临床共识。我院自2008年6月~2011年2月随机分别采用防旋股骨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10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现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108例,男性48例,女性60例;年龄63~92岁,平均75.5岁。致伤原因:摔伤71例,道路交通伤37例。左侧57例,右侧51例。骨折按Evans-Jensen分型[2]:Ⅰa型10例,Ⅰb型16例;Ⅱa型26例,Ⅱb型32例;Ⅲ型14例;Ⅳ型10例。均为外伤闭合性骨折。其中10例合并有其他骨折,20例合并冠心病,12例合并糖尿病,8例合并有肺部疾病。X线片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并发症和骨折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术前处理 患者入院后给予患侧胫骨结节或皮肤牵引,拍摄双侧股骨正侧位片,测量颈干角和股骨髓腔粗细,以便准备合适的DHS钢板及PFNA钉。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术前24h停用),有并发症者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助进行系统治疗。正确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和术后康复能力。

2.2 PFNA组 神经阻滞麻醉,术前半小时常规预防应用抗生素1次,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患肢中立位内收约15°。C臂X线机透视下纵向牵引复位,随后在股骨大转子上方做5cm切口,以大转子顶点内侧0.5cm处进导针,确定导针在髓腔后,空心钻扩孔,选择合适直径的PFNA主钉插入髓腔,并将导针拔除,调节主钉深度及前倾角,置入螺纹导针。C臂确定导针位置良好,测量所需螺旋刀片的长度,选择相应的螺旋刀片敲入,锁定螺旋刀片,根据骨折和骨质情况选择静力或动力拧入远端固定螺钉。经过C臂透视确定PFNA固定良好后安装尾帽,术区冲洗止血,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闭合切口。

2.3 DHS组 神经阻滞麻醉,术前半小时常规预防应用抗生素1次,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患肢中立位内收。C臂X线机透视下牵引复位,在患侧大转子下2~3cm处向下做股外侧直切口,在股外侧肌下间隙分离,充分暴露大转子下方约8cm的股骨面,于股骨粗隆下2cm处往股骨头方向钻入导针,保持135°颈干角和15°前倾角。C臂X线机确定导针位置良好,测量导针在股骨颈段的长度,钻孔,攻丝(骨质疏松明显者不用攻丝);拔出导针,拧入合适长度的粗螺纹钉,钉尾与股骨外缘平;选用合适长度的套筒钢板,螺钉固定于股骨干外侧。对于不稳定骨折,可在粗隆部加1枚拉力螺钉抗旋转。随后安装尾帽,术区冲洗止血,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闭合切口。

3 术后处理

术后所有患者常规应用抗生素2~3d,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并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同时给予气压泵及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血栓治疗,其中伴随并发症者继续原有控制治疗24~48h拔除引流。PFNA组术后第2天坐起活动,并早期行下肢肌肉主动舒缩锻炼;2周后在床上自行翻身,约4周后下地扶拐行走。DHS组术后第1天开始行股四头肌等长锻炼,术后第3~4天可坐起,第6~8天在床上主动伸屈膝及髋关节。稳定骨折病人术后第4~5周扶拐下地,不稳定骨折病人术后8~10周摄片见骨痂形成方可扶拐逐渐负重。

4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评定 患者获得9~18个月随访,多数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术后髋关节功能按Harri评分[3]标准:即功能47分,疼痛44分,关节活动5分,畸形4分:总分100分,90~100分为优秀,80~90为良,70~79为中,<70分为差。

5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各参数均值、标准误,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多样本均数比较用q检验,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校正,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结 果

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见表1。PFNA组较DHS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肢负重早,骨折愈合快。

2 疗效评定及并发症情况见表2,典型病例见图1~2。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表2 两组疗效评定及并发症情况

图1 患者男性,75岁,摔伤致左侧股骨转子间骨折。a.DHS固定术后X线片,内固定满意;b.术后10周出现内固定切出、骨折移位;c.术后12周再次手术,给予全髋关节置换

图2 患者男性,72岁,交通伤致右侧股股转子间骨折(31-A2型)。a.术前X线片;b、c.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后X线片

讨 论

1 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研究现状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髋部骨折,多伴有骨质疏松及合并严重的内科疾患,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多,手术风险相对较大。以往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但长期卧床易导致坠积性肺炎、压疮、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病死率高达15% ~20%。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围手术期治疗水平的逐年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已成为广大医师的共识。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关键是降低死亡率和减少髋内翻畸形[4]。目前,此类骨折的手术方法有髓外和髓内两种内固定系统。前者以动力髋螺钉(DHS)为代表,后者以防旋股骨髓内钉(PFNA)为代表。

2 两种内固定物的生物力学特点

DHS又称Richard钉,属于板式髓外固定系统,于1967年开始应用于临床,曾被认为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5]。其钢板近端套筒与钢板结合部位抗弯力大,固定十分牢固,并具有较好的滑动和加压的功能,兼有静动两性加压作用,在对骨折端进行收缩和加压时,还能起到内固定。而DHS滑动钉与DHS钢板的连接较为灵活,在冠状面和矢状面有一定的可调范围,因此操作比较方便。但其手术切口大、术区暴露广,出血较多,手术部位接近骨折部位,属于半闭合复位手术;其最突出的缺点就是缺乏一种有效的内侧支撑,抗扭转力量差,尤其对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距失去支撑,钢板的承受应力加大,易造成股骨头的切割或钢板的折断、骨折移位等并发症。多年临床研究表明,DHS仅较适用于稳定性骨折,并非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固定方法[6-7]。

