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截肢术后残端伤口不愈合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2013-09-27唐继全黄丽华甘干达
唐继全,罗 平,黄丽华,甘干达
截肢后残端伤口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1]。我院1998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截肢患者230例250个肢体,其中伤口不愈合75例,占30%,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75例,男性42例,女性33例;年龄5~65岁,平均38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40例,坠落伤12例,刀伤3例,重物压伤9例,绞榨伤6例,爆炸伤5例。均为闭合性截肢。受伤至截肢时间:4~8h 25例,8~24h 32例,24~120h 18例。截肢部位及伤口不愈合原因见表1。
表1 截肢部位及各种原因伤口不愈合
2 治疗方法 根据不同伤情,伤口感染者行再次清创引流术5例,残端近段再截肢术17例,小腿中上段截肢创面取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1例。皮肤软组织坏死者行截肢创面经清创、植皮术18例,小腿上段残端创面用带血管蒂股前外侧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术1例。残端深部肌肉坏死者行清创引流术3例,残端近端再截肢术6例,小腿上段残端创面用带股后皮神经营养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术1例,骨端压迫皮肤坏死形成骨外露者行残端修整术11例。残端血肿者行经穿刺抽液加压包扎术3例,拆除部分缝线引流术4例,再次手术止血2例。3例脂肪液化者经严格无菌操作换药并分次清除液化坏死组织处理。
3 结果 75例均愈合出院。其中17例伤口感染在残端近段再截肢者有2例再次行截肢术后伤口愈合,2例伤口仍有感染经反复换药后愈合。6例残端深部肌肉坏死在残端近段再次截肢后有1例再次行截肢术后伤口愈合。
讨 论
从本组病例分析,大腿和小腿截肢术后残端伤口较其他部位不易愈合,其中,大腿41例,占54.7%;小腿13例,占17.3%。大腿截肢术后残端伤口不愈合率最高,我们认为与以下原因有关:(1)大腿肌肉丰富,术中清创很容易遗漏污染组织或失活肌肉组织,术后出现肌肉坏死、深部感染;并且肌肉内小血管容易漏扎,术后出血形成血肿;(2)截肢横截面宽,术中没有设计好皮瓣和肌瓣,闭合伤口时存在张力,皮缘容易坏死;(3)行大腿截肢患者往往属高能量损伤,术前有失血性贫血或者休克,术后又不及时纠正贫血,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低,伤口渗液多,易形成感染。小腿截肢术后伤口不愈合率占17.3%,主要表现为骨端压迫皮肤坏死形成骨外露,原因是胫骨前内侧面无肌肉覆盖,术中没有设计好肌瓣包埋骨残端,术后骨残端压迫皮肤并出现破溃。
为预防创伤性截肢术后残端伤口的不愈合,我们的体会如下:(1)术前、术后补充血容量,特别是有休克的病人,需注意输红细胞和血浆,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抵抗力;(2)保留残肢长度必须以手术成功为前提,避免手术失败即再次截肢,所以尽量在健康组织平面截肢;(3)术中彻底清创,特别是切除失活的肌肉组织;(4)术中彻底止血,大血管要缝扎,小血管也要彻底结扎,预防术后出血或渗血[2]。引流要充分,有条件者放置负压引流最为合适,以免骨髓腔出血引起血肿。我们不赞成用骨蜡止血,因大部分创伤性截肢患者损伤严重,截肢平面有污染,用骨蜡易致感染;(5)肌肉应固定成形,使其获得新止点,并可避免回缩废用导致残端骨突出,皮肤溃破等。缝合肌层时注意不留死腔,但不能缝得太严密,以免缺血坏死;(6)不能在张力下免强缝合伤口,可以延期或Ⅱ期闭合伤口[3];(7)术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松紧适宜,用手指能伸进入绷带下方感到有弹性即可,过松了达不到压迫止血、预防肿胀作用,但过紧了会引起残端缺血,致使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坏死。如果术后患者感到残端胀痛明显,需要考虑有无弹力绷带包扎过紧。
[1]孙增春,贾雪,杨扬,等.华西医院地震康复中心地震挤压伤截肢伤员的伤情分析[J].华西医学,2009,24(3)534-536.
[2]赵利,王安庆,刘克敏,等.截肢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其处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2):1045-1046.
[3]张斌,马勇.戴闽,等.关于地震灾害中创伤性截肢平面的探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20):1536-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