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急变期出血、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

2013-09-26李满库周丽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慢性期凝血酶原纤溶

李满库,周丽艳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检验科,黑龙江 佳木斯154002)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主要累及造血组织中的粒细胞系统。其自然病程是由慢性期发展成急变期,70%患者1-4年内发展至急变期,一旦急变往往3-5个月内死亡[1]。其血液学的主要表现是髓系细胞质和量的改变,但在血小板、凝血、纤溶等方面随着病情的变化,也有很大程度的改变。我们通过对正常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期患者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聚集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D-二聚体测定7项指标进行检测,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和就诊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诊断标准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55±12)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期组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49(51±9)岁。前两组患者均未发生DIC。

正常对照组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37±7)岁。

1.2 检测项目 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D二聚体测定(D-D)。

1.3 仪器 Sysmex SE-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APACT2双通道血小板聚集仪。

1.4 试剂

1.4.1 测定试剂 Sysmex SE-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Sysmex CA-3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所检项目应用仪器配套进口试剂,血小板聚集功能选用3.0μmol/LADP作为诱导剂(自配)。

1.4.2 质控品 PLT、PT、APTT、FIB、TT应用仪器配套质控品。PAgT、D-D应用自制质控品。

1.5 检测方法 按仪器说明书进行检测操作,同时测定室内质控品,且质控结果均在控制范围。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

2 结果

通过对正常对照组的58例正常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组37例患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期组13例患者分别了进行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凝血酶时间(TT)、D-D二聚体测定(D-D)7个出血、凝血、纤溶检测项目的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各组间出血、凝血、纤溶指标的比较(±s)

表1 各组间出血、凝血、纤溶指标的比较(±s)

与正常对照比较*P<0.05,**P<0.01;与慢粒比较,#P<0.05,##P<0.01

T PT APTT FIB TT D-D正常对照 58 159±41 61±19 11.6±0.62 29±3.65 3.6±0.62 15分组 n PLT PAg.4±1.87 78±36慢粒 37 515±265** 48±39* 12.6±0.72 31±4.1 5.0±0.78* 14.39±0.7 320±96**慢粒急变 13 48±39**## 12±11**## 15.1±0.77**## 46±9.1**## 4.39±0.7*# 17.2±2.0**##460±102**##

3 讨论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慢性期的主要表现是骨髓粒细胞系统极度增生,但细胞尚具有分化能力。大量各阶段幼稚粒细胞、成熟粒细胞进入血液。虽然在出血与血栓方面临床表现不明显,但在血小板数量与功能、凝血系统、纤溶系统活性也都发生了变化;到了急变期,骨髓原始细胞明显增生,出血倾向明显,血小板数量、功能、凝血系统、纤溶系统活性都发生了更明显变化。虽然本研究的病例数很有限,但其结果的倾向性是比较明显的。多数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骨髓巨核细胞增生明显,血液中血小板数量正常或者增高,有时可高达1000×109/L[2]。血小板形态异常,可见巨大血小板和畸形血小板。虽然血小板数量不少,但质量异常,引起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期由于急性白血病细胞抑制了其它骨髓细胞增殖,因此血小板进行性减少,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血小板聚集功能更加减低。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明显延长,主要是由于白血病细胞大量破坏,释放促凝物质[3],产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消耗凝血因子;纤溶系统亢进降解凝血因子、产生大量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而引起。急性白血病细胞膜组织因子高表达,破坏以后进入血液;急性白血病细胞坏死以后释放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可促进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膜组织因子高表达[4];急性白血病细胞破坏后释放的癌症促凝素(CP)[4]等都可引起凝血系统亢进,继而引起纤溶系统亢进。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的血液细胞大多都已部分分化或者完全分化,细胞发生破坏的程度较急变期轻得多,因此在凝血与纤溶方面变化并不是很显著。

D-D二聚体是继发性纤溶亢进时,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产生的一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它的升高对判定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期继发性纤溶亢进程度、诊断DIC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白血病时出血与血栓机制异常变化非常复杂,不同病例间变化多样,没有单一的实验室检测指标能圆满的明确诊断出血与凝血障碍的程度。联合应用多个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测定对疾病程度的判断是非常有帮助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定期对如上指标进行检测,能及时掌握病情的进展情况,对出现的急变趋势能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有很大帮助的;对急变期的诊断、急变期病情发展情况的动态观察、指导治疗,减低出血所致的白血病患者死亡率是有非常大的价值的。

[1]许文荣,王建中,等.临床血液学检验[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32.

[2]陈方平,等.临床检验血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50.

[3]李 萍,欧阳建,等.恶性血液病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抗凝血酶的变化[J].血栓与止血杂志,2010,16(1):24.

[4]张 夏,黄传荣.恶性血液病凝血指标的变化[J].检验医学杂志,2011,36(4):410.

[5]罗建伟,李亚红,等.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J].黑龙江医学杂志,2012,36(3):168.

猜你喜欢

慢性期凝血酶原纤溶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间日刺治疗慢性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影响的临床效果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后继发纤溶亢进1例并文献复习
血栓、止血实验在肿瘤疾病中的运用效果
高频彩超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诊断中的应用
地西他滨单药及联合AAG方案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术后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