PFNA是AO学会在PFN的基础上研制的新一代髓内内固定系统,以螺旋刀片代替2枚螺钉,具有加压和抗旋转作用。其相对于 DHS,优势明显:(1)PFNA的负重轴更靠近髋关节,力臂较DHS显著缩短,可将负荷直接传至股骨干,增加固定强度和力学修复稳定性。(2)PFNA是微创固定系统,无需对骨折端及软组织剥离,保护了骨折端生物环境,体现了BO和微创外科的精髓,有利于骨折愈合,手术操作简单,暴露时间短,无需扩髓,避免内在性失血的发生,降低了手术风险。(3)螺旋刀片锁定技术的设计,对于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尤为适用。PFNA的十字螺旋刀片能够在打入中进行旋转,并可以填压骨质,其尖端的接触面与骨质形成了锚合力,因此能够更加坚强地给予股骨头颈的固定。而刀片与主钉之间的特殊形态,还有效地限制了刀片的旋转,使患者有更好支撑效果。同时,刀片的置入还不需要对患者进行扩髓,因此避免了骨量的流失。PFNA组术后随访,并发症远少于DHS组,对比满意。(4)主钉设计为空心,只需一小切口,令导针进入髓腔后,即可顺利完全后操作;此外主钉的解剖型6°外翻角设计,股骨大转子顶部插入方便,远端锁定孔可静态或动态锁定,可早期下床活动。(5)主钉加长的尖端和凹槽设计,使术中插入方便,同时可避免局部应力的集中,减低断钉和钉尖处再骨折的发生率。

3 应用PFNA的注意事项

尽管PFNA有许多优点,但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仍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内固定切出、髋内翻及骨折延迟愈合等手术并发症[8-9]。故需注意以下几点:(1)术前准备应充分,应准确测量股骨髓腔,选择合适的髓内钉:主钉过细可导致髓内钉在髓腔内摆动,引起股骨切割,造成再次骨折;过粗导致插入困难或失败。(2)术中使用牵引床,在C臂机辅助下尽可能使骨折复位满意,便于术中微创操作,减小创伤,缩短手术时间。(3)开口要准确,进针点一般选择在大转子定点略偏内侧、后侧,严禁置于梨状窝内,否则髓内钉偏内侧;髓内钉的放置要准确,髓内钉偏内侧时,在击入时可能会造成股骨距和内侧皮质的骨折;偏外侧击入时阻力增加,会造成外侧皮质骨折。(4)螺旋刀片正位应在股骨头颈的中下1/3部位,侧位在颈中线并在股骨头关节面下5~10mm,此区域骨密度高,可增加刀片的把持力,减少切割,降低术后并发症。(5)螺旋刀片在击入后拧紧对骨折端有一定的加压作用,如果骨折端分离较大,要适当减少螺旋刀片的长度。此外螺旋刀片要一次性击入,避免更改导致稳定性降低。

综上所述,PFNA较DHS设计更合理,体现了BO和微创外科的理念,无需骨折解剖复位,对骨折周围暴露少,充分保护血运;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理想方法。

[1]卢世璧,王继芳,王岩,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10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759-2762.

[2] Jensen JS.Classification of trochanteric fractures[J].Acta Orthop Scand,1980,51(5):803-810.

[3] Bergeron E,Moore L,Fournier K,et al.Patients with isolated hip fracture must be considered for surgery irrespectively of their age,comorbidity status and provenance:a statement applicable even to nonagerians[J].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09,129(11):1549-1555.

[4]王鹏,沈亿新,董启榕.DHS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8,5(12):45-47.

[5]高堂成,张春才,王秋根,等.老年患者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式选择[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9):966-969.

[6]邱志杰,杨慧林,魏立.PFNA治疗老龄股骨转子间骨折76例临床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0,4(5):2270-2272.

[7]Thomas R,William M.骨科治疗的 AO 原则[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442-443.

[8] Mereddy P,Kamath S,Ramakrishnan M,et al.The AO/ASIF proximal nail antirotation(PFNA):a new design for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s[J].Injury,2009,40(4):428-432.

[9] Pu JS,Liu L,Wang GL,et al.Resultsof the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in elderly Chinese patients[J].Int Orthop,2009,33(5):1441-1444.

猜你喜欢

主钉导针刀片
圆盘剪高速剪切时的刀片温度分析
三种长度PFNA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创伤评估的研究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髓内钉治疗:新设计的具有远端导针定位器的导向开口器的应用
圆刀片切削力计算方法
“触摸和漏斗”法快速置入PFNA导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复杂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导针定位装置的临床研究
PFNA-II主钉长度对A1、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圆刀片淬火裂纹分析及防止措施
谈硬质合金可转位刀片厂房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